企业整体价值评估.doc_第1页
企业整体价值评估.doc_第2页
企业整体价值评估.doc_第3页
企业整体价值评估.doc_第4页
企业整体价值评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整体价值评估一、承前启后的历史性转折随着产权市场的不断发展,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生产商品的企业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可以在市场上买卖,可以估价。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更加促进了企业在不同所有者之间流动。企业购并、重组、联营、合资、股权(产权)转让、增资扩股、资产置换等交易活动蓬勃开展,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渠道。在所有这些市场活动里,企业价值的发现、评估、认定以及核准,不啻为当事各方能否达成交易的核心和关键事项,也是有关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十分关切的问题。在我国资产评估业的发展历程中,多年以来普遍采用重置成本法对各类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普遍采用成本加和法(资产基础法)对整体企业进行价值评估。这与国际市场普遍接受收益法的惯例是有区别、有差距的。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在从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环境下,由于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发育不成熟,客观上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运用收益法和市场法对企业进行整体价值评估的条件。二是我国资产评估业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才从无到有地成长起来,一个时期内由于缺乏专门的教育培训基础和实践锻炼,主观上评估从业人员多数在这方面能力和经验不足。三是在突出强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防范国有资产或国有权益“流失”的高压氛围里,由于对市场经济特别是产权市场、资本市场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知之不确,发生了包括部分主管部门和权力机构负责人员在内的,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偏差。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上述认知失误造成的负面影响日渐昭彰,传统的单一成本加和法已不适应企业整体价值评估的需要。成本加和法主要测算企业的历史投入及其时间修正,关注的是企业的各个组成部分,方法是把互相游离的单项资产简单相加,落脚点在于帐面净资产(尽管是经过更新重置调整后的帐面净资产),而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未来整体盈利能力。虽然它仍不失为一种直观、形象、确定、伸缩余地较小、各类市场参与者容易理解的评估方法,今后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使用,但就市场交易中的企业整体价值评估而言,成本加和法不应成为主要的,更不应成为首选的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主要测算企业今后的收益及其折现值,关注的是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率,同时引入资本结构和资金时间成本、投资回报以及系统风险等因素,考虑范围覆盖了企业的各类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覆盖了企业的生产(操作、运营)、技术装备水平、质量控制、产品系列、行业发展周期及前景、区域经济、市场竞争的性质和态势、客户的现时显需求及潜在客户的诱导隐需求、市场营销、采购供应、成本与价格、内部产权关系、组织结构、职工队伍和人力资源、领导核心、资本构成、筹融资能力、对外投资、科研开发、涉外经营、管理和决策体系、信息化程度、商标品牌、整体形象、企业文化、经营哲学、生存和发展战略等,覆盖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社会、人文、生态、资源、环境等外部因素,覆盖了过去、现在及未来,覆盖了企业各种要素、各个组成部分内在的有机联系、有机结合、有机互动,因而能更加客观和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内在真实价值。这里所说的企业价值,指的是企业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能够在市场上实现的价值。对于什么人的价值呢?对于企业所有者或股东的价值。从根本上讲,企业的内在真实价值在于,仅仅在于它能够以市场经营为所有者、股东创造的未来收益。离开了市场,离开了所有者、股东,企业价值就无从谈起。在实行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转轨以前其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我国的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设立的。按照规定,企业的根本任务是“根据国家计划和市场需求,发展商品生产,创造财富,增加积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也就是说,企业的根本任务首先是要遵循国家计划,满足社会需要,而不是获取利润,不是为股东创造收益。企业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收益额无足轻重,利润数字反映的不是市场竞争、市场选择,而是计划实物分配的结果。这与市场经济环境中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也是难以采用收益法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评估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的情形是,不仅涌现出一大批非国有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而且国有企业的情况也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产权或股权的概念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普遍得到认同,国有企业产权管理体制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商品市场的竞争成为常态,非竞争或垄断的地盘越来越小。在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下,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活跃的经济持续增长和市场竞争,要求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的大规模流动和资源以市场为基础的大规模重新配置。继续固守以资产基础法或成本加和法为主评估企业整体价值和帐面净资产标准,将严重影响我国要素市场的发展,影响产业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妨碍国有企业、国有股权充分实现市场价值,妨碍资本市场的正常发育,妨碍国际投资以有利于我的方式顺畅进入国内市场。一年前出台的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表明了我国资产评估业自律组织在主管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以相当大的勇气和开拓精神,抓住这样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课题,经过比较细致和切实的准备,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开始了历史性的转折。指导意见将国际通用的收益现值法放在企业整体价值评估的首选位置,并且在随后的有关讲解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某些情况下不能单独使用成本法,从而正式、郑重地肯定了收益法在企业整体价值评估以及整个资产评估业务中的突出地位。指导意见明确了企业价值评估是指对“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又明确了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时,要将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此类规定体现了企业存在的首要目标是为所有者和股东取得收益,实现所有者和股东权益最大化,从而反映了市场经济和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及精髓。指导意见还规范了企业整体价值评估的操作程序,规定了采用收益法以及其他方法评估企业价值的前提条件和限制范围,提出了对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的要求,对评估资料的收集、数据的调整、参数的选择、报告的披露以及需关注事项等作出了详尽、明确的说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指导意见在若干重要方面率先实现了实质性的突破。指导意见的实施和推广必将大大提高我国评估业对企业价值评估的水平,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产权市场的发展,推动我国评估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有利于世界经济、企业界认识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国经济、企业界走向世界。(续二)企业整体价值评估漫笔(二)2006-3-13 13:55:33阅读78次二、克服障碍,寻求共识在指导意见出台之前,无论是资产评估人员、评估机构、行业自律组织和有关主管部门、监管机构,对国际上十分通行的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价值,均持怀疑甚至一定程度上的否定态度。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一般不愿意采用收益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主管部门及监管机构也对收益法评估规定了诸多限制。例如,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量的关联方交易,特别是非货币性、非经常性的资产,包括整体性资产的关联方交易。由于此类交易发生时一般需要进行资产价值评估。而评估报告,特别是采用收益法的评估报告,很容易变成虚增利润或损害公司利益的手段,成为了大股东恶意或“善意”操纵的工具。这种现象,在证券市场之外也时有发生。一时间,收益法成了部分评估人员助纣为虐的帮凶,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司,用收益法评估后价值就像气球一样几十倍、上百倍地膨胀,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败坏了资产评估业的形象,也抹黑了收益法这种评估方法。所以如此,是因为收益法面对未来,而对于未来的预测很难做到所谓“科学”“精确”,人为因素较多,给利润操纵留有较大的空间。而成本加和法面对历史和现实,人为调整评估结果的空间小。用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价值或无形资产价值,反映了事物的本质,虽不“精确”,却最接近于“准确”。成本加和法虽然看上去“精确”,却不能反映企业整体价值的本质,并不“准确”。这个道理本来是不难讲清楚的,世界上许多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都接受和实行这个道理。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评估业起步较晚,缺乏可供采择、比较、参照的行业和市场公允数据与指标,评估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尽如人意,导致滥用收益法、人为“制造”评估结果的事件层出不穷。近年来引得市场轰动一时的几次无形资产转让,如粤宏远、厦华电子等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购买商标权,涉及的无形资产评估都可谓“有价无市”,另外换一个评估机构完全有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价值结论。有鉴于此,证券监管当局从保证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合法性、公平性出发,针对采用收益法评估资产价值出现的种种问题,于年前颁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的通知(年月日),以避免企业和资产评估从业人员随意操纵财务信息。其中第六条规定:“为防止公司和评估师高估未来盈利能力并进而高估资产,对使用收益现值法评估资产的,凡未来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1020的,公司及其聘请的评估师应在股东大会及指定报刊上作出解释并向投资者公开道歉;凡未来年度报告的利润实现数低于预测数20以上的,除要作出公开解释并道歉外,中国证监会将视情况实行事后审查,对有意提供虚假资料出具虚假资产评估报告误导投资者的,一经查实将依据有关法规对公司和评估机构及其相关责任进行处罚。”该通知虽然事出有因,动机良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自公布之日起,就倍受评估界的质疑。因为这种规定客观上扼制、妨碍了收益现值法的正常合理的应用,不利于遵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资产、产权交易,大有因噎废食、殃及池鱼之嫌。企业整体价值,或者任何能够在市场上独立经营和收益的整体性资产,其价值评估和价值判断,本来就不可能给出绝对“科学”、绝对“精确”的结果,因为此类价值在于未来,而未来是无人可以精确预测的。收益法评估的“不精确”,恰恰说明它比较贴近事物的本质。成本法评估的“精确”和“确定”,恰恰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事物的本质。上述通知最令人诟病的是有关“道歉”的说法。发生了偏差,无论是客观原因或主观原因,要求加以“解释”当属无可厚非。解释清楚了,不是评估的假设前提条件错误,不是评估的基础数据错误,不是评估的原则和方法错误,只是客观环境发生了任何人均无从预计的重大变化,为什么还要道歉?替谁道歉?替天灾,替战乱,替突发事件,替政策变动?即使系评估人员主观原因所致,也要分析究竟是技术、业务水平问题,还是责任心问题,仰或是人为故意造假、触犯刑律的问题。不分青红皂白,看起来严厉、权威,其实站不住脚。除以上所举的一例外,其他相关部门和机构,以及广大评估从业人员和必须接触、使用评估结果的业界人士、投资者,也在不同程度上对于企业价值,对于收益法评估,存在一些不完全符合事实的认识。需要广泛宣传、耐心说明,逐渐寻求和达成共识。至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熟,进一步提高我国评估业和评估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得企业价值评估、包括收益法的应用具备监坚实深厚的基础,就更加需要我们作出长期和不懈的努力。三、对评估界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内缺少能够熟练运用收益现值法的高素质人才也是制约该法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收益法评估,有一种说法是:相对而言比成本法简单,“好糊弄”。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形成这种误解的原因,一是因为对收益法了解不深;二是在以前有过的收益法评估实践中,确实有一些从业人员工作粗糙、分析浅薄、预测随意,给人们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其实,真正立足于“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上的收益法价值评估,属于资产评估的较高层次,其复杂程度、难度、工作量都要比成本法更高、更大。很多评估实际工作者都体会到,采用收益法进行价值评估,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只有穷尽所有影响企业收益和风险的重要因素和方面,才能得出比较贴近事实、比较准确的结论。运用收益法评估最关键的内容是对企业未来收益的预测。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要做出合理的判断不仅涉及企业的各类有形资产,更重要的是必须对那些不在企业账面上的各类无形资产在未来经营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交互影响做出判断。还要认真分析行业、市场、技术进步、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未来经营的影响。这就要求评估人员要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尤其要具有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我国的情况看,资产评估行业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正是膨胀得快,很多评估人员都是通过考试从其他行业中新近进入评估业的。虽然这些从业人员精通各自原先的行业,但由于从事资产评估工作时间较短,缺乏相关学科领域内的知识积累和评估实践的经验积累,难以将影响企业经营的各种因素有机地综合在一起,进行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其执业能力还不能适应收益法对评估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因此,部分评估从业人员往往有意识地尽量避免采用收益法,人为缩小了收益法的使用范围。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仍要勘察和分析实物资产的状况,分析实物资产的数量、分布、结构,预测其长远变化趋势;要分析企业固定资产的产能、技术水平、新旧程度、剩余使用年限,预测企业生产能力,预测固定资产更新和企业资本性支出;要分析企业产品的技术领先程度、核心市场竞争力;要调查企业闲置和溢余资产的情况,予以适当处理,在企业价值中作为冗余资产加回。还要对企业所处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进行分析,以预测企业未来对投资的需求及合理资本结构水平。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许多在成本法评估时可以比较简单地处理的因素变得复杂起来。例如,用成本法评估时,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损益表基本不必关注,重点全在资产负债表。但用收益法评估时,指导意见第十六条规定“对被评估企业和参考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对评估过程和评估结论具有影响的相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分析调整,以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过去的盈利情况分析得准确与否,对预测盈利的准确程度影响很大。这个过程包括了对企业的损益情况进行审计调整,工作量很大。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对影响收益的所有因素都要逐一进行详尽的分析。如应交税金,在成本法里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评估内容了。但在收益法里,对企业应交税金的判断变得异常复杂。第一要分析企业实际所得税额与其利润总额与所得税率乘积是否有差额以及形成原因(如所得税纳税调整,计提减值准备,确认投资收益、捐赠,计提工资等;又如税收征管偏差,依任务征税代替依法征税;还可能是会计确认和计量误差等)。在分析和确认原因之后,对违背法规事项和会计差错要进行更正调整,并分析纳税调整对以后年度的影响,从而为预测未来的所得税负水平奠定基础。第二要调查企业所处地区和所处行业的税种和税率,以及税收优惠政策。臂如,是否享受一些减免税优惠,这些减免税优惠政策在评估的经济行为完成后是否还可以延续。第三要了解企业是否有未弥补的亏损,这些亏损根据税法是否可以在未来弥补,依法进行弥补的手续是否齐备。第四要研究企业是合并纳税还是分别纳税。合并纳税的政策在评估的经济行为完成后是否可以延续。如果在评估中对一些被投资企业进行了价值加回处理,对合并的纳税水平又该怎样进行合理判断?第五要考虑是否有理由认为企业适用的税负在今后要有所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如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仍须勘察分析实物资产,亦须审核调整以往的财务报表,还须预测判断企业未来的收益和风险。相对于成本法而言,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并不省事,一点也不好“糊弄”,对评估业务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