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00全国33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 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 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 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 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a 2 2002上海23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 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 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b 复习 例 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29 16分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 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 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 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 说他 叛变了他的阶级 其举措是 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 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等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 改变 6分 3 据材料三 谈谈你对斯大林开创的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分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间接过渡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国家资本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直接过渡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 经济上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排斥市场 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 政治上 权力高度集中 党政不分 缺乏必要的民主监督 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个人崇拜风气盛行 斯大林模式和西方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比较 危害 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也影响国家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 经济改革的背景 1913年 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12倍 农业只提高了40 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 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 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思考 从上面的数据能得出什么信息 说明了什么问题 有何危害 问题 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日益显露 信息 苏联工业生产发展迅速 农业生产停滞不前 课标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七单元第21课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逝世后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先后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 但是由于积重难返 改革步履艰难 最终一个曾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的超级大国消失了 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何改革如此艰难 我们中国的改革从中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 1 背景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改革的 问题探究1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苏共二十大 1956 秘密报告 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 1953 2 内容 农业 工业 实行农产品收购制 提高收购价格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垦荒 提倡种玉米等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给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1 背景 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 2 内容 农业 工业 1 背景 一 赫鲁晓夫的改革 3 结果及原因 原因 结果 有一定成效 最终失败 缺乏科学认识 没有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例 2007 全国文综 40 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 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 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 要求在全苏各地区 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 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下 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 1953年为580万公顷 1956年达1640万公顷 1962年增至3710万公顷 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 这些被 排挤 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 产量并不理想 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 摘编自 赫鲁晓夫执政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后果 玉米种植挤占了耕地 导致其他粮食作物减产 玉米产量和质量未达到预期目标 原因 凭主观意志办事 不顾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用行政命令强制推广 生产管理不善 急于实现不切实际的赶超目标 追求霸权地位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 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 1894 1971 提示 掘墓 敢于向旧的政治 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说明理由 问题探究2 二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 加强对经济集中领导 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 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1 内容 3 成效与问题 取得一些成果 1975年以后 经济增长率下降 进入停滞时期 2 重点 注重发展重工业 特别是军事工业 例 2009 广东文基34 美国学者在 俄罗斯史 中写道 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 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对这句话正确理解是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开创了改革的先河之前有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 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 改革没有成效 因而说他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 例 2010 北京文综22 1971年 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 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 社会主义的内容 当然 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a 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 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 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 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d此题考查的是对苏联经济政策的理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史实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进行经济改革 在工业上推行以扩大企业自主权为核心的新经济体制 但并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项 例 2011 全国文综大纲卷 22 1964年到1982年期间 前苏联 完善社会主义 的提法逐渐取代了 改革 的提法 随之出现的是 a 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 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c 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 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解析 a根据所学 1964年到1982年正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着手进行改革 但改革只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某种修补 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他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执政期间 苏联的军备力量大为增长 一跃而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 人民生活也有所改善 但也出现政治生活僵化 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 社会矛盾丛生等情况 使国家陷入困境 联系本题 符合题意的应是a项 使 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其他各项与所学不符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 目的 提示 比较点 目的 内容 结果 失败的原因 异 同 内容有所不同 前者的重点在农业 后者的重点在工业 都是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都取得一些成果 但最终失败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结果 失败的主要原因 例 2010 福建文综23 华盛顿邮报 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 其标题分别是 莫斯科 是巨大的机会吗 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 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 由此判断 该时期是 a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 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 普京执政时期 c此题是情景再现题 干扰项主要在于d 根据评论可知该时期苏联与西方关系改善 思想活跃 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外交和民主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和影响 根据使苏联实行改造和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等信息说明是发生在巨变前 三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1 背景 社会动荡 经济停滞 2 内容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 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通过一系列法规调整所有制结构 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企业实行租赁和承包 出现合资企业 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家庭农场 3 结果 经济不断滑坡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4 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5 政治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都在政治 农业 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结果都失败了 异 赫 改革侧重农业 勃 改革侧重重工业 戈 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 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 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 但后者冒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 需要在实践中探索 改革 从国情出发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 苏联的改革始终没有成功 苏联也在改革中解体 这说明了什么 十月革命后 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 列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联邦学习的检测方法-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年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多项题练习
- 2025企业食堂管理委托合同范本
- 《五、标明引用内容的出处》说课稿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Aminochalcone-4AAF-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农业土地流转合同
- 声声慢李清照高中课件
- 风控内审知识培训内容总结
- 专题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说课稿)-2017-2018学年九年级化学同步课堂创新设计(上册)
- 单元综合与测试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信息技术华中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华中师大版2015
- 2025年脚手架租赁合同3篇
- 2025年下半年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企业社会公开招聘22名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人教PEP版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2025年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可行性分析报告
- 综合楼玻璃安装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6篇
- 2025年度集中供暖项目暖气设施安装及售后服务合同
- 护士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培训
- 2025福建厦门市公安局同安分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50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省建筑安全员A证模拟试题(及答案)
- 莲山教学课件下载
- GB/T 5463.3-2025非金属矿产品词汇第3部分:石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