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题目:谈谈中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姓名: *学号: 2010180078班级: 2010级中西医临床日期: 2012-4-9心脑血管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中老年人当中有80%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历史悠久,并有着简便、安全、低毒、副作用小等的优势。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中医药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及动脉血管的重塑,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的热点。中药复方降压不及西药,但由于其作用是多靶点的,所以能有效降血压、改善微循环、降脂抗氧化、保护内皮、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目前应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主要是通过辩证诊治,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等方面均有优势。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应当把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用药。对高血压病可能出现的眩晕、头痛等20多个常见症状。中医称之证候,如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侯进行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改善证侯作用,并能间接达到降压的目的。症状、证候虽得到较好的改善,但血压降得往往不理想。不少医师不掌握或不熟悉中药降压的科研成果,甚至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用上12味升压药,升降抵消事与愿违。我们应掌握天麻、钩藤、黄芩、黄连、大黄、龙胆草、葛根、丹参、丹皮、川芎、淫羊藿、莱菔子等70多种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尽量避免使用枳实、枳壳、青皮、西红花、白鲜皮、蟾酥等10来种升压中药。在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治疗高血压病及合并症时,应尽量选用既对证又降压的中药,少用只对证不降压的中药,尽量避免使用升压的中药。降压药配降压药,做到降降结合,防止升降抵消。还要学会一药多用,如用天麻既治眩晕又降压,可做到一举两得。用川芎既治头痛又降压、改善微循环做到一举三得。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所选药物更应要安全有效,不能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如青木香、广防己。虽都有较好的降压作用,由于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毒性,故应在禁用之列。久服将会导致肾功能衰竭。治疗高血压病要从本质上把握高血压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它是在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的基础上,常伴有心脑肾及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由于高血压病90%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其中95%以上原发性高血压病属于缓进型的,急进型只占1%5%。由于发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很长。初期几乎没有不适或症状。至少有半数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或在治疗其他疾病时测血压才发现的,其隐蔽性真是害人不浅。由于高血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尚未做到家喻户晓,不少人缺乏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竟有少数人直到出现高血压病并发症,靶器官有功能性、器质性损害时才去就诊,那时已后悔莫及了。西医治疗高血压强调用药要遵循个体化原则,中医重视辨证论治,治疗原则是一致的。同时,都主张采取综合措施,即药物疗法与非药物疗法都上,以求协同增效,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高血压病降血压是本,改善高血压病出现的症状是标。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当眩晕影响不能站立时,当头痛难忍,上冲额顶时,当烦躁易怒不可遏制时,当大便艰难、数日不行时,当失眠严重,彻底难眠时首先要考虑改善危害生命与生存质量的症状,当这些症状改善了,血压也会间接下降,但降的幅度不大。当症状改善了或不严重了还要重视降压。血压长期不降维持在较高水平,久而久之,必然损失靶器官的功能,甚至器质,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或并发病。中药理论与中药降压药理相结合,就是为了既改善症状证侯,又达到降压目的,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真是发挥了中药的多效性和综合作用。中药的多效性与综合作用,有可能较好地解决高血压病和高血压合并病的全面治疗问题。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也是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因素,近年来有逐步上升的趋势,鉴于传统降压药对血液、生化、脂类代谢及心理行为尚存在程度不等的副作用,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工作。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分型治疗高血压,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独到优势。高血压病(眩晕)的中医辨证施治1、风阳上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面红耳赤,口苦,苔黄,脉弦滑。治以平肝潜阳,清窍泻火。方用眩晕I号方,天麻10g 钩藤12g 生石决明20g 川牛膝12g 黄芩12g栀子10g丹皮10g杜仲10g 桑寄生10g 夜交藤10g茯神10 g 菊花12g地龙10g 治疗结果:显效30例,有效l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2、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治以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方用眩晕II号方。淮牛膝30g 生龙骨15g 生白芍15g代赭石15g生牡蛎15g生龟板15g天冬10g 玄参12g 川楝子10g 茵陈蒿6 g生麦芽6g仙灵皮10 g菟丝子10 g甘草6g 治疗结果:显效31例,有效l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5。3、痰浊上闷: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舌质红,苔白腻,脉弦滑。治以化湿除痰,将逆开窍。方用眩晕号方。半夏12g 天麻10g 白术15g 橘红10g茯苓10g枳实10g竹茹10g牛膝10g甘草3g治疗结果:显效29例,有效l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6。4、肝火上炎: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少寐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清利湿热。方用眩晕号方。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2g车前子10g泽泻10g木通10g柴胡10g生地15g当归10g甘草6g天麻10g川牛膝12g治疗结果:显效40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1、中药敷贴:选取一些具有良好降压作用的中药适量,研细调成膏状,敷贴在病人的穴位上,达到治疗目的。2、中药药枕疗法:选取具有芳香气味的降压中草药,缝制成药枕,供患者睡时枕用,可达到消除高血压患者头痛、头晕、心烦失眠等症状,可长期使用,起到良好的保健祛病的目的。3、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高血压报道很多,有较好效果。4、气功疗法:是一种心理疗法,但必须在医师或气功师的指导下进行。5、中药薰蒸、足浴:亦有肯定效果,也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千百年来中医在防治高血压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该强调的是中西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各有所长,西药的优点在于降压作用强,尤其在处理高血压急症方面优势明显,但是,迄今为止,西药的一些缺点也未能有效克服,如副作用大,降压不稳定,症状改善不明显等,相比之下,中药具有副作用少、整体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优点,所以采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可发挥协同作用,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获得最佳效果。目前的研究,无论是临床,还是实验,均肯定了中医药对高血压的疗效。但由于高血压,特别恶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是急危重证,许多情况下是中西医结合并用,甚至有时中医仍处于辅助地位。许多研究无对照,无科学的设计,样本较小,只限于某方某效的水平上,或多以中药及单纯西药治疗两组比较,很少见到盲法。因此,对其疗效的评估,还缺乏确切的依据。目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虽然很多,但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较复杂,普通的药物对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病情,一旦患了冠心病,就意味着准备打一场持久战!然而,西药需终生服用,服药后病情易反弹、波动,且副作用等众诸多因素让冠心病患者难以下定决心坚持服用西药,从而把目光投向了传统中医药。一般认为:中药毒副作用小,长远的防治效果也优于西药,但短期内很难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西药近期疗效较高,但毒副作用较大。两种治疗各有各的优劣,但如果中西药合并使用,西药既可发挥近期疗效高的长处,又可以因用量相应减少而减轻其毒、副作用。中药的治疗作用也可提高近期疗效,又具有远期治疗作用,故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优点。中医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比如气功、针灸、理疗等。这些治疗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气功适用于各期冠心病,它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从而降低血管收缩反应,提高抗冠心病的能力。针刺等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对一些冠心病患者也有明显疗效。冠心病疗法很多,药物疗法占主导地位,其他疗法作为非药物疗法也应充分发挥作用。饮食疗法也很重要,要及时纠正冠心病病人高盐、高脂、高蛋白、低钙、低纤维素、低维生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宝塔型饮食结构。更要鼓励冠心病病人多吃低盐、低脂、高蛋白、高钙、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食品如芹菜、萝卜、芦笋、海藻、海带、大蒜、洋葱、香蕉、荸荠、白果、山楂等。节制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治疗冠心病。提倡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练气功、太极拳、散步也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方法如按摩、推拿、药浴、药枕也有辅助治疗作用。冠心病病人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若条件允许应有短时间的午睡。据有关报道,午睡能防治心绞痛的发生率,并有减少心肌梗塞发病率的作用,故值得提倡。调节情志,防止七情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社会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从现实社会看,引起心理应激的因素颇多,如:社会变革,竞争激烈,企业破产,职工离岗,就业压力,疾病负担,离婚丧偶,自然灾害等诱发心理应激,若无足够的心理应急能力,将会产生紧张、忧郁、恐惧、悲伤等情绪反应。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应激,通过情绪中介促使下丘脑-垂体-皮质轴活动加强,肾上腺皮质、髓质激素分泌增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冠心病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下壁心肌梗死容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前壁梗死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室性异位心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意识淡漠、手足冰冷及尿量明显减少的心肌梗死患者常迅速转为心原性休克。诸如此类的一些因素,常可以提示我们对这些并发症及早做出诊断。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症应该进行连续的动态血压监护、心电监护、血凝状态及血糖监测,这对某些严重冠心病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有利,一旦并发症已经形成,则往往难以救治。要坚持对冠心病患者反复进行规律性的动态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某些逐渐显现的并发症。例如某些冠心病的并发症可以在漫长的病程中逐渐形成,如乳头肌功能失调、心功能减退,尤其是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后者的形成过程常可达十余年。在其形成过程的早期即开始给予适当的治疗,常可避免某些不可救治并发症的出现。定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的检查,也非常有利于早期发现其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对病情渐进加重者以及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更应如此。2、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早期发现冠心病的高危易患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早期发现并进行合理而及时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见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肥胖、吸烟与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长期的高度精神紧张及A型性格等,其中尤其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危害最为明显,有人观察到当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发病率可降低2%,对这些人群应该进行积极的随访,定期做相关指标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予以相关的积极治疗。3、心电图在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如果在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尤其是出现较严重的心绞痛之后,才考虑以不同的心电图技术去协助对冠心病做出诊断,固然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如果能在此种情况出现之前就能采用心电图对其做出较早期的诊断,无论是从预防学还是从治疗学的角度上都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效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甚高,大多在3040,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本病相当于中医之“胸痹”、“真心痛”。 中医药不仅应用于防治心绞痛,也用于抢救急性心肌梗塞。治则有活血化瘀、通阳宣痹、芳香温通及益气养阴活血、益气活血与扶正补肾等。 在辨证方面一致公认大多属虚实夹杂证,内脏亏虚功能失调为本,血瘀、气滞、痰浊、寒凝痹阻心脉为标。中西医结合抢救急性心肌梗塞使本病的病死率从3040降至12左右。基础研究方面,发现活血药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溶栓,保护缺血心肌的作用。冠心病(胸痹)的中医辨证施治1、心血淤阻:心胸阵痛,如刺如绞,固定不移,入夜为甚,伴有胸闷心悸,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脉沉涩或结代。治以活血化淤,通脉止痛。方用胸痹I号方。桃仁10g红花10g 当归10g 川芎10g柴胡10g 枳壳10g 牛膝10g元胡10g 川楝子10g赤芍10g甘草6g治疗结果:显效49例,有效4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4。2、气血亏虚;心胸隐痛,反复发作,胸闷气短,动则喘息,心悸易汗,倦怠懒言,面色恍白,舌淡暗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或结代。治以滋阴养血,益气温阳。方用胸痹II号方。炙甘草10g 红参10g 桂枝8g 川芎10g 生地黄20g 麦冬10g 火麻仁15g 五味子10g 炒枣仁30g 远志10g当归10g治疗结果:显效45例,有效4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6.4。3、寒凝心脉:心胸痛如缩窄,遇寒而作,形寒肢冷,胸闷心悸,甚则喘气不得卧。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或弦紧。治以温通心阳,开痹散寒。方用胸痹号方。瓜萎20g薤白10g陈皮10g枳壳10g桂枝10g细辛2g厚朴10g炙甘草10g治疗结果:显效40例,有效3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3。4、痰浊内阻:心胸窒闷或如物压,气短喘促,多形体肥胖,肢体沉重,脘痞,痰多口粘,舌苔浊腻,脉滑,痰浊化热则心痛如灼,心烦口干,痰多黄稠,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结。方用胸痹号方。瓜蒌20g薤白10g 半夏10g枳实10g陈皮10g桂枝10g茯苓15g生姜3g细辛3g厚朴6g治疗结果:显效42例,有效4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7.9。冠心病的身心维护: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用,都可引起发病,但主要是生气恼怒或忧思气结,气与血的关系是相互为用的,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已有心脉瘀滞之冠心病者,由于生气恼怒,气机逆乱,忧思气结,气机郁滞,于是形成气血循行不畅,若出现心脉瘀滞不通,则发生卒然心痛,严重者心脉痹阻不通而发生心肌梗塞,危及生命。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诱发心绞痛,应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养成养花、养鱼等良好习惯以怡情养性,调节自己的情绪。在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乐观的态度,使精神放松,情绪稳定,遇事不要急躁,以减少冠心病的发作。千百年来中医在防治冠心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该强调的是中西医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各有所长,西药的优点在于扩管作用强,尤其在处理冠心病急症方面优势明显,但是,迄今为止,西药的一些缺点也未能有效克服,如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症状改善不明显等,相比之下,中药具有副作用少、整体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优点,所以采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可发挥协同作用,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获得最佳效果。冠心病的身心维护: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用,都可引起发病,但主要是生气恼怒或忧思气结,气与血的关系是相互为用的,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已有心脉瘀滞之冠心病者,由于生气恼怒,气机逆乱,忧思气结,气机郁滞,于是形成气血循行不畅,若出现心脉瘀滞不通,则发生卒然心痛,严重者心脉痹阻不通而发生心肌梗塞,危及生命。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诱发心绞痛,应忌暴怒、惊恐、过度思虑以及过喜,养成养花、养鱼等良好习惯以怡情养性,调节自己的情绪。在生活和工作中,应保持乐观的态度,使精神放松,情绪稳定,遇事不要急躁,以减少冠心病的发作。千百年来中医在防治冠心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该强调的是中西医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各有所长,西药的优点在于扩管作用强,尤其在处理冠心病急症方面优势明显,但是,迄今为止,西药的一些缺点也未能有效克服,如副作用大,疗效不稳定,症状改善不明显等,相比之下,中药具有副作用少、整体调整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等优点,所以采用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方案,可发挥协同作用,减少西药用量,降低副作用,获得最佳效果。中医治疗脑梗塞,应当把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起来用药。对脑梗塞可能出现的头晕、头昏、肢体功能障碍等20多个常见症状。中医称之证侯,如风痰阻络,肝阳暴亢,痰热腑实,气虚血瘀等证侯进行辨证论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改善证侯作用,并能间接达到治疗的目的。症状、证侯虽得到较好的改善,但大脑功能改善得往往不理想。不少医师不掌握或不熟悉中药治疗脑梗塞的科研成果,甚至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用上12味止血药,活血、止血抵消事与愿违。我们应掌握桃仁、 红花、当归、川芎等70多种具有活血、补气作用的中药,在脑梗塞治疗中尽量避免使用大蓟、小蓟、血余碳等10来种止血中药。在中医辨证、西医辨病治疗脑梗塞及合并症时,应尽量选用既对证又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少用只对证不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尽量避免使用止血的中药。活血药配通络药,做到药物协同作用,防止作用互相抵消。还要学会一药多用,如用川芎既治头痛又降压、改善微循环做到一举三得。脑梗塞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所选药物更应要安全有效,不能用有毒副作用的中药,如青木香、广防己、关木通。虽都有较好的理气、活血作用,但由于含有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毒性,故应在禁用之列。久服将会导致肾功能衰竭。脑梗塞疗法很多,药物疗法占主导地位,其他疗法作为非药物疗法也应充分发挥作用。饮食疗法也很重要,要及时纠正脑梗塞病人高盐、高脂、高蛋白、低钙、低纤维素、低维生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宝塔型饮食结构。更要鼓励脑梗塞病人多吃低盐、低脂、高蛋白、高钙、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食品如芹菜、萝卜、芦笋、海藻、海带、大蒜、洋葱、香蕉、荸荠、白果、山楂等。节制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治疗脑梗塞。提倡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练气功、太极拳、散步也有利于脑梗塞的防治。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方法如按摩、推拿、药浴、药枕也有辅助治疗作用。脑梗塞病人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若条件允许应有短时间的午睡。据有关报道,午睡能防治脑梗塞的发生率,故值得提倡。调节情志,防止七情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体对社会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从现实社会看,引起心理应激的因素颇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庭医生巡诊工作总结
-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英语学期6月份期末测试题(含答案无听力音频及原文)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方向与位置 检测题(无答案)
- 2025年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
- 化妆品偏好调查
- 餐饮行业消费者需求变化与品牌定位研究
-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附草书
- 2025届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签订注意事项
- 汉字书法课件楷书字
- 汇报课件模板
- 高值耗材点评制度
- 防台防汛培训课件教学
- 2024年施工员题库含完整答案(必刷)
- 道路施工流程讲解
- 有限合伙企业合伙协议
- 保险资管合规风险管理-深度研究
- 2022教师民族团结培训
- 《慢阻肺健康大课堂》课件
- 2024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3 Keep Fit How do we keep fit》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
- 中广核人才测评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