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财经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和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 学生姓名: 李全 学 号: 0911240126 专 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班 级: 政行0901班 指导教师: 刘慧娟 完成日期: 2012 年 6 月 18 日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和我国选举制度的完善摘要:选举制度是当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也是公共权力获得合法性的重要依据.本文对中西方选举制度的起源、理论基础、选举特点和原则、选举经费的来源、选举过程的监督、选举制度的目的和选举的方式方法等做比较,研究其优缺点,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提供借鉴.关键词:中西方 选举制度 差异 改革完善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中西方选举制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通过对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比较,以及当前西方选举制度的优点及我国选举制度的不足,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选举制度提供有益借鉴。一、中西方选举制度的概述起源 (一) 中国选举制度的概述及发展中国古代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方法,其历史源远流长。但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大致来说,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实在四岳会议的基础上产生的禅让制;春秋以前,出于世官和选举;汉代推行察举和征辟;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至隋唐迄于清代所采用科举制度并逐步完善,以此来选拔人才,巩固统治。但是,到了近代,由于事变之亟和民族危机的严重,加上他自有的弊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日益变的不合时宜,并成为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教育发展的障碍,所以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虽早已随封建统治的结束而不复存在,但是沿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和人才的理念依旧被使用着。而西方的近现代政治制度的传入,其中选举制度也随之传入,并被近现代所接纳并结合我国传统科举选拔制度,从而形成中国现代选举制度。 (二) 西方选举制度的概述与发展选举活动古已有之,但现代的选举制度与欧洲中世纪末期一些国家出现的等级会议有关。中世纪末期,英、法等国出现过等级(三级)代表会议,除贵族和僧侣参加外,一部分城镇自由民(市民)也被邀与会。英国自13世纪开始,每个市镇选派2名自由民(市民)代表参加等级会议。推选自由民代表的方法为后来资产阶级选举制度的创建积累了经验。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提出建立议会、人民主权等政治口号。资产阶级在建立代议机关的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选举制度。现代国家一般都实行民主共和制,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议员)和其他公职人员已成为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实行的政治制度不同,因此,各国的选举制度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二、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比较 (一) 理论基础的不同 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 同时吸收前苏联的 选举经验, 批判地继承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制度。 马克思、 恩格斯认为, 资产阶级选举权一 直被滥用, 它们的选举制度是由财产决定的, “他 们通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财产资格的限制, 使 选举原则成为本阶级独有财产。 2 1871 年, 巴黎 ” 公社的产生为马克思构建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政 权 组织形式提供了现实的经验, 在法兰西内 战一文中, 马克思指出: “公社是由巴黎公社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 这些代表对选民 负责, 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 或者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 公社不应当是议会 式的, 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 一向作为中央政府的工具的警察, 立刻失去了一 切政治职能, 而变成公社的随时可以撤换的负责 机关。 3 规定选民对代表可以随时罢免, 这对无 ” 产阶级的政治建设意义重大, 它所体现的是无产 阶级真正的民主制, 有别于资产阶级虚伪的民主 制。 列宁系统地提出了新型国家的代议制理论, 并 且从事了创建实践活动。他指出: “从人民专制论 的观点看来, 首先必须切实保障充分的宣传自由 和选举自由, 然后召开真正全民的立宪会议, 这 个会议应当通过普遍的、 平等的、 直接的无记名 投票的选举产生, 应当掌握全部权力, 即完整的、 统一的和不可分割的权力, 应当真正体现人民专 制。 列宁认为代表机关要确实有力量和权力, ” 它应当掌握全部的权力, 以真正体现人民专制; 代 表机关的代表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人民可以随 时罢免撤换他们 4 中国选举理论的产生先于新中国的成立, 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就把马克思主义 的民主理论同中国革命的现实结合, 在新民主 主义论中提出, 中国可采取人民代表大会的制 度, 由各级代表大会选举政府, 但必须实行无男 女、 信仰、 财产、 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 平等 的选举制度。 建国之初,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 际出发, 对马克思主义的选举原则作了必要的修 正, 由于条件不具备, 搞完全的民主选举会成为 形式主义, 共产党要实现实质的民主, 这是新中 国确定选举制度的理论基础。 中国现行选举制度 是在 1979 年制定的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基础 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95 年修改“两法”, 进一步推进了选举制度的民主化。 选举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 西方现代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成 果, 其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学说。 近代西方社会 笼罩在封建王权的专制制度之下, 封建专制制度 是无视人的制度, 它只承认一个原则: 朕即国家。 18 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激烈地批判这种君权 至上的原则, 认为封建制度使人类遭受屈辱、 丧失尊严, 是既不公平而又荒谬的制度。 西方近代 意义上的选举活动, 是在资产阶级确立经济和政 治上的统治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主权在民” 思想的创始人卢梭认为, 人民的主权至高无上, 是 不可分割、 不可转让的, 运用主权的人应当而且 必须是缔约建立国家的人民。 根据 “人民主权” 理 论, 资产阶级创造了代议制的形式, 让人民选举 代表机构, 由它来行使人民委托给它的权力。 由 于受到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自身阶级局限性的影 响, 广大人民因财产、 文化程度、 社会地位等因 素制约, 常常被排斥在选举之外, 不能真正行使 国家权力。(二) 中西方选举金费来源的不同中国选举经费的来源问 题, 现行选举法第八条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和地方各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 由国库开支。 一 ” 句话, 简洁明了地说明了中国选举经费来源。 选 举经费由国库统一开支, 原因在于: 其一, 中国 是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根本政 治制度, 在中国, 人民行使着当家作主的权利, 这 一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二, 与西方国家强调自治原则不同的是, 在中国更强 调组织的统一指挥、 领导, 从中国直接选举、 间 接选举的程序上看, 中国选举实行自上而下的领 导。选举法第七条明确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省、 自治区、 直辖市、 设区的市、 自治州的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 举。 选举经费的统一开支, 统一管理也是实行统 ” 一领导的必然途径。 其三, 选举经费是使民主选 举得以进行的物质保障。 选举法第八条的规定, 为 选民充分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供了必要的物 质保障。 与西方有些国家实行选举保证金制度相 比, 中国的选举法的这项规定为选民普遍的行使 选举权提供了条件, 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 等。 纵观西方国家选举经费的来源, 虽然渠道多 种多样,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国家拨款较少, 更 多的是政党筹资, 候选人向企业、 组织、 个人等 多方筹集。 英国的选举费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 用于候选人竞选的支出; 二是用于选举设施、 组 织选举等方面的支出。 前者由支持该候选人的政 党解决, 后者由国库支付。 英国选举活动时间较 短, 费用较少, 而且费用都由政党筹措, 个人不 能捐款, 在西方国家中是较为典型的经济型的选 举。 美国的选举金费来源较为广泛。 在二十世纪70 年代以前, 美国的选举经费来源于大财团、大途径获得。 与英国相比, 美国选举经费的来源强 调的是自治原则, 个人竞选中自筹经费是最为强 调的, 相对而言政党的筹措、 政府的捐助处于次 要的地位。 德国选举经费的来源与英国相近, 也是分为 两大部分, 一部分来自于政党的资助, 占选举经 费的一半以上, 主要由党费、 党员和积极分子的 捐献、 政党财产和其他收入组成。 另一部分来自 于国家的拨款。 (三) 中西方选举过程的监督不同 与西方多项立法监督选举过程相比, 中国的 立法监督比较简单, 没有西方国家那样复杂多样, 其原因在于, 其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 由国库开支, 这一 规定一方面为选民普遍行使选举权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 也使中国的选举活动摆脱了金钱的影 响和束缚, 西方国家的金钱政治在中国找不到大 量繁殖、 滋生的土壤。 其二, 中国的选举活动目前还是处于国家有组织、 有纪律的管理阶段, 候 选人之间 ( 主要指间接选举) 基本上不存在竞选。 与西方国家两党制、 多党制, 候选人代表党派参 加竞选, 彼此针锋相对, 互相诋毁的竞争状况相 比, 中国的选举活动显得平静得多。 因此, 在中 国, 目前对候选人的监督不如西方国家的突出。 立法对代表实行监督、 罢免, 是中西方代议 制学说的一大区别。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 选举代 表是公民的职责和义务。 所以, 代表一经选出, 则 取得独立的地位, 代表在代表机关的发言、表决, 完全凭个人的学识、 经验和才能去独立判断, 直 接表达自己的意识, 不受选区选民的任何训示, 不 受任何人包括选民的约束。 这也是西方许多国家 都以宪法规定的代表责任制原则。 而马克思、 列 宁坚决反对议员责任制, 他们认为代表责任制最 大的弊端就是议员选出之后脱离人民, 甚至背叛 人 民, 而无产阶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应具有 “公 仆”性质, 代表对选民负责, 当然应听命于选民, 选民随时可以撤换代表, 迫使代表时刻遵从选民 意志。 中国的选举制度通过强调代表与选民的强 制委托关系, 通过代表来反映群众的意见、 呼声 和利益。具体做法有: 首先, 采用立法形式进行监督。 这是西方国家最常采用的手段。 这项举措在于未 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英国是西方国家最早运用 立法来监督选举过程的国家。在 1832 年之前, 英 国的选举制度极为混乱, 从 1832 年起, 英国选举 制度经历了一系列改革, 逐步完善。 在改革过程 中, 颁布了一系列法案: 包括 1872 年的秘密投 票法案 1880 年的国会议员选举及舞弊治罪 ; 法 1883 年的防止舞弊及非法选举治罪法 ; ; 1884 年的 自治市选举舞弊及非法选举治罪法 。 这一系列的法案有效地遏制了选举中的舞弊、 贿 赂等不法行为, 有效地保证了选民自由、 公正地 表达自己的选举意志。 在美国, 金钱政治一直是困扰美国人的难事。 金钱玷污了“圣洁”的选举, 公众强烈要求改革。 美国国会早在 1907 年就禁止公司对联邦公职候 选人捐款; 1910 年制定了第一个联邦竞选费用 法; 1911 年的一项修正案要求候选人提出预选、 代表大会和选举前的财政报告, 并规定了国会参 议员候选人竞选人竞选费开支的最高限额; 1974 年国会通过 联邦选举竞选法 。这些法规虽然未 完全杜绝选举中的不法现象, 但对纯洁选举活动 无疑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 设置监督选举的管理机构。 选举是一 个有机联系的系列活动, 选举过程的合理、 合法 需要设立监督机构进行对口监督管理。 法国设立 具有高度的独立性的宪法委员会进行监督, 它专 门负责对竞选过程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进行监督。 在英国, 政府设置选举委员会专门监督选举过程, 它的监督侧重于选举资格、 选举行为和过程的监 督。 此外, 大众传媒和选民也可以监督选举活动, 西方各国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法院来处理选举过 程中的申诉, 以达到选民监督的目的。(四) 中西方选举的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在选举的目的上,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建 立在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之上, 建立在竞选和组 阁基础之上, 通过选举达到作为社团的政党到作 为行使国家权力政党这两种性质和地位双向转换 的目的。 竞选是西方国家谋取政权的重要手段, 是 政党通往权力巅峰的阶梯, 即使是选举产生的议 员, 也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而当代中国的选举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 物, 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 斗争和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是与中国的社 会主义制度紧密相联的, 它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 制基础之上, 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 它 的建立与发展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的, 是为了挑选自己信得过的人作为人民代表, 人民 代表履行的是公仆的职责。在选举的方式上, 西方国家的立法选举大多 采用直接选举的方式, 由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议 员; 而我国的人大选举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 相结合的方式, 县级以上 ( 不含县级) 的人大代 表由多层次的间接选举产生。 在选举选票计算的方法上, 西方国家采用多 数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 混合代表制, 比例代表 制用于政党间分配议席的比例; 而在我国采用多 数代表制进行计票, 在运用比例代表制时, 不是 用来分配政党的议席, 而是用来分配城乡代表和 少数民族代表的比例。 现代国家的政权机关多由选举产生, 经过选 举方式产生国家政权成为各政权得到合法性的重 要途径。 资产阶级民主选举制度发展到今天, 经 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 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从 1688 年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到今 天, 已历经三百多年, 纵观英、 法、 美等国选举 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发现, 选举制度的进步 呈现出渐进发展的趋势: 由限制选举制到普选制; 由不平等选举到平等选举; 由间接选举制到直接 选举制; 由公开投票、 强制投票到秘密投票、 自 由投票的实现。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选举机制, 整个选举制度的发展法制化、 规范化, 为世界上 其他国家发展选举制度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模式。 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不少 的启示。 第一是选举中的民主参与机制。 选举制 度作为现代民主的组成部分, 其核心内容是强调 公民的政治参与, 它的基本特点是公民参与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愿性和选举性, 而 “围绕竞选 活动而形成的公民选举参与, 就成为公民政治参 与的最基本形式。 7 第二是选举过程中的竞争机 ” 制。 竞争机制表现在选举过程中就是以候选人为中心的政治竞选活动, 是西方国家选举过程中的 一个重要成分, 竞选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竞 选表面上是候选人的竞争, 实际上是政党之间力 量的搏弈; 另一方面竞选也是各个候选人之间的 搏弈。 通过竞选活动的开展, 使选民有机会全方 位地考察候选人各方面的情况, 做出自己的选择。 第三是选举过程中的监督机制。 西方国家非常重 视立法监督选举过程, 大众传媒的监督也起到了 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四是纠错机制。 “在西方国家, 为了使民主政体正常运行, 普遍建立起纠错机制。 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几乎渗透到国家的各种 制度等安排之中。定期的、公正的、有效的选举, 是一种根本的纠错手段, 。 8 第五是选举过 ” 程中的法治机制。 西方国家是法治国家, 政党要 按照选举法和其他政党立法的规定组织和参加竞 选。 哪个政党在选举中取得了胜利, 得到选民的 认同, 就成为合法的执政党; 在选举中失败了, 就 沦为在野党。 若出现争议则由司法机关最后裁决。三、中西方选举制度优劣的比较 (一) 西方选举制度的优劣1、西方选举制度的优点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作为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是在 17、18 世纪资产阶级 革命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在随后的资产阶级国家成长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 的。不论西方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怎样不同,一般说来它们的议员和政府首脑, 形式上都是由选举产生。 西方国家选举的发源地在古希腊。 近代西方选举制度是伴随资产阶级议会制 度的产生和发展,在同封建势力反复斗争的过程中,在继承和借鉴古代社会选举 制度的基础上,为适应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而逐步产生 的。西方资产阶级选举制度诞生于 17 世纪的英国。 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确立,使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程度得到巩固,使人民 的政治素质得到提高,使社会得到稳定和发展。 虽然选举制度的产生, 比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组织国家机关的方法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2、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选举制度在实现资产阶级专政的斗争中曾发挥过重 要的作用。当代西方国家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普遍选举、平等选举、 直接选举、秘密选举、自由选举和任意选举原则五项。(1)普遍选举原则 普遍选举权原则是指每个拥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公民都拥有选举与 被选举权。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选举权曾受到各种严格限 制。为实现普遍选举权,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过长期的斗争。西方各国直到 20 世 纪才在法律上逐步规定了普遍选举权的原则。(2)平等选举权原则 平等选举意味着选举权的价值或效力相等,排除了由身份、财产、教育而导 致的不平等。平等选举宣告了差别选举的终结,等值的一人一票制取代复数投票 制。(3)直接选举原则 直接选举,是指选民直接选举候选人的方式。西方的议会选举、地方选举一 般采用直接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从理论上讲显然更能公正、准确地表达选民的 意愿,实现选民的意志。虽然当代社会间接选举仍被采用,如美国总统是由选民 选举出的人组成选举团选出, 但这种选举是以选举人的直接选举为根基的。 因此, 从总体上看,当代西方国家在选举中大多采用直接选举方式。(4)秘密选举原则 秘密选举指无记名秘密投票,即选民有保守自己的选票投给谁的秘密的权 利。秘密投票有助于选民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维护自己的选举权秘密。秘密投票的实现,是选举投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结果。现在无记名投票已被大多 数国家作为标准化的选举投票方式。(5)自由选举和任意选举 自由选举意味着选举不受任何非法拘束,选民的自由意志被保障。上述的秘 密选举正是实现这种保障的一个技术性手段。要实现自由选举,必须有选举活动 及选举设施上的周到考虑,思想自由、基本人权的珍惜使自由选举成为可能。3、但是近代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还存在着许多局限性,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数很少。 (2)选区划分和代表名额的分配不合理。通常西方国家都是按照选民的社 会成份和选民思想意识的进步和保守状态决定选区的大小和界限,各选区之间人 数往往极为悬殊,但却选出同等数目的代表。 (3)选举对国家权力的影响很有限。 (二) 我国的选举制度的优劣比较 1、 我国选举制度的优点 我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了使选民广泛参加各 级人民代表的选举,我国制定了适合国情的选举制度。这一选举制度具有以下鲜 明的特点: (1)平等性 宪法和选举法都规定,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凡年满 18 周岁的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 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法还规定,每一选民在一次选举中 只有一个投票权。 这些规定, 既保证了每一位公民都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参加选举, 又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在选举上享有特权。同时,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中的代 表名额,按各民族、各地区、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的原则进行分配,体现了我国 各民族和各地区之间的平等。 (2)广泛性 目前,我国有 99.97的 18 岁以上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参加选举 的情况来看,全国的参选率一直都在 90以上;从当选的各级人民代表来看, 全国各个民族、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有自己的代表当选。这种广泛性,保证了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 (3)真实性 我国的选举不受金钱操纵, 选民自由讨论、 协商, 推举出他们信任的候选人, 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实行差额选举。参选者是否当选,主要看其对国家和社会 实际贡献的大小,看其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和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如何。对于选举中出现的贿选和侵犯公民选举权等违法现象, 将依照刑法和选举法等有关法律进行 处罚。在被选举者当选之后,如果有违法乱纪或严重失职的行为,选民或选举单 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4)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 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这种直接 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考虑到了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和经济文 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具体条件,也保证了公民对自己的选举权利的充分行使。 2 、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1)普遍性原则 在我国,凡年满 18 周岁的中国公民,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不 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 期限,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平等性原则 每次选举中,每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有一个投票权,这是“公民在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原则在选举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 直接选举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 我国目前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 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间接选举指由下级国家权力机关,或者由选民投票选出 的代表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目前,我国的全国 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下级人民代 表大会选举。 (4)秘密投票原则 在选举时采用选民不署自己的姓名、 亲自书写选票并投入密封票箱的一种投 票方式。 (5)选举的物质保证和法律保障 国家从物质上、法律上为选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提供切实保障,这也是 我国社会主义选举制度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原则之一。 我国选举法规定,全国所有的选举经费,统由国库开支,这是开展选举工作的物质保证。为了 保证人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在选举期间国家的报刊、电台等设备均为选举活 动服务。选举所必需的印刷纸张、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及其他物质条件,都保证 人民享用。 为了保障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选举法专章规定了对破坏选举的制裁。这对 于保障民主选举顺利进行、 杜绝贿赂舞弊、 防上与取缔破坏选举的各种违法行为,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我国选举制度的缺陷通过中西选举制度的比较,我们发现我国选举制度有优于西方的地方,但也 存在着许多需要完善之处。这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对代表候选人的资格要求过低 作为代表候选人,事实上就是在行使被选举权。而行使被选举权,需要具备 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生活能力。西方国家一般通过提高候选人 的年龄要求来解决这一问题。否则,候选人的政治素质、能力素质、文化素质、 身体素质等方面就有可能在其当选后不能胜任其职位。 而我国的选举制度就存在 着这方面的缺陷。 2、选举的平等性原则没有落到实处 选举权平等要求在选举中每一张选票的价值相等,但在我国现在的选举中, 选民投票的效力是不平等的。因为代表名额不是按相同人口的原则分配。在县以 上各级人大代表选举中, 农村每一代表代表的人口数 4 倍于城市每一代表代表的 人口数。3、代表候选人的介绍方法不科学。主持选举的机构或推荐者对代表候选人 情况介绍的内容简单,选民或代表只能从中了解到候选人的姓名、年龄、性别、 职务和经历等情况, 而对候选人的政治阅历、 文化水平、 参政议政能力很难了解; 对候选人的介绍是一种被动的,没有让候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表现自己的 能力, 从而失去了争取选民或代表支持的途径和机会; 候选人的介绍缺乏竞争性,这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选举特色。 4、人大代表兼职有很多弊端 兼职很难使人大代表做到“一心一意”;兼职的人大代表影响了权力机关监 督权的行使。 5、对代表的监督与罢免没有落到实处 尽管我国选举法的相关条文对代表的罢免、 辞职、 资格的终止和停止作出了规定, 但现在有很多代表兼任了行政、司法机关的职务,个别人大权在握,以权谋私、 贪赃枉法,对他们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四、我国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1、提高行使被选举权的年龄资格要求。 2、加强对选举的组织和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同时代下家长教育理念对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影响的研究
- 医院与诊所药品采购合作协议
- 小学语文音节拼读难点突破
- 主题班会策划:备战学期测试技巧
- 一年级新生见面会活动教案范文
- 餐饮门店库存盘点工作流程规范
- 中医儿科常见病例解析合集
- 高三理综模拟考试题库及详解
- 企业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指南
- 电气设备维护保养操作流程规范
- 勤劳小蜜蜂课件
- 《机动车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补充技术要求》培训试卷(附答案)
- 2025农发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第4课 输入输出与计算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2024六年级全一册-人教版2024
- 游戏化翻转课堂模式在烧伤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 生产装配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教学策略讲座稿
- 50MW-100MWh储能电站项目分项造价概算表
- 2025年秋期人教版3年级上册数学核心素养教案(第2单元)(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 曹冲称象的故事练习卷(进阶)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新版同步单元分层作业(含解析)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