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_固定连接的装配卧式机床及总装配课件_第1页
工艺技术_固定连接的装配卧式机床及总装配课件_第2页
工艺技术_固定连接的装配卧式机床及总装配课件_第3页
工艺技术_固定连接的装配卧式机床及总装配课件_第4页
工艺技术_固定连接的装配卧式机床及总装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 回转式钻模 4 盖板式钻床夹具 三 钻模套的类型及应用 1 固定钻套 2 可换钻套 4 特殊钻套 第四节组合夹具 一 组合夹具的构成 组合夹具的零件 按其用途的不同分为基础件 支承件 定位件 导向件 夹紧件 辅助件和组合件等 二 组装步骤 1 根据待装夹的工件 选择定位和夹紧方法 2 在考虑工件的装卸 排屑 空刀位置 夹具的刚性 质量的平衡等因素的基础上 确定所用的组合夹具元件 3 进行夹具的试装 试装完毕后检查夹具的总装精度 尺寸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 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交付使用 三 组合夹具的特点 1 各元件的相互配合部分尺寸精度高 具有高耐磨性和完全互换性 2 根据工艺要求和不同的加工任务要求 可多次循环使用或组合成新的夹具 3 使用完毕后可方便地拆卸 清洗 存放 第六章装配基础知识 第一节装配工艺概述 一 装配的概念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 将零件组合成部件 或者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为整机的过程 称为装配 装配是机械制造的最后阶段 装配工作的好坏 对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 装配工艺过程 1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2 装配工作3 调整 精度检验和试车4 涂装 涂油 装箱 三 装配的组织形式 1 固定式装配固定式装配是将产品或者部件的全部装配工作安排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进行 装配过程中产品的位置不变 装配所需要的零件和部件都汇集在工作地点附近 主要用于单件和小批量生产 2 移动式装配移动式装配是指工作对象在装配过程中 有顺序地由一个工人转移到另外一个工人 即所谓 流水装配法 移动式装配有以下特点 1 每个工作地点重复完成固定的工作内容 2 广泛使用专用设备和专用工具 3 装配质量好 生产效率高 比较先进 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四 装配工艺规程 1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2 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 1 对产品进行分析 2 确定装配顺序 3 绘制装配单元系统图 4 划分装配工序和装配工步 装配工序 由一个工人或者一组工人在同一地点 利用同一设备的情况下完成的装配工作 叫做装配工序 装配工步 由一个工人或者一组工人在同一位置 利用同一工具 不改变工作方法的情况下完成的装配工作 叫做装配工步 5 编写装配工艺文件 第二节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一 装配零件的清理和清洗 1 零件的清理清除零件上残存的型砂 铁锈 切屑 油污等 特别要仔细清理孔 沟槽等易于存污垢的部位 所有零部件清点 归类放置 2 零件的清洗清洗方法 手工清洗 机器清洗 特殊设备清洗比如使用超声波等 常用洗涤液 工业汽油 煤油和柴油 化学清洗液 乳化剂清洗液 有时还会用到一些特殊清洗液 比如具有挥发性的化学试剂 乙醚 二 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气压试验 液压试验 三 旋转件的平衡 1 静不平衡 2 动不平衡 旋转件在直径方向上各个截面有不平衡量 由此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不通过旋转件的重心 称为静不平衡 旋转件在直径方向上有不平衡量 而且由此产生的离心力形成不平衡力矩 第三节装配尺寸链和装配方法 一 装配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如图所示 齿轮孔与轴配合间隙A0的大小 与孔径A1和轴经A2的大小有关 这些相互联系的尺寸 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一个封闭尺寸组 就称为尺寸链 1 装配尺寸链及其简图 为了简便 通常不绘出具体结构 也不必按照严格的比例 依次绘出所有的尺寸 排列成为封闭的外形 形成尺寸链简图 2 装配尺寸链的环 1 封闭环 一个尺寸链 只有一个封闭环 装配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就是装配的技术要求 2 组成环 尺寸链中除了封闭环以外的环称为组成环 3 增环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当某个组成环增大时 封闭环随之增大 那么这个组成环就称为增环 4 减环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 当某个组成环增大时 封闭环随之减小 那么这个组成环就称为减环 3 封闭环极限尺寸及公差 1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 所有增环基本尺寸之和 所有减环基本尺寸之和 2 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 封闭环的最大极限尺寸 所有增环最大极限尺寸之和 所有减环最小极限尺寸之和 3 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 封闭环的最小极限尺寸 所有增环最小极限尺寸之和 所有减环最大极限尺寸之和 4 封闭环公差 封闭环的公差 所有组成环的公差之和 封闭环最大极限尺寸 封闭环最小极限尺寸 二 装配方法 1 完全互换装配法 2 选择装配法 1 直接选择装配法 2 分组选择装配法 3 修配装配法 4 调整装配法 1 可动调整法 2 固定调整法 三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1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极值法和概率法 2 装配尺寸链计算方法的选用 装配尺寸链的方法有完全互换法 分组选配法 修配法和调整法 完全互换法用极值法计算 大批量生产用概率法 分组选配法用极值法计算 修配法用极值法计算 调整法用极值法计算 大批量生产用概率法 第7章固定连接的装配 第一节螺纹连接的装配 一 螺纹连接的装拆工具 二 机械设备中的常用螺纹 普通螺纹 矩形螺纹 梯形螺纹 锯齿螺纹 三 螺纹连接的种类 普通螺栓连接 精密螺栓连接 双头螺柱连接 紧定螺钉连接 螺钉连接 四 螺纹连接的技术要求 1 保证一定的拧紧力矩为达到螺纹连接可靠性和紧固的目的 螺纹连接装配时应有一定的拧紧力矩 使得螺纹牙间产生足够的预紧力 2 螺纹有一定的自锁性通常情况下不会自行松脱 但是在冲击 振动或者交变载荷下 为了避免连接松动 还应该有可靠的防松装置 3 保证螺纹连接的配合精度螺纹配合精度由螺纹公差带和旋合长度两个因素确定 分为精密 中等和粗糙三种 五 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 1 螺纹连接的预紧 定力矩扳手 测力矩扳手 预紧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连接的刚性 增加紧密性和提高防松能力 2 螺纹连接的防松 摩擦防松 机械防松 永久防松 2 螺纹连接的防松 六 螺纹连接的装配工艺 1 双头螺柱的装配要点 1 保证双头螺柱与机体螺纹的配合有足够的紧固性 2 双头螺柱的轴心线必须与机体表面垂直 装配时可用直角角尺进行检验 如果发现较小的偏斜时 可用丝锥校正螺孔后再装配 或将装入的双头螺柱校正至垂直 偏斜较大时 不得强行校正 以免影响连接的可靠性 3 装入双头螺柱的同时必须使用润滑剂 避免旋入时产生咬合现象 便于以后拆卸方便 4 注意常用双头螺柱的拧紧方法 1 螺杆不产生弯曲变形 螺钉的头部 螺母底面应该与连接件接触良好 2 被连接件应受压均匀 互相紧密贴合 连接牢固 3 拧紧成组螺母或者螺钉时 为使被连接件及螺杆受力均匀一致 不产生变形 应注意被连接件形状和螺母或螺钉的分布情况 要注意一定的拧紧顺序 原则如下 先中间 后两边 分层次 对称 逐步拧紧 4 螺栓 螺母 螺钉表面要清洁 与它们相贴合的表面要光洁 平整 2 螺母 螺钉的装配要点 第二节键连接的装配 一 松键连接 1 平键 2 导向平键与滑键 3 半圆键 4 松键连接装配的要点 1 清理键与键槽上的毛刺 2 对于重要的键连接 装配前检查键的直线度 键槽对轴心线的对称度及平行度等 3 用键的头部与轴槽试配 应能使键较紧的嵌在轴槽中 对普通平键和导向平键而言 4 锉配键长时 在键长方向上键与轴槽留有0 1mm左右的间隙 5 在配合面上加机油 用铜棒或台虎钳将键压装在轴槽中 并与槽底接触良好 6 试配并安装套件时 键与键槽的非配合面应留有间隙 以便轴与套件达到同轴度的要求 装配后的套件在轴上不能左右摆动 否则 容易引起冲击和振动 二 紧键连接 1 楔键 2 切向键 3 紧键连接的装配技术要求 1 紧键的斜度应与轮毂槽的斜度一致 2 紧键与槽的两侧面要留有一定间隙 3 对于钩头楔键 不应使钩头紧贴套件端面 必须留有一定距离 以便拆卸 如图所示 三 花键连接 1 花键类型 矩形花键 渐开线花键 2 花键连接的装配要点 1 静连接花键的装配一定要保证装配后有少量过盈 装配时用铜棒轻敲入内 但不得过紧 以防拉伤配合表面 配合时 如果过盈量较大 可将套件加热到80 120 再进行装配 2 动连接花键的装配一定要保证精确的间隙配合 套件在花键轴上应能滑动自如 无阻滞 但又不能感觉有所松动 第三节销连接的装配 一 销连接 圆柱销 圆锥销 二 圆柱销的装配要点 圆柱销一般靠过盈固定在销孔中 用以定位和连接 为保证配合精度 装配前被连接件的两孔应同时钻 铰 并使孔壁表面的粗糙度不高于1 6 m 装配时应在销表面涂机油 用铜棒将销轻轻敲入 三 圆锥销的装配要点 圆锥销具有1 50的锥度 定位准确 圆锥销以小端直径和长度代表其规格 装配前以小端直径选择钻头 被连接件的两孔应同时钻 铰 铰孔时 用试装法控制孔径 孔径大小以锥销长度的80 左右能自由插入为宜 装配时用手锤敲入 为便于装配 销上必须钻一通气小孔 供放气使用 第四节过盈连接的装配 一 过盈连接的类型与应用 无辅助件 用于轴与轮毂连接 轮圈与轮芯的连接及滚动轴承与轴及座孔的连接 有辅助件 借助于扣紧板或环将重型剖分零件2 4沿接缝面3连接成一体 现大多由螺栓代替 二 过盈连接的工作原理与装配方法 1 工作原理 利用包容件与被包容件的径向变形使配合面间产生很大压力 从而靠摩擦力来传递载荷 2 装配方法 1 压入法 利用压力机将被包容件压入包容件中 由于压入过程中表面微观不平度的峰尖被擦伤或压平 因而降低了连接的紧固性 2 温差法 加热包容件 使之胀大 同时冷却被包容件 此时可将两者装配 待冷却后即成为过盈连接 温差法可避免擦伤连接表面 连接牢固 第五节管道连接的装配 一 管道连接的技术要求 1 管子必须根据压力和使用场所进行选择 应有足够的强度而且内壁光滑 清洁 无砂眼 锈蚀 氧化皮等缺陷 2 为了加强密封性 使用螺纹管接头时 在螺纹处还要加填料 如聚四氟乙烯薄膜 用连接盘连接时 必须在结合面之间垫以衬垫 如石棉板 橡皮或软金属等 3 配管作业时 对有腐蚀的管子要进行酸洗 中和 清洗 干燥 涂油 试压等工作 直到合格才能使用 4 切断管子时 断面应与轴线垂直 弯曲管子时 不要把管子弯瘪 5 较长的管道各段要有支承 管道要用管夹固定 以防振动 6 在安装管道时 应保证最小的压力损失 使整个管道最短 转弯次数最少 并保证管道受温度影响时 有伸缩变形的余地 7 系统中任何一段管道或元件 应能单独拆装而不影响其他元件 以便于修理 8 在液压系统管道的最高处 应装设排气装置 9 液压系统中的所有管道都应进行二次拆装 即安装调好后 再拆下管道 经过清洗 干燥 涂油及试压 再进行安装 以防止管道内存有残留污物 二 管道装配的要点 手动滚压扩口 扩口薄管接头 球形管接头连接 高压胶管接头 第8章传动机构的装配 第一节带传动机构的装配 一 带传动机构的技术要求 1 安装精度径向圆跳动量和端面圆的跳动量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2 表面粗糙度一般为3 2 3 张紧力适当的张紧力是保证带传动能正常工作的重要因素 4 包角带在带轮上的包角不能太小 包角越大 摩擦力也越大 对于V带轮 其带轮包角不能小于120 二 带和带轮的装配 1 带轮的装配 带轮与轴的装配方式 2 V带的安装 三 张紧力的控制 1 V带张紧力的检查 2 张紧力的调整 张紧力的检查 调整张紧力的方法很多 其基本原理在调整传动带的松紧 常见的方法是改变两轴中心距 或采用张紧轮 需要注意的是 在安装新带时 由于带工作一段时间后 会产生永久性变形 从而使张紧力会不断的降低 四 带传动机构的修复 1 轴颈弯曲 用划针盘或百分表检查弯曲程度 采用矫直或更换方法修复 2 带轮孔与轴配合松动 当带轮孔和轴颈磨损量不大时 可将轮孔用车床修圆修光 轴颈用镀铬 堆焊或喷镀法加大直径 然后磨削至配合尺寸 当轮孔磨损严重时 可将轮孔镗大后压装衬套 用骑缝螺钉固定 加工出新的键槽 3 带轮槽磨损 可适当车深轮槽 并修正轮缘 4 V带拉长 V带拉长在正常范围内时 可通过调整中心距张紧 若超过正常的拉伸量 则应更换新带 更换V带时 应将一组V带同时更换 不得新旧混用 5 带轮崩碎 应更换新带轮 第二节链传动机构的装配 一 链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1 保证两链轮轴线平行 2 两链轮之间轴向偏移量不能太大 必须在要求范围内 3 链轮的径向圆跳动量和端面圆跳动量必须符合要求 4 链条的下垂度要适当 两链轮轴线平行度及轴向偏移量的测量 链轮跳动量的检查 二 链传动机构的装配 链轮的固定方法 套筒滚子的接头形式 拉紧链条工具 链条下垂度的检查 三 链传动机构的修复 1 链条拉长 链条经长时间使用后会被拉长而下垂 产生抖动和掉链 链节拉长后使链和链轮磨损加剧 当链轮中心距可以调整时 可通过调整中心距使链条拉紧 若中心距不能调整时 可使用张紧轮张紧 也可以卸掉一个或几个链节来调整 2 链和链轮磨损 链轮牙齿磨损后 节距增加 使磨损加快 当磨损严重时 应更换新的链轮 3 链轮轮齿个别折断 可采用堆焊后修锉修复 或更换新链轮 4 链节断裂 可采用更换断裂链节的方法修复 第三节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一 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1 配合齿轮孔与州的配合要满足使用要求 2 中心距和侧隙保证齿轮有准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 3 齿面接触精度保证两啮合齿轮分度圆轴线的平行度 从而保证了齿面有正确的接触位置和足够的接触面积 4 齿轮定位保证滑移齿轮在轴上滑移时的灵活性和准确的定位 5 平衡对转速高的大齿轮 在装配前应进行动平衡检查 二 圆柱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1 齿轮与轴的装配 齿轮在轴上的安装误差 齿轮径向圆跳动误差的检查 齿轮端面圆跳动误差的检查 2 齿轮轴部件装入箱体 孔中心线同轴度检查 箱体孔距精度检查 孔轴线与基面距离和平行度检验 轴线与孔端面垂直度误差的检验 3 装配质量的检验与调整 铅丝检验侧隙 检验小模数齿轮啮合中的侧隙 三 圆锥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 1 箱体检验 两孔轴线垂直度和相交程度的检验 2 两锥齿轮轴向位置的确定 小圆锥齿轮轴向定位 锥齿轮的轴向调整 背锥面作基准的圆锥齿轮的装配调整 3 锥齿轮副啮合质量的检验 1 齿侧间隙的检查和调整 锥齿轮侧隙的检验方法与圆柱齿轮基本相同 也可用百分表测定 测定时 锥齿轮副按规定的位置装好 固定其中一个齿轮 测量非工作齿面间的最短距离 即为法向侧隙值 2 接触斑点的检验和调整 用涂色法检查锥齿面接触斑点是 与圆柱齿轮相似 对于工作载荷较大的锥齿轮副 起接触斑点应满足下列要求 载荷小时 斑点应略偏向小端 以保证工作时轮齿在全宽上能均匀地接触 四 齿轮传动机构的修复 1 调整垫圈 圆锥齿轮因轮齿磨损或垫圈磨损造成侧隙增大 沿轴线移近两齿轮 侧隙减小后 选择合适厚度的垫圈 调整两齿轮位置 2 大模数 转速低的齿轮 有些断裂后 可用镶齿法修复 大型齿轮可用更换轮缘法 磨损严重 轮齿断裂 更新齿轮 若发现小齿轮磨损严重 应及时更换小齿轮 避免加速大齿轮磨损 第四节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 一 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a 蜗杆轴线与蜗轮轴线的交角误差 b 中心距误差 c 蜗轮中间平面与蜗杆轴线的偏移量蜗杆传动装配的几种不正确情况 二 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工艺 1 对蜗杆箱体的检验 蜗杆轴孔与蜗轮轴孔中心距的检验 蜗杆箱体孔轴心线间垂直度的检验 2 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 组合式蜗轮 a 正确 b 蜗轮偏右 c 蜗轮偏左用涂色发检验蜗轮齿面接触斑点 蜗杆传动齿侧间隙的检验 第五节螺旋传动机构的装配 一 螺旋传动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 1 螺旋副应有较高的配合精度和准确的配合间隙 2 丝杆与螺母同轴度及丝杆轴心线与基准面的平行度 应符合规定要求 3 螺旋副相互转动灵活 旋转中无时松时紧 无阻滞现象 丝杆的回转精度应在规定范围内 二 螺旋传动机构的装配工艺 1 丝杆螺母副配合间隙的测量及调整 径向间隙的测量 a 弹簧拉力消隙 b 油缸压力消隙 c 重锤消隙单螺母消隙机构 双螺母消隙机构 2 校正丝杆与螺母轴心线的同轴度及丝杆轴线对基准面的平行度 1 5 前后轴承座2 检验心棒3 工作台4 螺母座5 垫片安装丝杆两轴承支座 第六节联轴器和离合器的装配 一 联轴器的装配工艺 1 凸缘联轴器的装配 1 4 轴2 3 凸缘盘凸缘式联轴器及装配 2 滑块联轴器的装配 十字槽式联轴器及装配 二 离合器的装配工艺 1 牙嵌离合器的装配 1 5 轴2 从动半离合器3 环4 主动半离合器牙嵌式离合器 先修配固定键和主动轴 再修配双滑键和从动轴 固定滑键用沉头螺钉 再将接合子1压到主动轴上 把导向环3安装在主动离合器1孔内 同时用骑缝螺钉固定 最后将轴装入导向环3内 再装拨叉4 2 圆锥摩擦离合器的装配 涂色法检验锥面上接触斑点分布情况 圆锥摩擦式离合器及装配 第九章轴承和轴组的装配 第一节滑动轴承的装配 一 滑动轴承的类型和结构 1 滑动轴承的类型 内柱外锥式动压润滑轴承 液压润滑轴承 2 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 整体式滑动轴承 剖分式滑动轴承 多轴瓦式自动调位轴承 二 滑动轴承的装配 1 整体式滑动轴承的装配 轴套的定位方式 2 剖分式滑动轴承的装配 剖分式滑动轴承装配顺序 1 轴承盖2 螺母3 双头螺柱4 轴承座5 下轴瓦6 垫片7 上轴瓦 第二节滚动轴承的装配 一 滚动轴承的装配工艺 1 圆柱孔滚动轴承的装配 轴承座圈的装配顺序 2 圆锥孔滚动轴承的装配 圆锥孔轴承的装配 3 推力球滚动轴承的装配 4 滚动轴承的装拆要点 用压力机拆卸圆柱孔轴承 1 5 紧圈2 4 松圈3 箱体6 螺母推力球轴承的装配 二 滚动轴承的游隙调整和预紧 1 滚动轴承的游隙调整 轴承的游隙 2 滚动轴承的预紧 滚动轴承的预紧原理 预紧的原理是 给轴承内圈或外圈一定的轴向预载荷 内 外圈发生相对位移 结果消除了内 外圈与滚动体的游隙 并产生了初始的接触弹性变形 滚动轴承的预紧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用垫圈预紧的方法 成对安装角接触球轴承 调节轴承锥孔轴向位置预紧 用弹簧预紧 第三节轴组的装配 一 轴组的装配 轴承固定的方式有两端单向固定法和一端双向固定法两种 二 滚动轴承的定向装配 1 测量轴承内圈径向圆跳动误差 测量轴承内圈径向跳动误差 2 测量主轴锥孔轴线偏差的检查 测量主轴锥孔中心线偏差的方法 3 定向装配 装配时 前 后两轴承内圈的径向圆跳动的最高点位置 应置于同一轴向截面内的旋转轴线的同一侧 并且要与主轴锥孔轴线的偏差量最高点相反 三 主轴轴组的装配 1 主轴部件的精度 主轴径向圆跳动的测量 主轴轴向窜动的测量 2 车床主轴部件的装配 1 主轴2 密封条3 前轴承端盖4 双列圆柱滚子轴承5 阻尼套筒6 21 螺母7 15 垫圈8 11 13 齿轮9 衬套10 12 14 开口垫圈16 推力球轴承17 后轴承壳体18 角接触球轴承19 锥形密封套20 盖板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部件结构 3 主轴轴组的预装和试车调整 后轴承的调整先将圆螺母21松开 旋转圆螺母21 逐渐收紧角接触轴承和推力轴承 用百分表触及主轴前肩台面 用适当的力 推动前后主轴 保证轴向间隙在0 01mm之内 并转动大齿轮 如果感觉不太灵活 可能因为角接触轴承内圈外圈未装正 用铜棒 或大木锤 在主轴起那后端敲击一下 直到在转动主轴感觉旋转灵 最后将圆螺母锁紧 前轴承的调整 前轴承为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轴承内圈与主轴之间有1 12锥度相配 轴套内外滚道之间具有原始径向游隙 供适用调整 第十章卧式机床及总装配 第一节金属切削机床型号 一 金属切削机床的型号 1 通用机床型号 通用机床的型号由基本部分和辅助部分组成 中间用 隔开 读作 之 基本部分需统一管理 辅助部分纳入型号与否由厂家自定 型号的构成如下 其中 分类代号 类代号 通用特性 结构性代号 组代号 系代号 主参数或设计顺序号 主轴数或第二参数 重大改进顺序号 其他特性代号 企业代号 2 机床类 组 系及其代号 普通机床类别代号 3 通用特性代号 结构特性代号 通用特性代号 第二节CA6140型卧式车床 CA6140型卧式车床的组成 第三节CA6140卧式机车床的传动系统 一 传动链和传动系统图 第四节常用装配量具和量仪 一 常用装配量具 桥形平尺 平行平尺 角形平尺 几种常用方尺和直角形角尺 垫铁的种类 检验桥板 不同形式检验棒 二 常用装配量仪 1 水平仪 2 光学平直仪 第五节卧式车床的总装配 一 确定卧式车床的总装配顺序 总装配顺序 一般可按下列原则进行 1 选择正确的装配基准 2 解决相互没有精度影响的装配时 装配先后以简单方便为准 3 解决相互有精度影响的装配时 首先装配好一个公共的装配基准 然后再按次序达到各有关精度 CA6140车床装配顺序的装配单元系统图 二 影响装配精度的因素 1 零件的加工精度 2 零件之间的配合要求和接触质量 3 力 热 内应力等所引起的零件变形 4 旋转零件的不平衡 三 卧式车床总装配的主要工艺 1 床身与床脚的装配 水平仪指数来调整床身 2 床鞍配刮与床身拼装 测量床鞍上导轨对横丝杆孔的平行度误差 2 床鞍配刮与床身拼装 燕尾形导轨的镶条 检查床鞍上下导轨的垂直度误差的方式 测量溜板箱安装面与进给箱安装面垂直度误差 测量溜板箱安装面与床身导轨平行度误差 床安与床身导轨的拼装 三 卧式车床总装配的主要工艺 3 溜板箱 进给箱及主轴箱的安装 1 溜板箱的安装 2 齿条的安装 3 进给箱和丝杠后托架的安装 4 丝杠和光杠的安装 5 主轴箱的安装 6 其他部件的安装 4 尾座的安装 1 将尾座安装到床身上 首先检查上述各项精度情况 2 为控制装配精度 则需考虑如下两个因素 机床主轴将随着工作温度的提高而被抬高 刮削尾座后 当用压板押紧尾座 一般会压低0 01mm左右 5 小滑板部件的安装小滑板安装在中滑板之上 如果超过误差要求 可通过刮削小滑板与转盘的结合面来休整 第六节卧式车床的试车和验收 一 静态检查 二 空运转试验 三 负荷试验 四 精度检验 1 几何精度2 工作精度 1 全负荷强度试验2 精车外圆试验3 精车端面试验 第11章机械装置的润滑 密封与治漏 第一节机械装置的润滑 一 润滑剂的种类 1 润滑油 2 润滑脂 1 烃基润滑脂 2 皂基润滑脂 3 无机润滑脂 4 有机润滑脂 3 固体润滑剂 工用润滑油车用润滑油 固体润滑剂的基本性能要求 1 能与摩擦表面牢固地附着 有保护表面功能 2 具有较低的抗剪强度 3 稳定性好 包括物理热稳定 化学热稳定 时效稳定和不产生腐蚀及其他有害的作用 4 要求固体润滑剂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固体润滑剂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作成整体零部件使用 2 作成各种覆盖膜来使用 3 制成复合或组合材料来使用 4 作为固体润滑粉末来使用 二 润滑方式 1 机械装置的润滑 1 滑动轴承的润滑 滑动轴承的选用 润滑方式的选择 润滑油黏度选择的一般原则 2 滚动轴承的润滑 润滑方式的选择 选用润滑油或润滑脂的根据 黏度的选择 润滑脂的填充量 3 导轨的润滑 4 变速箱的润滑 5 链传动装置的润滑 第二节机械装置的密封 一 密封定义及作用 密封是指采取适当的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