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八年级物理《快与慢》课件 沪科版.ppt_第1页
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八年级物理《快与慢》课件 沪科版.ppt_第2页
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八年级物理《快与慢》课件 沪科版.ppt_第3页
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八年级物理《快与慢》课件 沪科版.ppt_第4页
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八年级物理《快与慢》课件 沪科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如何比较运动快慢呢 不紧不慢的蜗牛 猎豹追捕梅花鹿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节快与慢 学习目标 1 知道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2 理解速度的概念 公式及单位 3 会进行速度的简单计算 百米赛跑 谁最快 一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2秒内运动了100米 3秒内运动了900米 一秒内运动 一秒内运动 50米 300米 速度 返回 二 速度 1 定义 2 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3 计算公式 运动快慢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变形式 比值定义法 推导 读作 米每秒 米 秒 秒 千米 时 小时 读作 千米每时 基本单位 m s常用单位 km h 单位 5m s读作 自行车以5m s前进表示 自行车每秒钟通过路程5米 5米每秒 4 单位 国际单位 m s 常用单位 km h 读作 米每秒 换算关系 1m s 3 6km h 1km h 1m s km h 54 20 人和一些物体的大致速度 人步行 1 2m s自行车 5m s火车 28m s客机 250m s子弹 900m s光 3 108m s 生活中物体速度的测量 例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 s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听到距你 km处产生的雷声 已知 340m s s 1km 1000m 求 t 答 需要大约2 94s才能听到相距 km处产生的雷声 使用公式时应注意的事项 1 解答时要有已知 求 解 答 2 在应用时 速度 路程 时间要对应同一物体而言 3 速度 路程 时间这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要么均用基本单位 或者均用常用单位 一辆公共汽车以45km h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 由第一站牌到第二站牌时用了4min 问两站相距多少米 已知 v 45km h 12 5m st 4min 240s 求 s 答 两车站相距3000m 练习 1 体育课上 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 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 跑得最快的是 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是 的方法 2 在物理学中 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一汽车行驶速度是10m s 物理意义是 一个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1 2 填单位 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1 02 10 2 3 甲 乙 丙三个物体均作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分别是36km h 15m s 1800m min 则他们的大小关系是 5 同学放学回家 正碰上刮风下雨 他以18千米 时的速度由西向东快跑 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 雨滴成竖直下落状态 请你确定 这时刮的是 风 风速是 米 秒 4 速度是52km 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a 行人 b 卡车 c 飞机 d 人造地球卫星 快与慢 二 学习目标1 巩固对速度的理解 能规范解题 2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 3 会用图像表示物体运动状态 4 知道平均速度 例 一列火车长200m 以72km h的速度通过长1800m的铁路桥 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多少时间 开始过桥 过桥结束 变式练习 一列火车长200m 以36km h的速度通过一隧道 用了1分钟 求这一隧道的长度 活动 计算下面这辆小车在三段路程上的速度 这辆小车作直线运动时 快慢 不变 20m s 20m s 20m s 三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 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任何一段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总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 s 图像 图像 t t 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是恒定的 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4 图3是某物体运动的v t图像 则图4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s t图像的是 图3 图4 a b c d 1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公式v s t说明 a 路程越长 则速度越大 b 时间越长 则速度越大 c 速度一定时 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路程一定时 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计算下面这只天鹅在三段路程上的速度 这只天鹅作直线运动时 快慢 在变化 返回 四 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 如果在 这种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 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或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7 运动会上 100m决赛 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 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 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 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 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 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无法比较 4 一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 起跑时速度是9m s 中途速度是8m s 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2m s 如果他的成绩是10s 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 s km h 9 图4 2是甲 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由图像可知 甲做的是运动 乙做的是运动 3s时 甲和乙的图线相交 这说明了什么 8 课外活动时 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 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s内 小明跑得较快d 全程中 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 下图abcd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 每0 1s拍摄一次 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 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三 比值问题 3 甲 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 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 3 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 3 则速度之比是 若两车的速度和时间之比分别是1 2和2 3 则两车的路程之比是 2 甲 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 1 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 3 则甲 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a 2 1b 1 2c 9 2d 2 9 例 张强跑100m用了17s 而李明用25s跑了165m 张强和李明谁跑得快些 s1 100m t1 17s s2 125m t2 25s 已知 张强和李明谁跑得快些 求 解 因为v1 v2 所以张强跑得快些 答 张强跑得快些 3 某辆汽车以4m s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 当驶完一半路程时改用6m 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 甲 乙两地相距2400m 则汽车在甲 乙两地的平均速度 3 一物体作直线运动 全程48m 前一半路程用4s钟 后一半路程用6s钟 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 s 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 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 s 5 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 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 s 共运动了80m 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a 20m sb 10m sc 8m sd 都不对 7 某中学生步行5千米的路程 所需的时间约为 a 60minb 600minc 20mind 200min8 甲 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 1 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 3 则甲 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 6 物体沿直线运动 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5m 则物体 a 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 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 每分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 25m sd 每秒钟的平均速度一定是0 25m s 31 甲 乙两小车运动的s t图像如图17 由图像可知 a 甲 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甲车的速度为10米 秒 c 乙车的速度为2米 秒 d 经过6秒 甲 乙两车相距2米 5 如图是一个骑车者和一个跑步者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线 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合理信息很多 请再写出两条 信息一 骑车者的速度为4m s 信息二 信息三 10 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 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 在进出隧道口时 分别看了一下手表 如图 甲 乙 所示 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30km h 由此可计算出此隧道长约 km 隧道长约2 5 2 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 则它在10s内可前进 m 该汽车通过3 6km的路程需要 min 它的速度是 km h 6 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进行估测 以下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a 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 2m 1 5m之间b 汽车运行的平均速度大约在100km h 150km h之间c 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 1m s 1 3m s之间 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下表是d92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