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管理规定.doc_第1页
工伤事故管理规定.doc_第2页
工伤事故管理规定.doc_第3页
工伤事故管理规定.doc_第4页
工伤事故管理规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伤事故管理规定1 目的和使用范围1.1为使工伤事故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便分清原因,明确责任,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改善管理工作。依据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特制定本规定。1.2本规定适用于对公司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处理等工作。2 职责2.1行政部2.1.1负责人身伤害事故的综合管理工作。2.1.2负责监督检查指导本规定的贯彻落实。2.2各部门负责本规定相关要求的贯彻执行。3 管理内容3.1事故现场救护和报告3.1.1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积极组织抢救伤员,正确进行处理,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同时,注意保护现场并逐级上报。3.1.2发生事故后,最先发现者应立即报告班组长、车间主任(部门经理),车间主任(部门经理)要立即上报行政部。3.1.3发生重伤以上事故,行政部必须立即上报厂长和总经理。3.1.4事故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详细时间、地点、原因、伤害人数、伤害部位和程度、事故概况等。3.2事故调查分析3.2.1事故调查分析的程序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1) 组成事故调查组,明确任务和分工。(2) 进行现场勘察,要注意发现痕迹,广泛搜集物证,必要时可进行拍照或绘现场情况简图。(3) 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即听取当事人、知情人、见证人等对事情的陈述。要注意所有可能与事故发生原因相关的细节问题。(4) 调查了解与事故有关的生产、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5) 进行必要的技术鉴定和模拟试验。(6) 在调查的基础上弄清事故发生的经过,分析事故原因。(7) 依据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8) 制定防范措施,防止事故重复发生。(9)填写工伤事故登记表上报行政部。3.2.2事故调查分析的工作分工3.2.2.1发生轻伤事故,由车间主任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必须在当班下班后,立即组织全班人员召开事故讨论分析会,讨论分析事故经过、事故原因、事故责任,从中吸取教训,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制定防范措施,填写工伤事故登记表,于24小时内上报行政部。3.2.2.2发生重伤以上事故,由行政部组织设备部、技术部、生产部和事故单位等部门的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于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调查分析。待事故调查组调查分析工作完成后,事故单位填写工伤事故登记表,于48小时内上报行政部。3.2.2.3事故调查过程中,设备部负责设备、设施方面的原因的调查分析工作;技术部负责技术、工艺方面原因的调查分析工作;生产部负责生产组织方面原因的调查分析工作;事故单位必须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的工作。3.2.3事故经过的调查确认3.2.3.1事故发生后,事故调查人员必须首先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1) 什么人:即受伤害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工种、技术等级、受伤性质、伤害部位、伤害程度及受过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情况等。(2) 什么时间:即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包括:年、月、日和具体时刻。其中,季节和具体时刻是分析作为劳动条件的事故要素的线索。(3) 什么场所:即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这是查清事故现场环境、生产作业条件等伤害原因中物的因素的基本线索。(4) 进行什么作业:即要确认所从事的作业,特别是必须明确事故发生时人的动作,这是查清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基本线索。(5) 什么物质或物体(环境):即明确导致事故发生的起因物和致害物,以及环境因素。(6) 有什么不安全状态:即要明确作为事故原因的起因物的不安全状态。(7) 有什么不安全行为:即要明确作为事故原因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扩所有与事故有关的人的不安全行为。(8)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即要明确人和物是怎样导致事故发生和人员伤亡的。3.2.3.2上述问题调查完毕后,总结出事故经过。3.2.4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3.2.4.1事故经过确任后,事故调查人员应根据事故经过和所掌握的情况分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3.2.4.2事故直接原因的调查分析,应从以下方面进行:(一)物的方面的直接原因(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缺乏或有缺陷;(3) 个体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4) 生产作业现场环境不良。(二) 人的方面的直接原因(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 使用不安全设备;(4) 手代替工具操作;(5) 物体(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废品、工具等)放置不当;(6) 冒险进入危险区域;(7) 攀、坐不安全位置(平台护栏、车辆踏板、吊车吊具等);(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 设备运转时,从事加油、修理、调整、检查、清扫等工作;(10) 精神不集中,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 不使用个体防护用品、用具或使用不当;(12) 不安全着装;(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3.2.4.3直接原因调查分析完毕后,还要进一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即事故的间接原因。3.2.4.4调查分析事故的间接原因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2) 教育培训不够或未经培训,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 劳动组织不合理;(4)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检查指导错误;(5) 没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规程不健全;(6)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预防措施;(7) 事故隐患整改不力;(8) 其它。3.2.4.5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全部调查分析完毕后,依据对事故发生所起的作用,从中确定事故的主要原因。3.2.5事故责任分析3.2.5.1事故原因分析确定后,首先分析确认事故性质。3.2.5.2确认事故性质就是要区分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和破坏性事故。(1) 凡是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均属责任事故。(2) 凡是由于自然界的因素而造成的不可抗拒的事故或未知领域的技术问题而造成的事故,均属非责任事故。(3) 凡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蓄意制造的事故,均属破坏性事故。3.2.5.3针对事故性质的不同,对事故作出进一步的处理。(1) 对于责任事故,必须进一步分析,确定事故责任者,为事故的最终处理做准备。(2) 对非责任事故,可不必分析责任者,但要从改善管理和有效预防同类事故的角度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开展相应的技术攻关工作。(3) 对破坏性事故,应向公安部报案,依照法律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3.2.5.4对责任事故,确定事故责任者,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因设计上的错误或缺陷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的严重后果,由设计者负责。(2) 因施工、制造、安装和检修上的错误或缺陷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的严重后果,由施工、制造、安装、检修、检验者负责。(3) 因工艺条件或技术操作的确定上的错误或缺陷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的严重后果,由工艺条件或技术操作的确定者负责。(4) 因官僚主义错误决定、瞎指挥而造成的事故,由指挥者负责。(5) 已发生事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致使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由有关领导负责。(6) 因缺少安全规章制度而发生的事故,由生产组织者负责;因违反规定或操作错误而造成的事故,由操作者负责;但未经学习,不懂操作安全知识而发生的事故,由指派者负责。(7) 因缺少安全防护装置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的严重后果,由生产组织者负责;因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的严重后果;由拆除者和决定拆除者负责。(8) 对于已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单位能够解决但未及时解决而造成事故,由单位领导负责;单位无力解决但已呈报有关部门,仍未解决而造成事故,由贻误部门领导负责。3.2.5.5事故责任者确定后,还要分清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1) 凡是由于本人过失而直接导致事故发生者,应负直接责任,即直接责任者。(2) 凡是因错误指挥、有章不循、忽视安全工作、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设备设施不按时检修、隐患不及时消除、劳动环境不安全又不采取措施以致造成伤亡事故者,应负领导责任,即为领导责任者。(3) 在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中,对事故发生起根本性、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主要责任者。3.3事故处理3.3.1事故调查分析工作完成后,还要根据情节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对事故责任者进行教育或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要注重追究管理方面的责任,防止只处理事故责任者的倾向。3.3.2对有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应按如下要求:(一) 追究领导责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1) 忽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2) 发现事故隐患,不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3) 对职工没有进行安全教育,或者不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4) 由于设备超过检修期限运行,造成伤亡事故的。(5) 没有安全卫生设施,劳动条件或者作业环境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造成伤亡事故的。(6) 未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规定,造成伤亡事故的。(二) 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1) 有事故隐患,生产作业条件恶劣,接到有关部门的隐患整改指令后,拖延、不及时整改,造成伤亡事故的。(2)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伤亡事故的。(3) 违反安全生产责任制或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玩忽职守,造成伤亡事故的。(4) 因采购不合格原材料、设备、防护用品用具等,造成伤亡事故的。(5) 发现事故险情,不采取可靠措施,也不立即报告,造成伤亡事故的。(6) 违反劳动纪律,擅离职守,造成伤亡事故的。(三) 对有关人员从重处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对有关人员从重处罚:(1) 发生重伤或死亡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的。(2) 在事故调查中,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或者弄虚作假,或者嫁祸于人的。(3) 事故发生后,不及时组织抢救,造成次生伤害,致使人员伤亡或事故损失扩大的。(4) 事故发生后,不吸取教训、不采取防范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5) 袒护、包庇事故责任者的。(6) 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3.3.3对事故责任者及有关人员的经济处罚,应按如下规定:(一) 轻伤事故(1) 严格贯彻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狠反“三违”行为。凡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事故,责任者除承担事故损失的50%费用外,扣罚工资200元/起。(2) 认真执行“五确认”制度(行为动作确认、作业对象确认、设备工具确认、周围环境确认、安全防护确认),凡因“五确认”执行不够而造成事故的,扣罚责任者工资100元/起。(3) 实行“安全联保制”,同班组人员、同岗位人员、共同作业人员、相邻岗位人员之间,在作业中要互相监督、互相约束、互相提醒、互保安全,一人违章作业发生事故,扣罚其联保责任人工资50元/起。(4) 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领导要做到“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要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作业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巡视指导,从严管理。凡是因管理不善,职工违章作业而造成事故,扣罚班组长100元/起,扣罚车间主任50元/起。(二) 重伤以上事故,按上述标准加倍处罚。3.3.4对事故责任者的行政处分,由行政部依据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经公司经理办公会议讨论、批准、执行。3.4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工作完成后,行政部负责将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分析、处理决定通报全公司。3.5工伤事故登记表的填写3.5.1填写工伤事故登记表,必须按表中所列内容,逐项填写,做到简洁、准确、清楚,不得遗漏和超过规定时间上报。3.5.2事故类别,可参照如下内容确定:(1)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包括: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不包括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 车辆伤害:指企业内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撞、颠覆及提升运输中的伤害。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等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卷入、绞、碾、割、戳、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 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物体打击和触电等伤害。(5) 触电:包括电击、电伤、雷击等伤害。(6) 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7)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等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等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等。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 火灾:是指可燃性物质的运输、存储、使用等不当而引起的意外燃烧事故。(9) 高处坠落:包括从高处坠落到地面以及从平地坠入坑内。不包括触电引起的坠落事故。(10) 坍塌:指建筑物、堆置物倒塌和土石垮塌。(11)化学性爆炸:指可燃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时发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气体分解、喷雾爆炸。(12) 物理性爆炸:包括锅炉爆炸、容器超压爆炸、轮胎爆炸等。(13) 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等。(14) 其它伤害:主要指扭伤、跌伤、刺、割、戳伤等。3.5.3伤害部位,可按医院出具的诊断书如实填写。3.5.4伤害程度,参照如下标准确定:(一) 轻伤事故:是指受伤轻微,不会引起人体器官功能性、器质性改变,但一般需休息1-105天的事故。(二) 重伤事故:受伤较重,可能造成人体功能性、器质性改变,一般需休息105天以上的事故。具体判断标准如下:(1) 经医生诊断,成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2) 伤势严重,需进行较大手术才能挽救的;(3) 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4) 严重骨折、严重脑震荡等;其中:严重骨折包括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受伤引起骨折的。(5) 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的;(6) 手部伤害:A 大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