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学生人物动作描写中存在的问题及纠正策略 老舍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这就是说,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观察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和日记,动作描写也有,但很多都是比较随性的描写,请看以下几个片段:片段一:上完体育课,我非常口渴,便从操场走过来。我上了主席台,跑进小卖部,从冰箱里拿了一瓶农夫山泉,就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片段二:足球比赛正接近尾声时,眼看我们班就要输了,只见体育委员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了网底。片段三: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建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我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不难发现,这些动作描写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描写笼统片段一中的“走”、“上”、“跑”、“拿”、 “喝”五个动词用得很一般。不只是因为这几个动词大家都能想得到,没有什么特别,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们只写出了人物的一般形态,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走”法、一种“上”法和一种“跑”法,又是怎样一种“拿”法,怎样一种“喝”法。动作模糊、笼统,人物形象不鲜明,难以给人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二、描写简单 对于一些完成速度较快的动作,学生缺少放慢镜头的能力。片段二中这位体育委员在比赛即将结束时将球踢入球门,会有一系列的动作,而在作者笔下却变得如此简单,只用了“带”、“冲”、“踢”三个动词,没有把那一瞬间的动作进行细化,也就描写不出这一脚的精彩。三、描写不准 学生常常误以为动作描写得越多越能凸显人物,其实不然。片段三中“带”、“瞧见”、“听到”、“跳下”、“放好”、“脱下”、“走到”等动词,一个接一个,但读来枯燥无味,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去写,选择最生动、最精彩、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去写。应当删除与学游泳无关的动作交代,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专项人物动作描写训练,总结出以下几招: 一、“放慢镜头”法 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这就需要我们有双敏锐的眼睛,有善于把动作放慢的习惯,这样,才能把复杂、连贯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仔细观察,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展开描写,这样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在第13届世界杯阿根廷队对英格兰队的一场球赛中。马拉多纳的一个漂亮的进球,使场内观众欢呼若狂,也使电视机前的球迷如痴如醉。我截取了这一段的视频,在课堂上先进行整体地播放,要求学生尽可能详细的将马拉多纳的动作记下来。真正动笔写时,我又将视频进行了分解,请学生看一段视频写动作,再看一段再写,直到把整套动作写完。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描写:马拉多纳在中场用胸部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习惯性地用大腿轻轻一颠,将球轻而易举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然后飞速插上。接着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一连晃过对方四名后卫的阻击。最后避开已经扑到跟前的守门员,几乎连人带球一起撞进网内。待学生写完后,我又将之前他们写的片段二出示,对比中和学生一起分析这次描写成功的原因,其实就是观察仔细,能对进球的全过程先作动作分解,然后进行了“慢镜头”式的描写。在这里,小作者 将进球动作分解为“接球颠球 挑球插上 晃过后卫 避开守门员 进球”这样一连串的动作,然后按照顺序对每个动作做具体描写,这样就把进球的精彩瞬间生动地再现出来了。 二、“一指神功”法即巧炼动词。文章生动,巧炼动词很重要。一篇文章动词用得好,笔下的人物就能活起来。在描摹、刻画人或物的状态时,一定要注重对句子中动词的锤炼,不应随便拿来一个动词就填在那里。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当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词。” 一般说来,巧炼动词有两种要求:一是准确,能够把动作的状态如实的描摹出来;二是生动,即能够通过动词传神地写出动作的意蕴、情感和态度。同时,动词的运用和细节描写密切相关,我们要细心体验生活,细致观察生活,发挥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才能描绘出可信传神的动作。 由于学生都有口渴找水喝的切身感受,我便把片段一出示让学生改写,要求联系生活,替换动词,将我“口渴”的状态描摹得更真切些。请看学生改写后的片段: 片段一:上完体育课,我非常口渴,便从操场走过来。我上了主席台,跑进小卖部,从冰箱里拿了一瓶农夫山泉,就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 改写后:上完体育课,我非常口渴,从操场一路狂奔。跃上主席台,气喘吁吁地挤进小卖部,掀开冰箱,随手抓起一瓶农夫山泉,不管三七二十一,拧开瓶盖,咕咚咚直往嘴里倒。一对比,学生马上领会“狂奔”、“跃上”和“挤进”要比“走”、“上”和“跑”更具体,而“掀开”、“抓起”和“倒”也比“拿”、“喝”更能形象地展现人物的迫切之情。可见,动词是一句话的主心骨,它用得恰当、贴切与否,直接关系到作者对所描写对象的观察细致程度和新颖性,能够充分反映作者观察生活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我们在练习写作时如果能注意比较,仔细推敲,平时多看,多积累,也定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三、“蜻蜓点水”法即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进行修饰点缀,以辅助刻画人物动作,既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又能使人物形象逼真鲜活。例如: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中“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用“财主盯着金窖”来描绘白兔盯着属于自己的月亮,写出了白兔紧张不安唯恐失去的心态。 为了降低难度,我请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将下列出示的动作描写句子进行改写: 1.他挺起了背,昂起了头。2.运动员双手握住杠铃,奋力把它举了起来。3.他俩打起来了!只见他左腿后退一步,右腿向前一弓,猛向他扑去。4. 小沈把梨翻转着,大口大口地啃起来。5. 小蕾轻轻握住梨的两端,开起小口,文彬彬地咬住梨,用两颗洁白又玲珑的门牙挖出一大块果肉,细细地吃着。意识到可以运用丰富的修辞将单调的动作写生动后,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他们这样描写道:1.他挺起腰,昂起头,如一棵岩松挺立于石堆间 2. 运动员双手有力地紧紧握住杠铃,如同雄狮一般大吼一声,奋力把它举了起来。3. 他俩打起来了,只见他左腿后退一步,右腿向前一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向他扑去。4.小沈把犁翻转着,大口大口地啃起来,那阵势活像一个三天没喝水的人。5. 小蕾轻轻握住梨的两端,开起小口,文彬彬地咬住梨,用两颗洁白又玲珑的门牙挖出一大块果肉,细细地吃着。那优雅的吃法生怕把犁吃疼了。“如同雄狮一般大吼一声”,“像火山爆发”,“又如大海咆哮一般”等比喻句不仅增添了文采,使语言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也突出了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经常进行类似的训练,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引领他们关注积累文章中类似精彩的动作描写,更能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四、“立体展示”法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等其他描写方法有机结合,使人物呈现出立体感,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如吴敬梓范进中举中:“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作者把“看”“念”“拍”“笑”“跌倒”“咬”“爬”“跑”“踹”“挣”等动作与语言描写、神态描写融合着写,把范进中举后的神魂颠倒、亦痴亦狂的腐儒形象描画出来了,活灵活现,入情入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把这段话出示给学生看,并请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各类描写。并出示片段三请学生进行改写,要求:重点运用动作描写写出我游泳的过程,可适当添加其他描写来表达我学游泳的感受。请看学生的描写:终于下水了,水下可不像岸上,我两腿发软,身体好像浮萍漂来漂去。我急忙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脖子,两腿死死夹住爸爸的腰部,丝毫不敢动弹。口里直喊着“我要回家”。爸爸说:“别害怕,一步一步地学,总是能学会的。”过了一会儿,我壮着胆子,两脚稍微向后伸了一下,觉得没事,两脚用力一前一后地伸了几下,后半身便浮了起来。我照这个样子反复做着。身子越来越轻,在水里也越来越自由,一个小时的光景。我终于学会了游泳。可见,动作描写不是孤立的,它常常和人物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结合在一起,这样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当然这样归类整理进行写作教学,需要我们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但其效果是显著的。教师自己明确了这些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然后让他们一个点一个点地进行训练,让学生真正在课文中学技法,学生定能做到绘其行,现其人的效果。【参考文献】1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福建教育出版社2孙德建人物细节描写阶段性训练例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2)3陈军人物细节描写阶段性训练例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1(12) 四年级学生人物动作描写中存在的问题及纠正策略 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中心小学 翁丹阳 老舍说过:“描写人物最难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来。我们须随时用动作表现出他来。这样,人物的感诉力才能深厚广大。”这就是说,只有成功地描写了人物的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到作者笔下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充分的展示,形象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观察四年级学生的作文和日记,动作描写也有,但很多都是比较随性的描写,请看以下几个片段:片段一:上完体育课,我非常口渴,便从操场走过来。我上了主席台,跑进小卖部,从冰箱里拿了一瓶农夫山泉,就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片段二:足球比赛正接近尾声时,眼看我们班就要输了,只见体育委员带着球,飞速冲向球门,猛地一脚,把球踢入了网底。片段三: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路上瞧见建筑工人在建造房子。听到树上的蝉儿在不停地鸣叫。到了南湖,我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放好自行车,脱下衣服,走到水里,就开始游泳。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不难发现,这些动作描写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描写笼统片段一中的“走”、“上”、“跑”、“拿”、 “喝”五个动词用得很一般。不只是因为这几个动词大家都能想得到,没有什么特别,更主要的是因为它们只写出了人物的一般形态,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走”法、一种“上”法和一种“跑”法,又是怎样一种“拿”法,怎样一种“喝”法。动作模糊、笼统,人物形象不鲜明,难以给人留下具体深刻的印象。二、描写简单 对于一些完成速度较快的动作,学生缺少放慢镜头的能力。片段二中这位体育委员在比赛即将结束时将球踢入球门,会有一系列的动作,而在作者笔下却变得如此简单,只用了“带”、“冲”、“踢”三个动词,没有把那一瞬间的动作进行细化,也就描写不出这一脚的精彩。三、描写不准 学生常常误以为动作描写得越多越能凸显人物,其实不然。片段三中“带”、“瞧见”、“听到”、“跳下”、“放好”、“脱下”、“走到”等动词,一个接一个,但读来枯燥无味,动作描写并不是动作堆砌,而是要选择那些关键性的动作去写,选择最生动、最精彩、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动作去写。应当删除与学游泳无关的动作交代,着力描写学游泳的动作。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专项人物动作描写训练,总结出以下几招: 一、“放慢镜头”法 人物的动作往往是一闪而过,这就需要我们有双敏锐的眼睛,有善于把动作放慢的习惯,这样,才能把复杂、连贯的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仔细观察,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展开描写,这样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在第13届世界杯阿根廷队对英格兰队的一场球赛中。马拉多纳的一个漂亮的进球,使场内观众欢呼若狂,也使电视机前的球迷如痴如醉。我截取了这一段的视频,在课堂上先进行整体地播放,要求学生尽可能详细的将马拉多纳的动作记下来。真正动笔写时,我又将视频进行了分解,请学生看一段视频写动作,再看一段再写,直到把整套动作写完。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描写:马拉多纳在中场用胸部熟练地接住同伴传来的球。习惯性地用大腿轻轻一颠,将球轻而易举地挑过对方防守队员的头顶,然后飞速插上。接着以灵活逼真的假动作一连晃过对方四名后卫的阻击。最后避开已经扑到跟前的守门员,几乎连人带球一起撞进网内。待学生写完后,我又将之前他们写的片段二出示,对比中和学生一起分析这次描写成功的原因,其实就是观察仔细,能对进球的全过程先作动作分解,然后进行了“慢镜头”式的描写。在这里,小作者 将进球动作分解为“接球颠球 挑球插上 晃过后卫 避开守门员 进球”这样一连串的动作,然后按照顺序对每个动作做具体描写,这样就把进球的精彩瞬间生动地再现出来了。 二、“一指神功”法即巧炼动词。文章生动,巧炼动词很重要。一篇文章动词用得好,笔下的人物就能活起来。在描摹、刻画人或物的状态时,一定要注重对句子中动词的锤炼,不应随便拿来一个动词就填在那里。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当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词。” 一般说来,巧炼动词有两种要求:一是准确,能够把动作的状态如实的描摹出来;二是生动,即能够通过动词传神地写出动作的意蕴、情感和态度。同时,动词的运用和细节描写密切相关,我们要细心体验生活,细致观察生活,发挥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才能描绘出可信传神的动作。 由于学生都有口渴找水喝的切身感受,我便把片段一出示让学生改写,要求联系生活,替换动词,将我“口渴”的状态描摹得更真切些。请看学生改写后的片段: 片段一:上完体育课,我非常口渴,便从操场走过来。我上了主席台,跑进小卖部,从冰箱里拿了一瓶农夫山泉,就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 改写后:上完体育课,我非常口渴,从操场一路狂奔。跃上主席台,气喘吁吁地挤进小卖部,掀开冰箱,随手抓起一瓶农夫山泉,不管三七二十一,拧开瓶盖,咕咚咚直往嘴里倒。一对比,学生马上领会“狂奔”、“跃上”和“挤进”要比“走”、“上”和“跑”更具体,而“掀开”、“抓起”和“倒”也比“拿”、“喝”更能形象地展现人物的迫切之情。可见,动词是一句话的主心骨,它用得恰当、贴切与否,直接关系到作者对所描写对象的观察细致程度和新颖性,能够充分反映作者观察生活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我们在练习写作时如果能注意比较,仔细推敲,平时多看,多积累,也定能找到最合适的动词。三、“蜻蜓点水”法即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进行修饰点缀,以辅助刻画人物动作,既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又能使人物形象逼真鲜活。例如:周国平的白兔和月亮中“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用“财主盯着金窖”来描绘白兔盯着属于自己的月亮,写出了白兔紧张不安唯恐失去的心态。 为了降低难度,我请学生运用恰当的修辞将下列出示的动作描写句子进行改写: 1.他挺起了背,昂起了头。2.运动员双手握住杠铃,奋力把它举了起来。3.他俩打起来了!只见他左腿后退一步,右腿向前一弓,猛向他扑去。4. 小沈把梨翻转着,大口大口地啃起来。5. 小蕾轻轻握住梨的两端,开起小口,文彬彬地咬住梨,用两颗洁白又玲珑的门牙挖出一大块果肉,细细地吃着。意识到可以运用丰富的修辞将单调的动作写生动后,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他们这样描写道:1.他挺起腰,昂起头,如一棵岩松挺立于石堆间 2. 运动员双手有力地紧紧握住杠铃,如同雄狮一般大吼一声,奋力把它举了起来。3. 他俩打起来了,只见他左腿后退一步,右腿向前一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向他扑去。4.小沈把犁翻转着,大口大口地啃起来,那阵势活像一个三天没喝水的人。5. 小蕾轻轻握住梨的两端,开起小口,文彬彬地咬住梨,用两颗洁白又玲珑的门牙挖出一大块果肉,细细地吃着。那优雅的吃法生怕把犁吃疼了。“如同雄狮一般大吼一声”,“像火山爆发”,“又如大海咆哮一般”等比喻句不仅增添了文采,使语言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也突出了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经常进行类似的训练,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引领他们关注积累文章中类似精彩的动作描写,更能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四、“立体展示”法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等其他描写方法有机结合,使人物呈现出立体感,以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如吴敬梓范进中举中:“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昌吉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招聘编制外政府专职消防员(8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渝北区石船镇招聘专职消防队员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四川遂宁兴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合同制用工招聘1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泸州泸县医疗卫生辅助岗项目人员招募25人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山西吕梁文水县招聘幼儿业务辅助人员12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重庆南岸区南山街道公益岗招聘3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农业领域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推广方案
- 职业规划与发展作业指导书
- 教育行业在线培训与考试系统开发方案
-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 食品安全制度管理目录
- 【建筑专业】16J914-1公用建筑卫生间(完整)
- DL∕T 5776-2018 水平定向钻敷设电力管线技术规定
- 邮政市场业务员(中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 DZ∕T 0070-2016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正式版)
- 消化内镜进修总结汇报
- 兽医检验题库与答案
- 小学校园安全知识
- 换电柜地租赁合同范本
- 智慧体育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影响安全生产的六种员工心理状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