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扶贫策略探讨蒋睿 杨世瑜(昆明理工大学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昆明 650093)摘要: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州境内的怒江峡谷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灾害多发、环境闭塞,贫困问题相当严重,但该地 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怒江峡谷旅游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又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方法。文章针对怒江峡谷的特殊条件, 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探讨旅游扶贫策略。关键词:怒江峡谷;贫困;旅游Exploration of Tourism Anti-Poverty Strategy in Nujiang Canyon AreaJIANG Rui, YANG Shiyu(Faculty of Land Resource Engineering,Kumn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093,China)Abstract: Nujiang canyon area, which locates in Nujiang Canton, northwest of Yunnan Province, is a district with special nature,steep terrain, much geological disaster, unenlightened environment, and serious impoverishment. But, meanwhile, itpossesses abundant potential tourism recourse. There are good tourism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in Nujiang canyon, which also is a effective solution to impoverished condition. Concerning at the unique conditions of Nujiang Canyon area, this paper explores tourism anti-poverty strategies, in order to find solutions to “Three-Dimensional Rural Issues”.Key words: Nujiang canyon area; poverty; tourism怒江州(为了行文简便,本文涉及的民族自治地方均采 “第一湾”,以世外桃源般的著名景观而蜚声海内外,因此 用简称)地处滇西北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居 怒江峡谷也被称为“神秘大峡谷”1。 住着傈僳族、独龙族、怒族、白族等22种民族,是集边疆、民 怒江峡谷地质构造格局最显著的特点是:处于怒江断裂 族、宗教、贫困、高山峡谷为一体的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峡谷 之上,地质单元呈现与怒江峡谷延伸一致的条、块镶嵌,南 纵贯贡山、福贡、泸水三县,山高水深、地形陡峭、地质灾害 北两端略为散开。怒江断裂出露总长约550km,呈北北西向 多发、生态环境脆弱,因此耕地不足、农耕条件恶劣、交通闭 延伸,北起贡山县丙中洛之西,往南经贡山县沿怒江西岸的 塞,使得怒江峡谷三县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地具备丰富 高黎贡山东麓延伸,在福贡北跨过怒江,沿怒江东岸碧落雪 的旅游资源,旅游正成为怒江峡谷地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山西麓断裂往南延伸,在原碧江县与泸水县之间再次跨过怒 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良好途径。通过发展旅游,对怒江峡 江,顺怒江西岸边延伸,在江边段出现线状排列的热泉多 谷地区(以下简称怒江峡谷)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 个,在六库以西逐渐分叉南延2。 题,促使农民脱贫,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1.2 立体气候、立体生态怒江峡谷地势由南向北迅速抬升,地势的垂直海拔高差1 怒江峡谷自然环境 迅速增大。从河谷到山巅地带,集中出现了多种气候带和立1.1 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 体生物群落的更替变化。怒江峡谷气候温度的垂直变化极为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上游称那曲(或黑 明显,即俗语说的“一山有四季”,立体气候带十分明显。水河)。于怒江州贡山县进入滇西北横断山,沿怒江断 怒江峡谷山高谷深,从孟加拉湾吹来的西南暖湿气流带裂带,奔流 于西侧为 海拔5 000m的高黎贡山和东侧为 来丰沛的雨量,随着从西向东移动,西边的独龙江年降雨 海 拔4 000m的碧落雪山之间,江面平均海拔约1 200m,峡 量高达4 600mm,翻越高黎贡山后进入怒江潞西一带年降雨 谷平均深度大于2 500m,长度为世界之巨。两侧高山耸立, 量降低为1 800mm,六库附近为1 200mm。这种立体气候分 与江面相对高差达3 000m以上,形成不对称的“V”型谷。 带,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和立体生物物种群落的分化,为生物 在怒江地区内峡谷流长约316km,江水总落差640m,平均 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水、热条件。尤其是近南北向的 每千米落差超过2.03m。怒江从北向南激流至贡山县丙中洛 纵深谷和由南向北迅速抬升的阶状地势,与强大的西南暖湿 直捣石门关,江水突然变平缓,连续形成弧形蛇曲状的怒江 气流共同阻碍了青藏高原的高寒空气的顺利南下,为孑遗物基金项目:国家基金项目“基于空间技术的怒江峡谷人居环境容量及反贫困模式研究”(40761019) 作者简介:蒋睿(1985 ),女,江西赣州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研究;杨世瑜(1941 ),男,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地质、旅游地质、遥感地质、矿产地质科研与教学。乡(镇)界图1 旅游景点分布图 图2 行政区划图159种、珍惜濒危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态环境,使它们躲过了第 灾害的能力弱,相当一部分地区还采用原始生产方式,很大 四纪冰川严寒的浩劫而幸存下来。 程度上仍然是靠天吃饭。产业结构单一,调整难度大。能支1.3 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 撑农民增收的产业少,农村经济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未形 由于怒江峡谷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尤其是更新世以来的 成规模4。构造大推覆、大走滑、大滑脱和大反向的碰撞造山效应,新 2.4 人居条件及贫困问题 构造运动剧烈,群山汇聚,地震频繁。一方面,地层缩短, 峡谷内大部分居民居住在山高坡陡的地方,可耕地面积 地壳增厚,强烈地抬升,河流深切,加剧了山高坡陡,地形 少,且呈垂直分布,80%以上的耕地坡度均大于25度。大部 破碎。另一方面,外动力剥蚀作用也不断增强,削高填低, 分耕地是“挂”在陡坡上的“大字报”地,每年都有陡坡耕作 使山地的生态地质环境、地质成景环境具有脆弱性和易变 人、畜坠落的事故发生,十亩地养活不了一个人,有效耕地面 性,新构造运动的不断变动,致使地质灾害多发、土壤侵蚀 积根本无法满足群众吃饱饭的基本生存要求。随着人类活动对 作用强烈,峡谷地带生态地质环境及农耕条件不断恶化3。脆弱生态的不断干扰,人居生态环境条件不断受到破坏。1.4 怒江峡谷自然旅游资源 怒江峡谷交通条件极为不便,形成了它相对封闭的空 自然旅游资源中,具有观赏价值或地学科学考察价值的 间。该地区至今还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困、发展程度较低的 地质体及地质现象所构成的地质景观为旅游地质资源。怒江 地区。怒江峡谷的三县中,泸水县的贫困状况要好于福贡县 峡谷的自然旅游资源大部分都是旅游地质资源。地质构造的 和贡山县,但由于贡山县的总人口数不多,所以贫困人口主强烈性,加之地质构造的差异性,导致怒江峡 要集中在泸水和福贡两县。 谷旅游地质资源的丰厚性及聚集性。特定的地 2.5 怒江峡谷人文旅游资源 质构造部位及地质环境,造就了特色性的旅游地 怒江峡谷的人文旅游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有古老独特的 质资源。怒江峡谷的科考性旅游地质资源、观赏性旅游地质资源、商品性旅游地质资源十分丰 富,三江并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切的怒江 大峡谷成为该地区标志性景观(见图1)。怒江峡谷除有丰富的旅游地质资源外,还有 多样性的生物景观、气象景观等,造就了怒江峡谷 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2 怒江峡谷经济状况2.1 村落展布特点怒江峡谷的1 532个自然村,绝大部分位于 独龙江和怒江峡谷两侧的斜坡、深谷地带,成 条带状、南北向展布。贡山县村落不多,规模 较小,泸水县村落比较分散(见图2)。2.2 基础设施及交通状况怒江峡谷周边无国道穿越,多数路段属四级 以下公路,晴通雨阻,通达能力极差。55%的农 村运输以人背马驮为主,60%的地区运输困难, 山区驿道上至今还随处流动着“最后的马帮”; 怒江峡谷城镇化水平不到22%,是小城镇发展水 平较低的地区;垃圾处理、供排水管网等市政基 础设施几乎还处于空白。至今还有3万多人生活 在丧失基本生存条件的恶劣环境下,缺水、缺 电、缺医少药,大部分群众还没有享受到最基本 的公共服务。2.3 产业特点由于怒江峡谷农业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3.1 发展机遇怒江峡谷地区旅游发展恰逢良好的发展机遇。首先,大 香格里拉旅游圈构建为怒江旅游提供了新的契机。大香格里 拉旅游圈是未来旅游最具吸引力的地区,被称为世界旅游的 皇冠。其次,新农村建设战略为旅游与扶贫结合提供了条160 ECOLOGICAL ECONOMY产业观察ECOLOGIGAL INDUSTRY WATCH文物古迹和古代建筑,但最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是怒江峡 远离矿产资源的贫困人口也不可能依靠矿产来脱贫。 谷的民族风情。该地区的22种少数民族,尤其是傈僳族、怒 怒江峡谷居民所处的环境闭塞,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文 族、独龙族等主体民族,在长期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形成许 化素质和经济背景较差,对发展旅游是不利的,但旅游发展 多独特、神秘的人文现象。怒江峡谷的人文景观是在其独特 可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的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再加之不同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3.2.3 旅游发展是解决怒江峡谷“三农”问题的最佳选择 民风民俗、宗教景观、路与桥、口岸风情等都展现出其独特 虽然开发不同资源各有利弊,但从整体来看,以解决 性与神秘性,展现出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耦合性。 “三农”问题作为出发点,针对怒江峡谷的特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最佳选择。这既有益于生态环境优化,还有益于3 怒江峡谷旅游发展机遇及旅游扶贫优势 农民素质的提高,经济收入的增加。怒江峡谷产业结构单一,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农村产业 结构优化/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推动农业科 技的发展,使农民致富意识观念变革,保护与优化农村生态 环境,使农民增收。件。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最终把农村建设 4 怒江峡谷旅游扶贫策略 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4.1 机遇策略 新农村。最后,怒江大峡谷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旅游扶贫的 在怒江峡谷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还应创造一定的条件。 良好机遇。国家公园将在2010年建成开放,既有利于保护 乡村生态旅游是基于乡村生态环境、乡村旅游资源的乡村旅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类型和珍稀濒危特有动植物资 游与生态旅游的综合体,是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相互交融的 源,维持生态平衡,又有利于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大众旅游活动。因此,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是开展乡村生 还可以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到该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改 态旅游的前提和保障。怒江峡谷自然环境特殊,具有丰富多 善滇西北地区交通基础条件,提供旅游扶贫的良好条件。 彩、原生态、保存较好的乡村生态环境这一乡村生态旅游资3.2 旅游扶贫优势 源,是开展乡村生态旅游的重要保证。旅游产业的发展应以3.2.1 怒江峡谷资源类型及其特点 乡村生态环境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底蕴,通过发掘资 怒江峡谷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能、矿产和旅游三大优势资 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产品,实源。该地区水资源丰富,仅怒江中下游可开发装机容量就达 现农民经济收入的持续增长。21 320MW,水资源占云南省全省的47%,水能资源占全省 由于怒江峡谷地理位置、交通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旅游 的20%。矿产方面已发现各种矿藏20多种。人均拥有矿产资 业起步缓慢,多数旅游资源仅初级开发或待开发,乡村旅游 源是云南、中国乃至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处于起步阶段。怒江峡谷的乡村生态旅游应以乡村生态环境 拥有神奇雄伟的自然风光,还有浓郁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 为基础,以发展的、创新的理念为指导,优化环境,针对旅 而且怒江峡谷的大部分区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 游市场开发具有怒江峡谷特色的旅游产品,强化乡村生态旅 重要组成部分,丙中洛又是“怒江大峡谷”旅游区的核心区 游的活力和生命力,实现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域。在2006年举行的“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评选中,怒江 4.2 资源策略 大峡谷被选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最美丽的十大峡谷”之 怒江峡谷的旅游资源位于高山峡谷,相对封闭。对于这 一,是人们向往的地方,也是云南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 样的旅游资源,应采取乡村生态旅游模式。由于交通、环境3.2.2 怒江资源开发的社会经济效应 等因素影响,怒江峡谷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应依托旅游景点 怒江水电开发是争议最多的问题。怒江支流上已经建了 进行。生态型自然景观和乡村型山水景观,应表现出其原始状态。很多小电站,至今国家仍然在考虑是否在怒江干流上建电 民族文化型村寨可以经过一些雕琢,使其人文特色更加突出。 站,如果开发整个怒江的水能资源,将会产生丰厚经济效 4.3 结构策略 益。但是,开发水能资源,会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更 怒江峡谷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怒江和独龙江两侧,旅游 大的破坏。水能开发后,虽可以吸收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在 景区与行政村的分布呈南北向、条带状展布,有一定的重叠 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问题,但难以彻底解决当地贫困问题。 性。应根据村落结构、资源类型结构特点,有旅游资源的或怒江峡谷矿产资源丰富,但很多矿产分布在国家自然保 靠近旅游资源的村寨,可以依托于旅游资源发展乡村生态旅 护区内,不能进行开发。复杂的地形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如 游。远离旅游景点的村寨可以依靠生产旅游产品脱贫。 开发矿产,也会对植被造成严重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下转166页)5 结束语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新兴工业化道 路的必然选择。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载体,进行技术创 新实现循环经济有重要意义。企业成分里中小企业占量最 多,因此中小企业实现循环经济是我国循环经济实现的基 础。中小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联盟实现循环经济,实现经 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中小企业面向循环 经济的技术创新联盟能否稳定地发展,能否协调好联盟各成 员的利益,以及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联盟所选择的 联盟模型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研究。(4)扩展相关产品技术链,突破技术垄断,有利于中4许小主,曹小芬.中小企业面向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对参考文献:3 杨世瑜,等. 乡村生态旅游理念与发展模式探索M. 北166 ECOLOGICAL ECONOMY产业观察ECOLOGIGAL INDUSTRY WATCH能力。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联盟,可在联盟中逐步建立循 了中小企业生存能力。 环技术支撑体系,形成共享科技资源与信息,加快促进循环产业链的完善,形成循环经济的规模化生产,取得规模效 益。联盟提供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的交流,也使得各企业 的技术、资源得以联合,促进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创造新的 循环技术,提高各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3)解决中小企业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所面临的人才、 资金的匮乏。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联盟进行人才技术共享, 促进循环技术的研发。联盟形成合理的人才引进、培养、管 理机制,保障循环技术人才的稳定、充溢。同时,建立中小 企业技术联盟可降低单个企业进行循环技术研发的费用。相 互的技术合作降低了研发的风险,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中小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资金缺乏的问题。参考文献:1 吴季松. 循环经济综述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进一步为中小企业的扩张和兼并奠定基 2 张华. 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技术战略与技术创新转型J.础。联盟中的企业进行的技术研发有可能是同条产品产业链 生态经济,2007(9):7679.上的技术突破,不仅有利于企业进行产品的绿色销售,也有 3 李春磊. 中小家族企业的创新经济学分析J. 生态经利于丰富当前企业的产品。发展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能够实 济,2006(7):9698.施对同类、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并购、规模的扩张,增强企业 策研究J. 当代经理人,2006(21). 自身的竞争力。中小企业通过联盟所获得的循环技术,突破 5 程海. 技术联盟的模式与机制探究M. 东北大学出版 了大企业的循环技术垄断,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也增强 社,2004:65.(上接160页)4.4 优势策略 有怒江峡谷特色的旅游产品1。 怒江峡谷的水能、矿产和旅游资源均为怒江峡谷的优势 发展成熟的乡村生态旅游,能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是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如果适 和生态环境效应,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社区 度的、有效的、对生态环境有保护的进行水能、矿产资源开 经济,解决当地贫困问题,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船舶车辆运输服务代理合同
- 2025版建材城商铺租赁合同违约责任及赔偿条款范本
- 2025年度电子产品维修与保养服务合同
- 2025版整车运输项目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五版上海市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农业技术支持人员劳务雇佣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母婴用品店装修设计与施工合同
- 二零二五年电商品牌授权代理合作协议书
- 2025版电脑外设维修与兼容性检测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IT企业网络安全程序员聘用合同样本
- drg信息管理制度
- 物理word版2023山东高考答题卡涂准考证号和条形码
- 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 GB/T 36089-2018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
- GB/T 35694-2017光伏发电站安全规程
- GB/T 26746-2011矿物棉喷涂绝热层
- GA/T 828-2009电子物证软件功能检验技术规范
- 中耳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中耳炎)
- 20XX贵州省高职(专科)分类真习题卷
- MRB制程培训教材课件
- 压缩机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