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ppt课件_第1页
感觉器官ppt课件_第2页
感觉器官ppt课件_第3页
感觉器官ppt课件_第4页
感觉器官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理学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一 感受器的概念分类感受器 receptor 是分布在体表或机体内部的专门感受内外环境各种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一 感受器的概念分类感受器 receptor 是分布在体表或机体内部的专门感受内外环境各种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结构 游离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神经末梢 结缔组织被膜环层小体 肌梭感受细胞 附属结构 感觉器官 眼 耳 前庭 嗅上皮 味蕾 第一节感受器的一般生理 分类 内感受器 平衡 本体 内脏感受器外感受器 视 听 嗅 触压 味 温度觉 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光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 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 适宜刺激 每种感受器均有其最容易接受的能量形式的刺激 即其适宜刺激 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二 换能作用 感受器可以将作用于它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化为传入神经上的动作电位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属于局部电位 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三 编码功能 感受器可将刺激包含的信息转变成传入神经上动作电位的序列 刺激强度 传入神经上动作电位的频率 参与信息传入的神经纤维的数目 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三 编码功能 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四 适应现象 当一恒定强度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 传入纤维上神经冲动的频率逐渐下降的现象 快适应感受器 环层小体 嗅觉 适应不等于疲劳 慢适应感受器 肌梭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关节囊感受器 第二节视觉器官 适宜刺激 波长370 740nm的电磁波 获得95 环境信息 370 740nm 眼的折光系统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的感光系统 视网膜 一 眼的折光功能 一 一般光学原理 单球面折光体n2R n1 n2 F2R 曲率半径n2 物质的折光指数n1 空气的折光指数F2称为后主焦距薄透镜1 a 1 b 1 F2 物距b 像距 二 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二 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性 简化眼 reducedeye 与正常眼折光系统等效但较简单的光学模型 前后径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 折光系数1 333 节点位于前界面后方5mm 后主焦点位于折光体的后极 正常眼看6m以外物体时 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不需调节 但看6m内物体时 成像在视网膜之后 必须进行调节 三 眼折光能力的调节 6m 6m 三 眼折光能力的调节 1 晶状体的调节 晶状体变凸 折光力增强 晶状体反射近物 模糊物像 视区皮层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核 睫状肌收缩 晶状体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弹性变凸 清晰物像 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是有限的 取决于晶状体的弹性 近点 眼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年龄增大 晶状体弹性下降 老视 三 眼折光能力的调节 瞳孔的调节 瞳孔缩小 减少进入眼睛的光量 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1 晶状体的调节 三 眼折光能力的调节 球面像差 三 眼折光能力的调节 色像差 三 眼折光能力的调节 1 晶状体的调节 瞳孔的调节 眼球会聚 两眼视轴向鼻中线会聚 使物体仍然成像于两眼视网膜的对称部位 三 眼折光能力的调节 眼球会聚 三 眼折光能力的调节 眼球会聚 三 眼折光能力的调节 眼球会聚 四 眼折光能力的异常 近视 远视 老视 散光 近视 myopia 眼的折光能力过强或眼的前后径过长 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之前 看远物需要调节 2 远视 hyperopia 眼的折光能力过弱或眼的前后径过短 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之后 看远物和近物需要调节 容易疲劳 3 老视 presbyopia 晶状体弹性下降 眼调节能力减弱 看远物不需要调节 看近物调节 4 散光 astigmatism 角膜表面不是正球面 不同方位曲率半径不等 不同方向焦点不在一个点上 形成焦线 非正球面 二 眼的感光功能 一 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神经节细胞 视杆细胞rods 视锥细胞cones 二 眼的感光功能 一 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盲点 二 眼的感光功能 一 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盲点中央凹 二 视网膜的两套感光换能系统 视杆系统 晚光觉系统 光敏感度高 分辨率低 无色觉 视锥系统 昼光觉系统 光敏感度低 分辨率高 有色觉 依据 视网膜周边视杆细胞多 对弱光敏感 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视敏度高 有色觉 二 视网膜的两套感光换能系统 依据 视网膜周边视杆细胞多 对弱光敏感 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视敏度高 有色觉 视杆系统普遍存在会聚现象 故分辨能力差 但弱刺激可以总和 视锥细胞低会聚 多单线联系 分辨力强 二 视网膜的两套感光换能系统 依据 视网膜周边视杆细胞多 对弱光敏感 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视敏度高 有色觉 视杆系统普遍存在会聚现象 故分辨能力差 但弱刺激可以总和 视锥细胞低会聚 多单线联系 分辨力强 白天活动的只有视锥无视杆 如蛇 鸡 夜晚活动的只有视杆无视锥 如猫头鹰 二 视网膜的两套感光换能系统 三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黄醛 retnal VA视蛋白 opsin 分子结构同激活G蛋白膜受体家族相似 1 视紫红质的代谢 全反式视黄醛 光线 全反式视黄醛 11 顺视黄醛 11 顺视黄醛 视紫红质 视蛋白 视杆细胞 色素上皮 全反式视黄醇 11 顺视黄醇 异构酶 Vit A 暗处 三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1 视紫红质的代谢 视蛋白 视紫红质 三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2 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三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2 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2 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30 40mV 2 视杆细胞外段的超微结构和感受器电位的产生 四 视锥细胞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视觉的三原色学说 红 绿 蓝视网膜存在三种视锥细胞 分别含有对红 绿 蓝三种光线敏感的视色素 缺乏某种视锥细胞 可导致色盲或色弱 三 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四 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 1 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 darkadaptation 从亮处进入暗处时 最初看不清楚 随后视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 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 称暗适应 四 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 1 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 darkadaptation 明适应 lightadaptation 从暗处进入亮处时 最初只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 看不清楚 过一会才恢复了视觉 称明适应 约1min 2 视野 visualfield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时 该眼所能看到的最大范围 四 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 3 视敏度 Visualacuity 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 也即眼所能分辨两点间的最小距离 3 视敏度 Visualacuity 眼对物体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 也即眼所能分辨两点间的最小距离 4 双眼视觉 binocularvision 1 扩大视野 2 弥补盲点 3 立体视觉 四 与视觉有关的生理现象 第三节听觉器官 一 人耳的听阈与听域 二 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 一 外耳 集音和共鸣作用 3500Hz左右 判断声源方位 二 中耳 增压效应鼓膜 鼓室 听小骨 咽鼓管 鼓膜 听小骨 锤骨 砧骨 镫骨 惰性最小 效率最高 中耳增压24倍 二 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 二 中耳 增压效应 鼓膜 鼓室 听小骨 咽鼓管 咽鼓管 连接鼻咽部和鼓室的管道 调节鼓室内气体的压力 二 外耳与中耳的传音功能 三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主要途径 声波 外耳 鼓膜 听骨链 卵圆窗 耳蜗 次要途径 声波 鼓室气体振动 圆窗 耳蜗 骨传导声波 颅骨振动 颞骨耳蜗内淋巴振动 传音性耳聋 感音性耳聋 三 内耳的功能 耳蜗 传音感音前庭器官 平衡感觉 三 内耳的功能 一 耳蜗的结构 三 内耳的功能 一 耳蜗的结构 二 基底膜振动的行波理论 是以行波的形式进行从耳蜗的底部开始 向耳蜗的顶部传播 声波的频率不同 其行波传播的距离不等 行波最大振幅出现的位置不同 二 基底膜振动的行波理论 三 耳蜗生物电现象 1 耳蜗毛细胞电位 0mv 耳蜗内电位 80mv 80mv Na泵K 大量进入内淋巴 2 微音器电位 三 耳蜗生物电现象 当耳蜗接受声音刺激时 在耳蜗及其附近可记录到一种交流性质的电变化 称为微音器电位 它的频率和幅度与声波振动完全一致 是多个毛细胞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