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ppt课件】双股dna病毒_第1页
【医学ppt课件】双股dna病毒_第2页
【医学ppt课件】双股dna病毒_第3页
【医学ppt课件】双股dna病毒_第4页
【医学ppt课件】双股dna病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章双股DNA病毒 双股DNA病毒是指 基因组核酸为双股DNA的病毒 主要包括以下病毒 痘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科与虹彩病毒科疱疹病毒科腺病毒科多瘤病毒科与乳头瘤病毒科嗜肝DNA病毒科杆状病毒科 为昆虫及甲壳动物的病毒 第27章双股DNA病毒 第一节痘病毒科第二节非洲猪瘟病毒科与虹彩病毒科第三节疱疹病毒科第四节腺病毒科第五节多瘤病毒科与乳头瘤病毒科 双股DNA病毒的部分特性 第一节痘病毒科Poxviridae 本科病毒可引起人和许多动物的痘病 由持续较长时间的轻症至严重症状的致死性感染 一 痘病毒科的分类 根据病毒的特征 自然宿主和特异性抗原 痘病毒科可分为2个亚科 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昆虫痘病毒亚科 禽痘病毒属正痘病毒属 天花病毒及痘苗病毒猪痘病毒属山羊痘病毒属兔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软疣病毒属 对人有致病性雅巴痘病毒属 二 各属的关系 各种禽痘病毒之间在抗原性上存在交叉关系 各种哺乳动物的痘病毒之间也存在抗原关系 禽痘病毒和哺乳动物的痘病毒之间不存在交叉关系 三 生物学特性 lb 侧体 lateralbody c 芯髓 core 1 形态 多为砖形 250nm 250nm 200nm 少数为卵圆形 260nm 160nm 副痘 衣壳中含类脂与管状或球管状的蛋白质结构 中为DNA芯髓 芯髓之旁为两个侧体 具有囊膜 三 生物学特性 2 特性 病毒基因组由单分子的线状双股DNA组成 大小在200kb左右能编码约200种蛋白质 100种是结构蛋白质 具有依赖DNA的RNA聚合酶等 在细胞浆内复制 通过出芽方式出芽 并能在上皮细胞浆中形成胞浆包涵体 细胞质内复制 CDC 3 抵抗力 对热抵抗力不强 55 20min或37 24h丧失感染力 对冷及干燥有抵抗力 从皮肤病灶中脱落下来的干痘痂 毒力可保存几个月 4 培养 能在10 12日龄发育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繁殖 多数在膜上可形成痘斑 痘病毒的种类不同 痘斑的形态 颜色 大小以及形成时间也不同 四 致病性 痘病毒可引起各种动物的急性和热性传染病 特征是皮肤和粘膜发生特殊的丘疹和疱疹 兔痘病毒所致的疾病为传染性皮肤纤维瘤和粘液瘤 禽痘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特点是在上皮组织产生增生性和肿瘤性病 五 诊断 病毒分离 采取无菌的清朗庖液或取痘斑研磨后 加双抗处理后 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 在37 孵育5 7天 可见绒尿膜上形成增生性 坏死性痘疱 将绒尿膜固定制作切片 用苏木素和伊红染色 在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可以见到嗜酸性包涵体 六 常见痘病毒 1 鸡痘病毒 1 主要特征形态病毒子呈砖状椭圆形 为禽痘病毒属的代表种 某些毒株具有血凝素 能凝集鸡 其它禽类 绵羊等的红细胞 对干燥抵抗力较强 培养一般应用鸡胚或绒毛尿囊膜培养鸡痘病毒 可形成痘斑 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中生长良好 产生CPE 并形成空斑抵抗力对干燥的抵抗力极强 在干燥的皮肤结痂中的病毒 阳光照射数周而不被灭活致病性鸡痘根据病鸡表现可以分为三种病型 即皮肤型 白喉型和混合型皮肤型在鸡冠 肉髯和眼皮等处 产生一种特殊的痘子 白喉型主要在口腔和咽喉部分 先是在粘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 后逐渐融合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 皮肤型鸡痘 白喉型鸡痘口腔和喉部粘膜表面的黄色小结节 防制 目前主要采用鸡痘疫苗进行预防 1 鸡痘活疫苗此苗用于35日龄以上的幼鸡 对雏鸡有一定的毒力2 鸽痘活疫苗毒力比鸡痘疫苗弱 用于1日龄雏鸡和产蛋母鸡 一般采用毛囊接种法3 鸡痘鹌鹑化活疫苗毒力很低 雏鸡使用安全 使用效果良好 2 绵羊痘病毒 致病性在自然条件下本病毒只感染绵羊 可致全身性疱疹 肺常出现特征性干酪性结节 各种绵羊对绵羊痘病毒的易感性不同 死亡率从5 50 不等培养绵羊痘病毒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 绵羊 山羊 犊牛睾丸细胞培养中生长 并产生明显的CPE预防定期接种疫苗 常用羊痘氢氧化铝苗或鸡胚化羊痘弱毒疫苗 人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羊污染的物质也可感染 3 山羊痘病毒 该病毒与绵羊痘病毒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在自然条件下仅感染山羊 表现为发热 有粘液性 脓性鼻漏及全身性皮肤丘疹 4 粘液瘤病毒 致病性 无论野兔 家兔都非常易感 澳大利亚曾引入此病毒 以图消灭过剩的野生家兔 兔感染48h后出现临床症状 首先是眼结膜炎 接着头部广泛肿胀 呈特征性的 狮子头 严重者体温升高到42 多在48h死亡 培养 病料悬液处理后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 3天后产生直径0 5 1 0mm的圆形痘疱 第二节非洲猪瘟病毒科与虹彩病毒科 痘病毒科 因此 非洲猪瘟病毒单独立为一科一属一种 第二节非洲猪瘟病毒科与虹彩病毒科 非洲猪瘟病毒科与虹彩病毒科的主要特征 这两科的病毒均为 线状双股DNA 20面体对称 有囊膜 软蜱 病毒的形态及培养非洲猪瘟病毒 直径175 215nm 基因组大小190kb 编码200多种蛋白质 DNA分子具有共价的闭合末端 并有倒置末端重复子及发夹结构 是唯一已知的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 白细胞感染ASFV后 表面则有一种病毒特异抗原 能吸附正常猪的红细胞 这种血细胞吸附现象可被抗本病毒的免疫血清所抑制 血细胞吸附试验具有毒株特异性 初始分离的ASFV仅在猪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复制 适应后可在猪肾细胞 PK15 Vero细胞等生长 一 非洲猪瘟病毒 致病性仅家猪易感 以急性高热为特征 全身出血 病程短 死亡率高 病毒可由呼吸道入侵 首先在扁桃体和鼻粘膜附近的淋巴结增殖 而后进入血流 形成病毒血症 红细胞及白细胞中含毒 一 非洲猪瘟病毒 诊断 1 病毒分离和鉴定实际应用中 白细胞组织培养的血细胞吸附实验可用于非洲猪瘟与猪瘟的区别诊断用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抗原用PCR技术检查病毒基因组 2 血清学试验ELISA 直接检测病毒感染猪抗ASF病毒抗体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IFA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只可用于猪群筛选而不能用作检查单个猪 一 非洲猪瘟病毒 OIE推荐 免疫本病毒各个毒株之间免疫原性很低 对同株的免疫力也是短暂的 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用 一 非洲猪瘟病毒 注意 我国目前没有非洲猪瘟 必须严加防范 分为4个属 其中2个属与鱼类和两栖类疾病相关 该病毒科某些成员感染昆虫后 可形成病毒颗粒结晶 出现彩虹样蓝绿色光辉 故得名 能在多种细胞生长 鱼类 两栖类 禽类 哺乳类 生长温度12 32 复制与ASFV相似 但有2个差异 自身不编码RNA聚合酶 而是将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II修饰后利用 复制分为2个阶段 1 细胞核内复制DNA 2 在胞浆内复制的DNA形成大于正常基因组10倍的多联体 二 虹彩病毒 临床常见的有 二 虹彩病毒 第三节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 疱疹病毒可引起多种动物的疾病 包括 该科病毒均为 线状双股DNA 20面体对称 有囊膜 一 分类 疱疹病毒甲亚科疱疹病毒乙亚科疱疹病毒丙亚科未定亚科 一 分类 疱疹病毒甲亚科疱疹病毒乙亚科疱疹病毒丙亚科未定亚科 一 分类 疱疹病毒甲亚科疱疹病毒乙亚科疱疹病毒丙亚科未定亚科 一 分类 疱疹病毒甲亚科疱疹病毒乙亚科疱疹病毒丙亚科未定亚科 一 分类 疱疹病毒甲亚科疱疹病毒乙亚科疱疹病毒丙亚科未定亚科 二 主要特征 病毒颗粒直径150nm 有囊膜 20面体对称 由162个壳粒组成 囊膜上具有许多糖蛋白的纤突 基因组由单分子双股DNA组成 大小为125 235kb 不同成员的基因组组成 大小及结构有很大差异 三个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颗粒的电镜照片 疱疹病毒 核衣壳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 大小乳多空病毒3 5x106腺病毒23x106疱疹病毒90 145x106 三 与养殖业密切相关的几个疱疹病毒 伪狂犬病毒 Pseudorrabiesvirus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Avianinfectiouslaryngotracheitisvirus 马立克病病毒 Marek sdiseasevirus MDV鸭瘟病毒 Duckplaguevirus 一 伪狂犬病毒 属疱疹病毒甲亚科 又名猪疱疹病毒1型 猪为原始宿主 也可感染其他动物 如马 牛 绵羊 山羊等多种动物及多种野生动物主要特性 符合甲亚科的特征培养 易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 接种后3 4天能形成大小不一的隆起的白色痘斑可在很多种脊椎动物的细胞培养中生长 易在兔 仓鼠和猪的肾细胞 兔和豚鼠睾丸细胞以及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生长 但以兔肾细胞最易感 可形成细胞病变和空斑 感染细胞形成大的包涵体 4 致病性 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 或少数出现轻微发热和神经症状 不死者可康复 幼猪感染后呈发热 麻痹 昏迷等症状 死亡率很高 怀孕母猪能引起流产 死胎或木乃伊胎 其它动物感染后有很高死亡率 最特征症状为体躯某部奇痒 病料皮下接种兔 2 5天死亡 乳鼠脑内接种1周左右死亡 病毒分布 最初位于扁桃体 感染24小时内可从头部神经节 脊髓及桥脑中分离到病毒 排毒 康复猪可通过鼻腔分泌物及唾液持续排毒 但粪 尿不带毒 伪狂犬病毒 伪狂犬病毒 伪狂犬病毒 伪狂犬病毒 伪狂犬病毒 5 诊断 动物试验 用1 2ml适当稀释的病脑组织悬液皮下接种兔 2 5天后于接种部位出现奇痒症状 最后麻痹致死 病毒分离 常用猪肾细胞系 PK 15 细胞接毒后2472小时 出现CPE 细胞单层出现折光性细胞 逐渐增多 最后完全脱落 形成合胞体 其形态和大小各异 病毒鉴定 可用特异性抗血清做中和试验鉴定病毒 或用免疫荧光试验鉴定病毒 用PCR技术鉴定伪狂犬病毒 多用于隐性感染 伪狂犬病毒 血清学试验 病毒中和试验ELISA 国际贸易指定试验 能迅速检测大量样品 有些试剂盒还能区分免疫动物和自然感染动物 多家检察机构明确规定 凡是运送无伪狂犬病区的猪 必须用ELISA试验检测gE抗体 伪狂犬病毒 6 预防 灭活苗 弱毒苗 基因缺失苗又称为标记疫苗 缺少一种特异性的糖蛋白基因 gG gE或gC 可区别于野毒感染 在计划根除伪狂犬病的国家 可选用这类标记疫苗 伪狂犬病毒 二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又名禽疱疹病毒1型 分类 疱疹病毒甲亚科 类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 仅1个血清型 培养 仅能在发育鸡胚复制 采用绒毛尿囊膜接种 绒尿膜可见有痘疱样坏死灶病毒能在鸡胚肝 肾和肺细胞上生长繁殖 并引起CPE抵抗力 对热敏感 病毒在 20 60 或冻干条件下 可长期保存 至少10年 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不强 在3 来苏儿或1 苛性钠溶液中 不到1分钟即行死亡 4 致病性 自然感染对象为鸡 各种年龄鸡均可被感染 仅以成年鸡的症状最典型 康复鸡可部分成为带毒鸡 此外 接种过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的鸡能够在较长的时间内散布病毒 成为传染的来源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特征是病鸡呈现呼吸困难和咳出血性渗出物 病变主要发生在喉头和气管部分 气管黏膜肿胀 出血 坏死和形成糜烂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5 微生物学诊断 1 病毒分离病料采集 发病早期的气管渗出物 气管粘膜及肺组织 鸡胚接种 4 6枚9 10日龄SPF鸡胚或非免疫胚绒尿膜接种 从第3天开始形成痘斑 鸡胚多在接种后5 6天死亡 初代分离 往往不引起鸡胚死亡 须传代后才出现有规律死亡 雏鸡接种 将分离材料接种5只数日龄内易感雏鸡 接种后3 4天出现明显的症状和病变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2 病毒鉴定 病毒中和试验荧光抗体检查气管组织中的病毒鉴别诊断上应注意同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鼻炎 鸡败血支原体病相区别 可采用泄殖腔接种法 即采取病鸡的气管渗出物或其他含病毒的材料 涂擦易感鸡的泄殖腔粘膜 4 5天后观察涂擦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等炎症反应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3 血清学试验 应用中和试验或空斑减少试验来测定病鸡血清中是否存在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抗体 6 防治 疫苗接种从未发生过本病的地区 不宜进行疫苗接种 中等毒力疫苗 采用泄殖腔黏膜涂擦 弱毒疫苗 通过毛囊 滴鼻或滴眼途径接种 油乳剂灭活苗 80 100日龄接种1次即可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三 马立克病病毒 属于疱疹病毒甲亚科 又名禽疱疹病毒2型 1 形态裸露的MDV直径85 100nm 常见于感染细胞的核内 胞浆和胞浆中偶尔也可看到 有囊膜的MDV直径150 160nm 主要见于核膜和核泡 但也有见于胞浆 在羽囊上皮囊膜的病毒子特别大 直径可达273 400nm 呈不规则的无定形结构 负染制备中核衣壳呈20面体对称 有162个中空壳粒 呈圆柱状 大小为6nm 9nm 相邻壳粒中心之间距离为10nm 2 基因组特性 线状双股DNA 大小166 184kb MDVDNA为传染性核酸 基因组由一长独特区和一短独特区 每一区都与反转重复序列邻接 目前 与MDV致病力相关的重要基因已经鉴定和定位 马立克病病毒 3 毒株分类 根据毒株的差异 将MDV可分为血清1 2 3型 血清型和生物学特性相一致血清1型 包括所有致瘤强弱不同的致瘤毒株 如 JM GA MD5和京 1等血清2型 包括所有的不致瘤毒株 如 SB1 301B 1 Z4等血清3型 包括所有的火鸡疱疹病毒 如 FC 126 LS等 马立克病病毒 4 培养 病毒可在雏鸡 组织培养和发育鸡胚中生长繁殖 人工接种1周龄以内的SPF鸡胚或易感鸡 一般经2 4周可在鸡的神经节 神经和某些脏器中出现病变 接种4日龄鸡胚卵黄囊 18日龄左右可以看到绒毛尿囊膜上形成白色痘疱 从针尖大到直径1 2mm不等 雏鸡肾细胞 CK 和鸭胚成纤维细胞 DEF 适于MDV1型的初次分离 适应后亦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上生长 并产生细胞病变 2型和3型MDV在CEF上生长良好 马立克病病毒 马立克病病毒 5 传染性 感染鸡群的垫料和羽毛 含有从羽囊上皮细胞来的病毒 具有传染性 这些材料的传染性在室温可保持4 8个月 在4 至少保持10年 但常用化学消毒剂作用10min就能使之灭活 不能垂直传播 6 致病性 MDV为细胞结合性病毒 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 主要感染鸡和火鸡 以淋巴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为特征 从感染到发病有较长的潜伏期 一般以2 3月龄的鸡发病最为严重 鹌鹑 稚鸡 鹧鸪也能感染 本病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和临诊症状 可分为4种类型 即神经型 古典型 内脏型 急性 眼型和皮肤型 马立克病病毒 马立克病病毒 神经型 古典型 马立克病病毒 内脏型 急性 眼型 马立克病病毒 皮肤型 马立克病病毒 7 微生物学诊断 采集病料病毒分离用病鸡的肿瘤组织 抗凝血或含血液淋巴细胞的悬液作为接种材料 血清学试验琼扩试验本病流行期 常用高免血清检测病鸡羽囊上皮中的病毒抗原本病流行后期 可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查病鸡血清中的抗体荧光抗体试验 马立克病病毒 8 免疫预防 1日龄雏鸡免疫接种 HVT冻干疫苗从感染细胞抽提的无细胞病毒冻干制品二价苗HVT MDV 组成的双价疫苗CVI988疫苗人工致弱的1型MDV 马立克病病毒 四 鸭瘟病毒 1 致病性鸭瘟是鸭 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 热性 败血性传染病 临疹特点是体温升高 肿头流泪 两脚麻痹和排出绿色稀粪 主要引起1月龄以上的成年鸭的鸭瘟 临疹特征为发高热 两脚发软 腹泻 粪便呈绿色 流泪和头颈部肿大 俗称 大头瘟 自然感染以消化道为主 病鸭肝 脾 脑 食道和泄殖腔等组织含毒量最高 鸭瘟病毒 病鸭表现为肠炎 脉管炎 广泛的局灶性坏死 产蛋率下降25 40 发病率5 100 死亡率很高 病鸭多数死亡 鸭瘟病毒 2 分类 属疱疹病毒甲亚科 鸭疱疹病毒1型鸭瘟病毒具有疱疹病毒的典型形态结构 直径160 180nm 鸭瘟病毒 3 培养特性 能在8 14日龄鸭胚中生长和传代 接种后4天死亡 胚体表面轻度充血和小点出血 绒尿膜水肿增厚并有灰白色坏死灶 肝脏表面有特征性灰白色或灰黄色针头大坏死灶 后者是判定DPV存在的一个重要依据 还能在鸭胚 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中生长 自第6代起可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形成核内包涵体和空斑 鸭瘟病毒 4 诊断 禽胚接种 无菌病料分别尿囊膜接种8 13日龄鸡胚和9 14日龄鸭胚 如在鸡胚中不生长繁殖 而在鸭胚中能生长繁殖 再用胚液接种1日龄小鸭 能引起死亡并有特征性病变 然后用已知抗鸭瘟血清与分离毒做中和试验 即可确诊 动物接种 无菌病料接种易感小鸭和免疫对照鸭 如前者死亡而后者不感染 即可确诊 鸭瘟病毒 5 防治 1 免疫接种鸭瘟鸭胚化弱毒疫苗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 2 防止带毒野生水禽进入鸭群 鸭瘟病毒 五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人类初次感染后多发生水痘 水痘皮疹以发痒的斑疹 丘疹和水疱疹为特点 并常伴有发热 一些病例还有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 典型水痘的临床病程分为四个阶段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四节腺病毒科Adenoviridae 腺病毒 Adenovirus 是一群分布十分广泛的DNA病毒 能引起动物及人类呼吸道 胃肠道 泌尿系及眼的疾病 少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 一 分类 目前认为有 哺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