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的特色与备考对策(汤国荣).ppt_第1页
高考地理的特色与备考对策(汤国荣).ppt_第2页
高考地理的特色与备考对策(汤国荣).ppt_第3页
高考地理的特色与备考对策(汤国荣).ppt_第4页
高考地理的特色与备考对策(汤国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汤国荣浙江省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1361674324088905976 高考地理试题特色与备考策略 1 试题难度稳定为主 总体保持0 55左右 3 5 2 2 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地球运动 大气运动 气候 河流水文 地质地貌 区位分析 人口城市 区域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试题的特色 2013年文综地理考点分析 全国新课标 反映课标对考生 地理学习 的知识要求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 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 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 认识区域差异 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途径 3 主干考查会比较关注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性和地理要素间的关联性 鲈鱼 为什么没有 谁会有大规模的人口外迁 A 美国B 日本C 俄罗斯D 德国 特殊性 干旱区 多水 和湿润区 干旱 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季节和区域内的差异性等 关联性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观念 关注 二级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如气温与降水的相互制约性 降水与日照的相互关系 关注 多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如水土流失与降水量 森林覆盖率的关系 4 凸现地理能力和地理方法的考查 地理能力 地理方法 地理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观察方法地理比较方法区域分析与综合方法 4 6题 地理景观图 遥感图像 的判读 地理观察 地理比较 地理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地理比较 地理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7 8题 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空间定位不为难考生 力求让大部分考生能上手做题 关注特征区域 注重系统地理原理的应用与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特征归纳与比较 地理过程的推测与判断 地理成因的分析与探究 人类活动的分析与评价 问题设计突出 主题 切口变小指向具体 5 综合题以区域为载体入题 36 22分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 寻找最佳避寒地 的课外研究中发现 有 百里钢城 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 6 昆明为7 7 成都为5 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 温暖之都 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 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确定主题 提供区域信息 地理观察与原理应对 围绕主题设计问题 1 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8分 2 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 6分 3 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 避寒之都 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8分 36 30分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 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 图2为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构成图 图3为图1中 三地的气候统计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 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10分 2 说明 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10分 3 比较 地和 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10分 提供区域背景和统计资料 观察地理分布 关注区域特征要素 并列式设问 12年浙江文综卷 进行地理比较 6 引导学习方式转变 体现新课标学习要求 倡导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开展地理观测 地理考察 地理实验 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自主学习 新情境下地理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探究学习 由果推因 的地理综合探究思维 36题 3 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 避寒之都 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 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 8分 小明提出假设 小亮提出 质疑 探寻论据 渗透科研的方法 37 24分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湖面海拔1134米 鱼类资源丰富 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属肉食性鱼 原产于尼罗河 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 20世纪50年代 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 并迅速繁殖 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 加工后多销往欧洲 成为昂贵的美食 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 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6分 2 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6分 3 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6分 4 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6分 信息处理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2013全国新课标 36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 河边和海滨 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 多风 植被稀松 图5所示区域中 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 冬季风力尤为强劲 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 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 2 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8分 3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 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 为其提供论据 8分 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好奇 探究思维链 沙从哪来 怎么来 会怎么样 1 M处附近的 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 在河边 河床沉积 3分 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 枯水季节河床裸露 2分 风沙在此沉积 1分 2 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 偏北风 2分 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3分 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 形成风口 导致狭管效应 3分 3 观点A 扩大论据 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 北邻内蒙古高原 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 2分 河流持续搬运泥沙 2分 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 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 2分 风出风口后 在M地速度降低 风沙在此沉积 2分 观点B 不会扩大论据 位于半湿润区 降水较丰富 风沙发生季节短 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2分 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 2分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 面积较小 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 2分 位于山区 附近有水库 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2分 我的复习教学建议 抓好概念原理梳理 关注技能方法提升 选择 特征区域 用原理说明事实 做好答题指导 重视信息处理与思维训练 策略一 抓好概念原理梳理 技能方法提升 二八定律 20 与80 地理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选择 特征区域 理性地进行 主题 思考 策略二 找准能力点 提升复习活动的思维量 季风 板块 岛屿与海洋 区域经济活动 气候差异 交通与洋流 特色产业活动 干旱的生态特色资源农业活动 选择 特征区域 用原理说明事实 1 了解地理位置与分布 它在哪里 2 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 它是什么样子的 3 理解地理因果关系 它为什么在那里 4 理解地理事象的发展变化过程 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5 理解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