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混淆的疾病.doc_第1页
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混淆的疾病.doc_第2页
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混淆的疾病.doc_第3页
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混淆的疾病.doc_第4页
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混淆的疾病.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容易与腰椎间盘突出混淆的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由于本病的分型,以及视脱(突)出髓核在椎管内的位置不同,其所引起的类型较多,以致症状与体征差异较大,因此所需鉴别的疾患亦较多。根据近50年的临床经验,建议:第一步,首先确定患者所表现出的疼痛特征是否属于根性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应是根性痛,而非干性痛或丛性痛。第二步,根据患者根性痛的性质、特点、部位及影响因素等与其他相似疾患进行鉴别。如此,则不至于将诊断引入歧途。当然,对个别特殊类型者,再另作辨认。有关根性痛、干性痛与丛性痛三者的鉴别:屈颈试验阳性,可能是椎管内病变。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及叩痛,以椎管内病变多见。以环跳穴压痛为主而不伴有腰部及股神经压痛者,多为坐骨神经出口狭窄症。下腰部叩诊有舒适感的女性,多为妇科疾患。股神经出口部压痛,以盆腔内病变居多。以上数项可在短短数分钟内完成,加上感觉区测试、足底麻木区判定以及膝、踝反射检查等,一般均可在10min内结束,并为三者的鉴别提供依据,其可信率在90%以上。再辅以肛门指诊、妇科会诊、X线摄片、各种化验及治疗试验等,一般不难鉴别。对下腰部症状明显并伴有锥体束征阳性者,应考虑为颈腰综合征。掌握三者的鉴别是对每位矫形外科和神经科医师的基本要求,均需重视。否则,盲目依靠高、精、尖等现代技术,势必反使诊断工作复杂化,此在临床上不乏先例。现将临床上易与腰椎间盘突(脱)出症混淆的疾患鉴别如下。1.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症 本病可与腰椎间盘突(脱)出症伴发(约占50%以上)。本病的基本症状虽与后者有相似之处,但其主要特点是三大临床症状:(1)间歇性跛行:即由于步行引起椎管内相应椎节缺血性神经根炎,以致出现明显的下肢跛行、疼痛及麻木等症状,稍许蹲下休息即可重新再行走;之后再次发作,又需再次休息方可继续行走。如此反复发作,并有间歇期,故称为“间歇性跛行”,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本病时可同时发生。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虽有时也可出现相类似现象,但其休息后仅稍许缓解,难以完全消失。(2)主客观矛盾:指此类患者主诉很多,而在体检时由于检前候诊时的休息而使神经根缺血性神经根炎症状消失,以致无阳性发现。此与腰椎间盘突出时出现的持续性根性症状及体征明显不同。(3)腰后伸受限,但可前屈:由于腰后伸时使腰椎椎管内有效间隙更加减小而使症状加重,并引起疼痛,因此,患者腰部后伸受限,并喜欢采取能使椎管内容积增大的前屈位。由于这一原因,患者可骑自行车,但难以步行。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者明显不同。以上几点一般足以鉴别,对个别不典型或是伴发者,可采用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包括磁共振及CT检查等加以判定。2.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 此为引起坐骨神经干性痛的常见病,且多见于因腰痛而行重手法推拿术后者,因此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需鉴别(但有时二者可伴存)。本病的主要特点是:(1)压痛点:位于坐骨神经自盆腔穿出的部位,即“环跳”穴,并沿坐骨神经向下放射达足底部。有时“腘点”与“腓点”亦伴有压痛。(2)下肢内旋试验:双下肢内旋时可使坐骨神经出口部肌群处于紧张状态,以致该出口处狭窄加剧而引起坐骨神经放射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则无此现象。(3)感觉障碍:本病时表现为范围较广的多根性感觉异常,并多累及足底出现麻木感等。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则以单根性感觉障碍为主。(4)其他:本病时屈颈试验阴性,腰部多无阳性体征。对个别鉴别困难者可行其他特殊检查。因梨状肌本身病变所致的梨状肌症候群较少见,且症状与本病相似,不另述。3.马尾部肿瘤 为临床上易与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淆的疾患,且后果严重,应注意鉴别。二者共同的症状特点是:多根性或马尾神经损害,双下肢及膀胱、直肠症状,腰部剧痛及活动障碍等。但马尾部肿瘤时的以下特点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1)腰痛:呈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甚至非用强镇痛药而不能使患者入眠;而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卧休息后即腰痛缓解,且夜间多明显减轻。(2)病程:多呈进行性,虽经各种治疗仍无法缓解或停止进展。(3)腰椎穿刺:多显示蛛网膜下隙呈完全性阻塞,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增高,以及潘氏试验阳性等。(4)其他:必要时可行磁共振或CTM等检查确诊及判定病变定位;对有手术指征者,可行椎管探查术。4.腰段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 由于腰椎穿刺、蛛网膜下隙阻滞及脊髓造影的广泛应用,本病近年来已非少见,且其病变差别较大,可引起各种症状而易与多种腰部疾患相混淆。如粘连位于脊神经根处,则可引起与椎间盘突出症完全相似的症状,在鉴别时应注意本病的以下特点:(1)病史:多有腰椎穿刺等病史。(2)疼痛:多呈持续性,且逐渐加剧。(3)体征:屈颈试验多为阴性,直腿抬高试验可阳性,但抬举受限范围小。(4)X线平片:有碘油造影史者,可于X线平片上发现烛泪状阴影或囊性阴影。本病可继发于椎间盘突出症后,尤其是病程长者,应注意。5.下腰椎不稳症 为老年者的多发病,尤以女性为多。本病特点如下:(1)根性症状:虽常伴有,但多属根性刺激症状。站立及步行时出现,平卧或休息后即缓解或消失,体检时多无阳性体征发现。(2)体型:以肥胖及瘦弱两类体型者多发。(3)X线平片:动力性平片可显示椎节不稳及滑脱征(故本病又称为“假性脊柱滑脱”)。(4)其他:屈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等多属阴性。6.腰椎增生性(肥大性)脊椎炎 亦属需鉴别的常见病之一。本病特点为:(1)年龄:患者多系5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则以中青年患者多见。(2)腰痛:晨起时出现,活动后即消失或减轻,劳累后又复现。(3)腰部活动:呈僵硬状,但仍可任意活动,无剧痛。(4)X线平片:显示典型退变性改变。本病不难鉴别,一般勿需特殊检查。7.一般性盆腔疾患 为中年以上妇女的常见病,包括附件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致使盆腔内压力增高,刺激或压迫盆腔内骶丛而出现多干性症状。其特点如下:(1)性别:90%以上病例见于中年以后女性。(2)症状:系多个神经干受累症状,其中尤以坐骨神经干、股神经干及股外侧皮神经干为多见,阴部内神经及闭孔神经亦可受累及。(3)盆腔检查:对女性患者应请妇产科进行内诊检查以确定有无妇产科疾患。(4)X线平片:患者易伴发髂骨致密性骨炎等疾患,应注意观察。8.盆腔肿瘤 虽属于腹部外科疾患,但骨科亦常可遇到,尤其是压迫坐骨神经时易与本病混淆。其特点与前者相似。(1)症状:以多干性神经症状为主。(2)体征:于盆腔内(肛门指诊等)可触及肿块。(3)其他:清洁灌肠后拍片或做钡剂灌肠检查以确定肿块部位。必要时行B型超声、CT或MRI等检查。9.腰部扭伤 一般病例易于鉴别,伴有反射性坐骨神经痛者易混淆,其鉴别要点为:(1)外伤史:较明确。但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可能见于腰部扭伤后,应注意。(2)压痛:多位于腰部肌肉附着点处,且较固定,并伴有活动受限。(3)封闭试验:对肌肉扭伤处封闭后,不仅局部疼痛缓解,且下肢放射痛亦消失。(4)其他:屈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等多为阴性。10.腰肌筋膜炎 中年人发病最多。多因肌肉过度运用,或因剧烈活动后出汗受凉而起病。亦可因直接受寒或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症状。患者主要感觉脊背疼痛,常见部位为附于髂嵴或髂后上棘的肌群,如骶棘肌和臀肌。其他部位的肌肉和肌筋膜、腱膜等也可受累。腰骶部纤维织炎时,窦椎神经受到刺激,可引起局部疼痛和下肢牵涉痛。疼痛常因寒冷和较长时间不活动而加重,亦可与天气变化和姿势有关。运动有助于减轻症状。因受累的肌肉疼痛,可使脊柱活动受限。此种腰背痛病程长短不一,短者几天,长者可数年,并且常在首次发病后反复发作。检查时因肌肉保护性痉挛而出现侧弯和运动受限。在多数患者能扪到痛性结节或有条索感,这在俯卧位检查时更为清晰。腰背部痛性结节常在第3腰椎横突尖部、髂嵴部和髂后上棘处等。压迫痛性结节,特别是肌肉中的痛性结节,可引起局部疼痛并放射至其他部位,如引起下肢牵涉痛。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则疼痛消失。归结纤维织炎的主要表现为:(1)局限性、弥漫性边界不清的疼痛。(2)局限性软组织压痛点。(3)在软组织扪及结节或条索感。11.腰椎小关节紊乱 患者多为中年人,女性尤为多见。既往无明显外伤史。多在正常活动时突然发病,患者常诉准备弯腰取物或转身取物时,突然腰部剧痛,不敢活动。这种疼痛第1次发作后,可经常发作,1年或1个月内可发病数次。有腰部慢性劳损史或外伤史者发病较多,芭蕾舞演员、京剧演员等经常腰部练功者,常患腰部小关节紊乱。某些患者间歇性发作可持续多年,就诊时主诉反复“腰椎脱位”。检查时脊椎向痛侧侧弯,腰段骶棘肌出现痛侧保护性痉挛。在腰4、腰5或腰3、腰4棘突旁有压痛点。如骶髂关节有压痛,即为腰骶关节不对称所致的腰椎小关节紊乱。反复发作的患者,腰椎前屈不受限,而后伸或向健侧弯时即感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试验可感腰部痛而无坐骨神经放射痛,此试验为阴性。X线腰椎摄片示腰椎侧弯,以及腰椎或椎间盘退变等,但不能发现后关节半脱位、后关节间隙增宽等征象。CT检查可示小关节突有增生、骨赘形成、硬化、关节囊周围钙化和半脱位等改变。12.腰椎结核 脊柱是骨关节结核发病率最高的部位,在天津人民医院统计的3587例骨关节结核中占47.28%,其中半数发生在腰椎。因此,腰痛为其常见症状之一;低位腰椎结核还可产生腿痛。腰椎结核患者多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伴有较长期的腰部钝痛,多呈持续性疼痛。下肢痛因病灶部位而不同,腰5、骶1处结核可引起腰5、骶1神经根支配区痛,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痛。检查可见腰部保护性强直,所有活动受限,活动时痛重。后期,椎骨楔形压缩,进而可出现后凸畸形。髂凹部或腰三角处能扪及寒性脓肿。有区域性感觉、运动障碍,腱反射改变,肌萎缩,只影响一条神经根者很少。化验检查血细胞沉降率增快。X线平片显示:椎体相邻缘破坏,椎间隙变狭,腰大肌影增宽或边缘不清。对鉴别困难者应行MRI检查,均可确诊。13.腰椎椎弓崩裂与腰椎滑脱 除先天性病例外,因外伤或退行性变所致的腰椎滑脱症,将随年龄而增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以腰45最常见,其次为腰5骶1。本病主要表现为腰背痛、臀部痛或下肢痛。有下肢坐骨神经痛者占50%,有间歇性跛行者占20%。但在检查时,腰痛部无明显畸形,腰椎前屈运动正常、后伸受限。根据X线平片及MRI检查易于确诊。14.其他疾患 包括各种先天畸形、化脓性脊椎炎、腰椎骨质疏松症、氟骨症、小关节损伤性关节炎、腰部脂肪脱垂伴神经支卡压症、第3腰椎横突过长畸形、棘间韧带损伤、棘上韧带损伤及全身各系统疾患的腰部症状等,均应注意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并发哪些疾病?1.中央型突出常导致膀胱、直肠症状 (大小便失禁)。不完全性双下肢瘫痪。2.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并发症有以下几类:(1)感染:是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尤其是椎间隙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很大,恢复时间长,一般感染率为14%左右。主要表现是:原有的神经痛和腰腿痛症状消失,514天后发生剧烈的腰痛伴臀部或下腹部抽痛和肌肉痉挛,不能翻身,痛苦很大。(2)血管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血管损伤,主要发生在经后路手术摘除椎间盘时造成。若经前路腹膜内或腹膜外摘取椎间盘时,由于暴露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或髂总动、静脉,反而不易误伤这些大血管。血管损伤的原因,多系用垂体钳过深地向前方摘除椎间盘组织,结果组织钳穿过前侧纤维环,钳夹大血管后造成血管撕裂伤。(3)神经损伤:腰椎间盘突出时,受压神经根本身即因椎间盘组织的压迫,髓核物质的化学性刺激而充血、水肿、粘连等呈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因此在手术后,可有神经症状较前加重的可能,有的则是因手术操作而引起的神经损伤。神经损伤可分为:硬膜外单根或多根神经损伤、硬膜内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麻醉药物损伤。(4)脏器损伤:腰椎间盘摘除时,单纯脏器损伤少见,几乎均是血管损伤时伴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输尿管、膀胱、回肠、阑尾等。(5)腰椎不稳:在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的一部分病人中,坐骨神经痛消失而腰痛持续存在,其中一些原因是由于腰椎不稳,表现在腰椎前屈时出现异常活动。所以对于腰痛症状严重的,在功能性运动腰椎摄片时,有明显脊柱异常活动的病人,应行脊柱融合术,解决脊柱不稳定所致的腰痛。(6)脑脊液瘘或脊膜假性囊肿:多由于经硬膜内手术,硬膜缝合不严,或硬膜切口处不缝合而用明胶海绵覆盖硬膜切口处。脑脊液瘘多在术后第34天时发生,除应用大剂量抗菌素及保持切口敷料干净外,局部采取加压包扎措施,即在更换敷料后,将其四周及中央用宽胶布加压固定,约23天后可停止。硬脊膜假性囊肿多在术后几个月内出现腰腿痛,在手术处或腰骶部有球形囊样物与硬膜粘连。肿物囊壁薄而发亮,呈粉红色,肿物边缘增厚,肿物有微孔和椎管由硬膜下腔相通。压迫囊样肿物,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现脊膜囊样肿物应防止破溃引起蛛网膜下腔感染,并应行硬膜修补术。术后卧床取头低足高位78天,待硬膜修补处愈合。手术效果良好。 长沙恒生?年轮骨科医院畸形矫正专科主要是从事各种骨、关节、四肢等的畸形矫正,引进了一大批手外科及骨科等专业的高端人才,并与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第二军医大长征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全军手外科中心等医院强强合作技术力量雄厚,以显微外科为技术特色,对人工髋、膝、肩关节置换、翻修,小儿四肢畸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