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火车站.doc_第1页
毕业论文火车站.doc_第2页
毕业论文火车站.doc_第3页
毕业论文火车站.doc_第4页
毕业论文火车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火车站郑州轻院轻工职业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新火车站设计 学生姓名 杨红宇 专业班级 建筑装饰五班 学 号 081350511 院 (系) 环境艺术系 指导教师(职称) 姜素民 完成时间 2011年5月6日 新火车站摘 要在中国,众多人口,广阔的疆土以及相对匮乏的能源等系列综合音速使铁路交通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火车站也因而成为被使用的最多的一种公共交通建筑类型。作为现代的交通建筑,火车站必须同时满足两方面的要求,首先需要满足打来那个旅客辩解的进出城市功能的要求,其次,因其在城市功能位置中的重要性相比其他类型建筑,人们对火车站提出更多精神上的要求,“城市大门”或者是“城市名片”等比喻事实上均满足对火车站提出可具有地域标志的个性要求,而这种要求在中国对于政府,甚至百姓都是相当重要。由概念到实施方案过程演变,深化是由国内因素交互作用推动的,内部平面、流线、空间等功能因素与外部阳光、风雨。空气等自然因素通过建筑技术的逻辑形成紧密的联系,而建筑形成则在一系列技术策略中逐渐清晰。关键词 铁路车站/火车/规划/设计/候车厅新火车站(New Railway Station)ABSTRACT In China, large population, vast territory and the relative lack of energy, and other integrated sound to make rail transport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ode of transport, railway station and thus become the most widely used public transport building typ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transport, the railway station must meet two requirements, first of all need to meet to justify calling the passengers out of the city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secondly, because of its location in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functions, compared to other types of buildings, people the spirit of the train station to put forward more demands, City Gate or city card and other metaphors were in fact made to meet the stations individual requirements with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which requir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even the people are very important. The process from concept to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evolve and deepen the interaction is driven by domestic factors, the internal plane, flow lines, space and other functions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sun, wind and rain. Air and other natural factors formed by the logic of building technology in close contact, while the construction is formed gradually in a series of clear technical strategy.KEY WORDS railway station ,train , planning , design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1 火车站设计以及内部候车厅的设计1 1.1 车站总体设计1 1.2 火车站候车厅12 火车站的整体规划13 方案草图以及最终的方案2 3.1 方案一草图2 3.2 方案二草图3 3.3 方案最终草图44 最终方案分析5 4.1 造型结构分析5 4.2 人流分析55 火车站设计说明66 课程设计总结与体会6结束语7致谢8参考文献9注:表示一个空格(两个字符位置)括号内的内容表示视论文而定的内容1火车站设计以及内部候车厅的设计 火车站属于公共空间,火车站又称作铁路车站或者简称为铁路站,是供铁路列车停靠的地方,用以搬运货物或者乘客乘车。1. 1车站总体设计车站外形看上去简洁环保,整体以白色为主色调,有些许的蓝色、灰色点缀,框架均是白色钢结构,显得十分的牢固结实,框架内嵌上玻璃是现代建筑的一种手法,显得格外的时尚,美观。外形上大部分使用的三角架,由多个三角架组成一个组,多个组合组成一个大结构,显得棱面很多,车站结构中大部分为玻璃组成,晴天中,大部分的阳光可以照射进整个车站内,显得格外的温暖。车站大致由进出口、候车厅、月台。车道几大块,人口流动简洁明了。1.2 火车站候车厅 候车厅为火车站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室内因素,候车厅的舒适度直接影响到乘客的心情以及更多。有好的候车环境可以让乘客在候车之余没有一点压力,更多的是舒服,是家的感觉。候车厅一共设置为8个,每一个候车厅的配置完全一样。厅内分为两个区域,一为豪华候车厅,一为非豪华候车厅两种可供乘客选择。厅内设有服务台等一系列的公共设施。2 火车站整体规划1 由于车站最初设计为连接高架立交桥,所以火车站正门设置为较高的二层,一层为火车进出车站轨道。进入站内就是几个明显的候车厅,厅与厅之间有连接通到,月台与候车厅出口有电梯相连,方便乘客上下车。车站由玻璃顶棚覆盖,所以阳光充足,设计中不曾设计到灯光,这里不予考虑。3 方案草图以及最终方案3.1 方案草图一开始最初设计方案源于中国古建筑,由于中国缺乏古建筑风格的火车站所以草图也是这样,造型较为简单。首先是车站两遍为进出站口,外形大致相同,中间为车道月台,月台上有柱子与顶棚相连。颜色则以橙色为主色调,有些许的白色点缀,造型较为一般,没有任何特点,而且各个通道以及候车厅都没有设计合理,放弃这一方案图3-1-1 方案一草图2图3-1-2 方案一草图3.2 方案草图二 这个方案是在第一个方案后,一个新的方案。这个方案整体与最终的方案有相似之处,均是钢结构,内嵌玻璃为主,采光是如出一辙。不过这个方案车道设计很不合理,展台颇为小气,人流向也很不合理,舍弃。3图3-2-1 方案二草图图3-2-2 方案二草图3.3 最终方案草图 最终的方案是参考多个火车站的图片,以及图纸,了解车站结构。和第二种方案在结构上有些相同之处,优势都是采光方面,这个方案更为时尚一些,同时人流向,车道规划,候车厅设计等都优于前两种方案。4图3-3-1图3-3-24 最终方案分析4.1 结构造型分析车站整体造型以方形为主,顶上由多个三角框架组合而成,周围以三角框架支撑,轨道上方以吊桥的形式作为装饰由铁锁吊起横架。整体造型上,火车站为二层,一层主要为火车进出车站,乘客上下车月台所在,月台上有电梯与二层相连。二层主要是八个大型候车厅,候车厅出口与电梯紧密连接,候车厅入口与车站大门想照应。4.2 人流分析整个车站人口流动站外主要是连接高架立交桥。进站口进入站内是候车大厅,车站每侧都有几个大门与候车厅大门相对应。候车厅一共设置为8个,每一个候车厅的配置完全一样。厅内分为两个区域,一为豪华候车厅,一为非豪华候车厅这两种可供乘客选择。厅内设有服务台等一系列的公共设施。乘客从候车厅出口走下月台乘车。55 火车站设计说明 这个车站主要是体现火车站的造型以及候车厅内的设计,车站主体时尚的设计,结构非常的严谨同时色彩鲜明,玻璃框架结构为主题的车站阳光充足。候车厅布局舒服合理为目的,摆放有绿色植物、壁画以及室内景观喷泉,给人非常享受的感觉,同时候车厅设置有服务台,车站的设计,车站的环境都让乘客舒适的候车。6课程设计总结以及体会 通过建筑装饰专业的学习,了解了建筑、室内等设计知识,让我了解到设计一项建筑的灵感、草图、图纸,效果图到施工的一系列的流程。每个好的建筑设计的背后都是有很多的汗水和艰辛,每个方案的提出和实施都是几百次、几千次的的思考和绘制。建筑装饰的学习让我了解了也提高了我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度,学会了从结构、造型、色彩等方面的设计能力。6结束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本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也归功于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正是有了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环境艺术系的全体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你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7致 谢我的设计的整个过程,选题以及设计中都得到了姜素民老师的悉心指导,姜老师多次询问设计的进程,并且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姜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然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之道。对姜老师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同时感谢几任课老师的栽培,和班主任对我们的照顾。他们精细的知道我的学习与设计,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的鞠上一躬。感谢同学们这几年来对我的学习生活的帮助。最后向我的爸爸,妈妈致谢,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8参考文献1 张子忠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