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hwc农学概论.doc_第1页
Xphwc农学概论.doc_第2页
Xphwc农学概论.doc_第3页
Xphwc农学概论.doc_第4页
Xphwc农学概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童梦无忧网 试管婴儿论坛 本文由墨晟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1.农学与作物生产 1.1 农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 1.1.1 农学的概念和范畴 农学:研究作物生产理论、提高作物生产技术的 一门综合性学科。是农业科学的一个分 支学科。 农学与农业科学:农学是最古老的农业科学学科;早期的农业科学知识(1815 年前)集 中体现 在农学。现代农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分支(由整体变 成部分) 。 1.1.2 农学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是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农业是工业原料的 重要来源; (3)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是出口换汇的重要物资。 农业的含义: 广义的概念:指农、林、牧、副、渔业总称。 狭义的概念:指作物种植业。 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内部各业的组成及其比重。 种植业结构:种植业内部各业的组成及其比重。 农学的地位与作用:农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大田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 种植业 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农学对种植业乃至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1.3 农学的性质和特点 农学的性质:农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经济社会科学间的为发展种植业服务的兼顾作物生产 和环境安 全的一门综合交叉的应用生态学科。 农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构成一定生产关系的人,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生产人类生活所 需产品 的过程。 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植物生产、动物生产 和微生物分解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农学的特点:除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精确性外, 还具有生物性、复杂性和实用性等特 点。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 植物生产 肥料 饲料 养料 养分 养料 动物生产 饲料 1.2 人口增长的历史与趋势 人口再生产类型: (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高低) ; 1 微生物分解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 ;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低低) 我国人口的增长过程 解放前: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解放后1974: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自然增长率 1974 年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高峰期:21 世纪 30 年代,总量将达 16 亿。 1.3 作物生产与粮食危机 1.3.1 作物生产的发展概况 总产大幅度增加:面积略增,单产成倍增加 农业技术进步:作物品种改良,间套作多熟种植技术发展,作物栽培技术发展,病虫草 害防治技术发展,作物生产条件改善。 1.3.2 粮食需求与危机 人均粮食需求 温饱低限:人均粮食 300kg 温饱有余:人均粮食 400kg:21S 中叶,需 6.4 亿 t 充足富裕:人均粮食 500kg:21S 中叶,需 8.2 亿 t 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阶段: 19491958:快速增长:209-300kg 19591977:滑坡恢复:1960:217kg,1974:300kg 19781984:再次飞跃:1977:297kg,1984:390kg 1985现今:维持徘徊:350400kg,90 年代:375kg (1984-2003 的 20 年中,6 年超 400kg,14 年 330-390kg 1996:414;2002:357;2003:334;2007:381) 我国历代人均粮食占有量 时期 汉代 盛唐 北宋 晚明 清初盛世 晚清 人均粮食(市斤) 456 1256 1333 1741 1705 705 目前南北美洲每年共生产粮食 5 亿吨左右,人均粮食 625 公斤;欧洲年产粮食 4 亿吨左右, 人均 570 公斤;大洋洲年产粮食 3000 多万吨,人均粮食超过 1000 公斤;亚洲生产粮食 10 亿 多吨,人均粮食 330 公斤,与世界人均粮食持平;非洲是人多粮少的地区,人均粮食不到 200 公斤。 2 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 我国历年人均占有粮食与肉类走势 我国历年人均占有粮食与禽蛋走势 3 1.3.3 粮食危机的解决途径 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耕地危险点 0.795 亩/人; 人均与亩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5 和 1/3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提高复种指数:尚有 42%潜力 提高作物单产: 亩单产距先进国家差距: 水稻 6080kg; 小麦: 100200kg; 玉米: 200300kg 减少产后损失:一般 20%左右。减少收获至消费过程损 失;提高酿造技术;采用精量播 种。 调整粮食发展战略: “粮-经”二元结构转向“粮-经-饲”三 元结构, “人畜共粮”为“人 畜分粮” 开发新的食物资源:微生物发酵生产,海洋生物 立足自给,适当进口: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 510%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 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 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 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强化扶持政策,落实 储备任务,分担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 和后备产区建设。 加快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财力增强相协调,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地方抓粮的积极 性。 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加强产粮大县建设,确保 区域内粮田面积不减少、粮食自给水平 不下降。 2.作物起源与分布 2.1 作物起源与传播 2.1.1 作物起源与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类型: 地中海农耕文化: (中东)起源作物有小麦、大麦、 豌豆等 热带深草原农耕文化: (非洲)起源作物有豇豆、葫芦、芝麻 根栽农耕文化: (东南亚、马来半岛)起源作物有芋头、山芋、 香蕉、甘蔗 新大陆农耕文化: (南、中美洲)起源作物有马铃薯、 菜豆、南瓜;玉米、甘薯 2.1.2 作物的起源中心 4 瓦维洛夫 8 大起源中心(3 个副中心)学说 中国起源中心:中国中部与西部山区,最大的起源中心 印度起源中心: (印度-马来亚中心) 中亚起源中心 近东起源中心 地中海起源中心 埃塞俄比亚起源中心 中美起源中心 南美起源中心(智利起源中心、巴西-巴拦圭起源中心) 2.2 作物的分类 2.2.1 按作物的亲疏关系分类 按界、门、纲、目、科、属、种次序分类。 种是分类上的最基本单位。 学名由属名、种名及定名人姓氏或缩写组成(如 Oryza stativa L.) 。 2.2.2 按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一)根据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喜温作物:生长发育最低温度一般要求 10以上的 作物。 喜凉作物(耐寒作物) :生长发育最低温度一般要 求 13以上的作物。 (二)根据对光周期的反应: 长日照作物: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需要日照长度 超过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结实,且 随日照时间的延长, 生长期缩短的作物。小麦、大麦、油菜、蚕豆、亚麻等。 短日照作物: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需要日照长度短 于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结实,且 随日照时间的缩短, 生长期缩短的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红麻、黄麻等。 中日照作物(定日照作物) :在某一特定日长下才能 开花的作物。长于或短于这个日长 都不能开花。甘蔗 的某些品种(12.75hr) 。 中性作物:对光周期不敏感的作物。荞麦、豌豆、四 季豆。 (三)按同化 CO2 途径: C3 作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先形成的有机物为含三 个碳原子(3磷酸甘油酸:PGA) 的作物。水稻、 小麦、大豆、棉花等。 C4 作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最先形成的有机物为含四 个碳原子(草酰乙酸:OAA)的作 物。玉米、高梁、 甘蔗、苋菜。 2.2.3 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分类 禾谷类作物:稻、麦、玉米、高梁等 粮食作物: 豆类作物:大豆、绿豆、蚕豆、豌豆等 薯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等 油料作物:油菜、花生、向日葵、芝麻等 纤维作物:棉花、麻类 经济作物: 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 特用作物: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 药用作物:人参、白术、贝母、杜仲等 绿肥与饲料作物:黑麦草、苏丹草、 “两萍三水”等 3.作物生长发育规律 3.1 作物的生长发育 3.1.1 作物的生育期过程 生长:指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植物体积或重量的不可逆增加。即生物有机体个体、器 官、组织或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通过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扩大, 5 实现量的变化。 分化:指来自同一合子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为形态、机能和 化学构成上异质的过程。是由 一般变为特殊的现象,可在细 胞水平、组织水平和器官水平上表现出来。 发育:指个体生命周期中植物体的构造和机能从简单到复杂的 质变过程。即生物有机体通过 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分化形成, 引起有机体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质的变化。是植物体 各部分、各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只能在整体水平上表现出来。 生长分化发育三者关系:生长是量变,是基础;分化是局部的质变;发育则是整体的内 在质变,是在生长和分化的基础上进行 的更高层次的变化。生长和分化又受发育的制约,某 些部分的生长和分化必须通 过一定的发育质变后才能开始, 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数量和 分化类型,因此生长和分化是发育的特性。 营养生长:指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指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3.1.2 作物各器官的生长发育 种子与种子发芽 种子:作物生产中的种子,是指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 种材料。一般包括植物学上 的种子、果实及营养器官三类。 发芽:指胚根伸出种皮形成种子根或营养器官的生殖芽开 始生长的现象。 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发芽势: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发芽率。 种子发芽三过程:吸水膨胀、萌动、发芽 影响种子发芽三因素:水分、温度、空气 根的种类和根系生长 根的作用:固定植株;吸收水分、养分;生物合成; 贮藏与繁殖 根的种类:初生根、次生根、不定根 初生根:由种子内胚根突破种皮直接发育生长而成的 根。 次生根:着生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和较老的根上(甘薯块根)等处随 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根系类型 直根系:由明显而发达的主根和大量侧根组成的根系。 须根系:没有明显主根而由大小、粗细大体相似的根 (不定根为主)组成的根系。 茎的种类、形态和茎的生长 茎的种类: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缠绕茎、 变态茎 分蘖节:禾谷类作物中位于地下部或接近地面的 能产生分蘖的密集的茎节。 单双子叶植物茎伸长的差异 双子叶作物:茎尖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和伸长, 使节数增加、节间伸长,引起茎的 伸长。生长方式 为顶端生长。 单子叶作物:每个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 分裂和伸长,使各个节间伸长,引起 茎的伸长。生 长方式为居间生长。 叶的形态与生长 子叶:着生于胚轴上的叶片,是胚的组成 部分。 真叶:着生于主茎或分枝(分蘖)的节上 的叶片。 双子叶作物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有些双 子叶作物缺乏叶柄或叶托)三部分组成。 单子叶作物的叶由叶片和叶鞘组成。 产量器官的形成和成熟 6 产量器官类型: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 营养器官的形成与成熟 一般的营养器官:与普通营养器官生长相似。但往往 具有定向积累某些物质的能力。 变态的营养器官:顶端分生组织停止细胞分裂,薄壁 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使不定根或葡匐茎 膨大增粗。 生殖器官的形成与成熟 历经花芽分化、开花受精、种子果实发育三个阶段 受精卵 胚 胚珠 初生胚乳核胚乳 种子 珠皮 种皮 果实 子房壁 果皮 3.2 作物产量及其形成 3.2.1 作物产量 作物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 经济产量:单位面积上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主 生物产量:单位面积上作物在整个生育期所生产 经济系数:由生物学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量 产量构成因素:决定作物产量高低的直接参数。 产品的数量。 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系数。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学产 相互间存在一定的制约与补偿关系。 3.2.2 作物产量的形成 禾谷类作物产量的形成 产量构成因子: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 有效穗数的形成:取决于种植密度与分蘖穗数。密度 由产量目标、资源条件、品种类型 决定;分蘖穗数取决于分蘖总量及分蘖成穗率,分蘖成穗率受分蘖时间、分蘖位置等影响。 分蘖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期。 每穗实粒数:由分化总颖数、退化颖花数及结实率决定。 总颖数、退化颖花数主要由幼 穗分化期的条件决定;结实 率主要由开花授粉及灌浆结实期的条件。孕穗期是决定每 穗粒 数的关键期。 粒重:主要决定于籽粒体积大小及内含物多少。籽粒体 积大小决定于幼穗分化期,而内 含物多少主要受灌浆期光 合作用能力的影响。灌浆结实期是影响粒重的关键期。 双子叶作物产量的形成 棉花:株数、每株铃数、单铃重、(衣分) 产量构成因子 大豆、油菜:株数、每株荚数、单荚粒数、粒重 株数:取决于密度; 每株铃(荚)数:取决于分枝数及每分枝数分化的花芽数。分化的花芽数能否成铃(荚) , 取决于花芽形成时间及发育过程中因营养、 激素、 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中途脱落率。 蕾花期 是 决定单株铃(荚)数和关键时期。 单荚粒数:决定于子房内的胚珠数(遗传控制)及空瘪粒率(受开花授粉期环境条件、 营养状况的影响) 。开花授粉期是决定每荚粒数的关键期。 单铃重 (粒重) 决定于结初期长度及结实 期的增重速度。 结实期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期。 : 衣分:主要取决于品种。 3.3 作物品质与评价标准 3.3.1 作物的品质 作物品质: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 3.3.2 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 7 形态指标:根据作物产品的外观形态来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理化指标:根据作物产品的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评价品质优劣的指标 食用品质:指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的特性。 (淀粉含量、种类;面筋特性) 营养品质:主要指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维生素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等 工艺品质: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 加工品质:指不明显影响产品质量但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性 4.作物品种改良 4.1 优良品种及其特点 4.1.1 品种概念 品种是符合生产需要的具有遗传稳定性和形态一 致性的人类长期劳动的产物。 4.1.2 优良品种的特点:丰产性, 稳定性, 优质性, (早熟性) 广适性 , 4.2 品种改良的途径和方法 品种改良过程: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优良基因 的重组与选择、育成品种的评价与测试 4.2.1 引种 引种是指把外地或国外的新作物、品种或品系, 以及研究用的遗传材料引入当地种植。 引种主要步骤: 引进品种; 品种观测; 生产推广。 4.2.2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是以品种内的自然变异为材料,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单株,从而获得新品种 或 改良原有品种的方法。 选择育种常用的方法: 混合选择:将选择到的单株(单穗)混合脱粒,混合种植的方法。常用于异花授粉作物 的改良。 单株选择(系统育种) :将选择的单株(单穗)分别脱粒,分别种植,然后对后代株系进 行比较、选择,直至选出新的品种的方法。包括大田选株(穗) 、株(穗)行试验和产量比较 三个环节。主要用于自花授粉作物。 4.2.3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用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为亲本,通 过有性杂交,经基因分离、重组创造异质 后代群 体,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并进一步育成新品种的 方法。 杂交育种过程:主要包括组合配置、杂交后 代处理和定型品系(种)评比三个环节。程 序上要经过七个过程:亲本圃, 选种圃(F1、F2、F3、直至纯合度达到要求) 产量 , 比较圃(鉴定圃、预试圃、品比圃) 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 生产应用。 , 4.2.4 杂种优势利用 杂种优势:是指杂种一代(F1)在各方面 比其双亲都要表现优越的现象。 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主要决定于去雄的方法。 杂种制种法: 人工去雄、授粉制种; (雌雄异花、花器大 或繁殖系数高的作物) 利用雄性不育系制种; 化学杀雄制种; 利用自交不亲和性制种; 利用标记性状(基因)识别杂种。 8 4.2.5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诱变作物 产生变异,然后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育 种目标 的个体,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辐射育种:利用射线诱变进行的育种为辐射育种。 化学诱变育种:利用化学药剂诱变进行育种的方 法为化学诱变育种。 4.2.6 生物技术的应用 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对植物 原生质、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离体培 养,并控 制其生长发育的技术。 主要应用:克服远缘种、属间的有性杂交不亲和,获 得细胞杂种;单元倍体育种;脱 毒苗生产 遗传工程:对遗传物质进行直接操纵、改组、重 建,实现遗传性定向改造的技术。根据 操纵水平 不同,有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等。 基因工程:是指在分子水平上在生物体外,用人工方 法将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重新组 成一体,定向产生符 合人类需要的新型生物物种、类型的技术。 应用:转基因作物 抗病基因工程;抗虫基因工程; 抗除草剂工程;改良品质基因工程。 4.3 良种的繁育与推广 品种区域化鉴定:通过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栽培试验,对品种的利用价值、适用 范围,对栽 培条件的要求等作出全面的评价,为品种区域化 布局提供依据。 良种繁育:指对通过审定的作物优良品种按一定 程度进行繁殖,使生产的种子保持其优 良种性和 纯度,以满足生产用种的需要。 良种繁育的任务:生产优质种子,实行品种的更 换和更新;防止品种混杂退化,保持良 种种性。 良种繁育的程序:品种繁育按原原种、原种、良 种三级程序进行。 加速良种繁育的方法:提高繁殖系数;加代繁殖。 5. 作物栽培技术 5.1 土壤与土壤耕作 土壤肥力:土壤能够同时地、不断地供应 和调节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 空气 和热量等生态因子的能力。 5.1.1 土壤的主要特征 土壤组成:固相:由土壤矿物质(总干重的 95以上)与土壤有机 质(总干重的 12), ) 组成,体积占 50左右。 液相:稀薄的水溶液 气相: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分沙性土、壤性土和粘性土三类。 三类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通透 土温变 土壤类型 粘粒 耕性 养分状况 保畜性 适宜作物 性 化 变化快、 耐瘠、耐 15% 沙土 好 好 含量低 差 温 旱、 较高,转 15-40% 壤土 较好 良好 较稳定 化速度较 较好 快 含量多, 变化慢、 耐肥、耐 40% 粘土 差 差 转化速度 强 温 差小 水 慢 9 5.1.2 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 土壤水分:吸附水、毛管水和重力水三种类型。 土壤养分: 土壤空气和土壤热量: 5.1.3 土壤耕作 播前耕作:包括基本耕作(翻耕、旋耕、深松耕、 上翻下松)+辅助耕作(耙地、耢地、 开沟作畦等 辅助耕作) 播后耕作管理:镇压、中耕、培土、起垄 5.2 作物需水规律与灌溉技术 5.2.1 作物的需水规律 作物需水量指标: 蒸腾系数:作物每形成 1 克干物质所消耗的 水分克数。 作物需水临界期: 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 期, 此期缺水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 5.2.2 灌溉技术 灌溉方法:地面灌、地下灌、喷灌、滴灌 5.3 作物需肥规律与施肥技术 5.3.1 作物的需肥规律 作物营养临界期:一生中对养分最敏感的时期,此期 缺乏养分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影响 很大。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养分需求量与吸收速度很大, 施肥作用最明显, 效果最好的时期。 5.3.2 施肥技术 肥料种类:有机肥、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 施肥量:依赖于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土 壤养分供应量、肥料中有效养分 含量、当季肥料利用率。 施肥时期:基肥、种肥和蘸秧肥、追肥 施肥方法:全层深施、集中施肥、表层施肥、根外追肥 5.4 病虫草害及其防治技术 5.4.1 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5.4.2 病虫草害的传播媒介 病虫害传播媒介:被害植株、种子、土壤、有机肥、杂草 杂草传播媒介: 种子繁殖杂草:风力、水流、调种、引种、施用未腐 熟有机肥、播种混有杂草的种子。 营养器官繁殖的杂草:地下根茎的延伸 5.4.3 病虫草害的防治原则和方法 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预防措施:植物检疫、预测预报、播前预防 综合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5.5 作物收获与贮藏 收获方法:刈割法、摘取法、挖掘法 产后处理:种子干燥、薯类保鲜、初加工 薯类保鲜应注意的环节:一是收运过程尽量避 免损伤; 二是入窖前严格选择,剔除病虫伤薯块;三是加强贮藏期间的管理,特别注意调节 温度(916) 、湿度(85%95%)和空气(通气良好) 。 种子贮藏: 种子寿命: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 限。 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遗传控制;成熟度;饱满度; 机械损伤程度;温度与湿度 6. 作物种植制度 10 6.1 种植制度的概念与类型 6.1.1 种植制度的概念与意义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布局和种植方式的 总称。 合理的种植制度,是指当地生产条件下相对较优的农作物种植方 案,它应该是: 能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 能持续增产稳产并提高经济效益; 能培肥地力,保护资源,维持农田生态平衡; 能协调国家、地方和农户间对农产品的需求关系; 能促进畜牧业以及林、渔、副业等汪的全面发展; 能协调种植业内部各种作物的关系。 6.1.2 种植制度的类型 按作物构成分: 按降水和灌溉程度分: 按农田利用程度分:撂荒制、休闲制、连年种植制、多熟制 6.1.3 我国种植制度的特点 (1)复种指数高,是世界上复种面积最多的国家; (2)作物组成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次之,饲料作 物、多年生牧草所占比例极低; (3)种植方式多种多样,单作与间套作、轮作与连作均有 分布,连作换茬较灵活 6.2 作物布局 6.2.1 作物布局的概念和意义 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计划,即安排作 物种植的种类、面积、比例和配置地点的一种作物生产部署。 6.2.2 决定作物布局的因素 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农产品的社会需求(自给性需求与市场需求) 社会发展水平 6.2.3 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 明确对产品的需求 查明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 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和品种 作物配置的确定 6.3 种植方式 6.3.1 复种 复种:在同一块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 的种植方式。 复种指数:全年作物收获总面积耕地面积100 复种增产原因:增加了作物有效播种面积、缓和作物之间 争地矛盾、有利于稳产(前后 茬产量互补) 复种条件:热量条件、水分条件、肥力条件、劳畜力、机 械化条件 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 培育早熟品种、开发填闲作物;改直播为育苗移栽;运用套作 技 术;缩短农耗期;发展作物晚播、早熟技术 6.3.2 间套作 概念: 单作:在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 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 间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同一生长季节内,分行或分带间 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 植方式。 套作:在前季作物生育后期,在其株行间种植或移栽后 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间套作的增产原因: 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充分利用光能、改善通风条件、充分利 用土 11 壤养分、增强群体抗灾、抗逆性、边行优势 间套作的技术要点: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确定合理的田间配置、加强田间管理 6.3.3 轮作与连作 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 植方式。一年多熟条件下,同一 块地上年际间不同复种方 式的轮换种植,称为复种轮作。 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同一作物的种植方式。 一年多熟条件下,同一块地上年 际间同一复种方式的连续 种植,称为复种连作。 轮作的作用:减轻作物的病虫草害;平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连作的危害原因: 生物原因:病虫草的加剧、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土壤酶 活性的变化等 化学原因:土壤营养物质的偏耗和有毒物质的积累。 物理原因: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 连作的技术: 选择耐连作的作物和品种; 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 7. 农业现代化与种植业展望 7.1 现代农业 7.1.1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1)技术科学化:体现在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化肥农药 的研制与生产、栽培技术、灌溉技术 等方面。 (2)操作机械化 (3)产销社会化 (4)生产高效化 (5)农民知识化 7.1.2 现代农业的弊端 增加资源消耗 加速环境退化与污染 导致食物污染 7.2 可持续农业 7.2.1 可持续农业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高度工业化和化学化引起严重 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发展 中家掠夺式经营导致资源破坏。 可持续农业:在不破坏环境和资源、不损害后代利益前提下,实现当代人对农产品供需 平衡的(兼顾产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等因素的)农业发展模式。 7.2.2 国外可持续农业的道路及其模式 减少消耗型、保护环境型、减轻负担型 7.3 种植业的发展趋势 7.3.1 建设高产农田 分期改造低产田、重点改良中产田、大力建设高产田 7.3.2 改革耕作制度 提高复种指数、增加间套作面积 7.3.3 普及优良品种 育种技术高新化:杂种优势利用,杂交育种,生物技术育种 育种目标多样化:高产育种,品质育种,抗性育种,抗逆育种 实施种子产业化工程 7.3.4 发展适用技术 12 适用技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能获得 作物高产、经济效益高的技 术。 单项技术:节水灌溉,优化施肥,设施栽培,病虫草综合防治,机械化作业。 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模式化栽培技术,智能化栽培技术 8.园艺通论 8.1 园艺植物的分类 8.1.1 果树的分类 按果实构造分类:仁果类、核果类、柑果类、浆果类、 坚果类 按农业生物学分类: 落叶果树:仁果、核果、坚果、浆果、柿枣 常绿果树:柑果、浆果、荔枝、核果、坚果、荚果、聚 复合果、 多年生草本 8.1.2 蔬菜的分类 按食用器官分类: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 花菜类和果菜类 按农业生物学分类:根菜类、白菜类、茄果 类、瓜类、豆类、葱蒜类、薯芋类、绿叶菜 类、 水生菜类、多年生蔬菜、食用菌类。 8.1.3 花卉的分类 按生物学分类: 一年生花卉 二年生花卉 多年生花卉 观赏花木:具有观赏价值的器官的木本植物。 水中花卉:指在水中或沼泽地生长的花卉。 8.2 园艺植物的繁殖 8.2.1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的优点: 种子轻便,易于采、贮、运、播等工作的进行; 种子来源广,易于大量繁殖; 幼苗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寿命较长; 对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强。 种子繁殖的缺点: 易变异,易退化; 迟熟:木本果树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用种子繁殖开 花结实晚; 不能用于繁殖自花不孕植物和无籽植物。 8.2.2 营养器官繁殖 自根苗的繁殖 自根苗:指采用扦插、压条、分枝等无性繁 殖获得的苗木 嫁接繁殖 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砧穗的亲和力、砧穗 质量、嫁接时间、接口湿度、嫁接技术等 无融合生殖 无融合生殖:不经受精而产生具有发芽力的 种子的现象 8.3 园艺植物的栽培技术 8.3.1 土壤肥水管理 8.3.2 物理调节 利用机械的或力学的方法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时间、 空间定位或调整株型和冠幅内枝、 叶、果的分布状 况,以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整形、修剪、株形调整) 8.3.3 化学调节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定向诱导植物生长发育,以达 到高产优质的目的。(打破休眠、促 13 进生根、改变雌 雄花比例等) 8.3.4 病虫草害防治 8.3.5 产品收获与采后处理 8.4 园艺设施与应用 8.4.1 园艺设施的类型 风障、阳畦、温床、荫棚、软化设施、塑料薄 膜覆盖、温室、植物工 厂等 8.4.2 园艺设施的应用 果树生产上的应用:培育幼苗,提高成苗率; 改善果品品质;促成栽培。 蔬菜生产上的应用:设施栽培(保护地栽培) 早熟栽培、延后栽培、冬季栽培、软 : 化栽培等。 花卉生产上的应用:培育幼苗;调节花期;安 全越冬、度夏;防风避雨;花卉成列。 9.农村与区域发展 9.1 发展观的演进 9.1.1 经济增长论 把经济增长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忽视发展的其他方面,实 践证明, “经济增长论” 存在严重的弊端:以 GNP 为中心的发展受到资源的限制;忽视了社会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产 生了一些无法解决的社 会问题;GNP 的增长并没有真正消除贫穷;即使这种发展最终能使 人们达到相当高的物质消费水平,也不能保证人民能真正得到幸福。 9.1.2 增长极限论 “经济增长极限论”的中心论点是: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 环 境污染和资源耗竭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这五个因素的共同点是他们的增长都是 指数增长。由于地球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的,地球吸收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我 们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就会在今后一百年内某个时期达到极限,即世界末日就会来到。 9.1 发展观的演进(续) 9.1.3 综合发展观 “综合发展观”认为,发展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 经济与社会综合 协调发展的过程,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政治民主、文化变迁、科技进步、自 然 协调、生态平衡等各个方面。 9.1.4 可持续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认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 人满足自身需 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定义体现了三个原则:一是公平原则;二是持续性原则;三 是共 同原则。 9.1 发展观的演进(续) 9.1.5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 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 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2 农村可持续发展 9.2.1 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发展的原则; 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城 乡协调发展的原则; 因地制宜的原则。 9.2.2 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框架 大致框架:国家以及社会各方面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的 投入,提高农业生 产中的科技含量与农业机械使用的普及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与先进的农艺过程,实施产业 化经营,改善农业的生 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而有序地安 排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农民收 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 14 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村的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控制农村人 口的增长;发 展农村卫生事业,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基层政治体制改革促进农 村基层社会组织的发育,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活动的社 会化组织程度,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等。 目标衡量指标:农村经济;农村人口;农村社会;农村自然资源和 环境。 9.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9.3.1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 五中全会提出的 5 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 理民主。 2006 年中共中央 1 号文件提出的“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 的建设” 。 五个必须坚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坚持宪法规定的农村基本 经营体制不动 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因地 制宜、分类指导;坚持调动各方面积 极性,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 广泛参与。 “五要五不” :要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 民主协商, 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 办代替。 五大目标: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 农村社会事业 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 9.3.2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途径 根本途径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关键是要建立五大机制: 1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财 政支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金融 资金) 。 2党和政府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 面发展的工作机制。 3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 家园的激励机制。 4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 5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 15 1本文由易做梦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非常抱歉,该文档存在转换错误,不能在本机显示。建议您重新选择其它文档 1本文由京晶乐道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农学概论 一、判断题 判断题 (AB)C 与(AC)B 两种杂交方式中,每品种的遗传效应都是一样的 从世界角度看,随人口膨胀而来的粮食危机仍是大问题 大田作物生产的好坏不但影响人民生活、也影响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的提供 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育种时间短、选择准确率高 多倍体植物器官都有巨大性 多倍体植物是普遍存在的 非洲人均占有粮最少(183.1 公斤/人) ,其原因不是非洲粮食产量低,而是非洲人口增加太快造成的 风干池短期贮种,是南北方短期存种的好设备 高山(高原)所种作物引下山来容易早熟 混合选择法就是单株选择,混合种植,重复多次,直至后代群体相对整齐并超过对照 接种剂是种子包衣中最为重要的目的性物质 没有大田作物产量的提高就很难有蛋奶肉业的发展 农学就是研究农业的学科 农学也就是作物栽培学 人口膨胀与粮食危机仍是当前世界难题 土粒外的膜状水是无效的 土壤固相物质指的是土壤矿物质 土壤三个相的成分和三个相的比例组成土壤的肥力 土壤液相主要是水和溶在其中的溶质 土壤中空气的含量及热状况都是土壤肥力的因素 窝眼滚筒是根据种子长度来分级种子的 我国春秋时期就用狗血拌粟粒再滚拌一层灶烟,使粟粒圆球化而增大,这就是一种原始的种子包衣 我国引进玉米种植只不过 500 年历史 选择育种、诱变育种都很难全面改造一个原品种群体 选择育种不可能全面改造一个不良群体 选择育种是人为的寻找作物有益的自然变异 选择育种只是在原品种群体基础上改良少数性状而成新群体 一个株系群中的各个系才叫姐妹系 引种仍是最快捷、最经济的增产措施 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育出的品种,器官有“巨大”性 玉米南移 1 纬度,生育期可缩短 2-3 天、株高降低 2-3%、千粒重降 2-4% 杂交育种可获得突破性新品种 杂种优势的对照优势指数是以生产上表现好的品种为对照试验计算出来的 在出现系统群时,群间差异要大于群内各系行的差异 种衣剂中添加过氧化钙、过氧化锌等物质能解决种子萌发出芽过程中表土缺氧问题 种子单靠密闭就可以长期贮藏而不坏 种子贮藏过程中,种子水分从 14%5%,水分每下降 1%,则种子寿命可延长一倍 自然界高等植物中多倍体占多数,这是植物进化的表现 答案 二、填空题 填空题 ( ) ( ) ( )是贮藏种子最重要的手段。 1 答案 低温、干燥、密闭 倍性育种包括( 表层施肥多用于( )和( ) 。 多倍体育种 种 水、 ) 。 )时晾冻一周可将虫子 中、后 单倍体育 )田及密植作物的()期。 表现好的鉴定小区种子混收下来,下年进行( 杀死, ( )时一天即可杀死。 品种比较试验 -5、-15 螺旋状滑道 重力分选 土壤不同、 天气状况 (旱、 雨) 、作物种类 低温杀虫是冬天将有虫的种子弄到水泥场上去晾冻,摊开后在( 根据种子外形和表面光滑程度分级种子,用( 根据种子重量清选分级可用( 灌溉定额因( ) ( ) ( )机。 )而异。 )%的作用。 )筛。 几十年来的统计,新品种对粮食增产能起( 较好的种子库内 48 月种温( 库温,库温( )气温。 )%来自农业。 目前我国的出口物资有( 目前我国工业原料( 普通小麦是( 冬查( )倍体植物。 )库温、库温( 30 )气温,10 月到第二年二月,种温( ) 小于、小于、大于、大于 42 40 、70 六 ) 秋查 、 ( ) 夏查 ( ) 南、北、面层、底 、 雄性不育系 雄性不育保持系 雄性不育恢复系 )%、轻工业原料( )%来源于农业。 群众检查库内害虫, 首先要查种子堆的重点部位, 有春查 ( )的经验。 三系配种法的三个系是( ) ) ) ( ( 。 同( )间引种容易成功。 ) 、掩埋( )和清理( )作用。 生态环境的地区 土壤结构 有机质、杂草、肥料 地面 土壤翻耕有改善( 土壤高度有效的养分是( )养分。它是无机盐的( )和( ) 。 水溶性、离子 分子量小、 结构简单的化 合物 土壤是( ) ( ) ( )三个相组成的。 )中。 )和( ) 。 ) 。 固体相、液体相、气体相 消长的 植物残体、微生物 萌发出苗、根生长 是萎蔫系数、 田间持水量 固氮菌肥,根瘤菌肥,抗 生菌肥,磷细菌,钾细菌 肥 土壤液相和气相的比例是互为( ) 。 土壤有机态养分存在于( )和( 土壤有效水的下限( 土壤热量影响植物生长最明显的是( )上限是( 微生物肥料又称菌肥,分为( ) 。 我国育成的小麦品种大多是用一个当地推广品种和一个或几个国外 ( 无籽西瓜是( 小麦需水临界期在( )植物。 )至()期。 ) ) ( ( ) ( ) 。 ) 。 ) 。 ) 品种杂交选育而成。 丰产类型 三倍体 孕穗、抽穗 纯合度 温度、湿度、空气 温度、水 分、通气条件 x, y, ?, a 粒子, 中子 (热、慢、中、快) ,质 子 要利用好杂种优势、首先应提高双亲的( ) 。 影响仓库害虫繁殖速度的因素是( 影响种子呼吸强度的因素有( 诱变植物发生变异的射线有( ) ( 杂交育种( 定的。 )一般至( )代才出现品系鉴定,特殊的也有在( )代出现品系鉴 以单交为例、F5 、F4 2 植物利用杂种优势有如下几种途径( ) 。 1.人工去雄; 2.利用雄性不育性; 3.利用自交不亲和性; 4.化学杀雄 种子披衣后不改变( ) ,一般用于( 大 )粒种子。 ) ,种子寿命可( ) 。 种子形状、大小、大 5 度、延长一倍 ) 有氧呼吸、 , H2O 作物生长最旺盛的中期 CO2 种子贮藏温度在 050之间,温度每下降( 而氧化成( )和( ) 。 种子贮藏中,如果条件和管理不好,即使不生虫、不霉烂,它的营养物也可通过种子(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 。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往往在作物生长的( ) 。 最旺盛的中期 三、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滴灌 地面灌溉 地下灌溉 二系制种法 的土壤里,省水、效果好而成本高。 即水在耕地表面流动,借重力和毛管作用湿润土壤的方法,包括畦灌、沟灌、淹灌。 利用埋设在地下的管道,将水引入田间根系的吸水层,能均匀湿润土壤,保持土壤结构,减少地面 蒸发。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能在条件好的地方种植使雄性可孕,就能繁殖本身雄性不育的种子,在条件 不利的地方种植,其雄性就不孕,可作制种母本,这样繁殖不孕系就不用保持系了。用光温敏不育 和恢复系就够了,这就是二系法制种。 父、母本行比 光温敏核不育系 两个亲本配制杂交种时,为了多得杂交种子往往要几行母本与几行父本相间种植,再根据父本花粉 量大小与父本高度等情况要多种一些母本行,形成母父行成一定比例种植。这叫父、母本行比。 在水稻、小麦等作物有逆其生态条件(光照长短、温度) ,种植则表现雄性不育,顺其生态条件要求 种植又表现雄性可育,这样也好顺其生态条件种植来繁殖其种子。逆其生态条件种植作物杂交制种 的母本。 缓效态养分 基肥 检疫对象 是一部分存在于矿物结构中较易释放的养分,如矿物水化云母晶格中的固定的 k+等,不能为当季作 物吸收。常作为速效性养分后备与补充。很快就会被利用。 也称底肥,通常在播前或播种时施入,也有在移栽前或移栽时施入,如蘸根肥,送嫁肥等,基肥肥 效一般持续整个生育期。 在引种工作中,必须对引出方的植物品种进行病虫害检疫,检疫对象就是引入方所没有的植物病虫 害,也就是严禁引入的病菌和害虫在引出方的植物(和种子)中进行严格检验。这样虫和菌就是检 疫对象。 距离隔离 免耕与少耕 喷灌 品种更新 清仓消毒 全层施肥 人工辅助授粉 人工去雄 在水稻、玉米配置杂交种子时,配制地必须与水稻或玉米大田隔开,以免大田花粉飞进配种区影响 配种纯度。现要求水稻配种地与水稻大田 100 米,玉米则隔开 300 米。 在符合要求的土壤,并有条件的地块上不用耕作就在留茬上进行联合作业播种、施肥、施药等一次 完成,以后尽量使机械不下地或少下地。 利用水泵和管道压力,将水通过能散水的喷头,将水喷到空中,散为水滴,再像降雨一样落向地面, 它可以控制喷水量、强度,保护土壤结构,还能冲刷叶面上的尘土。 用新品种代替旧品种在生产上应用叫品种更新,品种更新的快慢决定于育种速度和品种推广速度。 清仓消毒是种子库定期防虫治虫, 灭菌清洁的一种措施。 它的主要内容是库内的六个面要粉刷打药, 墙面填补小洞、裂缝,所有仓库用具麻袋、蓆子等要敲打、冻、晒,喷药杀虫、杀菌等。 将肥料均匀的散于土壤表面,通过翻耕混入全耕作层土壤中。 玉米、水稻配制杂种时,玉米有在花期相遇不良之处,人工采粉辅助授粉,父本行推株摇粉,水稻 有拉绳辅助授粉等,都是为了多收杂种。 人工去掉完全花中的雄蕊以便做人工杂交组合和配制杂交种子,雌雄同株的单性花植物,人工去掉 3 答案 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将水及溶在其中的肥料,通过滴头,以点滴方式均匀,缓慢的将水滴到根系周围 雄花便可。 生态环境 同源多倍体 土壤饱和持水量 土壤犁底层 土壤熟化层 土壤田间持水量 土壤吸附水 土壤有机态养分 土壤有效水 土壤质地 微生物肥料 雄性不育保持系 有机肥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