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教案.doc_第1页
建筑材料教案.doc_第2页
建筑材料教案.doc_第3页
建筑材料教案.doc_第4页
建筑材料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课老师:舒军第一周第一次课课题绪 论课型理论课班级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教学目标1、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材料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和检验方法;了解学习方法。2、强调本课程试验手段的重要性。3、会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重点明确本课程在道桥专业中的地位、作用、目的要求。难点对“操作能力”的要求。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手段:实物展示 (材料实物) 。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一、 引入课题: 由一个桥的挂图引出建桥使用的材料,或路(最好用山区回头线,有曲线美)。 并提问:看图想一想:图上有何材料?桥的基础构造了解会有什么材料,猜一猜?由此引起学生对材料的兴趣。然后给出正确答案:主要材料是钢筋混凝土。向学生简述钢筋混凝土的制作,并展示水泥、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材料样品。二、 讲解内容:1、本课程的定义、内容、课程结构及学习要求。边阐述边举例,列表式讲解或画图。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学生以听、笔记为主。10分钟35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 间 2、本课程的地位、现状及发展趋势。用大量的实例和数据说明地位和现状。用图解新材料的运用实例,阐述发展趋势。 3、公路建材的基本性质:主要讲:物理性质力学性质 化学性质 工艺性质学生对材料还未接触,此内容仅作阐述,作提纲揭领性讲解。4、公路建材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可介绍一些规范名称,以新规范为主,书中不适宜的规范举一例修正。5、 本课程学习方法。“理论与实际”是主要方法,结合试验报告的规则,评分标准、试验要求讲解。要求学生分组,以便配合课堂试验。学生听、笔记。学生听、笔记。1、学生对照在书中作修改。2、学生打开试验报告,对照看前3页。3、选科代表、分组、试验组长,确定小组和组长和组员。一式两份交实训中心和任课老师。 15分钟15分钟15分钟课后练习: 1、本课程有哪两大任务? 2、建筑材料的基本技术性质? 第二周第一次课课题第一章 岩 石课型理论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 掌握岩石物理常数。了解技术要求。2、掌握测定岩石的真实密度和毛体积密度的试验方法。3、掌握岩石孔隙率的计算方法4、掌握岩石吸水性两项指标及耐候性5、掌握岩石的力学性质6、了解岩石的工程运用重点岩石的物理性质及其常数 难点物理性质常数 教学方法手段方法:讲授法;手段:结合图示。(黑板画图增强形象认识)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一、 引入主题:从石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引入主题。二、总体介绍岩石的来源及分类;三、 岩石的技术性质及要求。1、 物理性质 1)物理常数 密度毛体积密度 概念(运用岩石组成结构示意图分析密度与毛体积密度的区别于联系) 计算方法 试验方法:三种(量积法、水中称量法、蜡封法)比较三种方法 孔隙率 概念及计算方法学生以听为主 边听边记 学生详记 5分钟10分钟70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 间 2、吸水性概念表征吸水性的两项指标1) 吸水率概念试验方法(试验条件)2) 饱和吸水率概念试验方法(试验条件)分析比较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的异同3、耐候性1) 抗冻性2) 坚固性概念、试验方法四、 岩石的力学性质主要讨论确定岩石等级的抗压强度和磨耗两项性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概念、试验条件五、岩石的化学性质 按二氧化硅含量多少将岩石分为酸性、中性及碱性岩石六、道路岩石制品七、小结、布置作业学生听、在教师启发下回答问题学生边听边笔记 学生听、抄写作业题目10分钟课后练习: 1、名词解释:密度、毛体积密度 2、计算题:1题(见详案)。 3、何谓岩石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第三周第一次课课题第二章 石 灰课型理论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理解胶凝材料的基本概念;2、了解石灰的制造过程,理解欠火石灰和过火石灰的概念及处理方法;3、掌握石灰的消解、硬化原理及技术性质;4、掌握石灰的应用; 5、了解石膏在工程中的应用。重点1、 石灰的消解与硬化;2、石灰的技术性质及应用。难点1、 石灰的消解硬化原理;2、 石灰品质的检测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方法:讲授法。手段:实物展示-石灰样品(生石灰、熟石灰),水泥、水泥混凝土样品。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 从生产和生活中对无机胶凝材料的应用,引出无机胶凝材料的概念,并详讲无机胶凝材料中气硬性和水硬性材料的概念及区别。(展示石灰样品、水泥样品)阐述土建中新用胶凝材料应具备的条件。石灰和石膏本节中,重点讲石灰,石膏略讲。一、石灰的定义及分类。二、石灰的生产过程 制造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达;:ca2co3-cao+co2+热量.石灰烧制过火和欠火,会造成过火石灰和欠火石灰。欠火石灰用过滤残渣法处理,过火石灰用陈伏处理。介绍陈伏的概念、作用、方法。学生听、笔记。学生听、笔记。 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石灰的生产过程8分钟14分钟20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 间三、生石灰的品质:优质石灰的颜色应是白色,质地疏松。 1、五项技术要求。 2、技术标准:生石灰的分等及技术标准。表22。 3、主要技术指标有效CaO+MgO含量的测定方法。 4、末消化残渣含量的测定方法。 生石灰的浆量的测定方法。 四、熟石灰的品质。1、石灰的消解和硬化。2、衡量熟石灰品质的技术指标,表2-4。 五、石灰的应用与贮存。1、 三个应用-举工程实例说明其应用。2、 贮运注意事项四点。 五、简述石膏 六、本次课小结、布置作业。-提问式、板书。 学生观察、听、笔记。学生听、笔记。学生听、笔记。20分钟15分钟7分钟5分钟课后练习:1、解释:无机胶凝材料、气硬性胶凝材料 2、简答:何谓石灰活性?如何测定?第四周第一次课课题水泥石的腐蚀、其他水泥品种课型理论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 握水泥腐蚀的类型、原因及防止措施。2、 掌握掺混和料硅酸盐水泥的特征及应用。重点水泥石腐蚀成及防治;其他品种水泥的应用。难点水泥石腐蚀的成因、常用五大水泥特性及应用的对比。教学方法手段方法:理论讲授法。手段:列表、投影仪。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 一、复习水泥的凝结硬化的过程的水化反应,并列出公式(或提问让学生列公式)。 二、水泥石的腐蚀:从水泥水化物中,分析Ca(OH)2成份与水中可能出现的酸、盐反应,反应后导致水泥石的剥落,起层等现象,引出水泥石腐蚀的定义。 腐蚀的分类及形成原因,防止措施。 1、溶析性腐蚀2、硫酸盐腐蚀3、镁盐腐蚀4、碳酸盐腐蚀 5、防治措施: 学生随老师思路回顾学习内容。听、笔记5分钟40分钟25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 间三、掺混合料硅酸盐水泥1、 三种主要活性混合料简介。2、 介绍三种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的特性。 3、列表分析常用的五种硅酸盐的特性及应用的异同。画一大表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特性的应用列出,比较,找出异同。该表先在黑板上画,表述后,将规范的表格用投影仪示出。这样先归纳再展示答案,有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四、其他水泥品种: 双快水泥 白色水泥 道路水泥 快硬水泥 抗流酸盐水泥 大坝水泥 高铝水泥等 五、小结,布置作业学生听、做笔记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听、做笔记抄写作业10分钟5分钟课后练习: 1、简述水泥石腐蚀的成因及类型、防治措施。 2、简述五大水泥的异同 第五周第一次课课题水泥混凝土原材料分析-水泥、砂课型理论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 掌握水泥的选用原则,2、 掌握用筛析法分析砂的级配状况的方法,懂得砂的物理指标的测定方法。3、了解砼定义、分类、优缺点4、掌握细集料技术性质及其对砼的影响。重点水泥品种的选用,砂级配分析及物理指标的测定方法。难点用筛析法测定砂的级配做法、计算分析、细度模数的计算、砂粗细颗粒的判定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方法:讲授法手段:理论教学后,配以实例计算。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一、 水泥砼概述:1、 定义2、 优缺点3、 分类二、 原材料分析-水泥1、回顾水泥品种及特性。 2、选用原则。考虑品种及强度等级。三、 细集料砂的技术性质。该内容在第一章第四节。 (一)、定义、分类 (二)、技术性质 1、物理性质: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含水量 详细讲解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测定方法学生听、笔记复习旧课时提问式,学生问答。80分钟 2、砂的颗粒粗细和级配: 1)级配的概念、级配原理。 2)详细讲解筛析法的操作、分析方法。 分计筛余、累计筛余、通过百分率的计算细度模数的概念、计算、判断砂粗细的方法砂筛分曲线的绘制 结合书中例题讲解计算并举例:课堂练习(砂筛分结果表格填空)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三个参数计算的灵活运用程度4、 其他性质:物理及化学性质。 四、本次课小结及布置作业。学生听、做笔记回答教师提问完成课堂练习学生听、做笔记抄写作业10分钟课后练习:1、 名词解释:级配、表观密度、细度模数 2、 计算题:一题第六周第一次课课题水泥混凝土原材料分析-石子、水课型理论课班级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 掌握用筛析法分析粗集料的级配状况的方法,懂得石子的物理性质指标的测定方法。2、掌握石子的力学性质指标及测定方法。3、掌握粗集料技术性质对砼的影响。重点石子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其测定方法。难点用筛析法测定石子的级配,石子的力学性质指标。 教学方法手段方法:讲授法手段:理论教学后,配以实例计算。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一、 石子的物理性质:该内容在第一章第四节。1、定义及种类 2、物理性质1)物理常数相对密度,表观、堆积密度,空隙率2)级配、分析方法3)坚固性 3、石子的力学性质: 二、水泥砼对粗集料的技术要求 1、强度 2、坚固性 3、最大粒径及颗粒级配 4、表面特征及形状 5、有害物质含量 6、碱集料反应学生听、笔记 学生听、笔记80分钟 三、水泥砼拌和用水四、外加剂、掺和料五、本次课小结及布置作业。学生听、笔记抄写作业题目10分钟课后练习:1、 名词解释:相对密度、最大粒径、 针片状颗粒2、 计算题:一题 第七周第一次课课题粗集料磨耗率、针片状颗粒、压碎值测定试验课型试验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掌握粗集料磨耗率、针片状颗粒、压碎值试验的操作要领、结果计算分析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判断方法。重点粗集料磨耗率、针片状颗粒、压碎值试验的操作要领难点结果计算分析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判断方法教学方法手段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操作。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一、讲解试验目的、仪具使用方法、试验步骤、试验用材料、结果分析方法、试验注意事项等。二、指导学生完成试验。三、指导学生填写试验报告。本次试验课特殊操作: 1、三个试验套做,全班分成两个大组轮流做试验。磨耗率和针片状颗粒试验一组,压碎值试验一组。 2、针片状颗粒试验,试验前由试验室老师先筛分出单粒级。全班完成一次试验,得出一个结果即可。 学生听、笔记学生动手,完成试验 结果分析,填写报告 10分钟70分钟10分钟第八周第一次课课题水泥砼技术性质-和易性、力学性质课型理论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掌握和易性概念,反映和易性的指标概念及其测定方法。2、掌握提高和易性的措施。3、掌握水泥砼强度等级的测定方法。4、掌握影响水泥砼强度等级的因素及改善措施。重点水泥砼和易性的概念,改善措施,砼的强度难点和易性的概念,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结果处理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一、 水泥砼和易性的概念 1、概念及内容 2、工程意义 二、 和易性测定方法及应用 1、介绍坍落度和维勃稠度定义及其测定方法 2、两个指标的实际应用 三、新拌砼工作性的选择 1、公路桥梁用砼的选择 2、道路用砼的选择学生听、笔记学生听、笔记 80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 间 四、影响和易性的因素 1、水泥浆的数量和集浆比2、水灰比的影响3、砂率4、水泥品种(标准用水量)和集料的性质5、外加剂五、改善水泥砼和易性的主要措施 1、机械施工2、合理的配合比3、外加剂六、强度(一)强度的概念及其测定。1、抗压强度:抗压强度、立方体抗压强度、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概念。(1)正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测定方法:试件制作养护强度测定判断强度等级。(2)讲解结果分析方法,举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2、轴心抗压强度,fcu a=(0.7-0.8) fcu试件尺寸:150150300mm3、 劈裂抗拉强:fcu t=(1/10-1/20) fcu 4、 抗折强度:fcu b=PL/bh2 试件尺寸:150150550 mm(二)影响强度的因素。(三)提高强度的措施。六、小结,布置作业。学生听、笔记 学生听、笔记抄写作业题目10分钟课后练习:1、名词解释:和易性,坍落度,砂率2、影响和易性的因素有哪些?改善和易性的措施有那些?第九周第一次课课题水泥砼的耐久性及水泥砼初步配合比设计课型理论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了解影响水泥砼耐久性的因素,掌握改善耐久性的措施。2、了解影响水泥砼变形性的因素。3、掌握水泥砼初步配合比设计的思路及其计算步骤。4、能根据原始资料进行初步配合比设计。重点水泥砼初步配合比设计计算难点水泥砼初步配合比设计计算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复习水泥砼的和易性及力学性质一、 水泥砼的变形性1、非荷载作用下变形 2、荷载作用下变形 二、水泥砼的耐久性三、水泥砼初步配合比设计概述:1、概念:每立方米砼中各种材料的用量 2、水泥砼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3、表达方法:两种 1)单位用量表示法 2)相对用量表示法 4、设计要求:四项 1)施工工作性要求 2)结构物强度要求 3)环境耐久性要求 4)经济性要求 5、三个参数的确定 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 6、砼配合比的基本原理学生听,笔记 学生听、笔记 15分钟20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 间 四、水泥砼初步配合比设计的步骤7个步骤:1、确定试配强度 2、确定水灰比 3、确定单位用水量 4、计算水泥用量5、确定砂率 6、确定砂和石子的用量方法:质量法 体积法 7、写出初步配合比。五、举例1、讲书中的例题。2、习题集中选讲一题。讲例题时不必照本宣科,讲步骤、要点,不讲具体的计算过程。六、小结、布置作业学生听、笔记回答教师提问抄写作业题目25分钟20分钟10分钟课后练习: 一、名词解释: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 二、简答:1、简述水泥砼初步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2、在水泥砼初步配合比设计中,三个参数如何确定?三、计算已知原材料试验数据,求初步配合比(一题) 第十周第一次课课题水泥砼配合比调整施工配合比计算课型理论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掌握水泥砼配合比调整方法,会调整计算2、能进行水泥砼施工配合比计算。重点调整方法,调整计算难点调整计算教学方法手段理论讲授与学生动手计算结合。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回顾水泥砼初步配合比的计算步骤 一、水泥砼配合比调整的必要性。为什么要调整?初步配合比计算出后,是否真正能配出达到要求的砼,要通过试验验证。因为在初步配合比设计时,有些数据是结合经验取值或是表面得,不一定与本工程实际一致。所以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二、水泥砼配合比调整的步骤和方法:1、工作性的调整。调整原则:坍落度大于或小于设计值,必须进行调整。S值每增加或减少10mm,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或增加水泥浆的用量;在保证砂率不变的前提下同时增加或减少砂和石子的用量。 2、密度的调整:一起回顾学生听笔记3分钟5分钟42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 间 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和物的振实密度,若实测密度与计算密度之差在+2%的范围内,可不调整;否则,要调整。 调整的方法,依据公式: C= pH实S= ph实 G= ph实W= ph实3、强度的调整目的是调整水灰比。按水灰比增加和减少+0.5,确定3-5个水灰比,制作立方体试件,养护28天后,测其强度。画出强度与水灰比的关系曲线,从曲线上找出与试配强度相应的水灰比。三、水泥砼配合比调整举例(在上次课的例子上延续)。四、水泥砼施工配合比及其举例。五、小结,布置作业。学生听、笔记学生听、笔记 抄写作业题目10分钟20分钟10分钟课后练习: 一、简述调整坍落度的方法 二、计算题:3、 工作性的调整计算题 (习题集)4、 施工配合比计算题 (习题集)第十一周第一次课课题课堂设计-水泥砼配合比课型实践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巩固水泥砼配合比初步设计的步骤 2、能结合资料进行计算 重点结合资料进行配合成设计难点设计计算教学方法手段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设计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一、回顾初步配合比的设计步骤二、出设计题目:数据来自于学生的试验数据收集(见试验指导书)三、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课程设计。 高道03-2班水泥砼配合比设计题目:一、 设计资料:水泥:强度等级为32.5R的普通水泥,c=3.10g/cm3 砂:河砂,f=2.18,s=1.48g/cm3s=2.70g/cm3,级配合格。 石子:碎石,Dm=40mm, g=1.67g/cm3,g=2.70g/cm3 水:自来水。二、 设计要求:1、结构位置:某房屋圈梁砼,强度等级C25 2、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布学生听,一起回顾。抄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指导书上本上做课堂设计5分钟10分钟75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 间筋密度一般。 3、施工方式:机械拌和、振捣。 4、S=10-30mm。三、 计算要求:1、完成初步配合比设计计算,两种方法。(重量法和体积法) 2、按三压、三折、三拉试件数量计算各种材料的拌和量。3、分组:全班分成四个大组,第一、二、三组计算一压一折拌和量,第四大组计算三拉拌和量。用体积法配合比结果计算拌和量。 4、水泥强度富裕系数取1.0。 5、考虑到是偏细的细砂,砂率富裕系数取1.0。 6、单位用水量增加10kg.课后练习:完成课堂设计 第十二周第一次课课题其他水泥砼配合比设计、多功能水泥砼、外加剂课型理论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 掌握路面水泥砼配合比设计计算方法。2、 掌握添加外加剂的水泥砼配合比设计计算方法。3、 了解多功能水泥混凝土品种。4、 了解外加剂的功能及其常用品种,掌握减水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重点路面水泥砼配合比设计计算方法。添加外加剂的水泥砼配合比设计计算方法。难点两种水泥砼配合比设计计算。教学方法手段课堂理论讲授 用多媒体 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一、 回顾普通水泥砼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二、 路面水泥砼配合比设计计算都是走三个步骤:1、 初步配合比设计;2、 基准配合比设计;3、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4、 施工配合比设计计算。 注意:经验公式及系数的取法与普通水泥砼配合比设计有所不同。三、 添加外加剂的水泥砼配合比设计计算 其方法和步骤与前面的配合比计算大致相同,注意添加外加剂后公式的变化及其添加外加剂的用量的计算方法。四、 外加剂该部分内容主要留给学生自学,主要介绍减水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注意讲解内参和外参。 学生回忆,口述学生听、笔记10分钟70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 间五、 其他砼该部分内容主要留给学生自学。主要介绍道路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其余内容留给学生自学,提要求。六、小结,布置作业。10分钟课后练习: 一、 名词解释:减水剂、道路混凝土 二、 简答:混凝土外加剂按其功能可分为哪几种? 第十三周第一次课课题普通水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建筑砂浆课型理论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了解质量管理的概念。2、掌握混凝土质量波动情况。3、掌握混凝土质量波动的评价方法。4、了解建筑砂浆的概念和分类。技术性质。5、掌握建筑砂浆的技术性质及其反应性质的指标的意义、测定方法。6、掌握建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步骤和方法。重点混凝土质量波动的评价方法难点混凝土质量波动的评价教学方法手段理论讲授与学生训练相结合。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 普通水泥混凝土质量管理一、普通水泥混凝土质量管理的概念及其意义。二、普通水泥混凝土质量波动情况因素:1、 原材料的质量。2、 施工工艺。3、 养护方法。4、 试验条件。二、普通水泥混凝土质量1、 统计方法(已知标准差方法)。2、 统计方法(未已知标准差方法)。3、 非统计方法。三、普通水泥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评价。四、举例。 学生听,笔记学生听,笔记30分钟15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 间建筑砂浆一、建筑砂浆的概述1、 概念;2、 分类;3、组成材料的作用。二、建筑砂浆的技术性质1、 新拌砂浆的和易性。 A、流动性;B、保水性。2、 硬化砂浆的强度 ;A、强度测定方法:试件尺寸、养护、强度测定;B、强度等级的确定:国家规定、实际确定方法。3、 耐久性。三、建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1、选定规范;2、制作试件; 3、养护;4、 强度等级确定;5、 确定经济剂量。四、 配合比设计举例。 小结本次课内容,布置作业。学生听,笔记抄写作业405分钟课后练习: 一、名词解释: 沉入度、分层度、砂浆二、简答:1、简述普通水泥混凝土质量波动受影响因素。2、简述砂浆配合比设计步骤 第十四周第一次课课题土的工程性质课型理论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了解土的密度与水的关系、几项物理性质指标2、掌握路基压实的评定指标:压实度3、掌握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3、了解土的工程分类及土的野外鉴别方法重点土的压实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限指数难点土的压实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限指数教学方法手段课堂讲授 导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一、 土的概述及工程中土的重要应用二、 土的三相组成1、 土中固体颗粒土的矿物组成及土的颗粒形状2、 土中的水1) 结构水2) 自由水3) 气态水4) 固体水3、 土中气体 三、土地物理性质1、土的密度 1)天然密度 2)干密度 3)饱和密度 4)相对密度学生听讲,笔记 学生听、笔记80分钟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时间1、 土与水的关系1) 含水量2) 土的饱和含水量3) 土的最佳含水量4) 土的饱和度2、 土的孔隙性结构指标3、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间的关系4、 土的压实1) 路基压实的评定指标2) 标准干密度的确定方法5、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1) 液限2) 塑限3) 塑性指数4) 液性指数 四、土的颗粒级配 五、土的工程分类和野外鉴别1、土的分类原则和分类方法2、公路土工试验规程中土的分类3、土的野外鉴别 六、小结、布置作业学生听、笔记学生听、笔记抄写作业题目10分钟课后练习:1、 名词解释:最佳含水量、压实度、塑性指数2、 简答:什么是土的三相体系?土的相系组成对土的状态和性质有何影响3、 简述:野外对土样的可塑性状态、潮湿状态、干强度等性质的简易鉴别方法第十五周第一次课课题无机结合料稳定土课型理论课班级 时间第 周 星期 第 节导 学 目 标1、了解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材料的概念及其组成材料。1、 了解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强度机理。2、 掌握了解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配合比设计。重点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配合比设计难点无机结合料稳定土配合比设计教学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