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弋在精神的绿洲.doc_第1页
游弋在精神的绿洲.doc_第2页
游弋在精神的绿洲.doc_第3页
游弋在精神的绿洲.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弋在精神的绿洲湖北省武汉市解放中学(邮编:430010) 吴又存一、相识:从顶礼膜拜到借鉴利用在喜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创刊40周年之际,我感慨万千。忘不了这方扶植一茬茬政治教师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沃土,忘不了这座引发智慧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知识宝库,忘不了这片镶嵌在荒漠中的精神绿洲,更忘不了这批热情洋溢、辛勤耕耘的编辑老师们时间追溯到1993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深感知识的贫乏和教学技能的欠缺,在彷徨和迷茫之际,我走进了学校那间并不算宽敞的图书室,在书架上第一次发现了静静支立在那里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顿觉眼前一亮,虽是偶遇,但有“眼缘”,于是急不可耐地翻阅起来。隐隐地,铅印文字的墨香慢慢飘散开来。哇!这简直是一场教学资源和思想文化的盛宴。映入眼帘的有时政热点、教学艺术、经验漫谈、问题探讨、试题模拟等丰富多彩的栏目,不仅有专家高屋建瓴的理论阐述,更有一线教师触手可及的鲜活实践,细细品味一番,皆是精品佳作。短小精悍、主题突出、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一股清新、明朗之风拂面而来。没想到,在很多师生颇感枯燥乏味的政治课,在这里竟是那么的壮观无比、风光无限。怀着虔诚甚至可以说顶礼膜拜的心态,我读着杂志上的每一篇文章,揣摩着奉为经典和模板的只言片语,仿佛一名基督信徒在捧着一本圣经,咀嚼并体会着其中的韵味和真意。“问题探讨”正好拨散了我认知的迷雾;“知识拓展”开阔了我的眼界,“创新教案”被吸纳进我的课堂。渐渐地,我在教学实践中变得如鱼得水,我的课堂也变得丰富而厚重起来。杂志上有的绝妙美文和操作性强的好做法,仅仅在刊物上批注和勾画似乎不够,为了更好地加以借鉴和利用,我用“笨”办法,索性把它们摘抄或全文抄录下来。在家中书橱里,我找到了十多年前使用的笔记薄,里面用钢笔密密匝匝地记满了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抄录下来的论文:运用漫画激发学习兴趣、正确理解初二政治教材中的名言佳句、论思想政治课导入的学科特色别有一份诗情,更有一番踌躇满志,不知疲倦、挑灯夜读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就这样,我从每期的杂志上“掐”下一朵朵浪花,装扮成教学园里荟萃精华、花团锦绣的春天。二、相知:从跃跃欲试到初尝甜果随着在教学一线不断的摸爬滚打,我也开始有了自身的一些实践和体会,时隐时现有了某种要写出来的冲动。我开始跃跃欲试了,可真要诉诸文字写成论证充分的论文,却不知如何入手。我找来厚厚一沓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放置在书桌前,把不同作者的不同文章采用“拆卸+组装”的方法,东拼西凑改头换面加以炮制,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的得意之作,也开始尝试着向杂志投稿。结果可想而知,泥牛入海无消息。究其原因,这样匆匆“制造”出来的文章,由于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没有真情实感,缺乏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个体感悟,很难有真正的价值,又怎么能发表呢?我开始冷静下来加以思考,逐渐意识到,杂志中介绍的别人的某些成功经验往往不可复制,一味照搬只能东施效颦,刻意模仿只能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华而不实、贪大平庸是文章的大敌。不如“我笔写我心”,写点原汁原味的“教学故事”,把点点滴滴的亲身教育经历和独到的体会倾诉出来,有感而发,凸显“个性”,才是写作的真谛。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把“读、做、写”三者结合起来。“读”是吸收,“做”是核心,“写”是表达。在读书、教学实践过程中,总会有所触动和共鸣,就及时拿起笔把灵感和思想的火花写下来,把自己奔腾的思绪记录下来。我就像一个广种薄收的“庄稼汉”,投寄的稿件只在一些小报上偶变铅字,一直无缘在心仪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发表。但我树立一种平和的心态,享受孤独,笔耕不辍,不断地提炼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思想境界和写作技巧。因为我坚信“文章是寂寞之道”、“恒而必达”的道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充满创意的板书设计,是一件倾注教师心血的浓缩的艺术品,是拨动学生心弦的微型教科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板书图示教学法,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中知识的趣味和生命的灵动。于是,我撰写了政治课板书图示教学法的技巧要求一文并一如既往地踊跃投稿。天不负,苦心人!我的这篇论文终于在仰慕已久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年第78期上第一次公开发表,让热爱写作的我“肝肠寸断”,为伊消得人憔悴。为此我整整等待了12年!收到样刊的那一刻,一股从未有过的暖流涌遍全身,幸福的光彩洋溢在脸上,我终于品尝到成功的味道。我懂得,在心愿与目标之间,只有脚步才能缩短距离。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研究教学的科学,让笔尖舞动多彩的人生,让课堂书写青春的热血,让文化积淀专业的底蕴,让思想充盈教育的人生!三、相恋:从“散兵游勇”到“集团系列”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写作的激情如开闸的洪水奔涌而出,一泻千里。2005年11月,我参加湖北省第七届思想品德优质课比赛,有幸被评为省一等奖第一名。结合磨课和比赛的心得,我撰写了教学需要激情澎湃 课堂需要真情涌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9期上发表。教学实录入情动情抒情也发表在贵刊2007年第8期上。2006年10月,我有幸代表湖北省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全国第四届政治优质课评选活动,讲授的难报三春晖一课荣获全国一等奖第一名,该课受到北师大冷洪恩教授和主任评委胡云琬老师的盛赞,被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制成光盘面向全国推广。我清楚地记得,在颁奖典礼上,著名特级教师沙福敏把沉甸甸的获奖证书递给我,令我百感交集。我深深地意识到:风雨之后始见彩虹。踏步而行,纵然艰辛,跋涉的过程是充盈和美丽的。回来之后,我结合自身专业发展的历程和个人成长的足迹撰写了路,在脚下延伸一文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年第11期上发表。2007年12月6日,湖北省第八届思想品德优质课交流活动在武汉拉开了序幕。我有幸特邀担任此次大赛的评委并在颁奖大会上进行赛课点评,我的评课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恩施州教科院副院长陈泽奠专门给我的邮箱里发来贺信:“你的评课也许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好的评课。你的卓越文思让我心潮澎湃,倍觉自己老骥伏枥、秋色壮美!”我把点评稿稍加修改,以学习和探索中前行 反思和奋进中提升为题投寄给贵刊,发表在2008年第8期上。此时的我,更多了几分专业的自信和美好的憧憬。对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也更加的珍惜、喜爱和依恋。2010年底,我接到了杂志社黄建炜主编打来的电话,兴奋之余得知鉴于全国正在使用多种版本思想品德教科书的现状,诚邀我主笔隆重推出系列教材对比分析文章。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手头除了人教版教材外,没有其它版本的教材,怎么办?于是,我向天南地北的同行和朋友打电话或发E-mail,还登上学科QQ群寻求帮助。令我感动的是,全国很多从未谋面的老师纷纷给我邮寄来各种版本的教材。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已收齐了现行的九种版本的教材。然后,沉下心来,一本本教材捧在手中一页页地品读、赏析、比较、甄别。我发现,每种版本教科书各具特点,各有千秋。我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开展对教科书比较研究,北师大版和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的比较分析、苏人版和北师大版思想品德教材指瑕、粤教版和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中的社会性别研究、鲁人版与陕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中法制教育的比较研究等文章分别在2011年第17期上连载,在全国产生广泛的影响。杂志社之所以重磅推出这一系列,旨在取长补短,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为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服务。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北师大的朱小蔓教授和副组长华师大的杜时忠教授在今年偶尔看了我的文章后,颇感兴趣,称赞我是“全国教材研究的专家”!并把我吸纳进人教版新教材框架研制和新教材编写的团队中来,我感到莫大的鼓励和荣幸!能为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的优化和完善提供一份依据,能为促进教科书质量的提高尽绵薄之力,我想这不仅仅是我的功劳,更多的是贵刊提供的机会和平台。2011年7月,长期以来鼓励我、关爱我的杂志社首席策划杨发展老师与我共同商议,刊物有一个新的宗旨定位,就是为思想品德教学的时代性和有效性、引领性和持续性提供优质专业集成快捷的内容服务。为适应这一定位要求, 精心策划全国思想品德教师广泛参与执笔的系列文章主题教学札记。主题教学札记系列共20篇文章,从2011年第8期开始到2012年第6期在贵刊陆续刊出。虽然这些由我领衔设计与主笔的主题教学札记系列,不能代表教学研究高端前沿水平,也很难真正引领学科课程教学改革的走向,但在全国中学思想品德学科领域率先提出了“主题教学”的理念。而且这一系列文章亦是全国教学一线骨干教师、教研员的一篇篇来自教学实践的力作。主题教学札记系列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全国思想品德教师的热烈关注。为优化主题教学的结构形态、动态流程、教学方式以及活动设计等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主题教学走上合理有效的科学轨道。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不愧是一面期刊领域的旗帜!她使我写作上升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不仅仅是发表文章数量的累加,更多的是克服了以前写作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单一的维度向多元化发展,以横向拓展和纵向深化的方式不断推进,使研究内容得以承接和延续,串连成美丽的珍珠并能生发出新的灵感,实现了从零碎的“散兵游勇”到系列的“集团军”转变。感谢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这只学科领头雁!因为她的非凡魅力,练就了我“慷慨抒胸臆,笔下有乾坤”的风骨,积攒了我书写自己生命传奇的豪情。迄今为止,我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教学与管理、湖北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国家核心教育期刊以及省级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