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平台构建方法的研究_第1页
Wiki平台构建方法的研究_第2页
Wiki平台构建方法的研究_第3页
Wiki平台构建方法的研究_第4页
Wiki平台构建方法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Wiki平台构建方法的研究xx大学 xx学院 05信息xx2009年4月目 录前言4第1章 Wiki的简介5第1.1节 什么是Wiki5第1.2节 Wiki的起源6第1.3节 Wiki的特点6第1.4节 Wiki的用途7第1.5节 Wiki的影响7第1.6节 Wiki的历史8第1.7节 Wiki的发展8第1.8节 Wiki在国内的前景9第2章 搭建Wiki网站11第2.1节 MediaWiki112.1.1. mediaWiki概述112.1.2. mediaWiki的使用方法112.1.3. 用mediaWiki做Wiki站点112.1.4. MediaWiki的弱点122.1.5. MediaWiki的特色12第2.2节 搭建Wiki网站方法12第2.3节 安装前准备工作13第2.4节 搭建维基网站142.4.1. 维基引擎的选择142.4.2. Wiki软件下载142.4.3. 建立数据库142.4.4. Wiki安装15第3章 Wiki网站的管理和建设策略17第3.1节 Wiki的基础建设17第3.2节 Wiki网站的管理183.2.1. Wiki编辑的界面183.2.2. Wiki网站的安全18第3.3节 专题网站建设策略19第3.4节 建立知识库19第4章 基于Wiki系统的教学共同体知识建构方法研究20第4.1节 教学共同体的基本概念20第4.2节 教学共同体的管理策略21第4.3节 课程知识建构方法22第4.4节 体会心得24参考文献25致谢26Wiki平台构建方法的研究苏州大学 应用技术学院 05信息(0516424030) 钱征2009年4月【摘要】:Wiki是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为小。我们还可以用media Wiki来建立一个站点,并对站点进行管理。 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知识的教学共同体。【关键词】:Wiki系统;mediaWiki;教学共同体Abstract:Wiki is a hypertext system. This hypertext system support the cooperation type writing, and they also support the auxiliary means of this write.we can browsing, foundation and changed the Wiki with the basa of the WEB, and foundation,changed and issue is easy than HTML. We can set up the Wiki with the media Wiki, and manage the Wiki. The writers who write the Wiki constitute the group, Wiki system provide the single exchanges of the tool for this group. Wiki is more convenient and opening than other hypertext system. so Wiki system can help us share the knowledge in some domain- Teaching Community.Key words: Wiki system; MediaWiki; Teaching Community前言Wiki是一种特别的内容管理系统,多人协作模式、内容逐步积累、网状知识链接是其鲜明特色。根据这些特点,Wiki在很多应用方面都能发挥作用。Wiki的知识关联特性也很适合个人笔记的资料整理。 利用Wiki系统,我们可对网页内容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这种创建、更改及发布远比HTML方便;特别是Wiki系统支持面向团队合作的写作方式,为写作者提供了多种编辑、排版和交流工具,从而为志同道合者构建一个动态更新、不断完善、面向开放的共享网络知识库和学习交流平台。因而可以建立网络词典、教科书、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库等,典型例子是自由百科全书维基百科(http:/www.W)。要建立Wiki网站,首要的是看你是否需要系统的积累、整理知识。如果确定,那么就可以选择某个Wiki程序,然后进行建站的尝试。维基系统的一个好处是不完整条目可以通过写作编辑被优化成的令人满意的杰作。此方法提供了我们生产其他相似最终产品的方法所没有的优势。所以,提交粗陋的稿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鼓励的。一个人可以概述或少量随意的事实来开始一个条目。另一个人可以加入非主流观点。其他人可以加入新的看法使条目完美。当然其他人也可以加入被忽略的角度,或按照维基百科中立观点的原则重述已有观点。另外一些人可能会加入一些事实、数据或图形,也有一些人可以修正多人编写中的拼写文法错误和各种问题。在内容协作上,Wiki非常适合做百科、专题知识库等,例如软件使用手册、旅游参考、互联网技术等等。特别是教学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是在学校教学的特定条件下,由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参与者、以某一课程体系建设为目标,以课程知识为中心、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建构的有机组织2。在这个组织中,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协作沟通,建构课程知识、分享教学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可相互协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共同体需要有信息平台的支持,选择一个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是建立教学共同体的重要前提,而Wiki系统非常适合于构建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作为Wiki平台构建方法的研究实例,我们通过一个基于Wiki平台的学习共同体来描述Wiki平台构建的方法。第1章 Wiki的简介第1.1节 什么是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被译为“维基”或“维客”。其代表应用是知识库的合作编写。Wiki使用简便、内容开放,与其他文章内容固定的互联网应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Wiki(维客)是一种可在网络上多人协同创作的开放式超文本系统,Wiki的发明者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将Wiki定义为“一种允许一群用户通过简单的标记语言来创建和连接一组网页的社会计算系统”1。Wiki概念最早在1995年提出,之后随着所支持的软件工具发展,其概念也不断丰富,进入21世纪,Wiki开始迅速传播,出现了许多Wiki网站和建立Wiki网站的软件系统。Wiki系统具有快捷性、简单性、开放性、可追溯等的特点。快捷性是Wiki系统最显著的特点,正如其词源于的夏威夷语“wee kee wee kee”,意为“快!快!”。在Wiki系统中,使用者在浏览网页的同时,就可快速地更改、创建超文本页面,快速地预览和发布更改内容。Wiki系统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的复杂格式标记,甚至还可提供格式工具栏,实现类似所见即所得的风格;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各种链接,如内链接、外链接、嵌入文件或图像等。Wiki系统是开放的。社群的成员甚至普通访问者都可以创建、修改、删除页面;整个系统的组织结构也是可以被不断修改、演化;系统中内容重复的多个页面可以被汇聚于一个,而相应的链接结构也随之改变;页面的链接目标即使之前尚未存在,也可通过点击链接来创建。另外,Wiki系统也是可追溯的。系统会记录页面的修订原因和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获取和恢复。Wiki的这些特点非常适用于架构教学共同体信息平台。Wiki就是“大家协作撰写同一(批)网页上的文章”。在Wiki网站上,访问者可以修改、完善已经存在的页面,或者创建新内容。通过Wiki协作,Wiki网站可以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优秀的网站,例如维基百科(zh.W)、天下维客(www.allW)等。有人认为,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知识网格系统,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与其它超文本系统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由于Wiki可以调动最广大的网民的群体智慧参与网络创造和互动,它将成为WEB3.0时代不可逆转的一大趋势。第1.2节 Wiki的起源1995年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社群的交流而创建了全世界第一个Wiki系统WikiWeb,并用它建立了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沃德坎宁安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著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流传,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第1.3节 Wiki的特点Wiki的魅力在于人人都能参与网页的修改,让网站内容从无到有、从粗略到完善、从孤立到互为参考不断发展下去,最终成为高质量的知识体系。 这里面所体现的就是Wiki的开放性、可增长、自组织等特点。试想,一个项目会有无数的爱好者添砖加瓦,甚至成为“通天塔”一样的巨型项目,是怎样一个有趣的过程。 由于可以集合大众力量进行知识共建,Wiki成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高效率的知识积累方式。与bbs、blog等作者各自为战的情形不同,所有Wiki创建者都围绕同一篇文章基础不断完善,从而让所有人的贡献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减少了贡献的重复、交叉、知识散乱局面,因而总体上呈现一种高效率。 同时,Wiki网站多采用公有版权,打破了私有版权下知识传播的限制性,并以公益性获得大众的认可和支持。参与公益Wiki建设成了一种可以随时随地参加的公益活动,为爱好者们提供了共享知识经验、帮助他人的良好体验。特点:1、使用方便维护快捷:快速创建、存取、更改超文本页面(这也是为什么叫作 Wiki Wiki 的原因)。格式简单:用简单的格式标记来取代 HTML 的复杂格式标记。(类似所见即所得的风格)链接方便:通过简单标记,直接以关键字名来建立链接(页面、外部连接、图像等)。命名平易:关键字名就是页面名称,并且被置于一个单层、平直的名空间中。 2、有组织自组织的:同页面的内容一样,整个超文本的组织结构也是可以修改、演化的。可汇聚的:系统内多个内容重复的页面可以被汇聚于其中的某个,相应的链接结构也随之改变。3、可增长可增长:页面的链接目标可以尚未存在,通过点击链接,我们可以创建这些页面,从而使系统得到增长。修订历史:记录页面的修订历史,页面的各个版本都可以被获取。4、开放性开放的:社群的成员可以任意创建、修改、删除页面。可观察:系统内页面的变动可以被访问者观察到。第1.4节 Wiki的用途1.Wiki使用了简化的语法,替代复杂的HTML,加上WEB界面的编辑工具,降低内容维护的门槛。2.Wiki通过文本数据库或者关系型数据库实现了版本控制,可以随时找回以前的版本,也可以和以前的版本进行对比,版本控制使多人协作成为可能,又保护了内容不会丢失。3.任何信息都可以被任何人修改和删除,页面内容保持了一致性,因为清除垃圾文字、广告是那么的容易,最终剩下的是最有意义的内容;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但是最后剩下的是最好的参与者。 4.Wiki通过协作精神,实现了快速的信息整合。第1.5节 Wiki的影响Wiki的影响主要在于知识建设上。知识记录、系统整理与高效传播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工作之一,以往都是专业人士从事这些工作。而现在,Wiki可以聚集民间力量,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并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知识资源,例如维基百科、天下维客等。 Wiki的影响同时体现在内容来源的丰富上。Wiki站点的内容由广大的网民自由贡献,明显区别于以往媒体主要由记者、作家、专家提供内容。在内容积累上,Wiki充分发挥了普通网民的作用,这使得Wiki成为web 2.0潮流的典范代表之一。 Wiki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公益理念、社会化协作工程的传播和推广上,这些影响虽不显著但意义深远。 Wiki对企业内部文化影响也是巨大的,意义深远。第1.6节 Wiki的历史Wiki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Wiki概念自身,还是相关软件系统的特性,还都在热烈的讨论中;所以怎样的一个站点才能称得上是一个Wiki系统还是有争议的。与Wiki相关最近出现的技术还有blog,它们都降低了超文本写作和发布的难度。这两者都与内容管理系统关系紧密。第一个 Wiki 网站诞生于1995年,由沃德坎宁安(Ward Cunningham)创建的,作为波特兰的模式仓库的模式定义和讨论的交互性场所: /ppr/ ;而其根源可以上述到1972年卡耐基梅隆大学的 ZOG 数据库系统。1995年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个工具波特兰模式知识库(Portland Pattern Repository)。在建立这个系统的过程中,Ward Cunningham创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称,并且实现了支持这些概念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是最早的Wiki系统。从1996年至2000年间,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围绕着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不断发展出一些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从而使Wiki的概念不断得到丰富。同时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传播,出现了许多类似的网站和软件系统。1995年3月25日 维客历史正式开始1995年5月1日 “模式名单的革新”发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维客网站,是对“波特兰模式知识库”的一个自动 补充。网站发布之初,便立即在“模式社区”(pattern community)中获得成功。第1.7节 Wiki的发展Wiki作为一种更多人编辑和浏览的模式,应该比Blog更加的有发展的前景。之所以不流行,肯定有其问题,比如说,我们可以开发更好的客户端支持Wiki的开发,也可以加入一定的署名机制,最好是自动将个人电脑或网页中的相关知识添加到Wiki中,这也许需要比较智能的Wiki客户端,基于语义的等等。WIKI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1. 面对教育的Wiki。Wiki一直被认为在教育领域应该大有可为,可是一直没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出现。面向学校教学的教育Wiki软件平台是被普遍看好的方 向,不过以国内目前各类学校校园网建设情况来说,直接面向学生个体的教育类Wiki托管更具有发展的现实性。无论是班级,还是兴趣小组,可以通过这样一个 Wiki空间来协同学习,展现互联网的魅力。2. 面向家庭的Wiki。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亲人,生活在不同的城市,通过电话等保持着联系。面向这个群体的,以方便这个群体维持情感的Wiki 托管服务应该有着良好前景。这样一个Wiki空间可以使家庭成员一起编辑文字,照片,视频等来分享生活,传递情感,比单一使用电话,视频聊天等即时信息工 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3. Wiki社区。类似论坛但不同于论坛,Wiki社区可以认为是只有一个帖子,很多人共同编辑。Wiki社区更加关注社区用户的共同点,而不是个性点,进而可以成为以论坛为基础站点的良好补充。4. Wiki白板和讨论室。在这里Wiki像是固定版的QQ群,供某些特定的用户群体来讨论,比如活动的时间安排,当前进程等。Socialtext在这个领 域做的比较成功,不过它主要面对的是软件开发等比较专业人士群体。同样,大众用户也会有类似的需求,而且市场更大。5. 媒体平台。Web2.0时代的去权威性,令个人或者群体通过互联网发布电子杂志,电子报纸成为可能。Wiki的协同工作特性,可以架构一个平台,傻瓜化编辑发表自有媒体的过程,打开个人媒体时代的大门。Blog可以认为是个人媒体雏形。Wiki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允许不同特长的编者以互联网为媒 介协同工作,不妨称这种媒体为Slog (Social Blog)。6. YelloWiki。由英国人把Wiki思想融合进黄页服务形成的互联网“草根黄页”模式,极具创新性,也是很有商业价值,值得探索的商业模型。第1.8节 Wiki在国内的前景国内Wiki发展时间不是很长,也就是三、四年的时间,目前比较集中的是百度百科、互动百科等等。特点各异,发展的方向也略有差异,而目的是一样的,就是通过Wiki这个平台聚敛更多的网络力量,把这股力量真正拧成一股绳,发挥“十根筷子”的团结精神。有人曾经戏言,中国人多就容易乱,每每把中国男子足球拿出来戏虐一番。而在网络上,这种协作精神在维客平台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人多并不是没用,也不会添乱,而是能够发挥出更多人的力量和智慧,把这种协作精神提炼出来,就成为Wiki的精华。国人不习惯于Wiki这种集体写作模式。一个好的Wiki条目很难分清创作者的贡献大小,一个真正的高手可能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耕耘了很久、很多,但是获得的荣誉和光环很少,不符合国人的性格习惯?还是国人更擅长于模仿而不善于创新?相比国外Living Lab、Fab Lab等创新2.0模式获得的政府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宣扬,国内创新2.0模式的探索则显得曲高和寡且雷声大雨点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大陆创新氛围的缺失。中国网民数达2.53亿,信息获取依然是中国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主要需求。艾瑞市场咨询的数据显示,中文网页已达84.4亿页,信息爆炸背后,人们获取全面、准确的知识更为困难,这将为Wiki的发展带来更多机会,这是Wiki发展的市场基础和背景。第2章 搭建Wiki网站第2.1节 MediaWiki2.1.1. mediaWiki概述MediaWiki是全球最著名的Wiki程序,运行于PHP+MySQL环境。MediaWiki从2002年2月25日被作为维基百科全书的系统软件,并有大量其他应用实例。目前MediaWiki的开发得到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支持。 MediaWiki是建立Wiki网站的首选后台程序,目前国内的天下维客等站点都采用这套系统。 MediaWiki一直保持着持续更新。其原作者为德国的Magnus Manske。2.1.2. mediaWiki的使用方法MediaWiki中文支持良好,功能特性完善,学习资料充足,是建立Wiki网站的首选Wiki程序。MediaWiki能方便的建立网站并让大家参与内容编辑,推荐站长选用。 MediaWiki文档较为充分,可以访问天下维客、中文维基百科等网站查找资料。MediaWiki并有较大的中文社区,对MediaWiki的建站和应用有良好的交流和学习帮助。 使用MediaWiki,首先要下载比较新的软件包,上传到服务器并进行安装。2.1.3. 用mediaWiki做Wiki站点1、经受过重量级应用的考验,功能丰富却架设简单。 (1)全世界最大的Wiki项目维基百科全书是使用mediaWiki的成功范例,数据量、访问量都超级庞大 (2)mediaWiki的功能非常丰富,支持多语言版本,充分满足知识站点的需要 (3)运行环境要求很低,架设过程简洁,即使新手也可以迅速建立自己的站点2、最大的Wiki程序社区: (1)mediaWiki是目前应用最广的Wiki程序,数以万计的网站在使用它,很容易找到范例站点 (2)有大量的热心参与人员参与研究,资料多,容易找到互相交流的朋友。 (3)持续开发,程序特性功能不断完善,保证未来的支持 mediaWiki是受到维基媒体基金会支持的开源项目,在功能、性能、安全方面将不断优化。MediaWiki 的用户结构如图2-1所示。图2-1 MediaWiki 用户结构2.1.4. MediaWiki的弱点1、后台管理功能不是很完善,仅通过简单的特殊页面完成这些功能。 2、一般环境下,mediaWiki 的运行速度相对其他Wiki 程序有一定差距。MEDIAWIKI的目标是为维基媒体项目服务,很多华丽的性能特征要在高端设备环境(多服务器,多数据库,反向缓冲squid服务器阵列,大量额外的PHP缓冲引擎)中才能体现。 3、在界面方面关注不够,导致外观美化的修改繁琐,甚至需要一定的技术背景。2.1.5. MediaWiki的特色1、Wiki的重要特征:记录所有的改动版本,能方便的查阅历史更新记录,这使得开放性编辑成为可能。自动产生链接,编辑文本中中括号中的内容(如“X条目”)将自动产生链接。 2、允许使用模板,方便对相同内容的重复使用、更新。 3、支持分类,并根据分类在不同的文章之间自动产生关联。 4、允许每个用户自行选择系统外观。 5、中文支持好。第2.2节 搭建Wiki网站方法实现Wiki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到Wiki空间提供网站注册,注册完后就可以开始了。另外一种就是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架设一个Wiki,其好处是没有储存空间的限制,缺点是整个过程稍微麻烦一点,还必须要有不错的上传带宽,不过造访人数不多时,家用的ADSL也够用了。虽然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架设Wiki存在缺点,但是自由度相对也比较大,这里就向大家介绍如何在短时间内在你的计算机上架设好Wiki。第2.3节 安装前准备工作首先配置一个基于Apache的LAMP服务器和ImageMagicK软件,后者主要用于对图像进行转换、编辑、组合、特殊处理等,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图像处理工具。它支持对多种格式的图像进行处理,最多支持的图像格式有157种格式,包括目前流行的TIFF、JPEG、PNG、PDF、PhotoCD及GIF等。ImageMagicK还支持动态图像创建,这一点非常适合在Web页面上使用。使用MMCache加速PHP:由于PHP的程序代码去调用了太多的函式库,而这些函式库每次调用都需要由硬盘读出来,有没有办法提升PHP的执行速度。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些在硬盘里面的函式库先读到高速缓存中(Cache),由于内存的速度可比硬盘快多了。如此一来的话,当然可以提升不少速度。这里我们介绍一款授权在GPL上面的可以对PHP程序代码进行快取并且予以优化的软件,那就是MMCache官方网站在:/。目前MMCache最新版本:2.4.6。1、软件下载和安装wegt/sourceforge/turck-mmcache/turck-mmcache-2.4.6.tar.gz cd/usr/local tar-xvfturck-mmcache-2.4.6.tarcdturck-mmcache-2.4.6exportPHP_PREFIX=”/usr” $PHP_PREFIX/bin/phpize ./configure-enable-mmcache=shared-with-php-config=$PHP_PREFIX/bin/php-configmake;makeinstall修改/usr/local/lib/php.ini文件,加入以下内容:extension=”mmcache.so” mmcache.shm_size=”16” mmcache.cache_dir=”/tmp/mmcache” mmcache.enable=”1” mmcache.optimizer=”1” mmcache.check_mtime=”1” mmcache.debug=”0” mmcache.filter=” mmcache.shm_max=”0” mmcache.shm_ttl=”0” mmcache.shm_prune_period=”0” mmcache.shm_only=”0” press=”1”然后建立临时取数据目录:#mkdir/tmp/mmcache #chmod0777/tmp/mmcache从新启动Apache服务器:#/usr/local/httpd/bin/apachectlstart安装MMCache后网页速度明显加快了,具体数据可以查看:/projects/turck-mmcache/对比报告。第2.4节 搭建维基网站2.4.1. 维基引擎的选择MediaWiki全球最著名的开源Wiki引擎,运行于PHP+MySQL环境。从2002年2月25日被作为维基百科全书的系统软件,并有大量其他应用实例。目前MediaWiki的开发得到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支持。MeidaWiki一直保值着持续更新,当前最新版本为1.4.13(2006-1-5)和1.5.6(2006-1-19)稳定版本。MediaWiki的原作者为德国的MagnusManske。为什么要选择mediaWiki来做Wiki网站?1.经受过重量级应用的考验,功能丰富却架设简单。2.全世界最大的Wiki项目维基百科是使用mediaWiki的成功范例,数据量、访问量都超级庞大mediaWiki的功能非常丰富,支持多语言版本,充分满足知识站点的需要。3.运行环境要求很低,架设过程简洁,即使新手也可以迅速建立自己的站点。4.最大的Wiki程序社区:mediaWiki是目前应用最广的Wiki程序,数以万计的网站在使用它,很容易找到范例站点有大量的热心参与人员参与研究,资料多,容易找到互相交流的朋友。持续开发,程序特性功能不断完善,保证未来的支持mediaWiki是受到维基媒体基金会支持的开源项目,在功能、性能、安全方面将不断优化。版本选择:1.5.X:具备目前最多特性的新版本。与1.4.X相比,一些管理问题尚不够稳定;从1.4.X升级过来也有诸多不便的细节,例如丢失大量的mediaWiki变量的本地化信息(变量改了)。1.4.X:目前最为稳定完善的系列。2.4.2. Wiki软件下载#cdvar/www/html#wegt/sourceforge/Wikipedia/mediaWiki-1.4.6.tar.gz#tarvxfmediaWiki-1.4.6.tar.gz#mvmediaWiki-1.4.6Wiki“建立一个目录”2.4.3. 建立数据库#mysqlurootpEnterpassword:xxxxxxxxxYourMysqlconnectionidis3toserverversion:4.11Typehelp;orhforhelp.Typectoclearthebuffer.MysqlcreatemediaWikidatabase;“为建立数据库”QueryOK,1rowaffected(0.01sec)MysqlgrantallmediaWikiprivilegesonmediaWiki.*tomediaWikilocalhostidentifiedby76543981;“将建立的mediaWiki权限给mediaWiki帐号,并且设定密码”mysqlexitBye2.4.4. Wiki安装#cd/var/www/html/Wiki #进入到Apache服务器的确省目录中#chmoda+w(777)config #赋予文件和目录的可以执行权限#进行网络安装安裝非常简单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打开Linux的Firefox火狐浏览器在地址栏直接输入:http:/主机名/Wiki/index.php后,出现安装前准备工作界面,设置好参数,点击“install”按钮进行安装。如果有错误会自动退回到对话框让你从新设定。执行了浏览器安装过程后,在config目录下会自动生成一个LocalSettings.php的本地配置文件,把它LocalSettings.php移动到上级目录中,然后点击 “thisLink”链接就可以看到完成安装的Wiki首页了。经过一定的配置,就可以形成Wiki网站,图2-2是我们在学院服务器上建立的Wiki网站界面。图2-2建立的Wiki网站界面第3章 Wiki网站的管理和建设策略我们初步建立Wiki网站。下面要高效、安全运行它还需要一些管理方法。第3.1节 Wiki的基础建设1、明确网站发展目标 明确目标是所有网站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让大家知道这个目标。 网站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如果太远的事情看不见,那么先确定一个小的近期目标吧。随着发展再进行远期目标调整和完善。 网站目标的描述尽量具体化,避免空泛话语造成理解不同。 2、树立网站内容范例 在描述目标之后,最好给出网站的内容范本,使大家明白网站将会需要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内容是符合网站风格。 在没有内容范例的情况下,网友的贡献往往五花八门,不利于以后的统一。 3、建设初步的帮助系统 总体而言,Wiki网站的复杂性高于blog、bbs等网站,因此有必要建立帮助系统。 搭建全面的帮助系统工作量较大,建议在建站之初选择最重要的指导来制作基础帮助系统。 4、让目标和内容得到认可 Wiki更偏重于内容建设,有价值的文章才可能得到贡献者认可。 价值较小的选题容易导致随意性书写,影响贡献积极性和网站发展方向。 5、合理的版权 Wiki的内容来自于网友共建,私有版权将会引发争议乃至反对。 只有版权合理,Wiki网站才会被网友接受。目前多数Wiki网站采用开放的自由版权GFDL,例如维基百科全书、天下维客等。 在内容编纂中,同样要尊重他人的版权,否则可能招致恶意编辑,例如维客中国事件。 6、贡献不会被浪费 Wiki网站采用开放性编辑,有可能好的文章被无意或故意破坏掉。这导致了一定的维护量。 网站应该做出努力,让参与者感受到所贡献内容受到关注、维护,而不会被随意破坏掉。 同时,网站需要努力来扩大影响,使参与者的贡献发挥更大影响力。第3.2节 Wiki网站的管理Wiki后台管理功能很完善,通过简单的特殊页面完成这些功能。首先登录,点击“特殊页面”选择“用户登录”即可。Wiki管理特点:自动产生链接,编辑文本中中括号中的内容(如“X条目”)将自动产生链接允许使用模板,方便对相同内容的重复使用、更新支持分类,并根据分类在不同的文章之间自动产生关联,允许每个用户自行选择系统外观。3.2.1. Wiki编辑的界面维基页面的内容编辑过程类似于文本编辑器的使用。点击页面上方的“编辑本页”标签,即可打开一个编辑页面;在其中修改或输入新的内容后,点击下方的“保存本页”按钮后,修改内容将被记录下来。对于分成多个段落的文章,每段标题的右侧会有编辑字样,可点击进入单独段落的编辑过程。编辑页面下方的“简述”栏用来输入本次编辑的摘要,这将会显示在最近更改及页面历史中,用于提醒当时编辑的原因和主要改动内容。如果进行了复杂版式修改而不能确定效果时,可以先点击“显示预览”按钮,确认修改正确后再保存。为防止意外丢失编辑成果,建议使用外部文本编辑器进行长时间编辑,完成后再复制到编辑页面保存。3.2.2. Wiki网站的安全1.维基管理口令安全Wiki以平和信任的观点来对待所有愿意接触它,了解它和壮大它的人,其根本理念就认为上认为不会有人故意破坏Wiki网站。Wiki是全开放的,万一有陌生人来网站上乱搞怎么办?别担心,所有的Wiki页面都可以进行版本控制,你随时都可以找回之前的正确版本,有效地保护内容不会丢失。2.使用.htaccess来保护Apache服务3.以安全模式运行PHP以安全模式运行PHP是使PHP脚本安全使用的好方法,特别是在允许用户使用自己开发的PHP脚本时。使用安全模式会使PHP在运行函数时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问题。4.根据需要对系统服务进行控制服务是一种在系统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类型,它与Linux守护进程类似。如果可能的话,尽量使用本地账号而不是域账号作为服务账号,因为如果某人物理上获得了服务器的访问权限,他可能会转储服务器的LSA机密,并泄露密码。5.限制管理员权限系统管理员具有最大的权限,而该权限可能会与其它的板主权限相冲突而造成不可预期的错误,所以最好不要让系统管理员当版主。6.关闭Mysql远程连接第3.3节 专题网站建设策略最初的Wiki专题网站页面,由专业知识人员和网络管理员根据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等的需要来编写设计,构架一个脉络清晰、主题鲜明的目录结构,引导学习者不断扩充这些相关知识,使得内容详实、条目细化。在专题研究中,教师能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研究动态、研究进程,在协作共建中,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其中,在研究过程中,给予适时、适当的启发、引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不至迷失,确保学习沿着正确方向顺利进行。Wiki专题网站使得学习评价多元化。学习评价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变化。评价学者信息素养应用到问题的提出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等。Wiki作为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一种问题解决的承载工具,它的作用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问题协作的解决的平台,它的具体作用可以概括如下:1学习者在参考他人的见解时,可以全面地、条理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2展现问题解决的整个动态过程,有助于教师的指导与监控。3展现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的积累与整合。4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充分文流的内容平台。第3.4节 建立知识库当有人建立了一个Wiki站点后,我们就可以在站点进行一些修改或者添加自己的条目。在当今社会向信息化和进一步开放方向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正以空前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发展起来。本人根据自己学习掌握的一些WIKI方面的知识,在学院的站点2添加了一个自己的条目“计算机网络结构的分类”,对计算机网络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类,让同学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以及学习。大家也可以访问学院的站点,对我的条目进行修正和添加,以达到最好的效果。第4章 基于Wiki系统的教学共同体知识建构方法研究随着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共同体引起了人们关注。在一定支撑环境下,这种具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学习者与助学者通过共同活动所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习形式,提升了共同体的集体智慧与多元能力(如认知、协作、创新等)11。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或由志愿者依据某种原则为学习者组成某种学科的学习共同体,在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了教学共同体的概念。建立教学共同体的重要前提是如何选择一个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而教学共同体知识建构是其核心内容,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来指导。第4.1节 教学共同体的基本概念教学共同体是指在学校教学的特定条件下,由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参与者、以某一课程体系建设为目标,以课程知识为中心、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建构的有机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协作沟通,建构课程知识、分享教学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可相互协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教学共同体是一种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下教师可根据学科或课程目标,通过协作方式制定、修正和完善有关课程标准和课程知识,组织自身的研究、信息的交流和问题的探讨;学生可从中获取知识的理解、交流学习的心得、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教师与学生可进行相互沟通,交流信息、探讨问题、拓展思路。 教学共同体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知识建构方式。它强调教师可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鼓励寻求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建构动态变化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提升共同体的集体智慧与团队协作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教学共同体,其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和信息平台,如图4-1所示。信息平台中存储的信息内容有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课程专题等。某个领域的课程体系通常由一系列的课程构成,课程标准规范了课程的目标、教学要求、学习的过程方法。课程知识应是信息平台中的核心内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特定课程知识问题,可通过课程专题的形式来表示。理想的网络学习环境应可以让界面互动、人际互动与信息流互动三者同时存在12。信息平台支持的互动活动包括管理、建构、交流、指导、浏览和咨询等。选择一个有效的信息交互平台是建立教学共同体的重要前提,目前正在不断发展的Wiki系统非常适合于构建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图4-1 教学共同体示意图第4.2节 教学共同体的管理策略Wiki系统的开放性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由于任何人都能编辑网页,则故意破坏Wiki网站或无意更改网页内容的风险也必然存在,为了维持网站的正确性,Wik在技术上和运行规则上要有一定的措施,特别是对教学共同体,管理者应掌握好如下的管理策略:(1) 更新说明。要求对页面的任何更新,都要给出更改理由说明,让读者和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更新原因。(2) 版本检查。管理者应能定期检查更新纪录,及时从纪录中恢复正确的页面版本。(3) 锁定技术。采用一定的锁定技术,避免主要页面被未授权者随意更改。(4) 封存技术。利用Wiki封存IP的功能,将“不善来者”的IP记录下来示众或封存,保持系统善良和纯洁的本性。(5) 沙箱测试。一般的Wiki都建有一个Sand Box(沙箱)的页面,让初学者到Sand Box页面做练习和测试,在Sand Box页面里,初学者可以进行练习测试和随意的涂鸦。(6) 在线帮助。虽然Wiki的操作非常简单,许多编辑排版方式,随时可从相似的页面中找到编写规则,但仍需要提供必要在线帮助。另外,开放的Wiki也应有大家遵循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维护Wiki站点正常运行的规范条例(包括知识产权的说明)也应公布于众。利用Wiki系统架构教学共同体的信息平台,首先要建立一个Wiki网站,既可以共享因特网上已有的Wiki网站资源,也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Wiki引擎,也就是架设Wiki系统的软件,在服务器上建立专门的Wiki网站作为教学共同体的信息平台。有许多Wiki引擎已在因特网上成功地架设了多种Wiki网站,著名的Wiki引擎如MediaWiki、HDWiki等,这些Wiki引擎都能从网上下载。第4.3节 课程知识建构方法课程知识建构是教学共同体的核心内容。为了保证建构的质量和效率,必须要有科学的技术方法保证。科学的技术方法通常包含三个要素:原则、工具和过程。课程知识建构方法遵循的原则有协作沟通与责任分工原则、规划设计与审核反馈原则和多元统一与分解聚合原则。课程知识建构要提倡协作沟通,欢迎志同道合者积极参与,但也需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课程知识建构要遵循开放原则,允许参与者“随心所欲”修改网站内容,为保证建构过程的有序展开,既要有周全的规划设计,还要注意反馈审核环节,及时“修剪”,以免网站“无序蔓延”。课程知识建构允许多元思想,一个词条可以有不同角度的描述,也可分解更详细的词条。课程知识需要科学性和严密性,需要用统一、聚合的思维来规范它们的共性。Wiki平台能支持课程知识建构的原则。一个优秀的Wiki平台还需要有丰富的辅助工具来支持。利用现成的文字、公式、图片等编辑软件输入课程知识,然后导入到Wiki系统,以及从Wiki系统中导出到其他编辑软件中,这可大大提高建构效率,比较遗憾的是目前许多Wiki系统的导入、导出功能尚不完善,许多公式和排版效果只能使用图片来表示,这还需要软件开发人员的努力来完善。在课程知识建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课程知识表示元素,分析课程知识结构,然后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与自底向上逐步完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传统的课程知识主要通过书面教材来体现,在信息平台上,课程知识表示元素除了用文字、图片外,还可使用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数字媒体来表示。“知识是由信息加工出来的产物,是一种具有普遍和概括性质的高层次的信息。13”因此,课程知识的结构性也是其固有的特征,这是基于Wiki系统建构课程知识的关键之处。Wiki系统擅长用词条来表示内容,用目录和链接来表示内容间的关系。为能充分利用Wiki的特长来表示课程知识,我们必须对其结构作详细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