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足迹.doc_第1页
祖先的足迹.doc_第2页
祖先的足迹.doc_第3页
祖先的足迹.doc_第4页
祖先的足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祖先的足迹自古至今,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可谓是多种多样,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东方的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传说,都流传甚广,经久不衰。由此可 见,对古人类活动的探究是人类一个为之永恒探索的主题。伴随科学的日益发展,尤其是生物学、考古学、古人类学和地质学的巨大发展,人们开始了解远古人类的 活动轨迹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中国大地上保留着很多早期人类的活动痕迹。如最近发现的巫山人遗址,改写了亚洲最早人类的历史,时间大约为200万年前。此外,还有稍后的西侯度文化遗址、云南的元谋人遗址等。巫山人遗址巫山人遗址是中国考古学家最近发现的,它是目前中国境内最早的远古人类遗址。它的发现,不仅宣告中国的最早期的人类活动早在20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中国的人类是从自己的山峡中走出,中国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1985年10月13日下午1时,著名古人类学家黄万波在重庆市的巫山县龙骨坡发现了距今200万年、与东非早更新世能人处于同一进化水平的 “巫山人”化石。考古学家发掘出一颗人类门齿和一段人类下颌骨,颌骨上带有两个牙齿。在发现以上化石的同一层位,除发现人类加工和使用过的骨器外,还发现 了巨猿及其他110多种哺乳动物的化石,这在世界古人类发掘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后来国内外媒体都进行相关报道,引起世界考古学界的广泛注意。1997年经过考古学家的第二次发掘,发现了一批距今200万年“有清楚的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器。经过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等权威学者的鉴 定,这些石器都带有人工打击的痕迹,是古人类所使用的工具。这一结果,再次有力地证实了200万年前“巫山人”的存在。近年来,考古学家正对巫山人遗址 进行更为彻底地考察。巫山人遗址的发现,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早期人类的活动有着巨大的科学意义。西侯度遗址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附近中条山阳坡的西侯度。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大量的早期人类活动的痕迹,其中包括32件石制品,有切割痕迹的鹿 角、烧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等。石制品主要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从石制品的本身制作技术来看,当时的人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锤击法、砸击法和碰砧法等多种制 造石器的方法,但是,打制的技术还显得比较原始。从发掘的石器种类来看,西侯度发现了多种多样的石器,如单面或双面的砍斫器,凹刃、直刃或圆刃的刮削器以 及三棱大尖状器等。这些在今天看来也许十分简陋又原始的石器对于远古人类却是非常的重要。他们正是凭借这些简陋的工具,开始他们艰难的早期人类生活,包括 狩猎、采集等。懂得制造工具,标志着人类在自身的进化之路上大大地跨越了一步。除了上面介绍的大量石制品外,西侯度还出土了一些带有切割或刮削痕迹的鹿角,以及大量烧过的动物骨骼、角和牙齿。这些出土的物品都充分说明,当时生活在西侯度的远古祖先们已经能够捕获猎物,并开始使用火,对食物进行加工,已经懂得如何保存食物了。同时,从西侯度周围与人类共存的大量化石来看,这里同时也生活着大量的动物,如野猪、麇鹿等。据考古学家推测,生活在西侯度的祖先们应该处在一个食物丰富的森林地区。根据古地磁法的测定,西侯度遗址的年代距今约180万年,地质年代属早更新世晚期。颇为遗憾的是,考古学家在西侯度并没有找到人类遗骸。元谋人遗址在西侯度文化遗址中,我们没有找到人类自身的化石标本,但考古学家却另外在云南省元谋上那蚌村发现了人类化石。1965年,考古学家在云南省元谋盆地东部的上那蚌村的一个小山丘处,发现了一处早期人类活动遗址。他们在那里发现两颗人牙化石、大量的石制 品、一些带有人工烧烤痕迹的动物骨骼,以及大量的动物化石等。根据古地磁法的测量,元谋人所处的年代大约为170万年前,也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祖 先化石之一。从发掘的人体化石来看,两颗牙齿化石属于同一个人的上、中门齿。牙齿的石化程度很深,并且呈现出浅灰色。牙齿的形状粗壮硕大,据推测很可能属于 青壮年男性个体。牙齿的特征是齿冠基部肿厚,底部发达,有发达的指状突,舌面有铲形舌窝。从牙齿的整体形态来看,其较北京人更为原始,应该属于早期的直立 人。这一发现引起国际考古学界的很大注意,现在,元谋人已经被世界承认,并且被命名为“元谋直立人”,这是中国考古学者为探索世界人类起源做出的巨大贡献。从出土的石制品来看,当时元谋人已经开始使用打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片等,并且可以推测当时制造石制品的方法主要是锤击法,属于典型旧石器时代的制作方法。同时,出土的一些哺乳动物肢骨碎片中,有些碎片上留下了人们切割的痕迹,周围还有一些烧骨和大量的炭屑,这一切都证明,元谋人已经开始使用火,并且用火加工食物,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从当时出土的动物化石,我们还能够推测元谋人生活环境的一些情况。在元谋人化石出土地,考古学家还发现大量动物的化石,包括大量哺乳动物的化石,如云南马、野猪、水牛、剑齿象、豪猪、竹鼠、云南水鹿等。从整体动物种类来看,食草动物还是占大多数。另外,从植物化石来看,其中多是禾本科、藜科和草甸植物。考古学家根据大量的动植物化石推测,当时元谋人生活在一个气候温暖、资源丰富的森林草原地区。从蓝田人到北京人除了早期的西侯度、元谋人等遗址外,在中国还曾发掘了蓝田人遗址、河文化遗址、北京人遗址等。它们为我们了解远古人类在距今100万年前到距今四五十万年前这段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素材。尤其是后者,更是成为全世界考古学家眼中的珍宝。蓝田人1963年和1964年,在陕西省蓝田县的陈家窝和公王岭分别发现了早期人类的化石标本。经过考古学家的艰苦努力,在公王岭发掘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和3枚牙齿化石,同时还发现一些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而在陈家窝,则出土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人体下颌骨化石。考古学家推测,公王岭的人体头骨化石属于一位30岁左右的女性。头骨的特征是头骨壁极厚,头骨的额部明显后斜,前额低平,眶上圆孔硕大而粗 壮,同时圆枕两侧向外延伸。头骨的高度很小,脑容量仅为778毫升。从脑容量的比较来看,公王岭发现的女性应该比中国的北京人,以及印度尼西亚发现的爪 哇人都要古老。在人类考古研究上,公王岭发现的人类化石很有研究价值,受到很多科学家的关注。而陈家窝的人类下颌骨化石,据推测应该属于一位老年女性的下颌骨。从化石标本的本身特征来看,下颌骨具有很多的小孔,同时表面有明显的联合部突 起和联合棘,下颌骨向后倾斜。从头骨的整体来看,陈家窝的女性化石标本同样比北京人的更加古老,但是跟公王岭的人体化石相比,又要稍稍进步一些。根据古地 磁法测定,其时间大约为距今53万年前,而公王岭的人体化石距今约98万年。两者的出现年代尽管有些差距,但是主要特征却极其相似,因而考古学家认为两者 为同一类型,并为其起名为“蓝田直立人”,已经得到全世界考古学界的承认。同样,从蓝田化石出土地发现的其他物品也可以推测“蓝田直立人”的活动情况及其生活环境。从出土的石制品来看,总件数为34件,主要的石器种类 有大尖状器、大型多边砍斫器、中小型多边砍斫器和单边砍斫器,以及一些刮削器和石球等。从当时人们制造工具技术来看,人们已经懂得石器的单面加工和交互加 工,但是技术仍然比较粗糙,且具有一定的原始性。人们已经掌握一定的制造工具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还极其有限。在蓝田化石出土地,考古学家还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如三门马、大熊猫、李氏野猪、葛氏斑鹿、东方剑齿象、剑齿虎、硕弥猴和兔等。从这些动物化石本身来看,具有很明显的南方动物群色彩,可见蓝田人也生活在气候适宜的森林草原地带。河文化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芮城县西侯度西南的黄河岸边,发现了河文化遗址。共出土石制品138件,同时还发现了许多的动物烧骨和大量的 哺乳动物化石。从石制品的制造来看,居住在河文化遗址的古人类已经懂得锤击法、碰砧法,也有砸击法,能够制造比较简单的工具。考古学家还发现,当时的人类 已经学会利用原砾石作为台面,来打制石器。石器的类型有砍斫器、刮削器、大三棱尖状器、小尖状器和石球等;砍砸器为单面刃和双面刃两种;刮削器则多为单面 的。根据河文化遗址的石器来看,人们已经能够制造比较原始、简单的石器,同西侯度、蓝田人有着某些相似之处。考古学家认为河文化遗址也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应当与蓝田人生活的年代相近。闻名世界的北京人伴随人类长达百万年的漫长历史演变,远古祖先的大多数活动足迹都已经在巨大的地理变化、环境更替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我们要寻找一个相对完整 的遗址,来了解远古人类的活动的话,应该首推北京周口店的远古人类遗址。无论从发掘人类化石的数量,还是其对了解人类起源的意义,北京人都有着非常巨大的 考古学意义。1929年,在北京市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考古学家裴立中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直立人头盖骨,后来考古学家进行多次发掘,前后发现6个比较完整 的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的头骨碎片、肢骨和牙齿化石等,它们分别代表40多个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另外,考古学家还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石器和石制品,大量的 烧骨,成堆的灰烬以及许多被烧过的石头等。伴随出土的动物化石多达100多种。其发现数量之多,发现化石之完整,令全世界的考古学家都为之惊叹。后来,考古学家形象地称之为“北京人之家”。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考古资料最为丰富,化石标本最多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北京人化石的人体特征比较明显。头骨的颅骨低平,前额后倾,头骨最宽处位置偏低,眶上圆枕两侧端稍向后弯曲,眶上圆枕与额鳞之间出现明显的宽沟。头骨有矢状脊,鼻骨较宽,颧骨很高,颧面前突且较垂直。吻部略向前突出,下颌骨具有下颌圆枕。牙齿粗壮,门齿呈铲形。北京人的脑容量比蓝田人有很大的进步,平均脑容量达到1075毫升,属于直立人范畴,被考古学界定义为“北京直立人”。北京人的上肢骨短于下 肢骨,肱骨除骨壁较厚,髓腔较小外,跟现代人相似,另外,锁骨和月骨与现代人相近;股骨也跟现代人相近,但股骨干上半内侧缘显著隆起,这一特点和黑猩猩非 常的相似。据考古学家的多种测定,北京人活动时间距今约71万23万年。北京人化石特征的两个最大特点就是头骨像猿而肢骨像人,这样的现象能够说明什么问题呢?自从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 后,进化论思想在科学界中得到广泛的传播,但是人到底怎样由猿进化成人,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北京人化石的出土,为人们认识人类的早期进化活动 提供了一个很完整、确凿的证据。同时,北京人的出现也修正了一些人们错误的传统观念,如过去人们大多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在人们想象的进化类型里, 应该是人的大脑进化快于人的肢体,是人脑跟猿肢体的结合体。而北京人却给科学家一个明显的答案,那就是人们肢体进化明显地快于人的大脑。这也有力地证明, 人类是在不断地劳动中进化而来。通过考察北京人所用的石器,我们能够发现,北京人已经懂得很多制造石器的方法,包括锤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等;已经能够制造很多种类的石器,如 刮削器、尖状器、砍斫器、雕刻器和石球等,其中刮削器最多。最让人们惊奇的还是北京人对火的使用。从北京人居住的洞穴来看,不仅残留了大量用火的痕迹,包 括成堆的灰烬,烧过的骨头,同时还从灰烬中发现烧过的朴树子和紫荆木炭块。这一切说明北京人不但会控制用火,而且知道怎样保存火种。对火的使用,在今天文 明人的眼里,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远古的祖先而言,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人们懂得使用火,不仅能够烤熟食物,还能够御寒、抵御猛兽的袭击 等。拥有了火,人类就找到战胜大自然的锋利武器,使人类进化的脚步大大加快。从今天的考古成果来看,蓝田人、北京人的发现只是很多考古发现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两个。就整体而言,在中华大地上,许多地方都有远古祖先活动的足迹,如安徽和县人、河南南召人等,他们大多活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总的说来,这些远古祖先主要的人体特征是能够直立行走,称之为直立人或者猿人。他们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种重要过渡类型,能够制造石器工具,懂得火的使用。人类的直系祖先在长期的人类演化历史中,伴随着火的使用,人类的远古祖先开始慢慢地由猿人向早期智人过渡,其典型过渡类型的人类化石在中国考古学家的努力下,也陆续发现,主要包括金牛山人、大荔人和许家窑人等。猿人与早期智人之间的过渡在研究猿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过程中,中国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遗址,如金牛山人、大荔人和许家窑人。金牛山人遗址是在辽宁省营口西南永安乡的金牛山发现的,那里出土了一个完整的男性人体化石,包括头骨、脊椎、肋骨、髋骨和四肢骨等。我们通常发现的人体化石一般都很少,而且很不完整,而金牛山人化石则是一个完整的人体化石,因此是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从金牛山人的形体特征来看,其眉骨较低,颅骨壁较薄,牙齿也没有北京人那样粗,从整体看来,比北京人要进步一,比较难得的是发些,考古学家认为其属于从猿人到早期智人的过渡类型。1978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大荔甜水沟发现了大荔人的人体化石。大荔人人体化石是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根据化石推测,他是一个30岁左右的男 性。头骨的特征为颧骨不高,额骨低平,额部后倾,头顶有矢状脊,骨壁厚度大于北京人的平均厚度。考古学家认定其为早期智人,是猿人向智人发展的比较完全的 类型,考古学界称之为“大荔智人”。而考古学家在山西阳高许家窑村发现的许家窑人也属于从猿人到智人的过渡类型。从考古发掘的人体化石来看,许家窑人体制特征是骨壁较厚,顶骨曲度 介于北京人和现代人之间,脑动脉分枝比北京人复杂,后肢比前肢长。枕骨圆枕没有北京人那样宽而突出,吻部前伸,但没有北京人那样显著。从整个人体特征来 看,我们发现许家窑人比北京人进化了很多。另外,从许家窑遗址还发现了很多石制品,有各种各样的石器,比较难得的是发现了1000多件石球。考古学家认 为,许家窑人同样懂得制造工具,使用火。通过对金牛山人、大荔人和许家窑人这些由猿人到早期智人之间过渡类型的研究,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找寻人类从猿人向早期智人进化的若干轨迹,对于我们解答猿人向智人进化的具体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早期智人历经无数的苦难与艰辛,人类缓慢地从猿人进化到早期智人。根据考古学家发现,在中华大地上,同样有着很多典型的早期智人遗址,如马坝人、长阳人以及丁村人等,对于我们了解远古祖先早期智人的活动很有帮助。1958年,考古学家在广东韶关的狮子山发现马坝人遗址。这里出土了一个残存的人体化石,包括额骨、顶骨、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推测为一个中年男性,额骨向后倾斜,眉嵴粗壮且向前突出,骨壁比现代人较厚。考古学家认为从形体特征分析,马坝人已经能够区别于猿人,应该属于早期智人。1959年,考古学家在湖北长阳关老山的龙骨洞中发现一些古人类化石,包括一个完整的左上颌骨和一枚牙齿。从人体化石的形体来看,长阳人颌骨 吻部并不明显突出,表面粗糙不平,牙齿冠面有较多的皱纹,犬齿隆突显著,鼻腔底壁较平。考古学界根据这些特征断定,长阳人属于早期智人。另外,在山西发现丁村文化。丁村属于襄汾县,在汾河东岸,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同时发现一块人类头顶骨和3枚牙齿。所发掘出的石 制品数量达2000多件,包括刮削器、单边形器、多边形器、尖状器、厚尖状器和石球等,其中还有很富有特色的大三棱尖状器。这一切都说明在丁村生活的远 古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工具。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丁村文化属于典型的早期智人文化遗址。山顶洞人大约5万年前,人类的历史演化进入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世界上的三大人种已经基本形成。属于中华民族直系祖先的蒙古人种也在这一时候开始形成。人类的文明开始进入到旧石器时代晚期。根据中国考古学家的发现,在中华大管等装饰品,这说明当时的远古祖先们已经具有爱美的观念。当时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也比以前的要丰富得多,如锥、针、鱼叉等都已经开始出现。考古学家依据大量发现,地上保存着大量的晚期智人遗址,包括山顶洞人遗址、柳江人遗址和资阳人遗址等,充分说明我们的远古祖先广泛活跃在中华大地上。山顶洞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山顶,紧靠北京人发现地点。考古学家发现了3个相当完整的头骨及许多人类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脊 椎骨和肢骨等。从山顶洞人的形体特征来看,头骨比较粗硕,头很长,额部倾斜,上面部低矮,眼眶较低,梨状孔宽阔,脑容量跟现代人相近。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分上下两层,上层接近洞口处,比较宽阔,有烧火的灰烬等,推测为当时人们居住的地方。洞穴的下层比较集中地保存着人们的骨 骼,并且人体骨骼附近被撒上许多红色的赤铁矿粉末,另外还难得地找到一些陪葬的装饰品。考古学家推测洞穴下层为山顶洞人的墓穴。从山顶洞人陪葬的装饰品来 看,山顶洞人已经使用骨角器,另外还有穿孔石珠、穿孔兽牙、鸟骨管等装饰品,这说明当时的远古祖先们已经具有爱美的观念。当时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也比以前 的要丰富得多,如锥、针、鱼叉等都已经开始出现。考古学家依据大量发现,经过极其严密的科学论证,大多数学者认为山顶洞人属于典型的晚期智人,具有晚期智人的明显特征。河套人内蒙古的“河套人”是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河南乡首次发现的,其遗址位于萨拉乌苏河流域。1922年,法国博物学家、 北疆博物院创办人桑志华到萨拉乌苏考察时,在当地蒙古族向导的引导下,采集到许多动物化石和一块人类股骨。后来,在整理标本的过程中,又发现一枚人牙。之 后,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在其发表的研究报告里将之定为“鄂尔多斯人牙”。因汉译将“OTDOS”误译成“河套”,于是内蒙古的“河套人”成了中国人类化 石家族里的一员。从内蒙古河套人的遗址来看,萨拉乌苏文化遗址由清水沟湾、跌哨沟湾、杨树沟湾、大沟湾、范家沟湾、杨四沟湾、米粮沟湾、三岔沟湾等8个地点组 成,分布在萨拉乌苏河沿岸34公里的狭长范围内。迄今为止,共发现人类化石、石器等文化遗物380多种,大量的更新世晚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及鸟类化石等种 类达45种以上,由此可见内蒙古河套人的生活环境。河套人至少在3.5万年之前就开始活动。河套人的发现具有巨大的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