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答题训练模式.doc_第1页
开放性答题训练模式.doc_第2页
开放性答题训练模式.doc_第3页
开放性答题训练模式.doc_第4页
开放性答题训练模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分析近年全国高考文综和地理单科试卷发现,开放性试题所占比分越来越多,以广东高考地理卷为例:1999年2003年开放性试题的比分分别为12分、0分、10分、59分、50分。但从考试情况看开放性试题的得分率又很低。如2003年全国文综卷“英吉利海峡渡海作战,第(2)小题难度系数福建为0.14;黑龙江为0.19;重庆只有0.05;厄尔尼诺”第(2)小题的难度系数黑龙江为0.21、山东为0.28 ;“描述10等温线走向”小题(16分)湖北抽样平均得分仅2.13分,52%的考生得0分;考生的能力缺陷暴露无遗,开放性试题的增多成了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在平时练习中可以发现学生在开放性试题解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主要如下:(1)审题不当出现偏题;(2)知识不熟出现错答;(3)方法不当表达失误。因此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是提高开放性试题得分率的有效手段。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如何将思维过程清楚地表达出来,也是学习的基本功之一,对于开放性试题理解了并不一定就能答得好。思路正确但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全面的情况也常有发生,表达失误就是指这种情况。因表达造成的失误主要是用现象解释现象,用原理代替分析、用概括代替具体、用部分代替整体,用臆断代替规范等多种情况。 (一)用现象解释现象 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在表现,它与事物本质之间往往不能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一因多果或多因一果的情况),而且作为事物的外在特征,它与另一事物的外在特征不可能构成本质上的因果关系,因而也就不能直接用一种现象去解释另一种现象了。这就需要以“基本原理”为联结中项,将相互关联的现象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泊勺推理过程。例如青藏高原上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原因是_。 有的学生将其回答为青藏高原地势高。“地势高”和“太阳能资源丰富”是两种现象,这两种现象之间有一定关联,题目要求分析出形成这种关联的内在原因,这就必须借助“基本原理”来实现;“地势高”意味着“空气稀薄”,而“空气稀薄”又意味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原理,“地势高”是现象,现象通过原理与另一现象发生关联。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二)用原理代替分析 原理是决定事物本质的基本原则和理论,它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利用原理分析具体问题时,必须讲清楚原理对问题的影响过程或途径,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将原理扩散开来。例1: 读某河道示意图,小岛D因泥沙沉积而不断扩大,它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有的学生答为:左岸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水会向右偏转。“偏转作用”是基本原理,答案只将原理回答出来,而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河水向右偏转后为什入就会导致小岛与左岸相连这些没有在答案中没现出来,答案中左岸到底是哪一岸也没有明确地提出来。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北岸或左岸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严重,北岸泥沙堆积量大。(三)用概括代替具体 具体是相对概括而言的。所谓具体,就是要求答案与问题之间保持很好的对应性,使题目对于答案而言不具有“容他性”,即该答案只适用于该题目对其他题目不合适。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不应止于说到,还要做到说尽、说细。例如分析美国东北部商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1)资源和能源_;(2)交通运输方面_;(3)农业方面_;(4)历史方面:_;有的同学将本题的答案回答为(1)煤铁资源丰富(2)水路运输发达(3)农业基础好(4)发展历史悠久。分析一个具体工业区发展的条件,不能使用过于概括的语言,应该更加具体一些,要具体回答出“如何有利”。例如,“水路运输方便”,它可以作为很多工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作为“答案”它显然没有突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这一主题,因而是不具体的。要具体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交通运输方面的有利条件,就是要具体到有哪些水路、如何方便等。该题的正确答案为(1)五大湖西部的铁矿,阿巴拉契亚山区的煤炭资源丰富(2)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有便利的水运,大西洋沿岸有优良的海港(3)地势平坦,农业发达,是美国重要的乳畜产品产地,农副产品供应方使(4)是欧洲移民最先到达的地区,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 (四)用部分代替整体 很多地理现象和地理事实是由多种原因或多种因素形成的。因此,在分析问题时,不能“点到为止”而要全面地分析各种原因和因素,做到“言无不尽”不能出现遗漏。如分析原因时不仅有自然原因,还有人为原因,分析条件时不仅有有利条件,还要有不利条件,分析影响时,既要有正面影响,也有考虑负面影响等。如下题城市人口密度比农村大,原因是_。有的同学将其回答为城市工业和商业发达。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开发历史长短等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其中,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对人口分布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应该说,“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本题的分析模型。在分析时,应该把城市和农村的地域特征进行比较,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本题答案是否全面,取决于对“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即社会经济条件到底包括哪些方面?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应该包括“社会的”和“经济的”两个方面,社会方面包括生活条件、文化、交通、教育、医疗等,经济方面包括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的多少等,答案只从经济方面进行了分析,因此是不全面的。该题的参考答案应为城市工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城市交通方便,文化教育和医疗条件好。(五)用臆断代替规范 地理开放性试题虽然答案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在答题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规范性、地理性语言,如地理名词、术语、概念等,这是答题是否好的一个重要标准。例如:“河流水量的变化”应表达为“河川径流的变化”,“某居住地”该用“聚落”表达,“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最好用区位概括”等等许多开放性试题运用的是教材以外的知识和材料,表面看来出乎意料,而又实际却在情理之中,“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反馈教材的相关信息,从而使答案尽可能简洁明了,切中要害。如2000年全国(广东)地理卷第37题“昆明附近产业转化构想”的内容,参考答案就是“四季如春,降水丰沛”。又如2003年全国文综卷36题第(2)小题要求描述10等温线走向,出现了“由下向上弯曲”、“由西南向北再向东,然后偏向东北”等种种错误回答,究其原因,一是对“走向”这一地理学术语理解不清,即描述走向要讲明是按什么方向延伸,而非分布特征、弯曲方向。另一方面,有些考生平时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或者不注意用规范的语言表达问题而造成。思考过程固然重要,把思考过程完整地表达出来,则更具有交流方面的意义。因此,在学习时,不仅要学会思考,而且要学会表达。 三、须注意的某些答题技巧回答开放性试题应注意审题和表达。为了使开放性试题得分更加保险,下列的几点技巧是必要的补充。 (1)少与多的技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的高考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则不如多答。 (2)具体与模糊的技巧: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有把握的话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自露马脚。如下题:台湾为什么多地震?如果你不清楚台湾位于亚欧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则模糊答法如下“台湾在板块边缘,地壳不稳定,易发生地震”。千万不要答定“台湾位于印度洋与亚洲板块之间,”。(3)条理与段落的技巧:一问答一段,或者一个方面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4)主要和次要的技巧:尽量抓知识的主要方面,切中要害,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则主次一起抓,多多益善,但要注意把最精彩、最重要的尽可能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该学生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总之,考生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审题、表达等造成的非水平性失分,才能在试卷上真正反映出白己的真实水平,使自己摆脱“腰缠万贯的穷光蛋”的尴尬。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由澳大利亚学者约翰比格斯(Biggs)教授创建。比格斯教授是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曾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香港从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生的学习模式研究。比格斯和他的同事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认知不仅在总体上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对具体知识的认知过程中,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人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阶段是可以观察到的,因此称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OLO: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SOLO分类评价法的各个层次及其具体表现层次具体表现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单点结构层次(unistructural)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能涉及单一的要点,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多点结构层次(multistructural)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要点,但这些要点是相互孤立的,彼此之间并无关联,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关联结构层次(relational)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问题的多个要点,并能将这多个要点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拓展抽象结构层次(extended abstract)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他们认为,学习结果的复杂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量的方面,即学习要点的数量;二是质的方面,即如何建构学习要点。也就是说,学生在具体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发生一次跃变,学生在对于这一种知识的认知就进入更高一级的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来判断他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进而给予合理的评分。SOLO分类评价法不仅能够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所处的层次和阶段,依据它的标准来评价学生,相对来说要比按“采分点”评价学生更准确和可靠。广大的教师在平时训练学生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SOLO分类评价法的操作方法,教育学生如何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回答地理开放性试题。例:图6是某区域的示意图,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花岗岩和变质岩山区穿过,中部为海积平原,南部为花岗岩丘陵,奇石岛上怪石林立,区内人口约28万,县城距最近的大城市200千米,海沙镇水路经西面海湾到某沿海大城市40海里。根据以上资料,结合图6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4)根据该地区的资源状况,试述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广东省2005年高考题第33题第4小题)运用SOLO分类评价法可以评价学生各种能力的层次,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可以划分为如下五种情况:1.前结构层次的回答。这种回答只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学生的判断来源于对试题的分析或者是自己知识的建构,但是观点不一定准确,没有较强的逻辑性。如:答:该地区资源贫乏,不能很好地发展经济。2.单点结构层次的回答。这种回答学生看到了问题的某一个方面,学生根据片面的材料就做出了绝对的结论。如:答:该地区资源贫乏,但交通便利,可以利用便利的交通发展经济。3.多点结构层次的回答。这种回答学生能看到问题的多个方面,但是未能建立起这些方面之间的联系。如:答:该地区资源贫乏,但海运方便,可以依托海洋发展本地经济,如发展海滨海岛旅游业、海水养殖业和海洋渔业等,也可以发展临港工业或者进出口加工业。4.关联结构层次的回答。这种回答学生不但能联系多个事件,而且能够在多个事件之间建立起联系,形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如:答:该地区资源贫乏,但海运方便,应该依托海洋发展经济,发展海滨海岛旅游,海水养殖、海洋渔业,临港工业或者进出口加工业,同时注意保护海洋环境和防御台风等自然灾害。5.拓展抽象结构层次回答。这种回答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并且能够上升到理论认识的层次,能够从理论的高度分析为什么要这样设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