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身设计作业指导书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汽车研究所2005年5月第一版2006年8月第一次修订前言为了更好的指导技术中心的设计工作,现将我公司长期工作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形成我公司技术中心的设计作业指导书,作为设计者在工作过程中的基础参考资料。本设计作业指导书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1、整体及分系统的设计原则;2、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技术要求;3、各个设计室之间的工作联系。本文件是第一次修订。随着今后产品开发体系的完善,以及设计经验的逐步积累,将每年进行修订。对于下述两项内容:1、国家、行业、企业标准;2、设计需要形成的设计文件、评审文件、计算书的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不在本文中体现。请参阅相关资料。目录设计依据准则和条件-4第一章 车身系列化设计与造型-8第二章 车身分类与车身结构-23第三章 车身总布置设计-39第四章 座椅设计-52第五章 客车的通风、暖气与冷气-60第六章 车身防锈-70第七章 客车车身结构计算分析-75第八章 车身与底盘配装技术要求-89第九章 客车工艺要求-110第十章 全承载车身工艺规范-111第十一章 设计室之间工作联系注意事项-161附录一:侧仓门结构与安装调试-2006年8月18日,陈力增加164附录二:客车长度系列与座位数-2006年8月18日,刘开春增加166设计依据准则和条件 设计思路、过程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强制性标准是首先要遵守的技术条件。目前执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清单如下:项目代号强制检验项目依据01轻型汽车排放污染物GB18352. 2-200102曲轴箱排放物GB18352.2-200103蒸发排放物GB18352.2-200104怠速排放GB14761.5-199305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GB17691-200106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GB3847-199907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GB14762-200208前照灯配光性能GB4599-199409前雾灯配光性能GB4660-199410后雾灯配光性能GB11554-199811前位灯配光性能GB5920-199912后位灯配光性能GB5920-199913前示廓灯配光性能GB5920-199914后示廓灯配光性能GB5920-199915制动灯配光性能GB5920-199916高位制动灯配光性能GB5920-199917制动灯/后位灯配光性能GB5920-199918汽车倒车灯配光性能GB15235-199419前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17509-199820后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17509-199821侧转向信号灯配光性能GB17509-199822前回复反射器GB11564-199823侧回复反射器GB11564-199824后回复反射器GB11564-199825三角形回复反射器GB11564-199826汽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安装规定GB4785-199827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及发光强度GB7258-200428汽车正面碰撞乘员保护GB11551-200329汽车和挂车后下部防护装置GB11567.2-200230汽车和挂车侧下部防护装置GB11567.1-200231汽车护轮板GB7063-199432驾驶员前方视野GB11562-199433后视镜性能GB15084-199434后视镜安装要求GB15084-199435风窗玻璃除霜系统功能GB11556-199436风窗玻璃除雾系统功能GB11555-199437风窗玻璃刮水器洗涤器性能GB15085-1994项目代号强制检验项目依据38车速表GB15082-199939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GB4094-199940电喇叭性能GB15742-200141电喇叭装车特性GB15742-200142汽车外部凸出物GB11566-199543汽车座椅系统强度GB15083-199444汽车座椅头枕GB11550-199445门锁及门铰链GB15086-199446VINGB 16735-200447汽车制动系统GB12676-1999GB/T13594-200348汽车转向系统GB17675-199949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8410-199450无线电骚扰特性GB14023-200051加速行驶车外噪声GB1495-200252客车结构GB13094-199753汽车外廓尺寸GB1589-200454成年成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GB14166-200355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14167-199356汽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GB15741-199557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GB11557-199858侧翻稳定角GB7258-200459燃油系统及排气管GB7258-200460汽车标记GB7258-200461安全玻璃认证标记GB7258-200462安全带认证标记机汽产(1998)037号GB7258-200463非氟制冷剂标记机汽发(97)099号64侧标志灯配光性能GB18099-200065三角警告牌GB19151-200366汽车燃油箱安全性能GB18296-200167驻车灯配光性能GB18409-200168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刮水电机)GB18655-200269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闪光继电器)GB18655-200270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暖风电机)GB18655-200271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整车)GB18655-200272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GB18986-20037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强度GB13057-200374轻型汽车燃油消耗量GB/T19233-200375机动车安全运行强制性项目GB7258-2004我公司的企业标准由金旅牌客车通用技术条件、XML系列客车企业标准两部分组成。明细如下:序号企业标准名称标 准 号1金旅牌客车通用技术条件Q/XMJL 76-20042XML6840系列客车Q/XMJL 89-20043XML6700系列轻型客车Q/XMJL 92-20044XML6800E系列客车Q/XMJL 96-20045XML6601系列轻型客车Q/XMJL 97-20046XML6120E系列旅游客车Q/XMJL 98-20047XML6118E系列旅游客车Q/XMJL 99-20048XML6108E系列旅游客车Q/XMJL 100-20049XML6792E系列客车Q/XMJL 104-200410XML6120E系列卧铺客车Q/XMJL 105-200411XML6602系列轻型客车Q/XMJL 107-200412XML6480E系列轻型客车Q/XMJL 108-200413XML6843E系列客车Q/XMJL 109-200414XML503系列救护车Q/XMJL 113-200415XML6110UE系列城市客车Q/XMJL 117-200416XML5070系列采血车Q/XMJL 119-200417XML5130XCX5采血车Q/XMJL 120-200418XML5160XCX5采血车Q/XMJL 121-200419XML505系列计划生育车Q/XMJL 122-200420XML5051XXY3厢式运输车Q/XMJL 123-200421XML5060系列X射线诊断车Q/XMJL 124-200422XML5160系列体检医疗车Q/XMJL 125-200423XML6129E系列旅游客车Q/XMJL 126-200424XML6119E系列旅游客车Q/XMJL 127-200425XML6109E系列旅游客车Q/XMJL 128-200426XML5150XZD2型X射线诊断车Q/XMJL 129-200427XML6896E系列旅游客车Q/XMJL 130-200428XML6860UC系列城市客车Q/XMJL 132-200429XML6601E1G轻型客车Q/XMJL 134-200430XML6602E1G轻型客车Q/XMJL 135-200431XML6112系列客车Q/XMJL 136-200432XML5060XJH救护车Q/XMJL 137-200433XML5160XQC2囚车Q/XMJL 138-200434XML6936E系列旅游客车Q/XMJL 139-200435XML6920UC1城市客车Q/XMJL 140-200436XML6796E系列客车Q/XMJL 142-200437XML6102UE系列城市客车Q/XMJL 143-200438XML503系列厢式运输车Q/XMJL 145-200439XML6122系列城市客车Q/XMJL 146-200440XML5161系列体检医疗车Q/XMJL 147-200441XML5171系列体检医疗车Q/XMJL 148-200442XML5151系列体检医疗车Q/XMJL 149-2004序号企业标准名称标 准 号43XML5130系列体检医疗车Q/XMJL 150-200444XML5171XQC系列囚车Q/XMJL 151-200445XML5130XQC系列囚车Q/XMJL 152-200446XML5121XQC系列囚车Q/XMJL 153-200447XML5101XQC系列囚车Q/XMJL 154-200448XML5100XQC系列囚车Q/XMJL 155-200449XML5090XQC系列囚车Q/XMJL 156-200450XML5060XQC系列囚车Q/XMJL 157-200451XML6740E系列客车Q/XMJL 158-200452XML6700E系列客车Q/XMJL 159-200453XML6720E2G客车Q/XMJL 160-200454XML6106E系列旅游客车Q/XMJL 161-200455XML6836E系列客车Q/XMJL 162-2004第一章 车身系列化设计与造型第一节 车身设计一、概述“设计”,可以定义为实事求是的设想构思加上细致周密的规划。1)直接影响造型效果的主要在于车头(包括前围与驾驶区)和后围两部分,有变化的曲面均集中于此两处;2)车身中段(约占车身总长的70左右)基本上为纵向均格的直线段,其中的结构件应尽可能规格化和系列化。在初步设计时,首先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按整车的初步控制尺寸(如,客车的总长、总宽、总高、轴距、轮距、前悬、后悬等)和总布置方案(发动机前置或后置等),考虑整车总布置的三视图(见图11)。图11 后置发动机大客车整车总布置图例在设计上,必须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分析;在生产上,则应尽量实现“三化”,以简化生产,收到提高产品品质、降低成本的效果。“三化”指的是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零件设计的标准化。产品系列化在于将产品进行合理分档、组成系列,并考虑各种变型。客车可以按长度划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以及变型为救护车、工程修理车和各种专用车等,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基本车型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产品的系列化为零部件的通用化创造了条件。所谓通用化,就是在载客量接近或同一系列的车型上,尽量采用相同结构和尺寸的零部件。例如,乘客量大致相同的各种用途(专用车、长途、旅游等)的客车,其车身骨架和前、后风窗玻璃等均应尽量考虑通用。由于零部件通用化的结果,可以大大减少不同车型上的零部件数,从而简化胎、模具及装焊夹具等设备,使制造成本大为降低。但是,通用化必须充分注意其合理性,如果两种车型的差别(如级别和载客量)较大,却勉强通用,则必然会出现“削足适履”或“张冠李戴”的现象,这样就反而会得不偿失。零件的标准化对汽车的大量生产也是很重要的。广泛采用标准件,有利于产品的系列化和零部件的通用化,便于组织生产、降低成本,对使用维修也能带来很大的方便。现以某个系列产品为例说明如下: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2,车身长度共分7个档,由6种轴距、2种前悬和5种后悬所组成。A、 车身总宽和内空高度均相同。该系列车型所选用的发动机基本型号均是同一系列,功率有141kw2500rpm和188kw2500rpm、235kw2500rpm。B、 其底盘各总成选用的型号通用性也很强:变速箱的基本型号为S6-90,也可按载客量增多的需要,选用S665和S680。前桥、后桥、动力转向等均装用同样总成。C、 该系列产品座位排数从7排到15排,座位数从28座到61座,形成由豪华型到标准型系列的客车,以用来适应各方面的需要。表1-2 系列化车型主要技术参数型式1234567座位排数7971081191291310141115座位数2837284132453649365340574461车身尺寸(mm)总长86789237999310173105561129312000前悬2040204020402040204025352535轴距4150452150835083538156236330后悬2488267628703050313531353135外宽2500250025002500250025002500内高1930193019301930193019301930发动机型号AAAAAAABBBBCC变速器型号S6-90S6-90S6-90S6-90S6-90S6-90S6-90S6-65S6-65S6-65S6-65S6-80S6-80后桥速比(标准)39:84.875转向机LS5F国家标准规定,总长不大于11m的客车,其总宽不得大于2.5m;总长1113.7m的客车,宽度不大于2.55m这就给81.37m2006年8月18日,侯晨磊修订。长的客车系列产品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想在此基础上设计系列化产品,可以考虑采用所谓的“从标准构件非标准化整体” 的设计原则,这时可考虑将客车底盘分成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可以由一至若干个系列化的标准单元所组成(图12)。按使用要求(如用途、载客量等)选择所需的构件单元,然后组合成不同轴距和总长的客车底盘,从而形成客车底盘的系列产品。图12 单元组合式客车底盘车身骨架也可以考虑根据“三化”要求来进行设计。一般室内高度是易于求“同”的,前、后、左、右、顶盖五大片的骨架都可以分别用若干个该系列的标准组件,先在小胎模上组焊,然后选择不同的标准件,在大胎模上进行组焊。胎模可以设计成组合式(镶块、积木等)的,以适应变型和通用的目的。客车车身上的门(包括司机门、乘客门、安全门等)、窗(包括前、后风窗和侧窗以及天窗等)也应根据系列化的要求,设计若干种型式和标准尺寸,以供设计时选用。 本节内容是供汽研所领导、设计者进行新产品系列化考虑时,提供的一种参考方案。第二节 车身造型一、概述汽车不仅是现代化的工业产品和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也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它以其清晰的雕塑形体与鲜明的装饰和色彩以及统一完整的艺术形象。给人以强烈的精神感染,汽车是具有双重功能的工业产品。汽车不仅具有完美的艺术形体,而且其上还装置有诸如座椅、灯具、纺织品和各种工艺品。也就是说,汽车车身以及其上装置的许多零部件,除实用价值外,还需经过巧妙的艺术加工。因此,各种艺术意识形态和各种艺术创作手法等都会对车身造型产生影响。汽车是一高速的运动物体,所以,车身造形还应注意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性能,必须选择合理的汽车外形以尽量减小空气阻力,这不仅能改善汽车的动力性。而且还能提高汽车的燃料经济性。从空气动力学的观点来看,客车的外形不宜过于“方正”。图13所示为某型客车车身前围的几种外形方案:图13 某型客车车身前围的几种外形方案前围(半径R2)、前围下部(半径R3)和顶盖前端(半径r)均带圆角的外形。图119所示曲线为上述几种外形方案在迎面风夹角()改变的情况下的空气阻力系数Cx之值。显见,如果将大客车前围下部和两侧以及顶盖前端的尖角适当改圆并将前围的横向平面改为曲面,则可使空气阻力减小约3040。此外,还应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稳定性。 车身造型还必须很好地考虑车身大型覆盖件的制造工艺,诸如:尽量减小拉延深度,减少冲压工序,简化冲模结构,并使零件具有良好的装焊工艺性等。车身造型也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艺,在车身的形体上体现出先进的工艺水平。例如,现代汽车造型逐渐趋向于“大弧面、小圆角、薄顶盖、宽跨距”,因此,构成汽车外形的覆盖件都较平整、拉延深度不大,车身骨架的跨距愈宽;则外蒙皮的支撑就愈薄弱,故提高零件刚度是进行车身造型设计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实际上轻巧挺拔的造型正是以设计和工艺两方面提高车身覆盖件的刚度的技术进展为依据的。 新材料(如新合金、塑料、合成材料等)的涌现,促使现代汽车的艺术面貌焕然一新。在车身造型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这些材料,研究它们的工艺特点,以发挥其装饰性能。 车身造型设计还必需保证大客车的结构合理,乘坐舒适、操纵方便和视野良好等性能。既要防止一味迁就功能、忽视艺术的倾向,又要防止脱离功能、严重损害功能的唯美倾向。 二、车身造型的内容 从审美观点来看,可将整车划分为外观和内饰两部分。外观首先给人以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在工艺水平和选材容许的情况下,往往备受重视,但是,从实惠的角度来衡量,相对来说,则内饰似乎更显重要,当然,总的来看,二者决不应偏废而必须妥善处理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因此,同外在车身造型上对外形和内饰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大客车的外观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整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大客车的表面形状以及大客车的外部装饰。 整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确定了大客车的体量关系和基本形状。 经过总布置设计,即可确定大客车各个总成的相对位置和乘客室的尺寸,按照这些总成的外部轮廓并预留出适当间隙,就能定出大客车的基本形状。 在此阶段,美工设计师很难赋予大客车以强烈的艺术特色,因为这样的基本形状与大客车的结构是分不开的,而同类型、同级别的大客车,一般具有相似的结构,因此其体量关系也颇为接近。美工设计师的主要任务在于与总布置设计师共同合作,调整大客车的各部分的基本 尺寸,以便使其各部体量关系更匀称协调,符合比例规律。显然,整车的总布置与匀称美观的 比例之间尚存有一定差异,应注意决不能使得因追求完美之比例而严重损害其功能,当然, 在比例尺寸完全不协调的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车身形体来的。图120所 示为一大客车的侧视图,其外形各处的线条相互平行或斜交,体现出既有重复又有变化,a)为直角外形;b)为前围两侧带有圆角(半径为R1)的外形;c)为前围两侧带回角(半径R1)和顶盖前端带圆角(半径r)的外形;d)为前围两侧(半径R1)、前围(半径R2)、前围下部(半径R3)和顶盖前端(半径r)均带圆角的外形。图14所示曲线为上述几种外形方案在迎面风夹角()改变的情况下的空气阻力系数Cx之值。如果将客车前围下部和两侧以及顶盖前端的尖角适当改圆并将前围的横向平面改为曲面,则可使空气阻力减小约3040。此外,还应使汽车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稳定性。图14车身造型还必须很好地考虑车身大型覆盖件的制造工艺。诸如:尽量减小拉延深度,减少冲压工序,简化冲模结构,并使零件具有良好的装焊工艺性等。车身造型也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工艺,在车身的形体上体现出先进的工艺水平。例如,现代汽车造型逐渐趋向于“大弧面、小圆角、薄顶盖、宽跨距”,因此,构成汽车外形的覆盖件都较平整、拉延深度不大,车身骨架的跨距愈宽;则外蒙皮的支撑就愈薄弱,故提高零件刚度是进行车身造型设计时不容忽视的问题。车身造型设计还必需保证客车的结构合理、乘坐舒适、操纵方便和视野良好等性能。既要防止一味迁就功能、忽视艺术的倾向,又要防止脱离功能、严重损害功能的唯美倾向。二、车身造型的内容整车车身造型可划分为外观和内饰两部分。外观首先给人以先入为主的印象,所以,在工艺水平和选材容许的情况下,往往备受重视。但是,从实惠的角度来衡量,内饰似乎更显重要。总的来看,二者都不可偏废,而必须妥善处理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因此,对外形和内饰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客车的外观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整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客车的表面形状以及客车的外部装饰。整车总布置和车身总布置确定了客车的尺寸关系和基本形状。经过总布置设计,即可确定客车各个总成的相对位置和乘客室的尺寸,按照这些总成的外部轮廓并预留出适当间隙,就能定出客车的基本形状。图15在此阶段,设计者很难赋予客车以强烈的艺术特色,因为这样的基本形状与客车的结构是分不开的。而同类型、同级别的客车,一般具有相似的结构。造型设计师的主要任务在于与总布置设计师共同合作,调整客车的各部分的基本尺寸,以便使其各部关系更匀称协调,符合比例规律。但是,整车的总布置与匀称美观的比例之间尚存有一定差异,应注意决不能使得因追求完美之比例而严重损害其功能,图16由光线折射所引起的仪表在前风窗的反光情况图15所示为一客车的侧视图,其外形各处的线条相互平行或斜交,体现出既有重复又有变化,而且彼此之间具有相似的比率,因此,能给人以匀称协调的感觉。此外,由于窗立柱倾斜的作用,又使整车富有动感。所以,这种车身造型应认为是可取的。当然,从结构强度和制造工艺等角度来看,也可能会带来某些新的问题,这就有待从结构设计和其它方面采取措施去谋求解决。图16客车的表面形状主要是指其车身的表面覆盖件的形状,它构成了客车的雕塑形象。车身表面大型覆盖件的生产工艺(成型、焊接、装配等)是该车的雕塑形象能否付诸实现的关键。因此,除了要求造型设计师与工艺人员密切联系,掌握工艺生产规律,从造型上想办法以外,还要求工艺人员更好的利用生产中,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和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造型上的要求。客车的外部装饰则主要指水箱护栅(或水箱罩)、保险杠、灯、装饰条和商标等的形状、位置以及车身的色彩处理。例如,客车车身面积较大,若采用单一色彩容易显得单调乏味,所以,一般在大客车车身两侧表面上漆以粗细相间的水平色带,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动感,同时还能产生刚中带柔的视觉效果,因为粗带能给人以粗放刚劲之感,而细线则予人以细腻柔和之觉;另一方面又可以调节客车的整体比例关系。为了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感,在色带的处理上,通常是上浅下深,以起上轻下重的稳定效果。大客车的外部装饰除应使其外观更为完善美观外,还必须考虑工艺(塑料喷涂、电镀、装配等)上的合理性。客车的室内装饰,一方面是内饰材料(包括各种纺织品、塑料制品、合成材料、板材等)的选择,这时应考虑它们的质感和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充分发挥材料的装饰性能,另一方面则是仪表板、方向盘、座椅、顶棚灯等附件的造型。驾驶区内部色彩设计的基本要求应是:色彩无刺激,表面不反光,以免在风窗玻璃上产生亮点引起眩目(图1-6);仪表板上的指针、刻度、文字、符号清晰,视感舒适。(仪表盘是司机最重要的观察对象之一,如果说后视镜是司机的眼睛,则仪表盘可以称得上是司机的指挥中心,仪表盘中体现的各种提示信息越多,驾驶者越方便行驶车辆。随着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信息技术的研发成功,伴随安全性及诊断提醒等有关的电子信息以及其动态变化均须明确地反映在仪表盘当中。早期的司机仪表因其所反映的信息较少而布局相对简单。现代的仪表多为组合式整体仪表,低明度和低纯度可以保护司机眼睛所受到的刺激,而一张表盘要反映更多的驾驶信息,色彩对比的处理则应该区别各种复杂信息,因此仪表盘的对比度应有所加强,帮助司机在瞬间及时捕捉表盘的各种反馈信息以及其变化,防止捕捉信息不灵敏而带来的驾驶误操作。)。2006年8月18日,侯晨磊修订。(整个车厢的内饰颜色应相呼应,本着上浅下深的原则,避免头重脚轻的现象;同时针对不同地域的特点,这个地域划分可以黄河为界,在北方可以多采用些中性或暖色调,比如浅米黄色,米白色等,在南方宜多采用低纯度的乳白、淡蓝灰、淡绿灰等无刺激的冷色调或中性稍偏冷的色调,需要注意的是采用的材料表面一定要亚光,这样既可以给驾驶员以柔和、舒适的感觉,使之能集中精力、安全操作,又有利于乘客休息,减轻旅途疲劳,上述两种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案可一项做标配,一项为选装.)2006年8月18日,邓庄增加。客车内环境中色彩设计的原则:色彩的设计在内饰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创造某种格调的作用,会给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人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客车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客车内部环境中的色彩设计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可以更好的使色彩服务与整体的空间设计,从而达到最好的境界。 1 、整体统一的规律 在客车内饰设计中色彩的和谐性就如同音乐的节奏与和声。在车内环境中,各种色彩相互作用于空间中,和谐与对比是最根本的关系,如何恰如其分的处理这种关系是创造车内空间气氛的关键。色彩的协调意味着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和纯度之间的靠近,从而产生一种统一感,但要避免过于平淡、沉闷与单调。因此,色彩的和谐应表现为对比中的和谐、对比中的衬托(其中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纯度对比)。 色彩的对比是指色彩明度与彩度的距离疏远,在车内装饰过多的对比,则给人眼花而不安,甚至带来过分刺激感。为此掌握配色的原理,协调与对比的关系在此显得尢为重要。缤纷的色彩给车内增添了各种气氛,和谐是控制、完善与加强这种气氛的基本手段,一定要认真分析和谐与对比的关系,才能使车内色彩更富于诗般的意境与气氛。 2 、人对色彩的感情规律 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心理带来不同的感觉,所以在确定车内起点缀物的色彩时,要考虑人们的感情色彩。比如,黑色一般只用来作点缀色,试想,如果车内大面积运用黑色,人们在感情上恐怕难以接受,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感觉也不舒服。如对比度较大的色系,让人感觉到时代的气息与生活节奏的快捷;浅蓝、浅绿等颜色以解除兴奋与疲劳;桔黄、暖绿色,使其心情轻松愉快等。在客车内饰设计中应考虑车的用途和乘坐的人群,如城市公交乘坐的人时间较短流动大,乘坐的人数多车内较为嘈杂。该类车内不宜使用对比度较大的色系、不宜过多的使用较为赤眼的颜色。 3、要满足车内空间的功能需求 不同的空间有着不同的使用功能,色彩的设计也要随之功能的差异而做相应变化。车内空间可以利用色彩的明暗度来创造气氛。使用高明度色彩可获光彩夺目的车内空间气氛;使用低明度的色彩和较暗的灯光来装饰,则给予人一种“隐私性”和温馨之感。车内空间对人们的生活而言,往往具有一个出行心情的概念,如旅游车、长途车等这些车内空间的色彩在某些方面直接影响人出行与旅游的生活,因此使用纯度较低的各种灰色可以获得一种安静、柔和、舒适的空间气氛,减轻出行的疲劳与压力。纯度较高鲜艳的色彩则可获得一种欢快、活泼与愉快的空间气氛。 4、力求符合空间构图需要车内色彩配置必须符合客车内饰造型和空间构图的需要,充分发挥车内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正确处理协调和对比、统一与变化、主体与背景的关系。在进行车内色彩设计时,首先要定好空间色彩的主色调。色彩的主色调在车内气氛中起主导、陪衬、烘托的作用。形成车内空间色彩主色调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车内色彩的明度、色度、纯度和对比度,其次要处理好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要求在统一的基础的求变化,这样,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取得统一又有变化的效果,大面积的色块不宜采用过分鲜艳的色彩,小面积的色块可适当提高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此外,车内色彩设计要体现稳定感、韵律感和节奏感。为了达到车间色彩的稳定感,常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关系。车内色彩的起伏变化,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感,注重色彩的规律性,否则就会使车间变的杂乱无章,成为败笔。2006年8月18日,郑烈军修订。室内装饰件主要采用非金属材料,选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为了保证乘员的安全,质地应较软,颜色柔和不刺眼,外形无锐角锐边。手感好,即使碰撞也不致伤人。2)质量轻,成本较低,便于加工;3)隔音、防火、隔热和透气性能良好。塑料件的手感较硬且有光泽,故作为室内装饰材料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有一种新材料是由棉织物或编织尼龙与聚氯乙烯复合而成的板材,将其加热成型,可以加工成各种制品,其外观给人以法蓝绒或棉织物的感觉,而且具有足够的延伸性或耐久性。将其加工成的各种装饰件,花纹清晰,可以增强美术效果。但必须注意选择与整车构思相协调的花纹。金属材料(如锌铅等压铸件和不锈钢等)的装饰条则,只在对稳定性要求较高之处才适当予以采用。三、车身造型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客车车身造型的演变过程,无论是外形风格、内部装饰乃至油漆色彩等,无不受时代特征、使用要求、审美观点、周围环境和工艺水平的制约。六十年代末以来,由于城市建筑趋向于高层盒子形,无形中感染了客车的造型,客车的外形设计一反过去那种大圆角的肥胖臃肿形车身,出现了大、平、正、方的盒形结构。这种型式既可增大车内空间、扩大视野,而且蒙皮和骨架的成形工艺简单、模具制造也较容易,便于改型;另一方面也符合艺术造型统一效果的规律,即,简炼。它可以使汽车的形体轮廓更为鲜明,从而增加其整体感。从简炼的观点来看,直线和平面比曲线与曲面显得单纯而且挺拔,这是因为形成直线(点运动的轨迹)和平面(直线移动的轨迹)时,点和直线移动的方向只有一个,而形成曲线和曲面的点与线的移动却是多向的,故现代工业产品的艺术造型,倾向于采用直线和曲面为基础的造形风格,客车车身是其典型代表。因此,这种大、平、正、方的造型,曾一度风行于日本和欧洲各国。七十年代意大利菲亚特(Fiat)汽车公司结合古罗马建筑的风格,在上述造型的基础上派生出一种前、后、侧视均稍呈梯形的大客车(见图1-7),这种造型也起到了以斜破直、以动破静、动静结合的艺术效果,它既保留了上述大、平、正、方型的长处,又不致失于呆板,所以能给人以谐和、明快和大方的感觉。图17八十年代以来,由于节能、安全和审美的要求,很多客车制造厂又纷纷推出一种方基调、小圆角、大弧面、流线感较强的大客车。如图18所示匈牙利生产的依卡露斯Ikarus256型旅游客车既可作为其典型代表。其它如西德生产的曼(MAN)和尼奥普兰(Neoplan)大客车、英国生产的皇家虎王(Royal Tiger Doyen)客车、瑞典沃尔沃(Volvo)公司生产的BIOM客车、美国格鲁曼国际公司生产的Grumman FLXIBLE870型客车以及日本三菱(Mitsubishi)公司生产的MS7型客车等的车身造型都可以归于这一流派。利用小圆角而曲率半径较大的曲线和曲面,具有柔和、圆润、饱满的特性,能使车身造型产生刚柔结合、刚中有柔的效果,因而能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图1-8 Ikarus256型旅游客车四、客车产品整体造型风格的基本思路和原则2006年8月18日,王建中、张刚增加。随着世界经济的接轨。国内大客车的车身造型越来越向高档豪华的方向发展。不论是高档豪华客车,还是中档客车,客户均希望其造型特点和风格有所创新和突破,追求产品造型高贵新颖的想法普遍存在于广大客户之中。他们不但要求高档客车具有高档豪华的气势,而且希望中档客车能够给人高档不俗的感觉。客户这种对产品造型心理需求的反应,为客车生产企业在车身造型设计上提出了一些既新又难而且还不易解决的课题,即:如何解决高档客车和中档客车在车身造型上均显高档的同时,又能使二者易于区分,而且还能保持同一企业不同类型产品之间相对统一的风格基调,从而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品牌效应,减轻不同类型产品之间生产工艺要求的复杂程度,降低企业各类产品的综合制造成本。1不同档次客车产品造型风格差异化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企业将高档客车产品的造型简单套用在中档客车上,虽然能够提高中档客车产品的外观造型档次,有利于销售,但是很有可能对高档客车的市场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对购买高档客车的用户来说,其心理感受将会发生变化,产品给其带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有所降低,而对于购买同一造型风格的中档客车用户来说,其心理感受的变化正好相反;所以,在中档和高档客车新产品造型风格设计上一定要让客户有感觉上的差异,即:中档客车具有高档的感觉,高档客车更显豪华超群的气势。2不同档次客车产品造型风格的基调应具有相近性或相似性 如果不同档次的各类客车产品在造型风格基调上各具特色、差异迥然、深受客户的喜爱,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对于生产规模较大的客车企业来说,无疑会增加各类产品在生产制造工艺要求和实际操作上的复杂程度,增加企业产品研发、生产和管理的综合经营成本,特别是在各类产品线尚未达到经济批量规模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因此,在各类不同档次产品之间保持造型风格基调的相近性或相似性,对于降低企业各大类产品的综合制造成本十分有益。3应正确把握产品造型风格基调的相近性与差异性的内涵在具体设计时予以妥善处理。客车产品整体造型风格基调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是相对的,应从多个层面上予以体现,在新产品造型体系系列平台建立中,可考虑以下几种处理原则。 3.1.优先考虑大类产品造型风格的原则 (1)不同大类产品造型风格的差异应大于同一大类不同档次产品在造型风格上的差异。不同大类产品,如1012 m大型客车、89 m中型客车和7 m级中轻型客车,它们之间造型风格的差异可以相对大些,甚至可以采用完全不同的造型风格;但是,在车身局部的处理上可以保持相对统一的风格,如车身侧围腰带的处理、行李舱门的样式和连接方式的处理等。 (2)同一大类不同档次产品之间应避免简单套用的原则。在同一大类产品中,高档产品的造型风格不能简单套用在中档产品上,应在局部造型(即局部形态和式样)处理上有所区别,这样既有利于客户区分高、中档产品,又可以保持同一大类产品在造型风格基调上的相近性。 3.2.优先考虑同类档次产品造型风格的原则 (1)同类档次产品造型风格的基调特征应保持基本一致的原则。同类档次产品造型风格的基调特征应保持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各类高档客车产品车身造型的代表I生分割结构及其特征应基本保持一致,如厦门金龙所推出的大、中型客车产品均有飘带,而对于不同档次产品的造型风格基调可以具有较大的差异。 (2)避免在同类档次客车产品造型风格上采取简单套用的原则。虽然同类档次产品造型风格的基调特征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大类产品自身的特点,在同类档次大类产品造型风格之间也应防止出现简单套用的现象;在保持代表性基调特征相似的前提下,应充分挖掘各大类产品自身的特点,将产品的档次特征与大类产品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出本企业特有的、不易被模仿的、深受客户喜爱的产品风格。 注:同类档次产品是指高档产品、中档产品和普通产品;大类产品是指大型客车、大中型客车、中型客车和中轻型客车产品。4.客车产品局部造型特点的新动态 近年来客车车身局部造型在设计、结构和工艺处理上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车身外形表面更加平顺、光滑,过渡更加自然,使整车造型风格特点的展现更为明显和个性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4.1前、后、侧围造型设计的变化趋势 1).前围的变化特点 前围造型设计的变化近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 (1)前风挡玻璃造型特点的变化 -为了减少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的风阻和人们对动感形态的偏爱,前风挡玻璃的倾斜角度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前风挡玻璃的纵向尺寸不断加大,曲面形状不断改变,由“大曲面小圆角过渡”的形状或“大球面小圆角过渡”的形状向“锥曲面中圆角”或“锥型球曲面中圆角”的造型风格转变,尤其是在大型客车造型上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一变化与侧围造型曲线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前围造型的关键是前风挡玻璃形状的处理,其形状尺寸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前风挡玻璃生产厂家的制造水平。对于高挡豪华客车而言,要在风挡玻璃造型上有所突破,可以考虑向国外企业定制进口风挡玻璃,甚至请他们协助设计。由此形成的造型风格特色,在短期内国内同行企业很难模仿。 (2)前保险杠造型特点的变化 前保险杠功能作用的弱化改变了其传统造型风格的特点。为了与客车前端中上部位的动感形态相吻合,前保险杠的造型式样发生了向内略微收缩的变化趋势,使得客车前端动感造型风格的特征更为明显。 (3)前围两侧拐角部位的变化 近年来前围两侧拐角部位的曲面弧度半径有所增加,使得车身两侧与前围曲面的过渡连接更加自然,进一步增添了动感造型的效果。 4.2.侧围轮廓曲线的变化特点 与早期产品相比,车身侧围轮廓曲线发生了如下的变化:(1).车身两侧曲线的弧度更加明显,而且在车身两侧前端部位的变化更为突出,既有利于减少风阻、增加动感,又便于车身两侧与前围拐角部位的过渡处理。(2).车身断面侧围轮廓曲线的形状表现为中部宽、上下部窄的特征更显突出,而且两侧曲线上端部位向内收缩的力度要大于两侧曲线下端部位。侧围曲线中段的弧度受张拉蒙皮工艺的限制相对较弱,基本呈直线态势,但是随着侧蒙皮张拉前滚压技术的应用,极大拓展了侧围曲线中段弧度的范围;下段曲线的弧度通常在底部位置的变化较为明显,增大了向内收缩的力度;侧围曲线上段的弧度一般取决于侧窗玻璃弧度曲线的形态和车身顶部两侧拐角处曲线的形态。这部分曲线形态的处理往往不易引起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处理时的难点,对客车整体造型效果的充分体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从近年来侧窗玻璃的变化趋势看,其弧度更加明显,尺寸不断加大。这一变化不仅深受旅游客运行业的欢迎,而且在长途客运行业中也受到一定的好评。4.3.车身后围的变化特点 车身后围的造型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但考虑到其功能方面的要求,而且更加注重其造型特点与整车风格的统一与协调。其具体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1).后保险杠的造型风格不断变化,保险杠硬性防护功能的作用日趋弱化,便于更换的功能进一步增强。(2).灯具造型的变化和安装位置的选择更加体现出整车的造型风格,充分利用了后围拐角部位的形态特征。(3).后风挡车窗造型式样更加注重与整车造型风格的统一,使车身后围灯具、发动机舱门、保险杠等各部位的造型更加协调统一并富于艺术魅力。(4).后围顶部的处理开始注意到造型和功能上的要求。(5).发动机舱门的设计也有所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舱门形状和上部散热通道的结构以及舱门开启机构的形式。4.4.灯具形态的创新与安装位置的选择 客车灯具的造型式样是客车造型代表性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其形态样式的创新和安装位置的精确选择变得极为重要,而且成为大多数设计人员力求完美解决的课题。 从车灯造型近年来发展变化的趋势看,虽然车灯的造型式样不断创新、品种类型更加丰富,但是多数客车生产企业在产品设计选型上出现了较为普遍雷同的现象,从众心理比较严重。我们不要忘记,车灯的形态式样只有与整车造型风格相一致时,才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和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灵的成长历程抒情演讲稿9篇
- 汽车销售业务员客户服务技巧培训
- 小学语文新课标适应教学策略
- 家居用品定制与销售合同
- 商业广告合作协议签署声明
- 建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编制模板
- 公路桥梁检测与养护技术标准
- 八年级地理气候章节质量检测试题
- 2025年8月四川都江堰首嘉医院招聘8人计划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陈春花服务创新理念解析报告
- 年产62万吨甲醇制烯烃(MTO)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
-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
- ICU患者的早期活动
- GB/T 8566-2007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
- TSZUAVIA 009.11-2019 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11部分:淋雨试验
- GB/T 13452.2-2008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 GB/T 12730-2008一般传动用窄V带
- ps6000自动化系统用户操作及问题处理培训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基层医院如何做好临床科研课件
- 核电质量保证培训讲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