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复习题组(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1、畎亩之中 ( ) 2、法家拂士 (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4、百里奚 ( )二、(一)解释加点的字:(29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 ( )2、人恒过( )(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4.衡于虑(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6而后作( )7.苦其心志( )8.征于色( )( )9.劳其筋骨( )10、发于声( )11饿其体肤( )12而后喻( )13空乏其身( )14法家拂士( )15拂乱( )( )16入则( )17所以动心忍性( )( )( )18出则( )19曾益其所不能( )20管夷吾举于士( )(二)选择题:(4分)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1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 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1分)A、曾: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能毁魁父之丘 B、亡:今亡亦死 国恒亡C、发:发于声 野芳发而幽香 D、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1分)A必先苦其心志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D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 )(1分)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三翻译下面的句子。 (20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行拂乱其所为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6.人恒过,然后能改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填空题:(20分)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 )(用课文词语回答) (2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六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4分)联系全文,文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作用是( )(2分)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二是-;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6分)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4分)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 ”的论断。(2分)五.问答题:(23分)1.孟子在选文第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名言?-(3分)2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4分) 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开始就列举了六个著名历史人物的事例,这对阐明观点有什么作用?-(2分)4.联系自身的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忧患意识。(4分)5.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一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4分)6. 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1分)7. 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难能一帆风顺,但你身处逆境时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回答时语言要生动,并适当的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6分)陵川县九年级语文复习题组(十四)鱼我所欲也编拟:冯华花 徐隽萍一、 文学常识。(6分)1、本文选自 ,作者( ),( )时期邹国人。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有_2、“四书”是指:_二、 基础回顾。1. 解释加点的词语。(14分) 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贤者能勿丧耳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0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 _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 故患有所不辟也_3、重点句子翻译。(18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8)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苟得也(9)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三、课文的理解、思考、背诵、应用(43分)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1分)2、 文章第一段采用了( )论证,鱼和熊掌分别比喻( )和( ),这样设喻的作用是( )(5分)3、文中所说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指( )。(2分)4、第二段末尾举“一箪食,一豆羹”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作者的什么观点?(3分)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 )的心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6、“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指( )。 (1分)7、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1分)8、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1分)9、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1分)10、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1分)11、人的本心是什么?( )(1分)1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 )(3分) -13、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2分)14、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3分)15、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2分)16、中国历史上,无数人用生命和鲜血见证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请试举两个能够论证作者观点的实例。 (2分)17、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3分)18、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3分)19、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 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2分)20、.文中的四组反义词是( )、( )、( )、( )。(2分)21.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1分)四、1、利用文段中“义”的含义,写出三个含“义”的成语。(3分)2、根据文中内容请用“义”与“利”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4分)3、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舍生取义的人物,其中“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又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哪个人物?该人物冒杀头危险义释了谁?(2分)陵川县九年级语文复习题组(十五)出师表 编拟:冯华花 徐隽萍基础知识练习(48分)(一)一、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4分)涉罚臧否 中道崩租 以遗陛下 行阵和睦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0分)以光先帝遗德( )引喻失义( )察纳雅言( )性行淑均( ) 必得裨补阙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三、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3分)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 四、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1分)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川。五、按要求用原句回答:(6分)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 六、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1分)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七、翻译重点段落(8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译:_八、1、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4分) _2、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3分)_3、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4分)_4、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4分)_阅读部分练习(37分)(二)阅读课文57节一、选择1.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分)A、躬耕于南阳 B、败军之际 C、先帝不以 D、苟全性命 达于汉阴 兵革之利 以俟夫观人风者 奉命于败军2. 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1分)A、 亲贤臣,远小人 B、未尝于桓灵也 C、牺牲玉帛,必以信 D、此悉之臣 亲戚畔之 战于长勺 愿亲之信之 男女衣着,悉3. 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 )(1分)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A、“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说明北伐的时机已成熟。B、作者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对后主无限“感激”之情。C、“忧”、“愁”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D、这一层叙述“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三、分析不正确的是( )(1分)A、先帝“临终寄臣以大事“交代了作者出师北伐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先帝的夙愿。B、“忧“、”愁“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C、受命以来“作者分两步行动,首先平定南方,然后北伐中原,从而完成了先帝的托付。D、本段以记叙为主,陈述作者的心愿,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情。四、填空1. ( , )表现了作者的高洁志趣。(2分)2.第6节中可以概括出一个成语是( ),这一成语常用意思是( )。(2分)3.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趣的作用是什么?_。(2分) 4.写出与“先帝比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_ 。(2分)5.作者认为,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 )(2分)6.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1分)7“出师”的战略是( )。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句)-。(4分)8. 诸葛亮出山时,正是东汉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说:( ) 。(1分)9.文中的先帝指 ,陛下指 ,文章的作者是 ,体裁是 ,它是 的文体。(5分)10.“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贞良死节”意思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就是这样的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2分)11.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 这一成语。(1分)12.“计日而待”与今天 这一成语意义相近。(1分)13. ( , ) 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2分)14.作者在出师表中写了自己所受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内容默写出来( )。(2分)15.“由是感激”中“是”所指代的内容是 。(1分)1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名称。(1分) 17. 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1分)开放性试题(15分)(三)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指标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说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2、成语及名句:(2分)3、下面是杜甫的一首七律蜀相,诗中哪些句子的意思与文章意思是一致的?请把它摘录到横线上。(2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 防汛知识培训工作方案课件
- 防汛救灾知识培训感悟课件
- 防汛抗灾知识培训课件
- 书店行业阅读推广方案
- 防拐防骗培训知识课件
- 【语文】期中练习卷(一)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雨水收集盖板更换合同4篇
- 男性输精管结扎术后附睾淤积症护理查房
- 医疗数据的可视化与成本控制分析-洞察及研究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解读
- 生鲜超市抖音推广方案
- 【自考复习资料】05175税收筹划(重点知识汇总)
- 新产品质量控制方案
-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 张拉应力及油表读数计算的表格
- 香港著名导演介绍
- 数独题目高级50题典型题带答案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五单元:书法艺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