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常言道:“滴水见太阳,”“一叶落而知秋。”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就这样说过:“现在当一切可能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加工过,一切不可能的都已试过,这时作者坚信,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个人生活场景一版后记)我国杰出的文学巨匠茅盾在谈到人物形象塑造时也曾说:“善于描写典型的伟大作家,不但用大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描写。” (鼓吹集关于艺术技巧)写作学指出:“细节是指作品的人物、事件、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中最小的基本组成单位。在文学作品(小说)中,人物的细小的神态、动作,生活中细小的事件,环境中的细小事物等。”也就是说,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那些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如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等)的细致入微的描绘。它是刻画人物性格、丰富故事情节、突出主题思想和增强艺术感染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文学作品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在小说创作中,更是离不开细节描写。一个精彩的艺术细节,往往会使作品顿生异彩、形象生动,收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细节,不但是人物鲜活的体现,更孕育着人物的思想感情。细节描写是否真实、典型、生动,是否思想容量丰富,是衡量一部作品艺术价值大小的重要因素。文学大师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它们经过精心选择和提炼,鲜明、生动、深刻,具有丰富的思想容量。一、用细节描写来贯穿情节、烘托氛围、丰富人物性格.小说伤逝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作品中关于小狗阿随的细节描写起到了贯穿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阿随的出现是在涓生和子君组织了温暖的小家庭之际,然而,由于他们之间的爱情缺乏“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的内容,阿随就成了子君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久,涓生失业了,幸福的小家庭受到沉重的打击,两人之间的分歧也日益加剧。涓生勇敢地和命运抗争,试图重新寻职或卖文为生。而子君却满足于扮演旧式妇女“贤妻良母”的角色,终日沉醉于饲阿随之类繁琐的家务之中,她对于涓生的工作也变得“麻木”了,甚至于因害怕房东太太“嗤笑”阿随的消瘦,竟连轻易不吃的羊肉也先去喂了阿随。随着经济的日益困窘,阿随也不得不放掉了,而子君“凄惨”、“冰冷”的神色使涓生感到吃惊。沉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上裂痕的不断扩大,使子君不得不回到冷酷的封建家庭,并很快死去。正在苦闷和绝望中期待“绝续之交”的涓生,忽然有一天等来了“瘦弱的,半死的,满身灰土的”阿随,这只被抛弃了的可怜的小动物的出现,使涓生的“心就一停,接着便直跳起来”。在这里,阿随象征着“广大的空虚”和“死的寂静”,象征着“一切苦闷和绝望的挣扎的声音”。阿随是涓生和子君不幸婚姻生活的见证者,它的出现,更加重了涓生的悔恨和悲哀。涓生忍受不了这种刺激,所以“大半就为着这阿随”,而离开吉兆胡同。可见,鲁迅在小说中对阿随这只小动物的细节描写,起到了贯穿情节、烘托氛围、丰富人物性格的作用。小说药则巧 妙地穿插了华 小栓六次咳 嗽的细节描写,每次咳嗽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各有特定的作用。第一次咳嗽暗示了华老栓后半夜出门买人血馒头的缘由;第二次咳嗽则交代了华家贫苦的经济地位,就连重病的独子也不得不参与经营茶馆以谋生;第三次咳嗽打破了华老栓夫妇对“药”效的虔诚迷信;第四次咳嗽则拆穿了刽子手“包好,包好”的谎言;第五次咳嗽把夏瑜的死和小栓的病联系起来,使作品明暗两条线索交错起来;第六次咳嗽则是对康大叔骗人伎俩的彻底拆穿,将小栓的故事打了个小结。小栓这六次咳嗽,一次比一次重,从单纯的“一阵咳嗽”,到加 上 动 作“按 着 胸 膛 ,又 是 一 阵 咳 嗽 ”,到 最 后 的“拚 命 咳嗽”,具体地写出了小栓从病重到病危的全过程,既贯穿连接了故事情节,丰富了人物性格,又深化了作品主题。二、通过“画眼睛”画神态的细节描写,摄取人物的灵魂,表现人物的神韵,展示了人物的命运。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明天中苦难的寡妇单四嫂子,可爱的儿子又被病魔夺去了,她用泪水洗刷着自己无限的哀痛。“眼泪宣告完结了”,她“眼睛张得很大”,“总不信所有的事”。这“张着眼睛”的神态,描绘了这个劳动妇女哀哀无告,难以诉说的孤寂凄凉的心情,表现了她在极度的痛苦中内心的空虚和失望,她幻想着已经发生的事是“梦罢了”。失望的梦幻心理特征,通过“画眼睛”表现出来。孔乙己中孔乙己用“很象恳求掌柜,不要再提”的“眼色”,正反映出他恳求别人“不要取笑”时因遭嘲弄内心的复杂可怜痛苦;故乡中的宏儿“睁着大的黑眼睛”是其“痴痴的想”的外在特征表现,而他心理活动却是水生约他到家玩时的情景。闰土是“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足见这个生活在海滨的农民生活艰辛;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却又缺乏社会阅历,因此,她的眼睛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药中的一群茶客,当听到夏瑜说“阿义可怜”的话时,“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这“板滞”二字,在沉静中给人以动势的感觉,“静中显动”,而在动势中显示出“呆板”僵死的神态,“动中有静”。真是入木三分地画出了这群人物愚昧麻木的灵魂。“在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在鲁迅笔下药中的刽子手的眼光,是“很象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眼光正象两把刀”。用形象传神的比喻把一种贪婪、凶狠的可憎面目活画了出来。通过描写人物的眼形、眼光、眼神,在情节发展中自然流露人物的精神和悲惨命运的,突出表现在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刻画上。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只是顺着眼”;而第二进鲁家时,“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当受到柳妈戏弄的蒙骗后,“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但在捐了门槛之后,变得“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仍没有参加祭祀的权利,也就是没有真正做“人”的资格,“她象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眼睛陷下去”;最后变得“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画眼睛”,实际上就是要画出人的灵魂。鲁迅通过描写祥林嫂的眼光、眼色、眼神前后变化,反映了她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表现祥林嫂这个人物善良的灵魂,不仅承受了生活灾难的接连沉重打击,而且遭受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枷锁的残酷折磨和摧残。三、重复出现某些富有特征的细节,以引人注目,增加思想容量。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在儿子阿毛被狼叼走后,痛苦万分,总是不由自主地对人叙说自己的悔恨和儿子的遇难经过:“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一细节在小说中出现了四次,可是每一次的作用都不相同。第一次是在祥林嫂再次回到四叔家请求当女佣时,这次叙说完整,她的痛苦遭遇也使四婶产生了恻隐之心,终于再次收留她做佣人。第二次叙说内容也十分具体,并得到了人们的同情。男人们“往往敛起笑容,就走开去”;女人们“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第三次出现时,人们已经厌烦了,她的叙说一开头就被打断,不能继续下去。因为祥林嫂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厌烦和唾弃”。第四次是祥林嫂独自对空叹息时说的,旁边的柳妈立刻打断她,并引出对祥林嫂产生致命打击的锯刑的故事。总而言之,这一细节的思想容量很丰富:第一,表现了祥林嫂难以压抑的内心苦闷;第二,表现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酷;第三,导致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完全崩溃。又如阿Q正传里赵府四次点灯的细节描写。根据小说的交代,赵府上晚饭早,“定例不准点灯,一吃完便睡觉。”小说特意写了赵府四次例外点灯的细节。第一次是赵太爷的儿子未进秀才的时候,准其点灯读书。第二次是阿Q给赵家舂米,从天亮干到天黑,晚上还要继续干活,所以破例“准其点灯舂米”。第三次是未庄的人们争相向阿Q 买偷来的便宜货,消息传到赵府,赵太爷派邹七嫂把阿Q 叫来,阿Q 来晚了,赵府只好第三次破例点灯等待阿Q。第四次是辛亥革命爆发后,阿Q趾高气扬地经过赵家门口,根本不把赵太爷放在眼里,弄得赵太爷低声下气地改称阿Q 为“老Q”。阿Q走后,赵太爷父子“晚上商量到点灯”,合谋如何对付革命的到来。这四次点灯,从各个侧面揭示了赵太爷的性格特征。第一次点灯是为了儿子能读书求官,表现了他的封建功名思想;第二次点灯是为了让阿 Q 多干活,说明他的残酷;第三次点灯是想买阿Q偷来的便宜货,说明他的贪婪;第四次点灯是为了对付革命的到来,说明他的狡猾。鲁迅就是如此巧妙地通过点灯这一极平常的细节描写,入木三分地揭露了反动地主赵太爷的丑恶灵魂。四、选用典型细节,通过对比映衬,丰富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小说故乡的结尾写了这样一段关于豆腐西施杨二嫂的生活细节:“我和母亲也都有些惘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 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底的小脚,竟跑得这么快。”这一细节活灵活现地写出杨二嫂的可笑、可鄙和可怜。如果我们再联系作品后面的一段话,它的含义就更深刻、更丰富了。作品写道:“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里的“辛苦恣睢”显然是指杨二嫂。所谓“辛苦恣睢”,是既辛辛苦苦,有放肆无忌。杨二嫂正是这样的人。杨二嫂这种思想行动正好和作品的主人公闰土形成鲜明的对比。闰土朴实厚道,虽然主人慷慨,任闰土挑选他所需要的东西,可是他只要了几件桌椅、一副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以及所有的草灰。杨二嫂见别人不给,就明拿暗偷,甚至贼喊捉贼,借以邀功。一个是自私贪小,一个是麻木迟钝;一个是放纵任性,一个是朴实厚道。在杨二嫂的衬托下,闰土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闰土的品格显得更加珍贵。同时,借着这种细节的对比描写,表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作者否定了三种“辛苦”的人生,希望新的一代通过实践,创造出“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新的生活”。五、运用细节描写,渲染时代气氛,揭示主题思想。小说一件小事中“我”看到人力车夫扶着跌倒的老女人向前走去的背影描写:“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段描写仿佛电影中的一个“特写镜头”,人力车夫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和“我”渺小自私的性格特征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结尾处写到这件小事使“我”难以忘怀,“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则进一步表现了“我”敢于正视缺点,勇于自我解剖的高尚精神境界。同作者一样,这件小事也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药中这样的描写就更多了。如关于刑场的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不觉悟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杀害革命者的场景,它比喻生动形象,仿佛浮雕一般出现于读者眼前。广大看客的愚昧与麻木,革命者牺牲的悲哀与寂寞,令人伤心痛心。而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也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又如结尾处的一个“特写镜头”:“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 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夏瑜坟上的花环描写具有深刻的含义。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不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她思索了一会儿,居然把它当作儿子在显灵。她想通过乌鸦来证实自己的猜测,然而乌鸦却 “哑”地一声飞走了。小说一方面通过夏四奶奶对花环的猜测,表现了她的精神麻木和对儿子的革命事业毫不理解,进一步突出了主题;另一方面,这只花环又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革命事业后继有人。夏瑜虽然死了,但后来者会继承死者的遗志,前仆后继,将革命进行下去。这个细节描写极大地丰富了药的思想内容,一方面深刻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另一方面又透过黑暗显示出时代的若干亮色,预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使人们从中得到鼓舞和力量。小说祝福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这里,鲁四老爷听了祥林嫂的身世后,作者描写了鲁四老爷的“皱一皱眉”的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这一“皱眉”的过程虽然很短,转瞬即逝,但充分渲染了封建绅士讨厌、歧视寡妇、顽固维护封建礼教的思想,为后面祥林嫂心灵受到创伤和精神上受到打击埋下伏笔,说明了如同祥林嫂这样的劳动妇女就是在顽固维护封建礼教思想的鲁四老爷和愚昧麻木的民众的歧视下而悲惨死去的。鲁迅的小说内容平凡,不以情节惊人。他总是以自己深厚的生活积累为基础,精心选材,深入开掘,以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情节反映生活的本质。在鲁迅的小说中,充满了大量像生活一样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增长与活跃度提升合同
- 2025年劳动合同制员工劳动合同解除备案合同
- 2025年大货车货运信息平台会员服务合同
- 2025沉井劳务分包及施工技术监督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度房地产项目开发合作合同及协议书
- 2025年度抵押借款合同法律效力及履行监督协议
- 2025年度派遣至亚洲地区员工文化交流合同
- 2025版生物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劳动合同集锦
- 2025年度数据中心施工图设计合同范本
- 说课的基本步骤
- 建筑安全员c2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核心考点特训题库(含答案)之教育文化素养论述题库
- 2025海南省老干部服务管理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6人(第1号)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2026人教版(2024)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湖北省利川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导言课 课件(内嵌视频)
- 1.1.2 生物的特征 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 2025云南玉溪国润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省腾冲市边防办招聘边境专职联防员(1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写作指导及范文课件16张
- 郭锡良《古代汉语》讲稿(不仔细看别后悔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