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吸收光谱法0.ppt_第1页
紫外吸收光谱法0.ppt_第2页
紫外吸收光谱法0.ppt_第3页
紫外吸收光谱法0.ppt_第4页
紫外吸收光谱法0.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光学分析概论 一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二 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三 光谱法仪器 分光光度计 一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1 电磁辐射 电磁波 光 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 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能量 2 电磁辐射的性质 具有波 粒二向性波动性 粒子性 续前 3 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 称 射线 X射线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二 光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一 光学分析法依据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析法的统称 二 分类 1 光谱法 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 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吸收 发射或散射辐射等电磁辐射的强度随波长变化的定性 定量分析方法 续前 2 非光谱法 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测定电磁辐射的反射 折射 干涉 衍射和偏振等基本性质变化的分析方法分类 折射法 旋光法 比浊法 射线衍射法 3 光谱法与非光谱法的区别 续前 三 发射光谱 四 吸收光谱 例 射线 x 射线 荧光 例 原子吸收光谱 分子吸收光谱 三 光谱法仪器 分光光度计 主要特点 五个单元组成 光源 单色器 样品池 检测器 记录装置 第二节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一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二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三 相关的基本概念四 吸收带类型和影响因素 一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 1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由能级间的跃迁引起 能级 电子能级 振动能级 转动能级跃迁 电子受激发 从低能级转移到高能级的过程 若用一连续的电磁辐射照射样品分子 将照射前后的光强度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 就可得到光强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 即为分子吸收光谱 续前 2 分子吸收光谱的分类 分子内运动涉及三种跃迁能级 所需能量大小顺序 3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由于分子吸收紫外 可见光区的电磁辐射 分子中价电子 或外层电子 的能级跃迁而产生 吸收能量 两个跃迁能级之差 二 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的电子跃迁类型 预备知识 轨道 电子围绕原子或分子运动的几率轨道不同 电子所具有能量不同 基态与激发态 电子吸收能量 由基态 激发态c成键轨道与反键轨道 n 图示 b 电子跃迁类型 1 跃迁 饱和烃 甲烷 乙烷 E很高 150nm 远紫外区 2 n 跃迁 含杂原子饱和基团 OH NH2 E较大 150 250nm 真空紫外区 3 跃迁 不饱和基团 C C C O E较小 200nm体系共轭 E更小 更大4 n 跃迁 含杂原子不饱和基团 C N C O E最小 200 400nm 近紫外区 按能量大小 n n 图示 续前 注 紫外光谱电子跃迁类型 n 跃迁 跃迁饱和化合物无紫外吸收电子跃迁类型与分子结构及存在基团有密切联系根据分子结构 推测可能产生的电子跃迁类型 根据吸收谱带波长和电子跃迁类型 推测分子中可能存在的基团 分子结构鉴定 三 相关的基本概念 1 吸收光谱 吸收曲线 不同波长光对样品作用不同 吸收强度不同以 A作图next2 吸收光谱特征 定性依据吸收峰 max吸收谷 min肩峰 sh末端吸收 饱和 跃迁产生 图示 back 续前 3 生色团 发色团 能吸收紫外 可见光的基团有机化合物 具有不饱和键和未成对电子的基团具n电子和 电子的基团产生n 跃迁和 跃迁跃迁E较低例 C C C O C N N N 4 助色团 本身无紫外吸收 但可以使生色团吸收峰加强同时使吸收峰长移的基团有机物 连有杂原子的饱和基团例 OH OR NH NR2 X 注 当出现几个发色团共轭 则几个发色团所产生的吸收带将消失 代之出现新的共轭吸收带 其波长将比单个发色团的吸收波长长 强度也增强 续前 5 红移和蓝移 由于化合物结构变化 共轭 引入助色团取代基 或采用不同溶剂后吸收峰位置向长波方向的移动 叫红移 长移 吸收峰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 叫蓝移 紫移 短移 6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增色效应 吸收强度增强的效应减色效应 吸收强度减小的效应7 强带和弱带 max 105 强带 min 103 弱带 四 吸收带类型和影响因素 1 R带 由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的n 跃迁产生C O C N N N E小 max250 400nm max 100溶剂极性 max 蓝移 短移 2 K带 由共轭双键的 跃迁产生 CH CH n CH C CO max 200nm max 104共轭体系增长 max 红移 max 溶剂极性 对于 CH CH n max不变对于 CH C CO max 红移 续前 3 B带 由 跃迁产生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 max 254nm 宽带 具有精细结构 max 200极性溶剂中 或苯环连有取代基 其精细结构消失 4 E带 由苯环环形共轭系统的 跃迁产生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E1180nm max 104 常观察不到 E2200nm max 7000强吸收苯环有发色团取代且与苯环共轭时 E2带与K带合并一起红移 长移 图示 图示 图示 续前 影响吸收带位置的因素 1 溶剂效应 对 max影响 nextn 跃迁 溶剂极性 max 蓝移 跃迁 溶剂极性 max 红移对吸收光谱精细结构影响next溶剂极性 苯环精细结构消失溶剂的选择 极性 纯度高 截止波长 max2 pH值的影响 影响物质存在型体 影响吸收波长 图示 back 图示 Back 第三节基本原理 一 Lamber Beer定律二 吸光系数和吸收光谱三 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四 透光率的测量误差 一 Lamber Beer定律 吸收光谱法基本定律 描述物质对单色光吸收强弱与液层厚度和待测物浓度的关系 假设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一个吸光物体 续前 讨论 1 Lamber Beer定律的适用条件 前提 入射光为单色光溶液是稀溶液2 该定律适用于固体 液体和气体样品3 在同一波长下 各组分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应用 多组分测定 二 吸光系数和吸收光谱 1 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 单位浓度 单位厚度的吸光度 讨论 1 E f 组分性质 温度 溶剂 当组分性质 温度和溶剂一定 E f 2 不同物质在同一波长下E可能不同 选择性吸收 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下E一定不同3 E 物质对光吸收能力 定量测定灵敏度 定性 定量依据 续前 2 吸光系数两种表示法 1 摩尔吸光系数 在一定 下 C 1mol L L 1cm时的吸光度2 百分含量吸光系数 比吸光系数 在一定 下 C 1g 100ml L 1cm时的吸光度3 两者关系 3 吸收光谱 吸收曲线 A 续前 4 吸光度测量的条件选择 1 测量波长的选择 2 吸光度读数范围的选择 3 参比溶液 空白溶液 的选择 选A 0 2 0 7 注 采用空白对比消除因溶剂和容器的吸收 光的散射和界面反射等因素对透光率的干扰 三 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 依据Beer定律 A与C关系应为经过原点的直线偏离Beer定律的主要因素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 光学因素 二 化学因素 一 光学因素 1 非单色光的影响 Beer定律应用的重要前提 入射光为单色光 照射物质的光经单色器分光后并非真正单色光其波长宽度由入射狭缝的宽度和棱镜或光栅的分辨率决定为了保证透过光对检测器的响应 必须保证一定的狭缝宽度这就使分离出来的光具一定的谱带宽度 续前 2 杂散光的影响 杂散光是指从单色器分出的光不在入射光谱带宽度范围内 与所选波长相距较远杂散光来源 仪器本身缺陷 光学元件污染造成杂散光可使吸收光谱变形 吸光度变值 3 反射光和散色光的影响 反射光和散色光均是入射光谱带宽度内的光直接对T产生影响散射和反射使T A 吸收光谱变形注 一般可用空白对比校正消除4 非平行光的影响 使光程 A 吸收光谱变形 二 化学因素 Beer定律适用的另一个前提 稀溶液浓度过高会使C与A关系偏离定律 四 透光率的测量误差 T 影响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两个因素 T和 T T影响因素 仪器噪音1 暗噪音2 讯号噪音 续前 1 暗噪音 与检测器和放大电路不确切性有关与光讯号无关 续前 2 讯号噪音 与光讯号有关 表明测量误差较小的范围一直可延至较高吸光度区 对测定有利 第四节紫外分光光度计 1 光源 2 单色器 包括狭缝 准直镜 色散元件 续前 3 吸收池 玻璃 能吸收UV光 仅适用于可见光区石英 不能吸收紫外光 适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要求 匹配性 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应一致 4 检测器 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 5 记录装置 讯号处理和显示系统 类型 1 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特点 使用时来回拉动吸收池 移动误差对光源要求高比色池配对 续前 2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特点 不用拉动吸收池 可以减小移动误差对光源要求不高可以自动扫描吸收光谱 续前 3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特点 利用吸光度差值定量消除干扰和吸收池不匹配引起的误差 第五节定性和定量分析 一 定性分析二 定量分析 一 定性分析 一 定性鉴别 定性鉴别的依据 吸收光谱的特征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的数目吸收峰的位置 波长 吸收峰的强度相应的吸光系数 续前 1 对比吸收光谱的一致性 同一测定条件下 与标准对照物谱图或标准谱图进行对照比较 续前 2 对比吸收光谱的特征值 续前 3 对比吸光度或吸光系数的比值 例 续前 二 纯度检查和杂质限量测定 1 纯度检查 杂质检查 1 峰位不重叠 找 使主成分无吸收 杂质有吸收 直接考察杂质含量2 峰位重叠 主成分强吸收 杂质无吸收 弱吸收 与纯品比较 E 杂质强吸收 主成分吸收 与纯品比较 E 光谱变形 续前 2 杂质限量的测定 例 肾上腺素中微量杂质 肾上腺酮含量计算2mg mL 0 05mol L的HCL溶液 310nm下测定规定A310 0 05即符合要求的杂质限量 0 06 二 定量分析 一 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1 吸光系数法2 标准曲线法3 对照法 外标一点法 续前 1 吸光系数法 绝对法 练习 例 维生素B12的水溶液在361nm处的百分吸光系数为207 用1cm比色池测得某维生素B12溶液的吸光度是0 414 求该溶液的浓度 解 练习 例 精密称取B12样品25 0mg 用水溶液配成100ml 精密吸取10 00ml 又置100ml容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 取此溶液在1cm的吸收池中 于361nm处测定吸光度为0 507 求B12的百分含量 解 续前 2 标准曲线法 续前 3 对照法 外标一点法 注 当样品溶液与标准品溶液的稀释倍数相同时 练习 例 维生素B12的含量测定精密吸取B12注射液2 50mL 加水稀释至10 00mL 另配制对照液 精密称定对照品25 00mg 加水稀释至1000mL 在361nm处 用1cm吸收池 分别测定吸光度为0 508和0 518 求B12注射液注射液的浓度以及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该B12注射液的标示量为100 g mL 解 1 对照法 练习 2 吸光系数法 续前 二 多组分的定量方法 三种情况 1 两组分吸收光谱不重叠 互不干扰 两组分在各自 max下不重叠 分别按单组分定量 续前 2 两组分吸收光谱部分重叠 1 测A1 b组分不干扰 可按单组分定量测Ca 2 测A2 a组分干扰 不能按单组分定量测Ca 续前 3 两组分吸收光谱完全重叠 混合样品测定 1 解线性方程组法 2 等吸收双波长消去法 3 系数倍率法 1 解线性方程组法 步骤 2 等吸收双波长法 步骤 消除a的影响测b 续前 消去b的影响测a 注 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选定的两个波长下干扰组分具有等吸收点选定的两个波长下待测物的吸光度差值应足够大 3 系数倍率法 前提 干扰组分b不成峰形无等吸收点 续前 步骤 b曲线上任找一点 1另一点 2 优点 同时将待测组分和干扰组分放大信号K倍 提高了待测组分测定灵敏度 练习 解 1 取咖啡酸 在165 干燥至恒重 精密称取10 00mg 加少量乙醇溶解 转移至200mL容量瓶中 加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