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解析.doc_第1页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解析.doc_第2页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解析.doc_第3页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解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附加题解析语文卷(附加题)吴楚道人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 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 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 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 或 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解析】从停顿的标志词上说,“故”“而”(表句子转折)即指明了三处停顿;再从句式的对称上说,“贵而贱”与“先而后”,“贫者或不厌”与“有国强者或并”,亦有五处停顿(与“标志词”断句法有重合之处):6处断句应是很简单的! 【评价】断句是间接地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鉴赏能力,考查的内容应该停留于最为基本的知识能力上,而不是刻意地追求高难深的东西,因为考生毕竟不是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却是一个浅知的群体,所以命题只要能使他们能力所及,就是很好的题目了。这道题就是这样的特点,可见文科命题人是有一番思想的,吴楚道人代表一线教师对你们表示真诚感谢! 20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2分)【答案】表、世家【解析】史记的五种体例是“家喻户晓”的,如是还答不出来,那不是教学的问题了!【评价】今年的此题不像以前的高考题那样刁钻如“黄老”让许多考生都写不出来,而向“易”“常”方向转变,这仍是一种大气,赞!嘿嘿,我向来以为江苏人是一种小家子气的人,看来这种看法要改变了!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2分)【答案】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解析】作答此题关键是在审题,把原文的相关话语照搬过来就行了。“经济措施”而不是用人方面,若答“齐用管仲之谋”“魏用李克”就是错误答案了。【评价】此题亦是“易”题,题简却考的是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你连这么简单的分析能力都没有,你还“混”什么呢?我觉得江苏试题要真正走向全国从而引领全国,这样的试题就是“王道”! 二、名著阅读题(15分)2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E)A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C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D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E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答案】A、E【解析】A项,错在“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应是“从岳母、妻子的外公、自已的外婆得到了三笔遗产”;E项茶馆不是按照“三一律”(一个昼夜、一个地点、一条情节主线)的艺术法则,因为它是按照一个茶馆、三个时代(清末、民初、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变迁来写的。【评价】这个选择题,考得有点细有点偏了。A项“妻子的外公”,稍不注意便会错选,再者说妻子的外公,是不是葛朗台的外公呢按照中国人的风俗理解?E项的“三一律”的概念,考生从哪里可以知道呢?估计教师讲过、提到过,学生可能还会记得,如果总之,这道题,有点无语! 23简答题(10分)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6分)【答案】惜春、迎春。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解析】本题考查两个方面的问题:红楼梦里的人物隶属关系及同一章回(七十四回)中的相关情节,没有跨度,应是不难。【评价】这道题在命题上就没有给考生难度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提示考生,这也是做得相当大度的地方。红楼梦前八十回是考生必须要熟看的,只此,方能应付对红楼梦的考查。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解析】作答此题得明白边城的写作特色:沈从文是一位来自民间的作家,他的小说带有湘西边地人民特有的淳厚质朴的品格,带有那个地方特有的色彩、气息和声响,具有民俗美。这里的“得座碾坊”“得一只渡船”两语无不是活脱脱地体现了这些特点。如果你要是说白了,还有这些味道吗?这道题是有“跨度”的,应从作品前后情节以及借代手法方面去考虑作答。【评价】这道题是常规题了,在平时的模拟题中,也是常见的,是不存在难度的。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惋、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四库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辞,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选自叶圣陶苏辛词绪言,有删改)24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4分)【答案】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解析】作答此题,也关键在审题:“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那一定是四库提要里的话语,结合文本,答案应在“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不能不谓之别格”里。细细分析,此话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的晚唐五代、至轼(北宋)、南宋,正好“三个阶段”。【评价】此题问的是“哪三个阶段”,但所给答案除了阶段,还有代表人物,那么只答出三个阶段应该没错吧!25“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白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答案】比喻的手法,把某些批评家的褊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减损了艺术鉴赏力。批评了某些批评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解析】此句是含义题,是针对评衡家的评论而设的比喻,答案区间是“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答题的步骤是:手法+具体分析+情感态度。【评价】此题考查考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有些难度,如果感知能力欠缺,就会走上死搬硬套的道路。不过,这题虽有难度,但命制得好。26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6分)【答案】同意。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题材以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为主。可是,到了苏、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慷慨纵横,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所以说苏、辛词是别格、变调。不同意。只要是词,本无所谓哪一类为正宗,只要有艺术价值即可。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扩大了词的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同样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所以,没有必要认为花间是正宗,而苏、辛词为别格、变调。【解析】此题其实是顺着文本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