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活动单.doc_第1页
赤壁赋活动单.doc_第2页
赤壁赋活动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第一课时活动单教师版备课人:高一语文组 【一】活动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诵读文章,扫除字音障碍3、研习文章第一节,归纳整理第一节知识点,翻译理解第一节内容导入语: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板书课题)【二】活动过程1、请同学们自由畅谈对苏轼的了解(包括苏轼的生平以及你所知道的苏轼留给我们后人的名句名篇)2、请同学们看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并谈谈自己看完之后的感想赤壁赋作于(1082),这一年是作者遭“乌台诗案”(“乌台”原是御史台,因官署内种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有乌鸦栖息,乃称“乌台”。苏轼被指控写了攻击新法的诗文,被抓进乌台,关了四个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的第三年。苏轼在被废黜黄州的困顿处境中,并没有心灰意冷,走向消沉,而是用旷达的胸怀使自己随缘自适,善于处穷,时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3、听朗读,小组合作,边听边读边正音壬戌之秋( )( ) 举酒属客( ) 窈窕之章( )( ) 冯虚御风( )倚歌而和( ) 余音袅袅( )( )幽壑潜蛟( ) 孤舟嫠妇( )正襟危坐( ) 山川相缪( )旌旗蔽空( )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 舳舻千里( )( )洗盏更酌( )( ) 溯流光( )无尽藏( ) 友麋鹿( )桂棹( ) 少焉( )愀然( ) 匏尊( )扁舟( ) 蜉蝣( )( )遨游( ) 枕藉( )4、小组活动讨论第一节知识点(1)疑难问题(2)重要实词虚词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少焉 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3)词类活用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4)特殊句式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凌万顷之茫然(5)古今异义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6)通假字浩浩乎如冯虚御风(7)重要句子翻译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5、小组活动,疏通翻译第一节6、小组活动,讨论下列问题(1)、本段的层次怎样划分?分三层第一层,第1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第二层,第2、3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是月出之前的情况。第三层,第4、5、6、7句,先写景后叙事,是月出之后的情况。(2)、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