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小词39程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茶小词39程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茶小词39程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茶小词39程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茶小词39程盼《水调歌头》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十九课 水调歌头(宋方岳)茶亭镇中心小学 程盼一、教材分析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词卷)第三十九课分别选录了宋代方岳的水调歌头、宋代周密的闻鹊喜两篇词作。课文以词、译解、导读、插图四板块形式组成,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诗词时,培养其词文对照读、图文对应读、名家点拨读三种学习方法。晓词牌、识格律、明词意、察词情、习写法是国学教学的重要课程目标,教材使用时,灵活处理教材,采取以同词牌名为主题的教材主线,构建以方岳的水调歌头为主轴,以毛泽东水调歌头为辅助,采取“扶”与“放”结合的方式,把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词牌形成、格律规则、用韵规律、达情手法等方面的内容,运用引、插、拓三种资料补充方式,引权威解读以晓其源,插时代背景以入其情,拓同类词体以悟其法,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为学生的学习构建由感性到理性、由物象到意象的发展阶层。二、目标设定1、初读词文,读准词文中的生字新词,尝试根据节奏进行朗读,并能运用气息,按情感表达的需要,轻重缓急地进行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词韵的回响,并找出韵脚。2、结合译文再读词文,理解词文所表达画面与意境。结合插图与时代背景,联系“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理解词人当时的心境。3、根据“水调歌头”词牌的解说,再读词文,并观察词文的句式与押韵,找出“水调歌头”这一词牌的句式押韵规律。结合“水调歌头”同词牌名的词,验证这一词牌的格律特点。4、引导学生运用词的表达句式与表达手法,根据词牌格律,结合词意填词仿写。三、策略构建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诗词教学诗以晓词牌、识格律、明词意、察词情、习写法五项技能为教学目标,遵循读、思、悟、练四能一体化发展的培养思路,加强朗读、思考、感悟、用法的整合,巧妙运用引、插、拓三种资料补充方式,广开学生视野,构建读中启智,思中明法,悟中察情,练中习法的课堂流程。四、流程设计(一)、渲染导入古人言:诗以言志,词以达情。词一直以其长短结合,平仄相谐,音韵回旋的格律形式,倾诉出词人悲欢离合与凌云壮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水调歌头,带上联想与思考,一同在这平仄起伏的回响中,感受词的格律之美,重温词人的内心情怀。(二)、读文晓韵1、初读正音(1)、出示水调歌头词文,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上两遍,注意第一遍要读准字音,第二遍要读通顺。(2)、请一学生读词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字音要读准,要读通顺。(师生共同正音:倚、羹、敛)(3)、全班同学齐读词文。2、划分节奏词可以配上音乐唱,音乐之所以悦耳动听是因为曲子的起伏变化,因此我们在读词的时候也要读出词的跌宕起伏,抑扬顿挫。我们在朗读的时候首先就要注意要处理好停顿,我们一起来试一试。(1)、出示例句: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在停顿处理上你会怎么读?)A、指名学生试读,教师予以评价指导。(师范读后学生再读两遍)B、接着请几名学生读,教师再适时指导:读词文要做到声断气相连。(教师师范读后学生再读词文)C、全班齐读例句。(教师评价)(2)、试读全词带着这种方法,请同学们自由读读水调歌头,像老师一样画一画朗读的节奏,做到不把词读破。 A、指名学生试读。B、教师出示已划分好停顿处的整首词,全班学生齐读。3、掌握轻重(1)、读词,不但要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轻重变化,现在请同学们听教师范读,看看你们能发现老师在轻重处理上有什么规律。师读第一句。(学生听)(出示例句)学生交流。(2)、教师指导读法:读诗词时平声字读得轻而缓,仄声字读得重而急。(平长仄短、轻重缓急)(3)、现在请你们按照平长仄短、轻重缓急的读法来试试读词文。男生读上阕、女生读下阕。(教师予以评价指导)4、体会音韵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老师刚才范读第一句时,有一个平声字读得比较重?(生:空)其实词文中还有和它一样读法的字,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注意句号前面的那个字。)生汇报:红、鸿、中、峰、翁、雄、风。教师小结:这些字就是词文的韵脚(平韵),上阕押“ong”韵、下阕押“eng”韵。在朗读时,韵脚要读得重而长。全班齐读,在已经掌握的读法上突出韵脚的读法。(三)、会文悟情1、会文知意这首词意境丰满。词人通过对山色,身世的描写,融抒情、议论为一体,含义深广,具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色彩。扬州西北的平山堂,是欧阳修在这里任知州时建造的。登堂遥眺,江南金、焦、北固诸山尽在眼前,视与堂平,故取名“平山”。一个世纪后,方岳身处平山堂,俯仰江山,缅怀先贤,不禁诗思如潮,就以苏东坡黄州快哉亭词的韵脚,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在画面中说感受,在想象中抒感叹。词人有何感受、有何感叹呢?师配图配乐(师生对读:师描述意思,生读相对应的词文)2、析词悟情站在平山堂上,看着眼前的美景,词人有何感受、有何人生感叹呢?A、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思念家乡的愁思)B、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无法回到家乡的遗憾)C、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仕途的不得意,人生的孤寂,具有淡淡的感伤色彩)(四)察文识律1、水调歌头这种词牌在格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教师再补充:(1)、词一般分两段,叫“片”或“阙”,前一部分叫“上片”或“上阙”,后一部分叫“下片”或“下阙”。这样的格式我们称之为双调。(2)、全词共19句,95个字。(3)、词采用的是“556566555,3336566555”的句式。2、怎样的格式才是水调歌头呢?师明确:双调,用平韵,采用“556566555,3336566555”的句式,所有按这种格式来写的词才是水调歌头。(五)、仿文填词1927年10月,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并沿着这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诗兴大发,也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出示译文)同学们能不能运用所学知识,把它改写成一首词。译文: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原文: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教师可突出韵脚字和每一句的字数,帮助学生完成改写。五、板书设计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