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冲刺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近代史课件.ppt_第1页
中考历史冲刺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近代史课件.ppt_第2页
中考历史冲刺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近代史课件.ppt_第3页
中考历史冲刺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近代史课件.ppt_第4页
中考历史冲刺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近代史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代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 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 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 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 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 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 了解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 6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单元在广东省中考试题以及各地试题中出题的频率很高 考查的形式涉及到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等多种形式 从内容上看 抗日战争各个阶段的重要事件 国共合作 南京大屠杀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等都是常考的内容 2012年中考 我们除了要关注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之外 还要由抗日战争联系到当今的中日关系 并认识到我们要牢记历史 珍惜和平 一 九一八事变1 时间 2 影响 中国开始了 抗战 二 西安事变1 时间 双十二事变 2 发动者 3 目的 4 结果 5 意义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预示着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一 1 1931年9月18日2 局部 二 1 1936年12月12日2 张学良 杨虎城3 逼蒋抗日4 和平解决 三 卢沟桥事变1 时间 七七事变 2 影响 1 2 四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在 屠杀中国军民达 人以上 三 1 1937年7月7日2 1 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2 中国开始全面抗日 四 南京30万 五 中国军民的抗战1 1938年春 指挥 在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2 1940年8月 指挥 发动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 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六 中共七大的内容1 毛泽东作 的政治报告 2 制定党的政治路线 五 1 李宗仁国民党军队2 彭德怀八路军主动出击 六 1 论联合政府 3 通过新党章 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 4 选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 七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 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屡败的局面 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成为中华民族由 到 的转折点 3 毛泽东思想 七 衰败重新振兴 2011年广东 1945年8月15日 延安军民载歌载舞 欢庆胜利 这是庆祝 a 百团大战的胜利b 台儿庄战役胜利c 双十协定 签定d 日本无条件投降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抗日战争胜利 此题难度不大 但要求比较细致 关键是从时间入手 只要知道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一史实 此题可解 其它选项都是时间不对 故本题选d 答案 d 2011年汕头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 为争地盘吗 不是 为泄私愤吗 也不是 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 以民众的总动员 去抗日救国 张 杨告东北军 十七路军将士书 试问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 是指 a 九一八事变b 西安事变c 卢沟桥事变d 八一三事变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西安事变的概况 学生要知道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 也称双十二事变 很容易选出答案b 或者从 张 杨告东北军 十七路军将士书 可以知道这场运动是张学良 杨虎城发动的 也容易得出答案b 答案 b 2011年汕头 日本教科书不断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进行 修改 其中 有4种教科书竟然把杀害中国平民的人数仅写为 大量 有2种还把南京大屠杀改称 南京事件 肆意篡改历史 事实上 在南京大屠杀中被害的中国人达 a 10万人b 20万人c 30万人以上d 300万人以上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南京大屠杀 属于识记能力的题目 难度不大 容易选出答案c 答案 c 2011年汕头 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 中写道 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 如平型关 台儿庄一类的 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 振起我军的士气 号召世界的声援 其中台儿庄战役是 a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b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c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d 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战役的史实 难度较大 要求学生对抗日战争中几次战役如平型关 台儿庄 百团大战等战役比较熟悉 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春 d选项中的抗日战争的胜利在1945年 根据台儿庄战役的意义可知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故选择答案a 答案 a 2011年茂名 下边的材料说明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 应与桥共存亡 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a 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b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c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d 抗日战争全面胜利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七七事变的史实 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 从上图中的文字可以得知这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爆发 故答案选择b 答案 b 2011年湛江 自古以来 中国人民就具有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我们湛江就出了两位著名的抗日英雄 李汉魂将军和张炎将军 下列人物与抗击日本侵略有关的是 a b c d 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抗日战争 在四幅图中 图 中的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将领 图 中的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 可以排除 图 的人物是在八年抗击日军中的人物 故答案选择d 答案 d 2011年潮州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全国性的抗战拉开序幕的标志是 a 九一八事变b 卢沟桥事变c 八一三事变d 南京大屠杀解析 本题的考点是七七事变的史实 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难度不大 但学生容易和局部抗战的开始 九一八事变混淆 从题目中的时间1937年可以将a排除 虽然b c d中的事件都发生在1937年 但是拉开全国性抗战序幕的只有卢沟桥事变 故选择b 答案 b 一 选择题1 张学良将军之所以被称为 中华民族的儿子 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的真挚朋友 主要是因为他 a 归属南京国民政府b 参加北伐战争c 发动西安事变d 参加重庆谈判解析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 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 预示着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答案 c 2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b 八一三事变c 七七事变d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 某校准备举办 1919 1949年中国历史 图片展 小明找到一张 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 的图片 你认为它应该归类于 a 国民革命洪流奔涌b 十年对峙烽火绵延c 八年抗战同仇敌忾d 解放战争革命胜利解析 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国全面抗日的开始 答案 c d 4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 苦难十四年 日本与汉奸 压迫老百姓 有苦不敢言 苦难十四年 应开始于 a 一二八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解析 东北三省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沦入日本手中 1945年日本战败后中国收回东北 日本占领东北三省14年时间 答案 b 5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 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 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 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 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1937年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 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a 柳条湖事件b 九一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八一三事变解析 1937年7月7日 日本在宛平城的卢沟桥借口军事演习 随即发动卢沟桥事变 答案 c 6 抗日战争中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淮海战役 c 7 在学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的过程中 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 其中出现明显错误的是 a b c d 解析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答案 a 8 某电视台组织了一次 追寻历史足迹 活动 途经卢沟桥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 是为了纪念 a 北伐战争b 红军长征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 c 二 非选择题16 论从史出 史论结合 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绵延2000多年 堪称世界民族交往史上的奇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中日两国人民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相互交融 促进了各自国家发展进步 丰富了东亚文明和世界文明宝库 节选自 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二 到了近代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两国友好关系受到严重破坏 这段不幸的历史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难 也使日本人深受其害 节选自 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 请回答 1 材料三哪些资料能有效佐证材料一中的论点 填字母代号 2 列举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主要因素 3 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得哪些主要信息 4 结合上述材料 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 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