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58428.doc_第1页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58428.doc_第2页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58428.doc_第3页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58428.doc_第4页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5842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远大的抱负 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终了 同“债”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同“尝”,曾经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交好,与友好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向来 看不起,轻视(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趁机 同“屈”,理亏,不安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将尽 用眼睛示意 坚持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生,亲生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整理,提起 道歉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 一同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示众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通过 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 归属,归附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 悬挂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同“掠掳”,抢人财物 同“喜” 同“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宽而薄的丝带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 交付 委托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灭族 处死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 规约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使明白,知道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犒劳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 同“纳”,接纳 逐步 同“拒” 认为正确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救活,使活 明告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带着,使跟从 谢罪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解脱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伐”意同“功”,功勋 计持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同“佯”,假装 服从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 同“麾下” 到去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封为王 流放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 使停下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约定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营垒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 大约 后退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向展示,给看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 按照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营垒 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便利于国家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嫉恨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依恃 经营 勤奋,努力 与相比,谁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供应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免除赋税徭役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只是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和一样默写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李将军列传广家世世受射 学习,传授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凭 因为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官吏的俸禄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统率,部署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同“阵”排开阵势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如果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适逢,恰巧得李广必生致之 送到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 严重广详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 同“佯” 斜视 霎时 趁势汉下广吏 交付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判决 应当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何况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不久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重新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就 部下专以射为戏,竟死 一直到用此,其将兵数困辱 因此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稍微 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 才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坚决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 同“幕府” 到去 按照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 辞别 到去,到达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同“惑”,迷惑,迷失(大将军)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同“漠”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情况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委曲详情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听审受质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到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交付 判决 管仲列传九合诸候,一匡天下 匡正,纠正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做生意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为而死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赞扬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给以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轻视,看不起屈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位次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制定 写作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自夸,炫耀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 恨,痛心 明离骚者,犹离忧也 同“罹”,遭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大概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同“浊” 像蝉脱壳那样 污浊 污浊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同“黜”,罢免官职 合纵亲善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终究 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快意,心里舒服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凭借 掌权 骗人的假话怀王卒行 终于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竟然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归罪,责怪翼幸君之一悟 同义词,希望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连,跟着 太平,稳定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 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类 文辞,指文学 被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效法 言语举动适度、得体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 到去及见贾生吊之 悼念死者 同死生,轻去就 把同等看待 把看得很轻项羽本纪又不肯竟学 终了,结束项梁尝有栎阳逮 有罪相连及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约束梁以此奇籍 认为有奇才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 营垒诸将皆从壁上观 依凭营垒观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安营驻守是何楚人之多也 这么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跟随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终于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土地纵横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让为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难道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遭受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悬赏征求 恩德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同“示”,出示,展示滑稽列传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 合于正道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召见,使朝见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过度 托付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凌压,覆盖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断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携带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 怎么,如何王曰:“先生少之乎?” 认为少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直,就若亲有严客,髡帣gou鞠ji,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 尊贵 敬酒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 同“猝”,突然 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是 侪辈,指伙伴日暮酒阑,合尊促坐 尽 同“樽”,盛酒器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 严重 治丧,服丧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认为低贱,认为尊贵寡人之过一至此乎? 乃,竟然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 交付(孙叔敖)病且死,属其子曰 同“嘱”,叮嘱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去,往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 千万念为廉史,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 从头至尾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 如果即欲就之,易为漆耳,顾难为荫室 如果 只是优旃临槛疾呼,陛楯得以半更 替代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 本来 刺客列传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 刚才 合,对盖聂怒而目之 用眼睛瞪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威慑,震慑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不久 作人质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 像蚕吃桑叶一样吞食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擅巴、汉之饶 坚固防线 肥沃原野 拥有,据有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被欺凌 触犯民众而士厉,兵革有余 振奋 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放置太子丹受而舍之 使住下来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消除的借口愿太傅更虑之 重新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其后乃可图也 同“媾”,讲和愿因太傅而得交于田先生 通过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拜访太子逢迎,却行为异,跪而蔽席 倒退 拂试席位让座太子避席而请 离开席位以示敬意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 小步快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己不逮也 及,达到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使称臣 满足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果真 示,引诱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 独揽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趁势 表承接以其间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 机会 唯荆卿留意焉 希望 考虑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 坚决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 拜访 不时地进奉微太子言,臣愿谒之 如果没有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悬赏征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刻毒,残酷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见欺凌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装入匣子 人不敢忤视 逆,抵触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 祭祀路神,为人送行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资财 作为见面礼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同“震”,惊慌,害怕 抵抗 排列,比照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按照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打开词 尽 同“现”,出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同“猝” 常态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 遭受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治罪,办罪 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 送给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 到去 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 竟然懂得音乐自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主意较然,不欺其志 清楚,明白 违背魏公子列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谦逊地对待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凭 傲慢地对待致食客三千人 招来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 赠送公子从车骑,虚左 空出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 整理 径直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委曲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 同“睥睨”,眼睛斜着看 故意 暗中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才 辞别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介绍,引见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过分,指超出常规的礼数 同“固”,已经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 得以 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扎营驻守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 连续 责备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在哪里 为着急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办法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惧死 凑集,备办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用来的方式 周全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竟然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有什么功劳呢。还要宾客干什么呢。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使退避 秘密地,私下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蓄积此五霸之伐也 功勋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只是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方便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即使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问候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时机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假托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 约束,整顿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 感激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自夸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 台阶 趋向,往去淮服侯列传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没有好的品行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同“褥”,床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居然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给吃 一直,从头到尾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自己养活自己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 同“熟”,仔细 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运送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 并列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借 隐蔽的小道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同“乃”,竟然 同“疲”,疲惫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 暗中探听,窥伺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营垒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阻险的地方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排开阵势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 天刚亮 树起 击鼓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悬赏征求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 送达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向东 像对待老师那样事奉他诸将效首虏,毕贺 献上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只是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如果 怎么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 怨恨 同“怏怏”,不满意,不服气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退避,使周围的人离去(韩信)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暗中 又作“第”,只管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情况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英雄豪杰像乌云一样聚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遂之 比喻皇帝之位,引申为政权余视其母冢,良然 确实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借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送给 交换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白白地 被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寻求可以出使答复秦国的人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今君乃亡赵走燕 竟然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侥幸大王亦幸赦臣 幸而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私下 应该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交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均衡 使承担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点给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趁势 倒退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况且 触犯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尊重 整饰礼仪表示敬意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逼迫,使着急相如因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趁势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道歉 坚决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估计 只是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才舍相如广成传 安置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穿着 怀里藏着引赵使者蔺相如 延请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规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实在 抄小路臣请就汤镬 接受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希望 同“熟”,仔细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牵,拉不如因而厚遇之 趁机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终于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攻下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念头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走上前进献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用刀杀 倒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结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只是且相如素贱人 向来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扬言不欲与廉颇争列 位次相如引车避匿 调转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一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亲人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况且 感到羞耻,意动用法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难道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只是 只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为先,以为后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 史记选读常见翻译 太史公自序 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 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 夏本纪 1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 2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 3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 4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 5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 6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舜帝赐给禹一块黑色圭玉,来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 7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 鲁周公世家 1今我其即命於元龟,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现在我通过占卜的大龟听命于先王,你们若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听从您的吩咐 2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後,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 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椅)壁,接受诸侯朝拜。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3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周王发受命于天庭,要普济天下,而且能使你们的子孙在人世安定地生活,四方人民无不敬畏他。 4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 5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无以国骄人 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6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为政不简约易行,人民就不会亲近;政令平易近民,人民必然归附。 高祖本纪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出人头地,把他许配给个贵人。沛县县令跟你要好,想娶这个女儿你不同意,今天你为什么随随便便地就把她许给刘季了呢? 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在蓝田南面与秦军交战。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瓦解,因此大败秦军。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纸)道旁投降。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6诸吏人皆安堵如故。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7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让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入关,落在了别人之后。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军队离去以后,在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就全部烧掉,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到达南郑时,部将和士兵有许多人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10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为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1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部队中的军官、士兵大都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日夜踮起脚跟东望,盼着回归故乡。如果趁着这种心气极高的时候利用他们,可以建大功。如果等到天下平定以后人们都安居乐业了,就再也用不上他们了。不如立即决策,率兵东进,与诸侯争权夺天下。 12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 13吾闻帝贤者有之,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我听说皇帝的尊号,贤能的人才能据有,空言虚语,不是我所要的,我可承担不了皇帝的尊号。” 14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而不信。臣等以死守之。 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分赏土地封为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就都不会相信。我们这班人愿意以死坚持。 15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 16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1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当初大人常以为我没有才能,无可依仗,不会经营产业,比不上刘仲勤苦努力。可是现在我的产业和刘仲相比,谁的更多呢? 18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沛县的父老兄弟及同宗婶子大娘亲戚朋友天天快活饮酒,尽情欢宴,叙谈往事,取笑作乐。 19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将来死后我的魂魄仍然以思念故乡为乐。 20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沛县城里全空了,百姓都赶到城西来献礼。 21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沛县父老父仍旧坚决请求,高祖才答应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跟沛县一样。 22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又违背当初的约定,改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建都南郑。 李将军列传1是必射雕者也。 这一定是匈奴中射雕的人。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李广的百名骑兵也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 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那些敌人原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示不逃,这样就能使他们更坚定地相信我们是诱敌之兵。 5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可惜啊!你没遇到时机,如果让你正赶上高祖的时代,封个万户侯那还在话下吗! 6是时会暮,胡兵怪之,不敢击 这时正值日幕黄昏,匈奴军队始终觉得奇怪,不敢进攻。 7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8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校尉们没有罪,是我自己迷失道路,我现在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 9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也不论老的少的都为李广落泪。右将军赵食其单独被交给执法官吏,应判为死罪,用财物赎罪,降为平民。 10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论语里说:“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 11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我所看到的李将军,老实厚道像个乡下人,开口不善讲话,可在他死的那天,天下人不论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尽情哀痛。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得到了将士们的信赖呀! 管仲列传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2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管仲是世人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统治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王道却辅佐他只称霸主吗?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盟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屈原列传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改变,但屈原不肯给他。 3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规律,没有什么没有表现出来的。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弥而见义远。 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义却极其深远。 7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他的志向高洁,所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