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华》读后感.doc_第1页
《魏晋风华》读后感.doc_第2页
《魏晋风华》读后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晋风华读后感 我常常看见有人在文章中写魏晋风度时会用到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叹服之余又会想,什么是魏晋风度? 说起魏晋风度,鲁迅曾在他的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写道“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代。”文学的自觉时代,指的是文学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成为了个人的行为,以抒发个人生活的体验和感情 我们都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个动乱与分裂的时代,这段时期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多达几十个,差异与融合是其特点,分裂割据下的地域文化各有特点,儒道佛三教合一和民族融合的趋势不可避免。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一群名士出现了。他们白衣翩翩,飘然高逸,放浪形骸,他们素手执琴,崇尚隐逸,超凡脱俗。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老庄之学、清谈、丝竹、酒和药。名士其中有人入仕为官,也有人隐逸山林。有人说魏晋时期的隐士是消极避世的,但入仕为官者又高洁到哪去?当时的曹魏王朝政治局势十分险恶,士人的生活危机重重以致难以自处,面对日益强盛、专权乱权的司马氏集团,他们无法与之对抗,保持名节还是为了富贵苟且求饶?隐士们选择了消极反抗。他们不是儒林外史麻木冷漠的官吏,无法做到视若无睹,他们有一颗嫉恶如仇的心,不愿染上一身官场的污浊,加之十分鄙视司马氏父子的丑恶行径,他们只好以文人的方式反击。 众所周知,“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是赫赫有名的名士。但其实一代英雄曹操也是文武并施的人才。作为政治家,他是三国鼎立中的魏主,他“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也”,作为文学家,他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悲凉慷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求贤若渴。他以卓越的文学才华开创了建安文学的繁华局面,其子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无一不印证了这曹氏父子的文采斐然。 “竹林七贤”中的领袖人物嵇康,可谓家喻户晓的人物了。这样一位放荡不羁的美男子,又有不附和不庸俗的真性情,加上他非凡的才华,宁打铁也不愿在司马昭底下讨生活的节气,如何能不引人注目?他给好友写的绝交书肆意潇洒,就连临死赴刑之前也风度不改。据晋书嵇康传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康将刑于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常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嵇康之死,让人怅然痛惜,但也不得不折服于他的风度。嵇康的诗如其人,傲视世俗,锋芒毕露。他在游仙诗中的“自遇一何高,独立迥无双”还有五言诗三首中的“俗人不可亲,松乔可近邻。”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 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大隐是魏晋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就是我们很熟悉的陶渊明。他是那么地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他是那么地安贫乐道,崇尚自然。与嵇康虽处山林却心系朝廷,时不时就明里暗里讽刺司马氏不同,陶渊明好像完全脱离了俗世。他就像一条泾渭分明的界,划走了丑恶污浊,留下了真实干净。他的诗没有华丽浓厚的渲染,只是信手拈来的浑然天成,就如他的心思一般澄净。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人,还有何晏、张华、左思、潘安、陆机、郭璞、王羲之这些人都是很有个人特色的名士,看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