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化学简答题集锦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中医“拔火罐”时,将点燃的酒精棉伸入玻璃罐内又迅速拿出,立即将罐口扣到皮肤上,玻璃罐被紧紧吸住,罐内皮肤凸起。2、室温约20时,取三小块大小相近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编号A、B、C。将A放在石棉网上,将B用纸松松地包起来,也放在石棉网上,将C放在铁片上。观察发现:A先冒白烟后起火燃烧,B最先起火燃烧,C只冒白烟未起火。分析上述现象异同的原因。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并推断原因。(1)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变大。(2)乙炔是极易燃烧的气体,可用于照明、焊接及切割金属,相对分子质量为26。1.3g乙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0.9g水,推断乙炔的化学式,写出推断过程。4、如图所示,A、B是氢气吹出的肥皂泡,在空气中慢慢上升,用火柴从下方点燃A,将燃着的火柴放在B的上方,观察到:A、B均产生火球,B的爆鸣声比A的大。解释以上现象产生的原因。5、发生火灾时,一定要将附近的液化石油气罐尽快搬离火场,因为高温时,液化石油气瞬间体积膨胀250300倍,罐内压力骤然增大致使罐体破裂而发生第一次爆炸;当泄露漏出的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降至3%-11%时,遇明火将发生第二次爆炸。(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发生第一次爆炸的原因。(2)分析第二次爆炸为什么会发生。6、莽草酸是合成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重要成分,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0.一定质量的莽草酸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消耗氧气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相等;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4:1.(1)由和可以推知,莽草酸由 元素组成。(2)推断莽草酸的化学式,写出推断过程。 7、用微粒的观点分别解释一下变化中白烟和白雾形成的原因。(1)少量白磷(由P4分子构成)露置在空气中自燃并很快冒出白烟(由P2O5分子构成)。(2)在空气中打开装有干冰的容器,容器口会有白雾生成。8、点燃蜡烛,将一个铁丝网平放在蜡烛火焰的中部,看到火焰只在铁丝网下方出现,铁丝网上方不见火焰,但有白烟;立即用火柴去点燃白烟,火焰重新变完整。(1)为何铁丝网能截断蜡烛火焰?(2)铁丝网上方的白烟为何能被重新点燃?9、科学日报2011年3月2日报道,加拿大政府推出新规,从2012年开始,禁止销售含有金属汞的温度计、温度调节装置及电池等产品。(1)随意丢弃含汞的废旧电池会污染 (写一种即可)。(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下事实:如果不小心打破水银(汞)体温计,散落的水银在空气中会慢慢挥发,汞蒸气会侵害人体。处理措施之一是迅速在水银上撒硫粉,使汞与硫(S8)反应生成硫化汞(HgS)固体,以消除对环境的污染。10、水能灭火也能助燃。(1)那大量水浇在炽热的炭上,炭火会熄灭。分析灭火原理。(2)在燃料油里喷入适量的细小水滴,油会将水滴包围起来,油因被水分散而雾化。雾化后,油燃烧得越来越旺,为什么?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微观角度解释: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石墨能变成金刚石。12、蜡烛的烛芯一般由棉线搓成,先点燃蜡烛芯,烛芯周围的蜡熔化并被吸入烛芯,过一会火焰变得明亮;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芯顶端逐渐变硬,火焰会变暗;熄灭蜡烛时,有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接近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1)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 。(2)烛芯的作用是引燃石蜡,分析其作用原理。(3)燃烧一段时间后,用剪刀剪去烛芯顶端变黑的部分可使火焰明亮起来,说明原因。13、油库、面粉厂要严禁烟火,否则可能发生爆炸事故,分析爆炸的原因。14、为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进行如下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0ml氢氧化钠溶液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再将10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其中,记录实验数据如下:加入的稀盐酸质量/g0255075100烧杯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g180.6205.6230.6255.4279.5(1)解释为什么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在050g时,烧杯内增加的质量等于加入的盐酸的质量。(2)分析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在50100g时,烧杯内质量变化异常的原因。1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留下的灰烬比木炭轻。16、细水雾灭火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灭火方式,它利用高压或气流,使水形成极细的水雾,喷入火场。相比传统水枪灭火方式。细水雾灭火系统既能够使火熄灭,还能有效避免引燃周围其他可燃物,防止火势的进一步蔓延,分析其中的原理。17、根据燃烧条件解释现象:取一支蜡烛,在烛芯上滴些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二硫化碳极易挥发),不一会,蜡烛便自己燃烧起来。18、海水中含有多种无机盐,海水蒸发得到的粗盐中可能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镁、硫酸钙等杂质,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表1:海水中的主要成分成分钠钾钙镁氯硫酸根浓度(mg/l)10500380400135019000885表2:几种盐的溶解度盐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镁硫酸钙溶解度(g)362532.9150.15海水蒸发时各种盐依次结晶析出,最先析出的是 ,其次析出的是 ,原因是 。19、两种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性见下表:主要成分NaHCO3Mg(OH)2溶解性能溶难溶(1)服药后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请分析一声建议胃溃疡(胃粘膜溃烂)患者尽可能不要服用主要成分为NaHCO3的药物的原因。(3)从溶解性的角度分析,服用Mg(OH)2比服用NaHCO3药效持久的原因。20、乙醇(C2H5OH)和乙烯(C2H4)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虽然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但完全燃烧生成等质量的二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却相等。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这一事实。21、火灾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危害。发生火灾时,根据可燃物的种类不同,选择的灭火剂也有所不同。水是常用的灭火剂,但有的火灾不能用水灭火。木材着火可以用水扑灭,当水接触燃烧物时,水吸收热量转化为水蒸气,其体积增大1700倍左右,大量水蒸气笼罩在燃烧物的周围,使火焰熄灭。说明其灭火原理。汽油、煤油、柴油燃烧造成的火灾,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什么?22、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的叫自燃。秸秆、柴草、煤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自然现象。(1)解释某些草堆发生自燃的原因。(2)对如何存放可燃物以防止其发生自燃提出两条建议。23、用来制取氧气的 氯酸钾必须是纯净的 晶体,不能含有纸屑、 木屑或碳粉等杂质,否则加热时可能发生什么危险?并分析原因。24、煤矿矿井里常含有甲烷。某地矿井由于长期 过度开采导致井内甲烷含量过高而发生爆炸事 故,请解释爆炸的原因。2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发现燃烧白磷比燃烧红磷 消耗氧气要多一些,根据提供的信息解释其中的原因。着火点与氧气反应后的产物白磷40五氧化二磷红磷240五氧化二磷26、现有一甲烷(CH4)和甲醛(CH2O)的混合气体, 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现生成的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小于反应消耗的氧气的总质量。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原因。27、某同学在两个相同的小瓷盘中分别加 入体积含量为85%和58%的酒精 (体积相同),再用火柴分别点燃,控制变量观察到的现象: 85%的酒精燃烧较剧烈,火焰较高; 58%的酒精燃烧较弱、火焰较小。 一段时间后,85%的酒精全部燃烧完 没有任何残留;58%的酒精则熄灭,有 液体残留。试分别解释现象、现象 的原因。答案:1、酒精燃烧放热,罐内气体受热,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体积膨胀,部分气体逸出;罐内气体被密封,温度降低,分子间间隔变小,体积收缩。2、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五氧化二磷,放热,纸上的白磷因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纸包的白磷因热量不易散失,最先达到着火点;铁片上的白磷因铁片吸热,热量散失,达不到着火点。3、(1)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铜与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所以加热后铜丝质量变大(2)C2H2【解析】试题分析:(1)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铜与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所以加热后铜丝质量变大(2)由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可知,碳元素的质量是44 g12/44=12 g,氢元素的质量是09 g2/18=01 g,两种元素质量之和是13 g,因此乙炔由碳、氢元素组成,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2 g/12):(01 g/1)= 1:1,已知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6,因此化学式为C2H2。4、A、B肥皂泡破裂,氢气与空气接触被点燃,燃烧产生火球并伴有爆鸣声,A中氢气被点燃时较纯,爆鸣声较小;B先破裂后被点燃,氢气与空气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剧烈,爆鸣声更大。5、(1)第一次爆炸发生的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越高,液化石油气分子之间的间隔越大,当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爆炸。(2)第二次爆炸发生的原因是:当泄漏出的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降至3%11%时,遇明火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6、(1)碳、氢、氧;(2)C7H10O5,7、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析】(1)少量白磷(由P4分子构成)露置在空气中自燃并很快冒出白烟(由P2O5分子构成),是因为白磷燃烧放出热量,加快磷分子分解成磷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磷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五氧化二磷分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分子聚集成白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烟(2)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聚集成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故答案为:(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加快磷分子分解成磷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磷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五氧化二磷分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分子聚集成白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烟(2)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子运动速度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聚集成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8、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解析】(1)铁是热的良导体,将一个铁纱网平放在蜡烛火焰的中部时,热量迅速向四周扩散,使火焰中部的温度降低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导致中部火焰熄灭(2)白烟是蜡烛蒸汽凝固的小颗粒,立即用火柴去点燃白烟时,因为温度达到了蜡烛的着火点,所以又燃烧起来9、(1)土壤(或水)(2)汞原子不断运动;汞原子有毒。硫分子分解成硫原子,硫原子和汞原子重新结合成硫化汞分子。10、(1)水蒸发吸热,使碳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水蒸气使碳与空气隔绝。(2)雾化后,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燃烧更剧烈。二燃烧放热使细小的水滴急速气化,又将油分散成更小的液滴,因此油燃烧的越来越旺。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1 分)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 分),在一定条件下, 碳原子重新排列,能使石墨变成金刚石。12、(1)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2)烛芯的着火点比石蜡低,先被点燃,燃烧产生的热 量使石蜡熔化、汽化,并能达到其着火点从而引燃石蜡(3)可以增大石蜡蒸汽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13、空气中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遇明 火发生急速的燃烧(1)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1)在有限空间 内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1)14、15、16、细水雾喷入火场,完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 将可燃物的温度迅速降低至着火点以下(1)汽化后的水蒸气体积急速膨胀,排除空气,并包裹在可燃物周围使其与空气隔绝(1), 同时使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再扩散(1) 达到防止火势蔓延的效果。17、二硫化碳挥发,烛芯上残留的白磷小颗粒与空气接触,氧化产生热量,温度升高到40,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烛芯的着火点,引燃蜡烛。18、硫酸钙、氯化钠、先达到饱和状态的盐先析出,海水中其浓度与溶解度比值大的的盐先达到饱和状态。19、(1)中和反应是指酸碱之间的反应,题中所给的两种物质中氢氧化镁为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Mg(OH)2MgCl2+2H2O;(2)NaHCO3与胃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胃中气压增大有可能造成胃壁穿孔;(3)氢氧化镁难溶于水,所以只能和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而碳酸氢钠能溶于水,所以更容易流失故答案为:(1)2HCl+Mg(OH)2MgCl2+2H2O;(2)NaHCO3与胃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胃中气压增大有可能造成胃壁穿孔;(3)氢氧化镁难溶于水,所以只能和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而碳酸氢钠能溶于水,所以更容易流失20、从乙醇和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 = 2CO2+3H2O,C2H4+3O2=2CO2+2H2O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系数与消耗的氧气的系数比都是2:3,所以完全燃烧生成等质量的二氧化碳时,消耗的氧气质量也相等21 (1)水接触燃烧的木柴时吸收热量,使木柴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1分),大量水蒸气笼罩在木柴周围,能隔绝空气(1分)。汽油、煤油、柴油均难溶于水(0.5),且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0.5),水不能隔绝空气,油随水流动甚至会扩大着火面积(1)。22、(1)柴草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1分),因堆积在一起热量不易散失,温度升高达到柴草的着火点(1分)23、可能发生爆炸。(1分)因为氯酸钾受热 分解产生氧气,纸屑、木屑或碳粉等可 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山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分析
- 制造业生产线进度管理体系与措施
- 如何预防尿毒症的复发与再次治疗策略
- 地铁盾构防水施工进度计划
- 汽车零部件供应链2025年供应链风险管理风险预防与风险管理计划报告
- 国际贸易《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 面向2025年的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营销转型与营销自动化报告
- 2025年低保核查员招聘考试专业知识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 2025年中式烹饪实操技巧与初级考核要点解析
- DG-TJ08-2097-2025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标准
- 数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分层计划
- 新解读《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BJ-T 15-248-2022》
- 以《论语》为翼:高中生价值观构建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 妇产科电子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 DB42 1537-2019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第一单元 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课件 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界面工程与载流子传输机制
- 病媒生物防培训课件
- 影像学检查技术课件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之题目解析及范文:“如果……就不妙了”转变为“即使……也没什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