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资料3 祖国医学对百日咳的认识和治疗.doc_第1页
1958年资料3 祖国医学对百日咳的认识和治疗.doc_第2页
1958年资料3 祖国医学对百日咳的认识和治疗.doc_第3页
1958年资料3 祖国医学对百日咳的认识和治疗.doc_第4页
1958年资料3 祖国医学对百日咳的认识和治疗.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祖国医学对百日咳的认识和治疗重庆市第二中医院汪鑫涛 百日咳是现代医学上的一个病名,为小儿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它对小儿健康的威胁非常严重,在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及体质衰弱的小儿,罹此疾患的,死亡率一般都比较高。百日咳这个病名,不见于中医书籍,但从祖国医学文献中的记载考证有:“虚咳、顿咳、肺火咳、天哮”等名称,所叙述的症状、与现代百日咳的记载极为类似,兹扼要分述于后:(一)病原内经云:“诸咳喘满皆属于肺。”由此可以体会到咳嗽是呼吸道的病理改变,其致病原因,不外六淫。内经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受邪气,邪气得从其合。”难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王肯堂曰:“难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使气上而不下,逆而不收,冲壅咽膈,淫淫如痒,习习如梗,是令咳也,乍暖脱著,暴热遇风邪侵于皮肤,肺先受之而为咳。”从上面文献记载,可见风、寒、暑、湿、燥、火,都系引起咳嗽的因素,本病是咳嗽之一种,其病原当不出六淫的范围。根据现代科学知识,认为本病系由百日咳嗜血桿菌所致。(二)流行病学明、秦景明幼科金鍼云:“夫天哮者,上古之书,从无定见方,今治法亦属混淆,其故何也,盖因时行传染,极难奏效。其症嗽起连连:而呕吐涎沫,涕泪交流,眼胞浮肿,吐乳鼻血,呕衂睛红。”这不但是百日咳的典型症状描述,而且肯定了它的传染性。根据现代文献论述,病儿在发病的两周内,传染力最强,因病原菌存在于患者的唾液及分泌液中,每因咳嗽吐痰时,飞沫散布四周,直接侵入易感性小儿的口、鼻腔而被传染。一般初受感染的患儿,均不发生典型的百日咳症状,防范最为困难,因此集体生活的儿童机构中,最易酿成流行,但百日咳捍菌在人体以外的生活力很弱,故间接传染者比较少。在季节方面,任何时令均可发病,多数病儿都发生于冬末春初。发病年龄,以 1-5岁的小儿为最多,十岁以上者极为少见。由于本病没有先天性免疫力,婴儿也可遭到传染,即新生儿亦难例外。在感染了本病以后,一般均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三)症状孙思邈千金方,少小婴孺方记载:“小儿嗽昼瘥夜甚,初不得息,不能复啼。”又云:“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罄咳,吐乳,呕逆暴嗽,昼夜不得息。”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云:“有肺盛者,咳而后喘面肿有肺虚者,咳而哽气,时时长出气,喉中有声吐痰涎乳食。”从孙,钱二氏的论述来看,似与小儿一般伤风咳嗽,以及气喘,肺炎咳嗽,均有所区别。更与现代叙述的百日咳典型症状,似乎没有出入。明、朱震亨幼科全书云:“如咳久,连声不已,且口鼻俱出血。”王肯堂,幼科准绳,引曾氏称:“虚咳,连声不断,喉中痰鸣,气息欲绝,嗽罢则吐白沫或干呕,此肺虚而气不顺也,面唇皆白而惨,嗽过,额上多汗,哽气长出,乳食减少。”从朱,王二氏的论述来看,是又与百日咳痉挛期所发生的症状,如出一辙。并将痉咳剧烈时常见的衂血,痰中带血及窒息等现象,均作了细致的记载,可见古人对百日咳的认识,是有丰富经验的。按现代医学知识,根据病理的发展,本病症状约可分为三期:1.侵入期约为一周左右,起病缓慢,初起与普通感冒咳嗽无甚区别,惟咳嗽逐渐增剧,日轻夜重,但并不因一般止咳药而阻止病程的发展,此时白血球总数即开始增加,淋巴球的百分比亦逐渐上升。2.痉咳期一般持续3-6周,长则可达两个月以上。病程发展到此期,咳嗽更加频繁,呈痉挛性的阵咳,咳时面红耳赤,静脉怒张,嗽声连续不断,有接续咳至十余声或二三十声者,每次阵咳后,带有鸡鸣尾音,呕吐粘稠痰涎。咳嗽剧烈时,每见面部浮肿,嘴唇发紫,咳血,鼻衂及结合膜出血,舌系带常因下列门齿边缘的摩擦而发生溃烂。如系一岁以内婴儿,痉挛性咳嗽多不明显,咳时一般也没有鸡鸣尾音,但可因急剧的咳嗽,引起一时性的缺氧,有发生窒息的危险。白血球在本期中,有明显的改变,一般在15,00030,000左右,最高时可达十万的数字,淋巴球的百分数,亦相应增加到60-80%之间,偶可高达90%以上。3.减退期痉挛性咳嗽发作次数减少,障咳持续时间缩短,以至完全停止。普通约经两三周,所有症状即逐渐消失,白血球总数也渐次下降到正常。但在病愈后,常因感冒,或枝气管炎,可使阵咳现象重新发现。(四)合併症多发现于痉挛期,由于较久的剧烈咳嗽,可引起肺脏及枝气管系统的损伤,尤以枝气管炎和枝气管肺炎,为最常见的合并症,有时亦可并发肺气肿,肺膨胀不全,枝气管扩张等症。病儿若有轻型或静止期的肺结核,可使之变为活动性。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也是本病常见合并症之一。持久剧烈的痉咳,幼婴患者常可发生局部出血,如咳血,鼻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等。最严重的可引起颅内出血,或并发脑炎,致发现各种神经炎症状。此外脱肛和疝气,亦可在剧烈的痉挛性咳嗽时并发。(五)诊断由于本病在侵入期,传染力很强,同时对小儿健康的威胁也很大,因此早期诊断,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但侵入期及不典型的病例,其咳嗽几乎与普通感冒相类似,很难确定诊断。必须根据病儿接触历史,咳嗽日轻夜重,经服镇咳药后,咳嗽不见减轻,或反而增剧,白血球总数及淋巴球的百分比,有开始增加的现象者,应首先考虑百日咳,将病儿咳嗽飞沫,或鼻咽拭子作培养,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如能在发病的第一周进行培养,可获得59-98%阳性结果。本病发展到痉挛期后,症状及体征,均很明显,诊断并不困难,在无化验设备的医疗机构,只要能掌握这些典型的症状,即可作为诊断本病的依据,在幼婴患者,多不发现阵发性痉咳,或合并肺炎之后,障发性痉咳即行停止,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还不能否定为非百日咳。在鉴别诊断方面,本病早期咳嗽还不典型,应与普通感冒咳嗽相鉴别,在痉挛期中还应考虑到这种咳嗽,是否因肺内淋巴结肿大所引起,须从两种疾患症状的异同,更结合病史,以及X射线检查,实验诊断,多方面去分析考虑。(六)预后巢氏病源,小儿杂病诸候云:“百日内嗽者,十中一两瘥耳。”王肯堂,幼科准绳称:“百睟内嗽,此名乳嗽,实难调理,亦恶候也。”此所谓的:“百日内嗽”,及“百睟咳”,其中可能概括有百日咳在内,从古人临床积累的经验来看,似已体会到百日内的新生儿感染了本病,不但预后恶劣,其死亡率也很高。秦景明幼科金鍼云:“天哮若见血面青,饮水无度,吐脓腥臭,喉痹失声,惊痫皆至者,俱为不治。”此更明显的指出了本病出现脑部并发症如癫痫的现象,为不治之症。进一步可以理解古人对本病的预后,已有丰富的经验。结合现代临床知识、本病预后良好与否,与病儿年龄,营养,体质,发病季节及流行时的性质等均有密切关系,患儿的年龄愈小,其危险性越大。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合并枝气管肺炎。百日咳进入痉挛期后,如发现高热,气急,痉挛性咳嗽忽然锐减,白血球总数更形增高,此为合并枝气管肺炎之兆。在一岁以下的婴儿或体质衰弱的患者,预后极为除恶。平素营养情况很差的小儿,及患麻疹,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病后,感染了本病,预后大都不良。(七)预防采用百日咳疫苗预防注射,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与传染源的斗争,必须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患儿,发现可疑及与百日咳接触过的儿童,应进行带菌现象的细菌学检查,及时确定诊断,严格隔离带菌者。在流行期间,如出现侵入期症状的小儿,要将其隔离至作出诊断时为止。(八)治疗(1)一般护理:病儿室内光缐要充足,空气要新鲜流通,多使病儿安静休息,可减少阵咳发作的次数。患儿的饮食,应富于营养,少吃多餐,摄取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以增强体力和减少呕吐的发生。(2)本病在侵入期,类似风寒咳嗽,微热,鼻塞流涕,胃纳减少,治宜加减参苏饮,疏风宣肺,理气豁痰。如鼻塞痰壅,咳嗽逐渐加重,晚间增剧,则宜华盖散、宣肺散,化痰降逆。(3)痉挛期,阵发性咳嗽、连声不断,呕吐涎沫,涕泪交流,眼胞浮肿,用大蒜糖浆,或天冬合剂加川连,有缓解痉咳的作用。如咳而吐乳呕逆,痰鸣气喘,用百部丸加葶苈子,橘皮,竹筎,浙贝母。有镇咳止呕,消痰降气之效。(4)痉咳缠绵不已,湿热蕴结,微热烦满,阵咳喘促。用千金苇茎汤加苦葶苈、百部、麦冬、杏仁、款冬花、以清利湿热,润肺宁咳。(5)发热面赤,烦躁咳嗽,鼻煽痰鸣,此为并发肺炎之象,宜用麻杏石甘汤加黄芩、黄连、桑白皮、瓜蒌、浙贝母等药,有解热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6)本病进入减退期阶段,痉咳尚未完全停止,患儿体弱消瘦,咳逆呕恶,治宜麦门冬汤加五味、桑白皮。如体虚盗汗,痰中带血,宜用紫苑汤,滋养强状,歛咳凝血。附方1.加减参苏饮(汇补方)应用范围:咳嗽微有寒热,鼻塞流涕,胃纳呆滞等症。药物:苏叶钱半,前胡二钱,桔梗钱半,法夏二钱,橘红二钱,杏仁三钱,枳壳钱半。服用法:加适量水,煎二次,去渣、合匀,浓煎成40毫升,分四次服,每四小时服10毫升。按本方剂量,在两岁以上的小儿均适用。此为咳嗽通用之剂。方中苏叶能发汗解表,前胡,桔梗,宣肺祛痰,加以法夏、橘红之化痰湿,杏仁、枳壳之利肺气,用于本病初期,有解表止咳,祛痰健胃之效。2.华盖散(和剂局方)应用范围:肺感风寒,鼻塞流涕,咳嗽痰鸣,瘥夜剧者。药魏麻黄六分至八分,杏仁三钱,苏子二钱,桑白皮三钱,橘红二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此剂量对二岁以上的小儿均适用)服用法:同上。按本病在侵入期的终末。咳嗽日益增剧。痰壅喘咳,用本方有发表散寒,祛痰止咳之效。方中麻黄能疏肺散寒,桑白皮泻肺降气。苏子、杏仁,止咳平喘,兼以橘红、茯苓、甘草的理气化痰缓咳,更增强了本剂的治疗作用。3.大蒜糖浆(本院药房制)应用范围:阵发痉挛性咳嗽,咳时病儿颜面潮红,流泪、面色发青、眼睑浮肿,每次阵咳后,常带有吼声或呕吐者。药物:紫皮大蒜1000克,制成含量为50%大蒜糖浆。剂量及服用法:3-6岁每次服10-15毫升,6岁以上每次服20毫升,日服4次,连服10-14天为一个治疗程。但大蒜有辣味,小儿服后易致呕吐,故本剂适用于三岁以上的患儿为佳。制法:取新鲜紫皮大蒜1000克,捣碎,压出汁液残渣,加蒸溜水400毫升,再行捣拌挤出汁液,达到800毫升为止。加90%乙醇200毫升,再加糖浆1000毫升即成含量为50%大蒜糖浆,放置冰箱内保存备用。按大蒜糖浆对百日咳的治疗,据笔者在儿科临床上初步应用的经验,认为有满意的疗效。应用大蒜液治疗百日咳,首先创用于保加利亚内科专家华西里夫氏,据试用的结果,一般在服用大蒜制剂3-4天后,痉挛性咳嗽及呕吐逐渐停止,食欲增加,其他症状亦因之改善或消失。本剂据马永兴氏等报告,其疗效较链霉素组及磺胺为佳,对细菌消失亦有一定的效力,平均痉挛性咳嗽停止日期为3.5天,关于大蒜液对百日咳杆菌的抑杀作用,据张容氏等观察的结果,证明大蒜液对百日咳杆菌有杀灭作用。但如浓度低于使细菌致死之量时,仅能抑制细菌生长,而不能将细菌杀灭,因此关于剂量的应用,必须与本病相适合,否则对疗效要受到一定的影响。4.天冬合剂(见中医杂志1955年1月号及56年12月号)应用范围:痉挛性咳嗽,咳时连声不绝,面红耳赤,静脉怒张,有时面部青紫,眼睑浮肿,阵咳后带有鸡鸣尾音,或伴有呕吐等症。药物:天冬五钱,麦冬五钱,法夏三钱,瓜蒌仁二钱,百部三钱,化橘红二钱,竹茹二钱。(此剂量对2一5岁小儿均适用)加减法:鼻出血加白茅根五钱,藕节一两,呕吐加伏龙肝两,开水泡化,澄清、用此水煎药。泄泻加白术、山药各二钱,痰多加莱菔子二钱,目浮肿加甜葶苈子一钱。服用法:同上。按本剂有滋养镇咳,祛痰止呕的作用。方中天冬、麦冬、滋养润肺,百部、瓜蒌仁、镇咳祛痰,法夏、竹筎、橘皮降逆止呕健胃,若适当配入黄连,疗效更为显著。5.百部丸(钱乙方)应用范围:咳嗽日轻夜重,气吼微喘,咳嗽急促,连声不断,咽喉痰鸣气逆,咳嗽呕吐涎沫,或吐乳等症。药物:百部五钱,麻黄六分至八分,杏仁三钱,蜂蜜二两,分四次兑服。(此剂量对二至五岁小儿均适用)服用法:同上。按百部为本方主药,有润肺镇咳之效。根据现代药理知识,有减退呼吸中枢兴奋作用,夷考、肘后、千金、外台,均曾单用百部治疗卒咳,久咳,可见古人对百部的止咳效能,已早有丰富的经验。据王药氏等应用百部糖浆治疗95例百日咳的临床报告、治愈日数最快者三天、最慢者19天,其疗效在85.26%以上。至若麻黄能使枝气管平滑肌弛缓,有减轻哮咳的作用。佐杏仁以 祛痰降气、蜂蜜以润肺止咳,并使麻黄无辛温劫阴之流弊。若再配入葶苈子六分至八分橘皮二钱,浙贝母三钱,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6.苇茎汤(千金方)应用范围:阵发性咳嗽,经久不愈,湿热之邪郁结于肺,微热烦满者。药物:苇茎一两,苡仁四钱,冬瓜仁四钱,桃仁二钱。(此剂量对二至五岁小儿均适用)服用法:同上。按本方有清宣肺气,泄热利湿的作用,苇茎能专通肺胃的结气,解气分的热结,桃仁泄血分的热结,而止咳逆上气。苡仁,冬瓜仁,益脾利湿,以开结热之路。吴鞠通医案咳嗽门记载,小儿咳呛,连咳数卜日不愈,百药不效者,用苇茎汤加苦苈子,衂血加白茅根,轻者二帖而愈,重者四帖而愈。这进一步证实了本方的效能。笔者在临床中亦常采用本方加葶苈子,杏仁以下气平喘。加百部,款冬花,麦冬以润肺止咳,也很有效。7.麻杏石甘汤(伤寒论方):应用范围:发热咳嗽,痰鸣气喘,鼻煽烦躁,呼吸迫促。药物:麻黄六分至八分,杏仁三钱,生石膏四钱,生甘草一钱。(此剂量对二至五岁小儿均适用)服用法:同上。按麻黄杏仁,有平喘止咳的作用,生石膏能清热降火,泄肺热,佐以生甘草的缓和滋润,对于属热的阵发性咳嗽及枝气管炎颇佳。本方再加入黄芩,黄连,桑白皮,瓜蒌,浙贝,对本病的肺炎合并症,有一定的疗效。8.麦门冬汤(伤寒论方):应用范围:适用于肺虚久咳,羸瘦倦怠,干咳无痰,咳喘干呕,咽喉干燥,声音嘶嗄等症。药物:麦冬六钱,半夏三钱,人参一钱,炙甘草二钱,粳米四钱,大枣三钱。(此剂量对二至五岁小儿均适用)服用法:同上。按本方重用麦冬,意在生津润燥,养阴滋肺,辅以人参,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