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2轮总复习 专题9第27课时 地理绘图能力课件.ppt_第1页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2轮总复习 专题9第27课时 地理绘图能力课件.ppt_第2页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2轮总复习 专题9第27课时 地理绘图能力课件.ppt_第3页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2轮总复习 专题9第27课时 地理绘图能力课件.ppt_第4页
【学海导航】高三地理第2轮总复习 专题9第27课时 地理绘图能力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地理能力培养 第二十七课时地理绘图能力 一 地球公转示意图 绘图内容 二分二至日 太阳位置 近远日点 公转方向 自转方向 特别注意 1 太阳位置与近 远日点的关系 2 太阳位置与地球上太阳直射半球的关系 3 地球南北极与公转方向的关系 4 太阳中心和地球中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 二 黄赤交角示意图特别注意 1 地轴与赤道垂直 2 黄道与赤道的交角为23 26 黄道与地轴交角为66 34 3 黄赤交角的大小等于回归线度数 90 减去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极圈的度数 三 光照图特别注意 1 晨昏线与极圈的关系 冬 夏至日时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2 晨昏线与地轴 经线 的关系 冬 夏至日时 晨昏线与地轴 经线 呈23 26 的夹角 春秋分时晨昏线与经线 地轴 重合 3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始终垂直 4 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 永远平分 5 在光照图转绘时要注意极圈内的极昼 极夜的范围和各条经线的地方时 6 注意不同光照图的绘制 四 热力环流图特别注意 1 首先确定近地面的冷热状况 2 根据冷热状况确定垂直气流方向 近地面冷 气流下沉 近地面热 气流上升 3 根据气流上升或下沉 判断近地面和高空中的气压高低 气流下沉 近地面为高压 高空为低压 气流上升 近地面为低压 高空为高压 4 空气的水平运动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5 注意海陆 湖陆的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特点 五 等压线图绘图内容 绘制等压线 风向 低压槽 高压脊 冷暖锋等 特别注意 1 在绘制等压线图时要将各点顺次连好 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2 画风向时 首先判断出高低气压 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 然后根据南北半球确定出风向 北半球向右偏转适当的角度 南半球向左偏转适当的角度 一看高低压画气压梯度力 二看半球画地转偏向力 三看高低空画摩擦力 最后画风向 3 低压槽位于低气压向外延伸的部分 等压线由低处向高处凸 并且画在最弯曲的部分 如下面图1左图 4 高压脊是高压中心向外延伸的部分 等压线由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凸出 并且画在等压线最弯曲的部分 如图1右图 5 冷暖锋的位置均位于低压槽上 气旋的前方为暖锋 气旋的后方为冷锋 如下图 六 气候图绘图内容 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 特别注意 1 绘制气温曲线时 要找准点 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2 绘制降水柱状图时要找准数值 七 气压带风带图特别注意 各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 一般情况下 赤道低压带位于0 纬线两侧 30 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 60 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 90 附近为极地高压带 风带介于两气压带之间 信风带风向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北半球为东北风 南半球为东南风 西风带与信风带风向相反 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 南半球西风带为西北风 八 洋流图特别注意 1 要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绘制洋流模式图 2 绘制洋流图时要注意寒暖流的符号 3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冬逆夏顺 4 注意有密度流海区的洋流流向 5 注意世界著名渔场的分布 6 在等温线上绘制洋流时 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从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的洋流为暖流 反之为寒流 九 区域地理中的界线特别注意 我国 世界及某些国家的重要分界线 十 扇形比例图特别注意 首先根据提供的资料算出各部分的比例 然后一般按由大到小逐步画出 也可例外 在画之前可将圆根据需要分成四等份或八等份等等 以便准确绘出各部分的比例 十一 等高线图和地形剖面图绘制内容 画出河谷 分水岭 标出水库坝址的位置 绘制地形剖面图 特别注意 1 画集水区域 沿山脊线与鞍部画 若集水区域为一盆地且修建水库的话 则集水区域为这一水库的最大集水范围 2 画脊线与槽线 在等高线最弯曲处 若等高线由高处指向低处 可画上脊线 若等高线由低处指向高处 可画上槽线 3 画示坡线 在等高线上由地势高处向低处画一短线即可 4 画地形剖面图 作用 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情况 制图基础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 画图步骤 第一步 先量出剖面线的长度 并在地形图下方画一根长度与剖面线相等的线 x轴方向 第二步 根据水平比例尺 合理确定垂直比例尺 一般垂直比例尺为水平比例尺的5 20倍 第三步 根据垂直比例尺画出适当的双y轴高度 并标上海拔高度 等高线值 第四步 量出地形图中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及其相互位置 第五步 在剖面图上标出剖面线与各等高线的交点 根据各交点的海拔高度在剖面图上相应的位置上画一个点 第六步 把各点连成平滑的曲线 在曲线内画上阴影以示剖面起伏情况 第七步 在剖面图的下方 标上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例 2010 四川卷 读以下两幅区域图 完成 1 5 题 1 图a中 河流与图b中 河流补给的差异是 河流 河流 与 河流域相比 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势是 2 图a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简述130 经线以东地区气温分布的显著特点 并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知识 解释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原因 3 分析图a中乙地的湿地形成原因 并指出湿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4 七月 当你乘坐热气球在图b中的丙地上空遨游时 请把可以俯瞰到的主要自然景观描述出来 5 请在图c模式图中选择两条竖线 画上箭头并注明水循环环节名称 以正确表示图b中丙地区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水分交换 解析 第 1 题 从经纬度 河流 湖泊等信息 可判断 河位于东亚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河位于中亚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河流域夏季降水丰富 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补给为主 河流域全年降水稀少 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河流域光照充足 气温日较差大 利于有机物的合成和积累 第 2 题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从等温线的数值大小 疏密程度 极值分布等方面去分析 从甲地等温线弯曲方向 可知甲地虚线沿线气温高于两侧气温 结合区域地理知识 附近有大兴安岭山脉分布 气温升高的原因是该地处于山地背风坡 空气下沉增温所致 第 3 题 湿地形成的原因与排水不畅 降水量多 蒸发量小 不易下渗等因素有关 根据经纬度等信息 可知乙地位于我国三江平原 地势低洼 多年冻土分布 气候寒冷 湿地可以减小温差 增加空气湿度 调节河 湖水量 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为多种生物生存提供场所 第 4 题 丙地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 此地地势平坦开阔 有多条河流分布 因气候寒冷 排水不畅 所以沼泽广布 自然带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带 第 5 题 丙地的河流属于外流河 因此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 包括海洋水的蒸发 大气的水汽输送 降水 径流等环节 答案 1 夏季以雨水补给为主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光照充足 或太阳辐射强 气温日较差大 2 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由东南向西北 或由南向北 递减 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 或东南部大于西北部 低温中心位于图示区域的东北角 等温线弯曲原因 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东侧 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 下沉 或背风坡 增温 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 致使等温线向北弯曲 3 形成原因 气温低 地表水蒸发弱 地势低平 排水不畅 冻土阻隔 水分下渗少 故地面长期潮湿 积水 4 平原广阔 地形坦荡 河流纵横 沼泽广布 亚寒带针叶林绵延不断 或狐 熊穿行 5 见下图 变式训练 2010 山东卷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 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 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 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表格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 读图 表回答问题 1 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 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 气温较常年偏低 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 要求绘出锋面和冷 暖气团运动的方向 3 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 完成下表内容 4 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 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 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5 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 据上述图表资料 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 1 题 据图分析a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不利于谷物生产的气候条件是夏季气温较低 日照较少 第 2 题 绘制冷锋剖面示意图应注意 锋面倾向冷气团一侧 冷气团位于锋面下方 暖气团位于锋面上方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运动 箭头直指暖气团方向 暖气团被迫抬升 箭头斜向上 第 3 题 鲁尔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 沪宁杭工业区海陆空运输及长江内河航运发达 第 4 题 鲁尔工业区综合整治措施主要有 对原有工业进行改造升级 部分钢铁工业外迁 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 5 题 b地位于沪宁杭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