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名称山岳的形成科目地理授课年级高一课时2课时设计者所在院系地理科学学院学号一、教学内容概要(列出知识点)1. 褶皱山 褶皱山的概念以及形成过程 褶皱山的基本形态:背斜与向斜2. 断块山 断块山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断块山的基本形态与地貌表现3. 火山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4. 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山岳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 山岳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山岳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喜欢从个人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但受外界影响还是比较大,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喜欢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刺激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地理图片和动画效果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地理表象。 2. 学生在前一节课已经学习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一知识点,对山岳的形成中的内外力作用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3. 学生对各种山岳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主要问题是学生还未上升到理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山岳形成的原因,而且山岳的形成是比较抽象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理解,需要教师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新知的建构。将地理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述褶皱、断层的概念,说出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过程2绘制褶皱构造的示意图,判断褶皱的基本类型;3. 绘制断层构造的示意图,举出实例说明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4描述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5用具体的实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过程与方法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分析的能力问题;3. 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初步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和线路的影响,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有意识地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欣赏优美山地自然风光的图片,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观;2通过“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和“板块学说”教学,树立事物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对山地形成的学习,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四、重点与难点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1.褶皱山的形成及基本形态特征;2.断层的形成及其地貌表现;3.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 通过flash 动画模拟褶皱山、断层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老师的讲解,降低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2. 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加深学生对褶皱、断层的地貌表现3. 以学生熟悉的地方为例,以合作探究的形式探讨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1. 用列表比较背斜与向斜的基本特征,正确判断背斜与向斜;2. 用生活中背斜与向斜的图片为例,讲解背斜与向斜的正确判别办法;3. 手绘褶皱、断层的示意图,与现实中的褶皱山、断块山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探究、讲解褶皱山、断块山的成因,教师再给予纠正与总结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创设情景课件展示课题:山岳的形成,紧接着是课件展示图片: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华山、庐山、黄山、富士山等国内外的名山,在欣赏名山美丽的自然风光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2.多媒体演示法 播放褶皱、断层形成的flash动画,通过看,画等让学生自主构建褶皱山、断层的形成过程,理解褶皱山、断层的概念;利用多媒体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直观地感受火山爆发的力量;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山岳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2. 学生绘图训练 让学生参与教学,画出褶皱山、断层的示意图,讲出褶皱山的基本形态以及断层的形成过程,通过组织学生绘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4.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探究与合作,通过学生熟悉的地方为例,探究山岳对交通运输方式、布局、线路延伸的影响。5、读图分析 组织学生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并联系实际,说出世界上比较有名的褶皱山、断块山。6、对比分析法 在学完褶皱和断层这两个知识点后,将它们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有利于同学们区分这两者,提高课堂效率六、教学媒体及资源准备知识点 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01初步了解山脉的几种类型视频全球山脉掠影HC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陆地的骨架。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1min网络资源、小组制作02掌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动画逆地形形成过程EA背斜由于顶部受到侵蚀而形成谷底,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而形成山岭2min小组制作031.掌握断层的概念,理解断层的形成过程2. 说出断层的基本形态课件动画断层的形成过程EA当地壳所受力超过了其承受能力时,岩体破裂,位移,形成断层2min小组制作04说出火山的结构与规模课件图片视频火山的喷发及其结构和规模EE火山由三部分组成:火山口、火山锥、火山通道3min小组制作05比较山地与平原对交通线路影响的不同课件图片平原和山地交通线路分布情况B.F山岳相对高度大,地势崎岖,交通方式比较单调,交通线路的分布和走向也受较大的制约。4min小组制作06山岳对交通运输影响的具体分析课件图片交通方式和交通线路分布及延伸方向GG1. 优先发展公路2.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 线路往往需要迂回前进8min小组制作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七、板书设计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第一课时)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背斜 概念和形成过程 向斜 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1、褶皱山 背斜与向斜的判断与比较 背斜与向斜在生活中的应用 断层概念和形成过程2、断块山 断层基本形态:地堑、地垒 地貌表现:华山、庐山、渭河谷地等 断块山(第二课时)二、褶皱山、断块山、火山1、褶皱山2、断块山 结构和规模、分类3、火山 火山带的分布 影响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2、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3、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些列山脉的图片,引起学生思考:山脉是怎么形成的?(板书:山岳的形成)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思考问题以形象、直观的图片吸引学生眼球,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山岳的形成学习新知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组织学生动手演示褶皱的形成,并提出褶皱的概念活动准备:用不同的书代表地层,将书落在一起形成地层模型如右图中所示。提示操作步骤:把须进行观察的地层模型放在桌面或水平持于手中上,用手固定好两端,然后其中一只手缓缓向中央移动,观察因此产生的地层模型的形态转变。 (板书:褶皱山、褶皱山概念、形成过程)2.归纳活动,在黑板上画出褶皱山的示意图,提出褶皱的基本单位为褶曲,由背斜和向斜组成。(板书: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3.教师利用地理教具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区分背斜和向斜,以及背斜和向斜分别带来哪些地貌。4.(过渡)教师播放图片“背斜形成山,向斜成谷”,提出问题:为什么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呢?7.教师演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其成因,并利用教具解释逆地形的成因8.教师归纳总结背斜和向斜的区别9.教师讲解:由于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受到挤压形成了褶皱,在地表上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高大山脉,同时播放照片:世界板块图和世界著名山脉分布图,提出问题: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都分布在板块的哪个位置?1.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要求动手演示褶皱的形成。2.学生结合预习,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并动手画褶皱示意图3.学生合作讨论背斜与向斜的特点和形成的地貌3.学生看图,回答哪是向斜哪是背斜,并思考问题:为什么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呢?4.观看动画,思考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成因5.学生讨论总结背斜和向斜的区别6.学生读图并思考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的关系1.让学生使用书本对中挤压从而使得书本发生弯曲从而引导出来褶皱的概念2.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使学生能更形象、生动的理解褶皱的形成。3.通过手绘示意图,掌握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培养学生阅读示意图的能力,突破难点4.通过地理教具,直观的得到逆地形的成因,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5.提高学生对资料的提取能力总结出来背斜向斜的判断方法6.通过总结对比,加深学生对背斜与向斜的特点,突破重难点7. 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在图中总结要点的能力,并从图形上直观的得到关于板块运动的特点。承转过渡1.教师讲解:页纸张很柔软,受力发生了弯曲变形褶皱;岩层的可塑性差,如果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岩层会怎样?2.教师播放板块运动形成断层的视频,解释断层的概念,提出问题:断层运动能形成什么地貌?3.播放一组地垒、地堑、裂谷景观图,引导学生得出断层形成的几种地貌,并举出例子4.老师用三个粉笔盒演示断层、地垒、地堑构造(强调断层的岩层既要发生断裂又要发生位移),讲解断块山的概念1.学生思考进行讨论,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情境2.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垂直断层的上升岩块和下降岩块可以形成的地形3.学生听讲,同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断层形成的地貌,学生举例,断层、地垒、地堑有那些主要代表4.在老师的演示和讲解中理解断块山的概念1.通过创设情景,设置悬念,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褶皱山过渡到断层的学习2.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体资源 直观地理解断层的形成过程及形成的地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4、老师的形象演示,利于学生掌握这三个概念,且要学生举例,有利于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利于记忆课堂总结1.老师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2. 组织学生做课堂练习,形成教学反馈1.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2.在教师的组织下做课堂练习1. 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能力2. 通过练习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后探讨1组织学生探讨活动一,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2.教师出示图归纳总结建造隧道的条件3. 组织学生探讨活动大型水库应该建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断层的危害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例的能力,了解背斜向斜的应用与断层的危害(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引入新课1. 展示上节课的知识小结的课件板书,老师用引导和提问并用的方法,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褶皱山和断块山2. 展示投影火山景观图:富士山、天池,抛出问题:火山的形成与褶皱山、断块山的形成一样吗?(板书:火山)1.上课前复习上一课时“褶皱山和断块山”的知识内容,并预习本节课的知识。2跟随老师的引导,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3.欣赏火山景观图,对火山初步形成大概知识构建。4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情境。1.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点,巩固对该部分知识点的记忆;2.欣赏图片,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3.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在目标驱动下,比较容易形成新知识的构建新课讲解,拓展思维1. 教师讲解:火山与褶皱山、断块山一样都是受到内力作用而形成,但不同的是火山是岩浆喷发而成2.播放视频“维苏威火山的喷发”,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岩浆喷发的过程3.展示哥伦比亚高原和长白山主峰的照片,提出问题:哥伦比亚高原和长白山主峰都是由岩浆喷发而成,为什么地貌表现不一样?(板书:火山形成过程)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结合教材得出结论。5.播放火山形成过程动画,引导学生们回答问题:火山由几部分组成?(板书:火山组成)6.教师展示“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与“世界板块图”,引导地图并思考问题:火山地震带都分布于板块的哪些地方?(板书:火山的分布)7.教师点拔结论要点,解释火山地震带分布的原因1.学生观看视频,感受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与过程。2.学生观察两张图片,比较其地貌表现的不同,思考问题:哥伦比亚高原和长白山主峰都是由岩浆喷发而成,为什么地貌表现不一样?3.观看火山形成动画思考:火山由几部分组成4.学生仔细读图,思考并回答问题?1.通过观看视频,对火山的喷发过程有直观的感受,对知识点的学习由抽象到具体2.观察两张图片的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岩浆喷发不同形式形成不同的地貌这一知识点的印象3.通过观看动画,加深对火山形成过程的印象,同时由学生自己建构出火山的组成结构这一知识点4.读图比较分析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承转过渡1.教师讲解:我们了解了山岳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陆地的主要骨架,它的分布格局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它对我们人类的直接影响就表现在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板书)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2.播放课件,展示“中国铁路分布图”和“中国公路网分布图”以及“中国地形图”,并设疑引导学生讨论:我国交通网的分布与地形有什么关系?3.教师总结交通分布与地形的关系,点出地形对交通的影响跟随老师的引导思考并进行讨论,带着问题进入学习情境1.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平原与山地交通道路的区别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铺垫2.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深入探究,引发思考1.播放课件,指导学生读教材活动的表4.1 和表4.2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引导学生分析讲解并总结。2.以学生熟悉的地方为例,提出问题:地形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有什么影响,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探究,结合教材知识,总结得出结论。3.展示平原和山岳地区公路形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平原地区和山区的交通线路形态1.阅读教材图表,并带着老师的问题思考:为什么在山岳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积极回答问题2.读图分析案例,结合课本知识,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回答问题3.先观看课件,然后带着问题自行阅读教材,结合图片展示出来的信息,讨论并总结平原地区和山区的交通线路形态1.图中分析归纳总结出知识,加深学生对“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这一知识点2.通过案例探究的形式,从交通方式、交通线路分布、交通线路方向三个方向具体分析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并总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突破重点分组讨论,交流提升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教学活动二:读课本P82活动第2题,读公路走向示意图,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影响因素2.对学生回答进行总结1.紧随教师的思路,读图,思考问题:公路选线时需要注意什么?(分别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考虑)2.小组自由讨论,派代表发表小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人文素养课堂总结1.老师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2. 组织学生做课堂练习,形成教学反馈1.认真听讲,专心做笔记2.在教师的组织下做课堂练习1. 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能力2. 通过练习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课后拓展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收集关于把南昆铁路和京九铁路的资料,比较这两条铁路在单位距离上的造价和各自经过的地形区的差别。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引申,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九、学习评价设计1、编制形成性练习按照教学目标编制一组合适学生的练习题,根据所教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有客观题也有画图题,但题目概括、精简,更好引导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利于查缺补漏。根据山地形成教学目标,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复合板生产基地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农业信息化遥感技术应用服务合同
- 飞利浦智能课件
- 智慧矿山机器人生产线项目初步设计
- 功能性膜生产线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铝灰渣综合利用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城镇污水处理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报告
- 医学英语高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石化监护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产科产后护理技巧检测答案及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抗衰老产品和服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酒店实美学 课件全套 杨卉 第1-13章 酒店美学概述-酒店服务之美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时检测2
- 聚焦高质量+探索新高度+-2025届高考政治复习备考策略
- 甲醇含量测定方法
- 【基于危险预知训练方法的安全实践探究12000字(论文)】
- 《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与装备》课件-第11章 农业预测预警
- 电工仪表与测量(第六版)中职技工电工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Unit2-The-fun-they-had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110kV变电站及110kV输电线路运维投标技术方案(第一部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