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的前车之鉴.doc_第1页
对对联的前车之鉴.doc_第2页
对对联的前车之鉴.doc_第3页
对对联的前车之鉴.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对联的前车之鉴 无名工作室 - - - - - - - - 西风裂出品 对对联的前车之鉴?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素为大众喜闻乐见。无论岁时节令、婚丧嫁娶,还是聚会庆典、行业开张,无不使用对联,且常用常新,历久不衰。对联,作为一门文学艺术,其文辞之隽永精妙、意趣之深远阔大、风格之多姿多彩,无不给人以艺术享受。正因如此,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套中就有套考了对对联,且均以“出上联,对下联”作为新的仿写题型,分值一般为分,有的甚至高达分。但据阅卷情况看,普遍失分现象严重,答题出现明显失误,现列举主要误区,望以之为鉴:?一、常识缺乏难成对?请看全国卷第题的部分答案:?第一题:?春晖盈大地,大地盈春晖、秋实压枝低、落日映山红?科学能致富,跟党奔小康、技术显身手、携手奔强国?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人安居民乐业人民安康?无疑,上述错误都是相当缺乏对联常识的典型表现,为什么??所谓对联,也叫“属对”,属,类也;对,配偶也。即以类字配成偶句以成,其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具体说,它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相对,内容大致相关或相反。就中学语文以仿写题型出现的对对联,只要求宽对,平仄不作限定。?训蒙课本千家诗所附的笠翁对韵(东韵之一)写道:“天对地,雨对风,大地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何谓对仗?这就是经典阐释:词性上,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结构上,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内容上,或者正对,即两个并列的事物相对,如“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者反对,即上下内容相反相衬,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由此可知,“压枝低”、“映山红”无法对上“盈大地”;“携手”是动宾,无法对“科学”;“强国”是偏正,无法对“致富”这一动宾词组;而“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科学能致富,勤劳可兴家”,“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就属理想的正对。所以,要拟好下联,首先要讲究对仗。?二、意趣浅俗难贯通?也有些答案在字词上很讲究对仗,但在立意上肤浅庸俗,与上联无法贯通,这也是对对联的明显失误。如:?第一题:?春晖盈大地,夏日满乾坤、秋风扫落叶?科学能致富,养猪可发财、体育可强身?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牛健壮羊健壮牛羊健壮?古人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对联的“意”,就是主旨意趣、思想情感。好的对联,不仅要寓意明确,还要旨趣高远。“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之所以成为千古名联,就是因为它表现了博大的人文情怀和高远的思想境界。?因此,拟对下联,为确保意念贯通,旨趣一致,必须认真品读上联,仔细揣摩关键字词,充分把握其特点,是赞美还是批评,是祝福还是勉励,题材是大还是小,风格是高雅庄重,还是清新明快、幽默诙谐,等等。?分析今年所考对联,主要是春联,其意趣主要有以下几类:?咏春景,抒喜悦之情。如“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全国卷);“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全国卷);“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全国卷)。只有根据上联把握了题材与情感基调,才能对得意合神似。若以“夏日满乾坤”对“春晖盈大地”,则了无意趣;以“秋风扫落叶”对之,则更是意趣相悖、庸俗之至。?写时事,颂吉祥如意。借春联反映国家人民命运、时代生活变迁,是相当普遍的;以春联祈福纳祥,也不只是对个人、家庭的祝福,更多的是对祖国江山的热情赞颂、对社会前程的美好祝愿。如“祖国江山好”(全国卷),大题材,高境界,下联必以“大地气象新”、“乾坤气象新”等对之,才显大气磅礴,意趣贯通。“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全国卷),若以“牛健壮羊健壮牛羊健壮”对之,则强弱悬殊,境界差之千里,实在幼稚可笑,肤浅俗气。?说风习,树文明之风。如“扫千年旧习,树一代新风”(全国卷),“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求实谦虚为治学前提”(福建卷)就是此类,所对下联就充分体现了题材相同、旨趣一致的原则。相反,以“养猪可发财”对“科学能致富”,则离题万里,俗不可耐。“千古文章意先行”,对对联一如作文,务求境界高远,格调高雅,上下意趣贯通。?三、用语生僻难思量?对联虽形式简短,但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必须充分掌握其高度的概括特征,以最精炼的形式唤起人们的美感,拟写对联也就是炼字炼意的过程。但在考场上,很多人为求对仗,常常生造词语,语意滞涩,令人费解。如:?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旧去新来万户人家遇事乐,爱聚情散万丝泪痕罢酒香?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军喜乐民喜乐军民喜乐?其中“旧去新来”、“爱聚情散”、“罢酒香”、“喜乐”均属生造词语,晦涩不通,这也是对联大忌。?写对联,用语以贴切为上,既不可胡乱生造,也不能堆砌辞藻,哗众取宠,务必细心斟酌,反复锤炼,主要做到:?精心选择近义词。年全国“迎春长城”征联中,有这样一幅应征联,“东临碣石涛声旧,西近阳关柳色新”。此联在立意、对仗、平仄等方面都很不错,但“旧”表意不明,涛声能有新旧之分吗?几经斟酌,将“旧”换为“古”,则成为佳作。?下语务求有针对性。即用语切合特定的情、境、人、事,得体妥当。如鲁迅病逝,蔡元培作挽联如下:“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此联一是切合鲁迅其人,说成就谈遗嘱合乎事实;二是切合哀悼之情,风格沉稳谨严而深情。?四、修辞不顾难工巧?对联极重修辞,为使作品形象生动、内容深刻,往往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借代、排比、反复、顶真、双关、叠字等。对下联作为一种新的仿写题型,一般有仿修辞的考查意图,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对得工巧。?譬如,“一代园丁乐”(全国卷),有人对之以“万户百姓喜”,就很不高明。字词虽对仗工整,内容却难以贯通,原因就是不明上联中的比喻园丁喻人民教师。若明悟修辞相同的要求,就极易由园丁想到以“桃李”喻学子,这样,锁定了题材与意趣,“九洲桃李荣”就很容易对出了。所以,只有兼顾仿修辞,才能对得工稳。?对对联,除上述几类问题外,还有两点也须注意:一是上下联忌用字重复,尤其是异位重复。如:科学能致富,勤劳能持家;二是忌合掌,即因上下联反复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