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石学岩浆岩:已存在的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它可以是全部由液相的熔体组成,也可以含有部分固态物质和挥发份。概念:岩浆岩是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绝大多数岩浆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岩浆岩喷出地表的是喷出岩,侵入地壳中的是侵入岩。原生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发生变异的岩浆。母岩浆:能通过各种作用(分异作用、同化作用、混合作用等)产生派生岩浆的独立的液态岩浆。岩浆性质:密度、粘度、温度及挥发分等重要性质。分异作用: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人的情况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火成岩的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在上升或停留于岩浆房期间,除与围岩具有热交换外,还可能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其结果是熔化围岩和捕虏体,或与其发生反应,从而使岩浆的成分发生变化。混合作用:有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以不同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渡累性岩浆的作用。火成岩的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之间(包括玻璃)的相互关系。结晶程度: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晶质部分(玻璃)之间的比例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时,称为全晶质结构。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组成,称为玻璃质结构。岩石中既有结晶矿物又有玻璃时称为半晶质结构。脱玻化作用:伴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和/或挥发分、温度、压力的参与,玻璃质将逐渐转变为稳定的结晶质。脱玻化作用还可形成霏细结构和球粒结构。隐晶质结构:岩浆快速冷却除了结晶成玻璃外,也可以形成与脱玻化类似的微晶结构、霏细结构和球粒结构等结构。隐晶质结构颗粒一般小于0.02mm,肉眼不能辨认的矿物。颗粒大小:粗粒,d5mm;中粒d=25mm;细粒d=0.22mm。晶粒粒径0.2mm者,称为微粒结构,粒径66%者,称为酸性岩;(sio2)=53%66%者,称为中性岩;(sio2)=45%53%者,称为基性岩;(sio2)45%者,称为超基性岩。里特慢指数:=(K2O+Na2O)2/ (Si2O)-43。9者为过碱性岩。火山岩系列划分:碱性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硅铝矿物:矿物中Si2O与AI2O3的含量较高,不包含FeO和MgO包括石英类、长石类和似长石类。它们基本不含色素原子颜色较浅,所以又称浅色矿物。铝铁矿物:矿物中FeO和MgO的含量较高,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和黑云母类。这些矿物的颜色一般较深,又称为暗色矿物。暗色矿物在火成岩中的含量(体积分数)通常称为色率,是火成岩鉴定和分类重要标志之一,如色率随岩石酸度的变化情况大致为:超基性岩色率90,基性岩色率=4090中性岩色率=1540,酸性岩色率15。原生矿物: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结晶形成的矿物。原生矿物根据形成的环境不同,又可分为高温型和低温型。一般来说,火山岩中的为高温型,深成岩中的为低温型。成岩矿物:在岩浆完全结晶后,由于外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主要是温度和压力的降低)使原生矿物发生转变而新形成的矿物。次生矿物:在岩浆基本上冷凝成固相的岩石后,由于受残余挥发组分和岩浆期后流体的作用(蚀变、交代及充填)而生成的矿物。超镁铁岩:在化学成分上贫SiO2、K2O、Na2O,富MgO、FeO。矿物成分上镁铁质矿物(暗色矿物)含量较高,色率大于90,主要矿物为橄榄石和辉石,其次有角闪石、黑云母和斜长石,副矿物有尖晶石、铬铁矿、石榴子石、钛铁矿、磁铁矿和磷灰石。超镁铁岩主要种属为橄榄岩类和辉石类。根据SiO2含量,前者属超基性岩(sio2)45%原生粒状结构:粗粒(主要矿物粒径4cm),颗粒之间呈曲线接触,橄榄石中有少量的扭折带。岩石中局部地方发生了重结晶作用,大的颗粒发生了多角化,小的颗粒重结晶具接近相同的方向,再受到重结晶的这部分矿物集合体,矿物颗粒具直线边缘,呈镶嵌结构。碎斑结构:岩石由碎斑和碎基组成,碎斑颗粒较大,可达1cm,主要为橄榄石和顽火辉石,因应力造成的晶格位错而具强烈的扭折。碎基由粒度较小的变晶组成,有橄榄石、顽火辉石、透辉石、尖晶石等,可呈定向排列。粒状镶嵌结构:矿物呈近等轴的粒状,彼此以直线镶嵌接触。理想的情况是,在三矿物接触处界线平直,三个交角均为120。板状等粒结构:橄榄石有时呈拉长状,顽火辉石多为压扁形态,矿物颗粒边界平直。岩石叶理发育,部分橄榄石具扭折带。部分熔融结构:是橄榄岩在源区经历过部分熔融的证据,表现为单斜辉石中出现无光性的深色物质麻点或周边出现海绵边。海绵边是由细小的辉石、橄榄石和空腔组成的,是熔融时发生的破裂所致。部分熔融进一步发展,在岩石中可形成熔融囊体。辉长结构:是辉长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行他形粒状。从DiAn体系相图可看出,相当于镁铁质岩成分(成分点X)的岩浆结晶时,辉石的首晶区随PH2O的增加而扩大,而斜长石的首晶区正好相反。在相当于中深成相(67km深,PH2O2x108Pa)条件下,AnDi的共同点在50%An左右,与基性岩浆的AnDi组成相当,结晶作用基本上是在共结点出处由辉石和斜长石同时结晶来完成,因此会形成两矿物自形程度相近的辉长结构。辉绿结构:是浅成基性侵入岩(辉绿岩)中的典型结构。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自行晶斜长石之间形成近三角形空隙,其中充填单个的他形辉石颗粒。在浅成相条件下,PH2O降低(PH2O108Pa,深度49%),碱含量较低为特征。矿物成分主要由基性斜长石和贫钙辉石(易变辉石和紫苏辉石)以及富钙辉石(普通辉石和透辉石)组成。斑晶或标准矿物中有橄榄石时称橄榄拉斑玄武岩;OI牌号达2540时称苦橄玄武岩;标准矿物中出现石英时,称石英拉斑玄武岩。科马提岩:由高镁橄榄石、辉石及少量金属矿物和基性玻璃组成。常见枕状构造,具独特的鬣刺结构和化学成分。鬣刺结构的特点是橄榄石(或辉石)呈细长的锯齿状晶体(或骸晶),近于平行丛生,状如鬣刺草。花岗结构:深成酸性岩的一种结构。这种结构常见于中酸性和酸性深成岩中,以花岗岩中最为典型,故称花岗结构。其特点是全晶质,岩石中的主要矿物呈半自形粒状,其中斜长石自形程度比钾长石要高,而钾长石又比石英自形程度要高;深色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与斜长石相比晶形发育较好,因此,又称半自形粒状结构。 其特征是暗色矿物自形程度较好,长石次子,石英呈他形充填在不规则的空隙中。安山岩几乎均为斑状结构,无斑隐晶质者少见,基质结晶程度一般较玄武岩差,这是安山质岩浆具较高的Si2O以至于粘度较大的缘故。基质的结构主要有:交织结构:斜长石微晶呈平行定向或半定向排列,辉石和铁磁矿分布于其中,玻璃质及显微隐晶质很少见。它是正在流动的岩浆在冷却不算太快的情况下固结形成的;玻晶(基)交织结构:岩石的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定向排列,微晶之间有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充填。是安山岩所常见的结构。因此也称为安山结构。火山碎屑岩粒度结构:集块结构:粒度64mm的火山碎屑物体积分数一般50%,不少于1/3;火山角砾结构:粒度介于64mm2mm之间的火山碎屑物体积分数一般50%,不少于1/3;凝灰结构:粒度介于20.0625mm之间的火山碎屑物体积分数一般50%,不少于1/3;尘屑结构:粒度50%,不少于1/3。成因结构:塑变(熔结)结构:主要由塑性玻屑和塑性岩屑彼此平行重叠熔结而成,可含少量的刚性碎屑,据主要碎屑粒度的大小可进一步分为熔结集块结构、熔结角砾结构和熔结凝灰结构。 碎屑熔岩结构:是火山碎屑岩向熔岩过渡的一种结构,火山碎屑物被熔岩胶结。据主要碎屑的粒度大小可作进一步划分。 沉火山碎屑结构:是火山碎屑岩向正常沉积岩的过渡类型的结构,以火山碎屑为主,混入有少量的沉积物。 凝灰沉积结构:是以正常沉积物为主的过渡类型的结构,在正常沉积物中混有少量(50%-10%)的火山碎屑物质。如凝灰砾状结构、凝灰泥质结构等。常见的构造:流状构造:由压偏拉长的塑变玻屑和塑变岩屑定向排列形成,野外与流纹构造不易区别。火山泥球构造:火山灰级碎屑物质凝聚成球状、豆状,中心粒度较粗,向边缘变细,具同心层构造。一般认为是当雨滴通过喷发云时由湿润的火山灰凝聚而成。层理构造:多见于水携或风携水下降落的火山碎屑沉积物中,陆上堆积的涌浪相堆积中也可出现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粒序构造:有正粒序(由上向下粒度变粗)和逆粒序构造(由上向下粒度变细)两种。其中逆粒序构造是由于在火山碎屑中存在一些体积大但比重小的浮岩岩屑(比重小于1)而造成的。金伯利岩:是一种偏碱性的超基性岩。是具斑状结构和(或)角砾状构造的云母橄榄岩。因1887年发现于非洲金伯利而得名。旧称角砾云母橄榄岩。多呈黑、暗绿、灰等色。1887年发现于南非的金伯利,故名,旧称角砾云母橄榄岩。是产金刚石的最主要火成岩之一。 金伯利岩常呈岩筒、岩墙产出。有经济价值的原生金刚石矿床产于岩筒中。原生岩石,如橄榄石、金云母、镁铝榴石、钛铁矿、磷灰石、金红石、金刚石等。 常具斑状结构、细粒结构和火山碎屑结构。块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呈斑状结构的,斑晶主要为橄榄石和金云母,橄榄石呈浑圆状并普遍受到强烈的蛇纹石化和碳酸盐化蚀变;基质呈显微斑状结构,由橄榄石、金云母、铬铁矿、钛铁矿、钙钛矿、磷灰石等组成。呈角砾状构造的,角砾成分复杂,有来自上地幔的碎块,也有来自浅部围岩的碎块。大量角砾的存在反映了金伯利岩岩浆具有爆发作用的特征。变质作用机制:变质结晶,变形,变质分异三种。变质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指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重结晶作用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除H2O,CO2等挥发分外)保持不变;交代作用,指固体岩石在化学活动性流体作用下通过组分带入带出而使岩石总化学成分(除H2O,CO2等挥发分外)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岩石在交代过程中保持体积不变。变形:偏应力施加于岩石,当应变很小时,岩石显示弹性行为。这意味应变在应力施加时立即发生,应力撤销时,岩石立即恢复至原先未变形状态。当应变增加至超越弹性极限,岩石就会产生永久变形。分为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变质分异:分为三种,成分曾代表扩散反应带、成分层的发育是构造重结晶的结果、成分层是强烈压扁(塑性变形)的结果。变质作用因素:根本原因是地质环境的改变,应该说,控制变质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地质因素。变质作用P(压力)-T(温度)t轨迹: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P-T条件随时间(t)的变化历程或在PT图解中表示该历程的曲线。分为三个段落,1)埋藏期、2)加热期或热松弛期3)冷却期。热峰条件:是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经历的最高温状态时的条件,包括热峰温度、热峰压力等,也称为顶峰变质条件,由变质岩矿物组合所记录。地热梯度:在PT曲解上,各岩石带岩石样品矿物组合相应的一组热峰条件的连线叫做野外PT曲线。高PT型(高压型)800C/km。变质作用分类:局部变质作用和区域变质作用两大类局部变质作用:是分布局限其体积小于100km3。局限分布在一具体的地质构造(断裂带、接触带等)中。分为接触热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冲击变质作用、交代变质作用四种。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岩石圈范围,规模巨大(波及范围大于数千立方公里)的变质作用。分为四种,造山变质作用,洋底变质作用、埋藏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变质反应:岩石在变质过程中最主要的变化是矿物成分,而矿物成分变化都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实现的。这种发生在变质作用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温度是控制变质反应的主要因素。化学反应的平衡是基本热力学方程是:d(G)=VbP-SbT。式中:G为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VbP为反应熵变;SbT为反应的摩尔体积变化。固-固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固相,不涉及流体相,因而平衡条件与流体相无关,反应影响因素仅为T和P,是较好的温压指示计。反应分三种,多形转变,固溶体的出溶、纯固相之间的反应。不连续反应和交换反应:变质反应可分为,不连续反应和交换反应。变质带:根据变质岩矿物、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特点,可将这些变质程度不等的带划分出来。同一个带的变质岩在一个基本相同的P-T-x范围内形成,这些指示变质程度的带称为变质带。带与带之间的界限成为等变线。反应等变线:旧矿物消失、新矿物出现是变质反应的结果。因此,上述只是矿物等变线,实质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变质反应线。巴罗式变质带的等变线反应:黑云母等变现反应、石榴子石等变线反应、十字石等变线反应、蓝晶石等变线反应、夕线石等变线反应。五大类常见变质岩:泥质,导源于泥质沉积物;长英质,包括变质凝灰岩和中酸性岩浆岩;钙质,导源于辉石和白云石(可含石英、粘土矿物等杂质)等钙质沉积物;基性,由基性岩浆岩、凝灰岩及含显著数量的Ca、AI、Fe、Mg的不纯泥灰质沉积物转变而来的变质岩;镁质,导源于超基性岩浆岩和绿泥石质及其它富含Mg、Fe的沉积物。变质岩矿物成分的影响因素:取决于岩石(原岩)化学成分和变质作用条件。一方面,相同变质条件下不同化学类型岩石会出现不同的变质矿物组合;另一方面,同一化学类型原岩在不同的变质条件下也会出现不同的矿物组合。五大化学类型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与矿物成分特点:1泥质变质岩:化学成分特点是AI2O3和K2O含量高,AI2O3、K2O相对含量变化大;矿物成分特点,云母含量高,石英常见,两个亚类矿物成分有明显差别,AI2O3过剩的泥质变质岩,特点是含富铝矿物(红柱石、蓝晶石、夕线石等);K2O过剩的泥质变质岩,特点是含钾长石,中低温时无富铝矿物,高温时出现富铝矿物(夕线石、堇青石、石榴子石等)。2化学成分与泥质变质岩显著差别是SiO2含量高,通常K2O过剩、AI2O3不足。矿物成分特点是以石英、长石为主,矿物组合与K2O过剩的泥质变质岩相同。3钙质变质岩,化学成分能最显著特点是CaO含量高,可汗一定量的MgO、FeO、AI2O3、SiO2。矿物成分以碳酸盐矿物和钙镁硅酸盐矿物(硅灰石、透辉石、阳起石、透闪石、滑石等)为主,可含一定量的钙铝硅酸盐矿物(绿帘石、方柱石、钙质斜长石)及石英。4基性变质岩,化学成分特点是MgO、FeO、CaO含量高,含一定量AI2O3。矿物成分特点是富含斜长石和绿帘石、绿泥石、单斜辉石、单斜闪石、斜方辉石、铁铝-镁铝榴石及黑云母等铁镁钙的硅酸盐、铝硅酸盐矿物,可汗一定量的石英。5镁质变质岩,化学特点,富MgO、FeO,贫AI2O3、CaO和SiO2。矿物特点是缺乏长石、石英,富含富镁铁的矿物如蛇纹石、滑石、水镁石、菱镁矿、紫苏辉石等。变质结构三大类型:变晶结构、变形结构、变余结构。变晶结构:有变质结晶作用产生的变质矿物叫做变晶,变晶的形态、大小、相互关系反应的结构。是变质岩中最普遍的结构类型。变形结构:岩石遭受变形,会产生粒度减小等结构效应,主要见于动力变质岩中。变余结构:又称为残余结构,在一些情况下,特别是低级变质岩中,可往往保留原岩结构特点。变质岩构造分为:变质构造和变余构造两大类。变余构造是因变质作用不彻底,而保存的原岩构造,多见于低级变质岩中。与变质构造相伴生。变质构造分定向构造和无定向构造。变余结构结构:它是恢复原岩性质最可靠的证据之一,特点是,外貌上具原岩(沉积岩、火成岩)的结构构造特征,成分上由变质矿物组成。浅变质条件下,可有原岩残留。变晶结构主要类型:反应变晶粒度、自形程度和形状特征的变晶结构、反应变晶之间包裹关系的变晶结构(变嵌晶结构)和反应变晶之间反应关系的变晶结构(反应结构)等3类。反应变晶粒度,粗粒3mm,中粒13mm,细粒10.1mm,微粒0.1mm。自形程度分为自形、半自形、他形,岩石中所有颗粒粒度近相等,则称为等粒结构,若颗粒粒度显著不同,则成为不等粒结构。花岗变晶结构:变晶结构中,主要为等轴、近等轴状颗粒者。视颗粒边界形状不同进一步分为两种:边界呈直线状或微弯曲状者称为花岗变晶多边形结构;当颗粒边界为叶片状或锯齿状时,则称为花岗变晶多缝合结构。变晶结构中,以板状或叶片状矿物为主者称为鳞片变晶结构,以针状或长柱状矿物为主者称为纤状变晶结构。担当板、片、柱状矿物为主、无定向分布时,称交叉结构或横交结构。含有有板状至针状矿物的发散束状集合体组成的结构称束状结构。嵌状变晶结构:特点是大颗粒包含有小颗粒包裹体。大颗粒称为变嵌晶。当包裹体很多,变嵌晶呈筛状时,则成为筛状结构。当包裹体定向排列时,则成为残缕结构。若残缕强烈弯曲呈S形,状如雪球,又称为雪球结构。反应结构:当变质反应或交代反应不彻底,未达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结构上可反映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这类结构成为反应结构,或不平衡结构。先生成矿物为后成矿物代替,二者之间的边界是十分特征的,往往呈港湾状,称为港湾结构。变形结构:晶粒脆性变形,晶内塑性变形、扩散流动。碎裂结构:是动力变质岩石的一种结构。是在应力作用下,岩石中的矿物颗粒破碎成外形不规则的棱角状碎屑,碎屑的边缘常呈锯齿状,并常具裂隙、扭曲变形及波状消光等现象。糜棱结构:矿物颗粒几乎全部破碎称微粒状(或细粒至隐晶质),并在应力作用下发生了矿物的韧性流变现象,破碎的微粒呈明显的定向排列,形成明显的定向构造(条带、条纹),其中可残留少量稍大的矿物碎片(碎斑,常为石英、长石等),称糜棱结构。当碎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云计算资源动态分配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报告
- 伸缩缝安全培训课件
- 青年创业园管理办法
- 鞍山还社区管理办法
- 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解读2讲课文档
- 管理办法与法律区别
- 企业粉尘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企业消防安全培训纪录课件
- 企业春季安全培训课件
- 招商局年度工作方案模板
- 护理专业实训室设备管理制度
- TB-T 3356-2021铁路隧道锚杆-PDF解密
- 2024届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小升初语文重难点模拟卷含答案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 配电自动化终端缺陷处理
- 《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4部分:风力发电企业》
- 小区物业接管方案
- 《生产部月报模板》课件
- 骨质疏松性骨折应对策略骨折联络服务研究进展及应用探讨
- 公差配合课件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