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泥鳅养殖技术.doc_第1页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doc_第2页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池塘泥鳅养殖技术泥鳅又称鳅,是温水性底层淡水鱼类,由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正如俗话所说“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是有名的美味佳品,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泥鳅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性味甘,平,具“补中,止泄”之功能。因此泥鳅具有较高的养殖价值,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对象,目前成鳅养殖的形式有池塘专养、网箱养殖、稻田养殖等。池塘养殖是最普遍的形式,池塘养殖的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池塘的建造标准。鳅池的各项技术指标:面积200300平方米的长方形为好,长椭圆形也可以。池深9011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40厘米,水深5060厘米。进排水口的位置 进水口应高于水面2030厘米,排水口处于池塘最低处,进排水口按对角线设置。淤泥厚度1520厘米。溢水口在排水沟一侧修一深510厘米,宽1520厘米的溢水口,用网罩住。集鱼坑与排水口相连,面积约占池底的5,深25厘米。2、鳅种的选择。我国的鳅科动物有十几种,泥鳅(又名真泥鳅)、大鳞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比较适宜的养殖对象。因而养殖户最好选这两种品种为养殖对象。3、鳅种的放养。放养鳅种前10天,消整鳅池,翻耕淤泥,充分曝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150克清塘消毒。清塘后7天,加注新水,水深为2030厘米。再在池塘向阳的一侧施足基肥,并将池水加深至4050厘米。3天后可投放鳅种。体长3厘米以上的苗种,放养量为100150尾平方米水面。体长为6厘米以上鳅种,每平方米放养量为6070尾。由于泥鳅是底栖鱼类,可与其他中上层鱼类(如鲢、鳙、鳜)等鱼混养,效果更好。4、饲养管理。41施肥。泥鳅食性很复杂,喜食有机碎屑及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在下塘前要施足底肥,之后根据水质肥瘦及时追肥。一般每30天追肥一次,并且做到看水施肥。理想的水质要求“肥、活、嫩、爽”。池水的肥度根据池水的颜色作出判断,黄绿色水为最佳。“早红夜绿”的水为活水。42饲料。泥鳅的主要植物性饲料有米糠、麸皮、豆饼、菜籽饼、豆浆、豆渣、酒糟、玉米粉、地瓜粉、野菜、蔬菜、水生藻类等;动物性饲料有水蚤、丝蚯蚓、蚯蚓、蝇蛆、螺蛳、河蚌、蚕蛹、野杂鱼肉、鱼粉、畜禽加工下脚料等。泥鳅的食性与水温有密切联系。水温在1620时以植物性饵料主,占6070;水温在2123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占50;而水温超过24时,增投动物性饲料为6070。泥鳅的最适饵料配方如下:饲料名称:鱼粉、豆粕、菜籽饼、四号粉、米糠、添加剂百分比(%)10、20、20、30、17、3。43投饲管理。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当水温超过10时才开始进食,15时摄食旺盛,水温在2527时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投饵时应做到“四定”投喂,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一般每天两次,上午910时,下午1718时。定点:让泥鳅在相对比较固定的地方进食,因而应在池中设饲料台。这样可减少浪费,也可在疾病流行季节,在饲料台附近加消毒剂,对泥鳅进行消毒。定质:要求投喂的饲料新鲜、无霉变、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定量:投饵量可按泥鳅的存塘总重量来计算,要相对比较固定,但也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质等做相应调整。另外,应尽量做到早开食、晚停食,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应少喂甚至不喂。5、日常管理。水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