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共读齐赏目送教学设计科利华中学 朱媛一、走近目送师:在往事的音乐声中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读书交流活动。在台湾地区,有这么一篇文章,其中人物的“背影”感动着无数人,这篇文章就是龙应台的目送,被誉为:台湾地区的“背影”,二十一世纪的“背影”。(PPT)现在我们手中的这本沉甸甸的书正是以此文题目为书名,其中汇集了73篇精美的散文,包含着作者对亲情、对生死、对人生的解读,在初一初二,其实我们已经交流了不少读书感受,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分享阅读这本书的喜悦吧。(PPT)二、分享读法(一)师:在课前,我发了一份预习学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仿照大家平时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排行榜也做了一个目送排行榜,分别摘录了同学和老师爱读的书中篇目前十名,结果如下,我感觉师生的阅读差异还是存在的,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异呢?在此我们可以从读书的方法上稍作探究。(二)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所以请大家回顾一下:当你拿到这本书时,是如何开始阅读的?(PPT,生畅所欲言)师:大家说了很多,有的读书习惯和我很相似,从读书习惯中也能看出读书人的性格,当我们初读一本书时,可以先看封面、腰封、扉页、封底的相关介绍,看目录,看序言(包括后序),对整本书进行大致了解,我们还可以查找资料,帮助我们理解书的内容。在读这本书时,我就翻阅资料了解了龙应台的一些经历,请同学们来看投影上的这段介绍(PPT,生开火车一人读一条),龙应台如此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为她的写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读书时了解相关背景资料,对理解书的内容也很重要。(三)师:平时经常有同学问我,怎样读书才能读深读透,关于这一点,我国宋代大学问家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PPT,生齐读)朱熹的意思是读书心到尤为重要,而我认为,除了以上三到之外,还有一到就是“手到”,就是读书时手不离笔,边读边记下自己阅读的感受,经我观察,我们的同学在读目送时就很好地践行了“手到”这一点,所谓“手到”其实就是在读书过程中使用的“批注法”,这样读书效果更佳。三、交流感受(一)师:让我们再回到排行榜,除了差异之外,大家有没有发现师生阅读的共性呢?(PPT,生回答)师:大家说得很好,虽然大家和老师年龄不同,彼此经历各异,但是我们爱读的篇目基本都是文字优美,易于理解,关乎人生和亲情,能引发共鸣的这类文章。我从排行榜中选出两篇大家都爱读的文章,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给大家2分钟时间再快速浏览一下这两篇文章。首先我们来看目送这一篇,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者喜欢的原因。(开飞机的方式)。(二)(学生解读目送,快速浏览,教师适当补充)师:龙应台的目送牵系三代:往上看,也往下看,看儿子们的青春,回忆自己的年少;看父母的衰老,也审视自己即将迈入的老年。这是龙应台的三代情怀,她游走于“女儿”与“母亲”的双重角色,用工笔素描的方式,勾勒出每寸光阴中触动自己的亲情“背影”,既是时间历练,也是反观人生。(学生解读幸福,快速浏览,教师适当补充)师:还有一篇幸福,我个人特别喜欢其中的一句话: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PPT)也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思考。(生回答)师:“幸福”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下面我们请语文组的李东老师也谈谈他的阅读感受。李东老师:“对于幸福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甚至不同的境遇下,对幸福的理解也会千差万别,比如,以前上学的时候,幸福是每天美美地睡个午觉,然后去图书馆看书,现在作为老师,我的幸福是有充足的时间安安心心地备一节课。幸福非常脆弱,因为它常受外界干扰,一个电话来了,说明天检查年轻教师的教案和评价手册的批改情况,我的幸福立刻就消失了,所以我认为幸福是一种平静安宁的心境,和龙应台说的,“不必时时恐惧”,是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述而已。刚才安静地听你上课,你忽然让我说我自己的读书体会,大庭广众,好多专业,所以我现在不幸福了。幸福不是天下太平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上仍旧有不幸的事情发生,因为不幸是一个常态的社会所不能避免的,我们应该在这个常态社会里保持一种安宁的心境,那么幸福便悄然来临了,这就是我的理解,谢谢!师:感谢李老师的精彩发言。龙应台在这篇散文里用她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和独到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一个既简单又最深刻的人生道理。(三)师: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排行榜中的顺序,在师生都爱读的篇目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关注,就是跌倒寄K这一篇,在你们的排名中,比较靠后,而在老师的排名中却占据了第二名的位次,这是为什么呢?(生回答) 师:我想我比同学们更关注此篇是因为我的教师职业和班主任角色,龙应台的这篇文章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来反思我们当前教育的缺失,确实给了我很多启示,感谢龙应台冷静而睿智的思索。(四)师:刚才我们交流的都是大家爱读的篇目,除此之外,我发现同学们偏爱的多半是和自己年龄、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例如十七岁;而老师爱读的篇目可能涉及的范围更广一些,比如1964,还有(不)相信等等。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十七岁这一篇,请大家也谈谈你们喜欢的理由。(生回答)师:这篇文章我一开始没太关注,后来因为同学们比较喜欢,于是又看了一下,下面我也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简述感受)文中作者用真实犀利的笔锋描写出母子之间的隔膜,同学们大多是站在儿子这一角度来读,而我则是处于和作者同样的位置,虽然我的孩子还小,但我仍然能从文中看出一位母亲面对儿子的疏离时真实、深邃、忧伤的情绪,也许再过十几年我更能够感同身受吧!(五)师:对于1964这篇文章,很多同学不太喜欢或者不太理解,我一开始是被篇名所吸引,读后也觉得很有意思,现在请大家再仔细阅读一下。下面我就将我们语文组老师的一段阅读感受推荐给大家,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PPT,一生朗读)希望这段解读可以帮助同学们进行二次阅读。(六)解题:师:交流到现在,我想问问大家,在目送这本书里,作者到底“目送”了什么?我想同学们现在应该会有更深的体会,请谈一谈。(PPT,生回答)师:同学们果然读得很深入,似乎读到了作者的心坎里了。对于龙应台而言,目送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写父亲时,父亲已经走了,写母亲时,也即将目送母亲离去,写与孩子的关系时,看到的是他们永远用背影对着自己。人生走到这样的年龄阶段,是四顾苍茫,唯有“目送”。书中73篇散文,虽然大多写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但都是作者对社会、人生的体验和感受,所以作者自己在代序中如是说:整本书,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PPT)无言却有情,寂寞而温暖,这样有温度的文字深深打动着你我。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整本书,我个人理解为:站在人生的路口,迎来送往(PPT)。四、师生互荐(一)老师给学生推荐龙应台的其它作品师:我知道,除了目送之外,我们班上还有些同学对龙应台的其它作品也比较关注,这里老师也给大家推荐两部。(二) 老师出示推荐书目(PPT)孩子你慢慢来: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借目送内页讲)亲爱的安德烈:收入此书的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的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家长和子女。面临同样的困境的读者,必将会从中获得有益启示,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母亲之间对话交流的尝试。(三)师:我相信同学们在课外一定也进行了丰富多彩的阅读,大家互相推荐推荐。(生大致说说理由)(四)师:听完大家的推荐,我觉得真是获益匪浅。我想说的是,一本好书读完,并不代表着阅读的结束,所以读完目送后,我们还应该:多思考,进行深层阅读;多看书,进行拓展阅读。(PPT)以上便是我与大家分享的阅读体验。请大家再次关注投影上的内容,回顾我们这节课分享的读书心得。(PPT,齐读)五、课堂小结师:当我们读完合上这本书时,我想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慨,这本书不仅为作者的同代人而写,同时也是写给上一代和更年轻的下一代。在书中,展翅高飞的孩子、即将离去的母亲和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目送他们的作者三代人的情感一样丰沛,只是各自表达的方式不同。龙应台以她流畅的笔法写出了三代人的心情,让每一代读者都从中有所感悟:再多的遗憾不舍都不过是生命的过程,我们只能往前走,用现在来填补过去的空白和伤口,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让我们再次用心朗读作者的这段心灵感悟吧!(PPT)六、传递感悟师:我相信当我们每次打开目送这本人生之书时,都会有新的体会,如果你与别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会对他说些什么?请以投影上的格式完成,写在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战略的动态评估机制试题及答案
-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与解决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云南省退役军人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关注行业动态把握发展机遇计划
- 2024年深圳开放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促进创新的年度工作计划设计
- 公司战略目标导向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青海省农业农村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客户价值创造的实践与总结计划
- 2024年兴业银行天津分行招聘笔试真题
- 大班科学《神奇的中草药》课件
- VMWare VSAN软件定义的超融合解决方案
- “小风筝大创意”小学STEM项目式学习活动案例
- 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练习(行政处罚法、新固废法、大气法)
- 现浇箱梁混凝土浇筑方案计划
- 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PPT学习教案
- 热菜加工流程图
- RAL 劳尔色卡电子版
- 《加油站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 第三章:船舶主机安装工艺
- 计件工薪酬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