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_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教材_第1页
环境管理_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教材_第2页
环境管理_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教材_第3页
环境管理_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教材_第4页
环境管理_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测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清洁 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测 各类环境空气 物体表面 菌落总数应符合表1要求 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 分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 ICU NCU 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 室 产房 导管室 血液病病区 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 重症监护病区 RICU EICU NICU 新生儿室等 类环境为母婴同室 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 压力差 按照 类环境 血液透析中心 室 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类环境为普通门 急 诊及其检查 治疗室 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非洁净区域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一 采样时间 消毒处理后 进行医疗活动前 二 采样方法 平板暴露法和微生物采样器法 一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1 平板暴露法 是利用微生物在空气中的自然沉降原理 也是最简便 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布点方法 1 室内面积 30m2 设内 中 外对角线3个点 即中心一点 内 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一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2 室内面积 30m2 设4角及中央5点 4角布点部位距离墙壁1m 一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3 采样方法 将血平皿或普通营养琼脂平皿 直径9cm 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 采样高度为距离地面80 150cm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 扣放于平皿旁 暴露规定时间 类环境暴露15min 类环境暴露5min 盖好立即送检 4 检测方法 将采样后平皿置37 温箱培养48h 计数并鉴定 一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注意事项 采样前应关毕门窗和空调 无人走动情况下 静止10min再进行采样 一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儿科病房 母婴同室 妇产科检查室 人流室 治疗室 注射室 换药室 输血科 血液透析中心 室 急诊室 口腔科 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房 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 注 非洁净手术部 室 产房 介入导管室 重症监护病房 RICU NICU EICU 消毒供应中心 血液病病区等 1 采样时间 洁净手术间清洁并擦拭消毒后 使净化空调系统达到自净时间并处于开启状态 然后进行测试 室内应无工作人员 2 监测人员要求 穿洁净衣服 戴帽子 口罩 手卫生 动作轻缓 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一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3 布点顺序 放置培养皿 总平面中最里面的房间依次向外布置最后人员撤出每个房间从房间最里面的点开始最后布置门附近的点然后人员撤出收取培养皿 从最外边的房间开始 每间房间从门附近的培养皿开始 最先布置的平皿最后收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一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4 采样方法 将平皿 直径9cm 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 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 8m的任意高度上 在手术区检测时应无手术台 当手术台已固定时 检测高度应在台面之上0 25m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 扣放于平皿旁 暴露30min 盖好立即送检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一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21个监测用培养皿加1个对照共22个培养皿 11个监测用培养皿加1个对照共12个培养皿 7个监测用培养皿加1个对照共8个培养皿 5个监测用培养皿加1个对照共6个培养皿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洁净手术部空气检验报告单 空气采样时的注意事项1 空气消毒前将放置平皿的采样台准备好 2 行走路线 尽可能少在室内走动 动作要轻 先布皿 后开盖 3 同一房间空气物表采样 应先采空气 后采物表 最好由同一人操作 一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一 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 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二 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 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水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 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 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 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 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 0 1 硫代硫酸钠 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 及时送检 二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外科手消毒监测采样 三 结果判断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4 4 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清毒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10cfu 2外科手消毒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 5cfu 2 二 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三 物品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一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二 采样面积 被采面积 100c 2取全部表面 采样面积 100c 2 取100c 2 三 采样方法 棉拭子法 压印法两种 1 棉拭子法 用5 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 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用浸有无菌0 03mol 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 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5次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可连续采样1 4个规格板面积 剪去手接触部分 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 营养肉汤 的试管内 立即送检 门把等小型物体采用棉拭子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涂抹采样 结果计算用cfu 件表示 三 物品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方法 在25cm2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各5次 连续采4个规格板面积 三 物品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注 洁净手术部 其他洁净场所 非洁净手术部 室 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 产房 导管室 新生儿室 器官移植病房 烧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 血液病病区等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5cfu cm2 儿科病房 母婴同室 妇产科检查室 人流室 治疗室 注射室 换药室 输血科 消毒供应中心 血液透析中心 室 急诊室 化验室 各类普通病房 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 10cfu cm2 使用中消毒剂 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一次 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 化学监测 如含氯消毒剂 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2 碱性戊二醛应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并有记录 四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一 采样时间 采取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灭菌剂 无菌器械保存液 二 采样量及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 用无菌吸管吸取1 0ml被检样液 加入9 0ml含相应中和剂的采样管内混匀 四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三 结果判断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 100cfu ml 不得检出致病菌 无菌物品保存液应无菌生长 注意 采样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正确选用中和剂 采样后及时送检 四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常用消毒剂的中和剂 消毒剂 中和剂 消毒内镜包括胃镜 肠镜 耳镜 鼻镜 喉镜 十二指肠镜 纤支镜 纤维喉镜 食道超声灭菌内镜包括胆道镜 五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五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一 采样时间 在消毒灭菌后 使用前进行 二 采样方法 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 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 用50ml无菌收集容器从活检出口收集 及时送检 三 结果判断 消毒内镜 细菌总数 20cfu 件 不能检出致病菌 灭菌内镜 无菌检测合格 四 采样周期 消毒内镜每季度一次 灭菌内镜每月一次 五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若采样结果超标时 应及时查找原因 并复检 直至合格 一 采样方法 透析用水 自来水经粗滤 砂过滤器 活性碳过滤器 水软化器 树脂置换 反渗透装置 储水罐 出水加压泵等步骤处理后出口的液体 在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采样 六 透析液的监测 一 采样方法 透析液 透析用水与A B两种血液透析浓缩液混合后进入人体透析之前的液体 在进入透析器前采样 注意 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重感染病例时 应增加采样点 如原水口 软化水出口 透析液配液口 反渗水出口 贮水罐出口等 六 透析液的监测 四 结果判断 透析用水 透析液 细菌总数 100cfu ml 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五 采样周期 每月一次 六 内毒素检测 每3个月检测一次 内毒素含量 0 25EU ml 干预限度为0 125EU ml 六 透析液的监测 七 灭菌质量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 一 物理监测法 每锅进行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 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二 化学监测法 每包进行 应进行包外 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化学指示物放在包裹的设备中央 而不是在上面 硬质容器内放两个化学指示物放于对角 压力蒸汽灭菌器 三 生物监测 每周进行1 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对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包放在排气口的上方 并设阳性和阴性对照 七 灭菌质量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 三 生物监测 标准菌株 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干燥菌片生物指示剂只有生物监测才能全面考核灭菌效果 属于裁定性监测 七 灭菌质量的监测 1 监测方法 将标准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 生物指示物经56 2 培养7d 观察培养结果 七 灭菌质量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 压力蒸汽灭菌器 2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 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 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 规定条件下培养 观察结果 3 监测周期 生物监测应每周监测一次 七 灭菌质量的监测 阳性 培养液颜色由紫变黄 说明有菌生长 灭菌不合格阴性 培养液不变色 仍为紫色 说明灭菌合格 但阳性对照必须有菌生长 七 灭菌质量的监测 四 结果判断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的监测 一 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 二 化学监测法 每包进行 应进行包外 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三 生物监测 指示菌株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ACTT7953 四 监测周期 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 七 灭菌质量的监测 注意 1 灭菌器新安装 移位 大修后应进行物理 化学监测 通过后生物监测空载连续三次 合格后方可使用 2 监测所用化学和生物指示物必须经国家计生委批准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 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的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 重新处理 并分析不合格原因 改进后 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方可使用 七 灭菌质量的监测 1 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避免污染 保证采样的真实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谁采样 谁负责 2 采取的样本要有代表性及足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