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教学大纲_环科_2010.doc_第1页
海洋学教学大纲_环科_2010.doc_第2页
海洋学教学大纲_环科_2010.doc_第3页
海洋学教学大纲_环科_2010.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学教学课程大纲课程名称:海洋学 课程编码: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oceanography学 时: 32 学 分:2适用专业:环境科学 课程类别:选修课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地理学基础教 材:冯士筰等 海洋科学导论 1ST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6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海洋科学导论是海洋类专业的必修课,是认识海洋、研究海洋、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所必需的入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几乎涉及海洋的各个方面。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认识海洋的主要现象,了解海洋的基本特性,掌握海洋科学的一般规律,以及海洋科学与渔业等行业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海洋科学的概念及其分析的方法,为学习进一步各门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特点、研究结果等进行必要的讲解,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部分。通过大量的图文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海洋科学的认识,并通过提问、讨论、课外作业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教师要善于结合国内外海洋研究的最新成果、公众关注的海洋事件、以及本校的海洋相关研究课题等,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并组织讨论,激发学生对海洋科学的热情。学生应至少全面认真阅读海洋科学导论(冯士筰等编)2遍以上。通过教学,使学生较为系统地认识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基本了解各种海况因子的意义、主要特征、变化规律,掌握海洋温度、盐度、光照、溶解氧、营养盐等海况因子和海流、波浪、潮汐、水团等基本知识,学会一般海洋现象的分析原理与方法,了解它们在渔业等产业中的重要作用,能运用海洋科学的知识解释和分析渔业等行业的一些现象。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海洋形态、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海洋环流、海洋中的波动现象、潮汐、大气与海洋、海洋生物、海洋中的声、光传播及其应用、中国近海的区域海洋学等。第一章 绪论教学基本内容:地球科学、海洋科学的发展史、中国的海洋科学。重点:无难点:无本章节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地球科学、海洋科学的发展史、中国的海洋科学;掌握海洋科学的内涵和主要分支学科第二章 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教学基本内容:地球的基础知识、海与洋的划分、海底的地貌形态、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海洋沉积(大洋沉积)、海底矿物资源、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研究重点:1. 海与洋的划分2. 海底的地貌形态3. 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4大洋沉积难点:海与洋的划分和海底的地貌形态本章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地球的基础知识、海与洋的划分、海底的地貌形态、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海底矿物资源、古海洋学与全球变化研究;熟悉掌握板块划分、重要海岸类型及形成机制、海洋(大洋)沉积物的主要类型和其他必要的海洋形态常识第三章 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教学基本内容: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海冰;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水团重点:1. 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2. 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3. 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水团难点: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水团本章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世界大洋的热量与水量平衡、海冰的形成与性质;掌握海水的主要热学和力学性质、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和水团。第四章 海水的化学组成和特性教学基本内容:海水的化学组成、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系统、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海水中的营养元素、海洋的化学资源重点:1. 海水的化学组成2. 海水PH值的分布与变化3. 海水中营养盐的分布与变化。难点:海水中营养盐的分布与变化本章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海水的化学组成,了解海水中的二氧化碳系统,掌握海水pH值的分布与变化,了解海气界面的交换,掌握海水中溶解氧的分布与变化,了解海水中的营养元素,掌握海水中营养盐的分布与变化。第五章 海洋环流教学基本内容:海流运动方程、地转流、风海流、世界大洋环流和水团分布重点:1. 地转流的形成与特点2. 风海流的形成与特点3. 世界大洋环流难点:世界大洋环流本章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海水受力和海流运动方程、地转流、Ekman漂流理论的主要结论、世界大洋环流;了解世界大洋的水团分布。第六章 海洋中的波动现象教学基本内容:海水波动概述、小振幅重力波、有限振幅波动、海洋内波、开尔文波与罗斯贝波、风浪和涌浪重点:1. 小振幅重力波2. 海洋内波3. 风浪和涌浪难点:本章节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有限振幅波动、海洋内波、开尔文波与罗斯贝波、理解区分海洋中不同类型的波动现象、区别风浪和涌浪;掌握小振幅重力波理论。第七章 潮汐教学基本内容:潮汐现象、与潮汐有关的天文学知识、引潮力。重点:1. 潮汐要素和重要的时间概念2潮汐类型3. 引潮力难点:引潮力本章节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与潮汐有关的天文学知识;掌握潮汐要素和重要的时间概念、潮汐类型和引潮力构成。第八章 大气与海洋教学基本内容: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海洋上的天气系统;理解海洋-大气相互作用重点:1.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难点:本章节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海洋上的天气系统;理解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第九章 海洋生物与生态环境教学基本内容:1海洋生物的环境分区2海洋生物多样性3海洋生物生态类群及生物地理学4海洋生态系统5海洋环境与生物重点: 海洋生物生态类群难点:海洋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本章主要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环境分区;掌握主要的海洋生态系统类型;理解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能够解释海洋环境中出现的生物学问题;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第十章 海洋中的声、光传播及其应用教学基本内容:海洋的声学特性、海洋的光学性质;理解海洋中的辐射传递理论重点:1、海洋声学概说2、声波的基本理论3、海洋的声学特性4、浅海中声传播理论和典型水文条件下的声场特征5、海洋的环境噪声6、海洋声学方法遥测和反演海洋参数7、海洋的光学性质8、海洋中的辐射传递理论9、水中能见度难点:本章节主要教学要求:学生应了解声波在海洋中传播的特点、光在海洋中的辐射传输原理四、课程学时分配讲 课 内 容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含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合计学时第一章 绪论11第二章 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66第三章 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33第四章 海水化学组成与特性22第五章 海洋环流66第六章 海洋中的波动现象22第七章 潮汐22第八章 海洋与大气22第九章 海洋生物与生态环境44第十章 海洋中的声、光传播及其应用44总计3232五、课程习题要求课外作业4次以上,累计作业量不低于8学时。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占30%(包括平时作业30%、出勤30%、态度10%、课堂讨论30%)2期末考试占70%。七、课程的主要参考书1、杨殿荣,海洋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李学伦,海洋地质学,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3、Sherpard F. P. Submarine Geology(3rd ed). New York: Haper and Row, 19734、叶安乐、李凤岐,物理海洋学,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5、Thurman H. V. Introductory Oceanography.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976、郭锦宝,化学海洋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77、陈宗镛,海洋科学概论,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8、S. Pond et. al. Introductory Dynamic Oceanography, 2rd ed. Pergamon Press. 19799、W. J. Schmitz. On the World Ocean Circulation, Vol. I, WHOI Technical Report, June 199610、陈宗镛等,海洋潮汐,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1、胡建宇编,物理海洋学基础教程,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12、周静亚、扬大升,海洋气象学,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13、Lalli C. M. and T. R. Parsons,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an introductory, Pergamon Press. 199314、Odum, E. P., 孙濡泳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