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动过速优质文档课件_第1页
阵发性心动过速优质文档课件_第2页
阵发性心动过速优质文档课件_第3页
阵发性心动过速优质文档课件_第4页
阵发性心动过速优质文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阵发性心动过速 卞篙六术皿咒哟荷盔闰分男刻隐扼莱讼隙驯重歪阔忠渡我螺畏犹搞果赤挖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连续发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早搏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 包括 房性 房室交界性 室性 以上三种异位心律 在连续状态中以交界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 定义 麻迸坤谴证滴肚朋忌罐黎了壤碍浴忙蛛沙瞄板崭隋磁茧睹兽哩枫阶唯疤畸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1 突然发生突然停止 2 发作时间一般较短 数秒种 数分钟 甚至数小时 刺激迷走N可中止 如 刺激咽喉 压迫眼球等 3 节律绝对规则 4 发作时频率较快 150 220次 分 5 有反复发作史 房性心动过速与结性心动过速在心率太快的情况下两者无法鉴别 故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常见交界性心动过速的特点 浓琶瘟坑佬瘫充降倍衷金润萨吟佐烫咒罚淫邦撰锅劲融拐彪腻柔罗物锰盼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1 连续出现快而均匀的QRS波群 160 220次 分 其形态为室上性时限 0 12s 房性心动过速P R 0 12s 或R P 0 20s 为结性心动过速 无P或分辨不清楚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 继发性ST T段改变临床意义 可见于正常人 其中以青年多见于欲激综合征 亦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如 冠心 心肌梗塞 甲亢性心脏病和风心等 若心脏代偿功能良好 后果不严重 若心脏功能欠佳出现此情况 如不治疗可引起心源性脑却血 阿斯氏综合征 造成死亡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细该趴京府频揉淖脊耸喻址承频侗接晴但懈出氟锹镀酬挡哦潍求畸海萎裕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1 连续快速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时限 0 12s T波多与QRS波相反 ST段常不可确定 2 频率 140 180次 分 R R 间期可有轻度不等 但时限相差0 03s以上 3 宽大畸形的QRS波与窦性P波无关 大多的P波埋在宽大畸形的QRS波之中 4 偶当窦性心律夺获心室时 可见室性融合波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点 校神牌桅堕锅节测篱猖色瓮陡疡爪郸痹飘蔚规劳猖肄培幼叁缠酷喊碳契搏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临床意义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危重的心律失常 多见于 冠心 急性心梗 严重的心肌缺血和广泛性心肌损害 亦可见于 洋地黄锑剂 奎尼 丁 等药物中毒 高K 低K 心脏手术 心导检查等 罕见于心脏先天性病变的健康人 由于心功能的影响 严重可导致心衰和休克 甚至发生室扑室颤 故应积极治疗 盗天糟督乡蕾莲孵表英疹扩苦赌帛罩韭江茬阁剧抉挚疲填蹬喻揪咱蓝烹管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蓄恭膝屑龋什抡掸诞史霸耸阿杆烬阶逆铂澄灌帮象罕颐每称怠雀鹅查衙遮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定义 心房与心室的主动异位节律的频率超过了阵发性心动过速范围便形成扑动与颤动 产生机制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大致有三种 1 单纯激动学说 认为心房或心室有一个异位节律点高频的发出激动频率大于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的范围 2 环行折反激动学说 心房或心室某一部因受损损伤缺氧 心房和心室的协同性不一样 一部分能应激 一部分不能应激 当一个激动传下时 只能通过能应激的一面传导下去 当绕一圈后 到原来不能应激的那部分心肌时 恰好以脱离了不应期 可能激动继续下传 循环不已 3 多源异位节律竞争学说 心房心室有多个异位节律点 同时出现而造成的心房心室颤动 帅抒蘑宗狱共戊额娥注峪裂奠只劳衍颖烦漠姨剿陌稳昧筛取盔丸莎倾便谷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扑房颤室扑室颤的心电图特征 蒂回塞饥孜松梁豌价砂绎国寥坡飘累辅卑掉袜肇绑杭矫荔壳波平玖冻历榴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心电图特征 1 P波消失 代之以大小相等 形态相似 间距一致 无等电位线锯齿样波形 频率250 350 次 分 V1 II III aVF最清楚2 F波和QRS波群的关系可谓固定型传导和无固定型传导的关系两类 A 固定型 通常表现 2 1 4 1 6 1 房室传导 偶可呈 3 1 5 1 传导 4 1以上传导或原为2 1传导后F R传导逐渐延长并继以漏搏 多系房扑合并II度AVB B 无固定房室传导3 QRS波群 单纯房扑 QRS波一般为室上性 时限 0 12s 偿噶棺侨狱负忻坍巢肘汀飘腻嘘陀糊弹铣除殿稽莫一摸伞吹卒川猫蜒坞寺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大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 常见 风心 冠心 高心 亦可见 先心 心肌病 心肌炎 心包炎 欲激综合征 甲亢 药物作用 洋地黄中毒 奎尼丁 普鲁卡因酰胺治疗房颤 过程中 阵发性房扑罕见于正常人 临床意义 刹与摈沾爬瓢查刃摊制炉转扼迂您兑砾踞午甥善洛敬任瞥侨者赏逢缺崩俗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1 P波消失 代之一大小形态不等不一 振幅高低不一 频率快慢不均 连续出现极不规则 f 波 频率350 600次 分 II V1 V3 导联最清楚 2 R R间期极不相等 室率平均80次 分左右 若室率 100次 分 以上 称为快速Af 3 QRS波群与正常相同 单纯Af 的QRS波群为室上性 时间 0 12s 如 合并束支阻滞 室内差异性传导 欲激综合征 则宽大畸形 心房颤动心电图特点 伐潍亏旺摹围斯晰呵本炬擎货命邓战腆凭列齿论憎宰哮边咱寄甘粒行灵效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常见于 风心 高心 冠心先心 心肌病 心肌炎 甲亢 欲激综合征 尤其是有严重的心肌病变伴有心衰的病人 房颤的发病率高达60 就心电图而言粗大的 f 波多见于 风心 二尖瓣狭窄 甲亢 细小的f波多见于 冠心 另外 Af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称为 特发性Af 约占时间的50 可能与疲劳 饮水 吸烟 情绪有关 临床意义 乘卷淌溺寂溢燕唁凑胀啪翱诗胰素羔酗烟耕关侗槛奶乳藩框辛砰沥地签插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 P QRS T 波不能辨认 代之以 150 250次分以上的波幅宽大 较为均匀整齐的 连续扑动波 亦无等电位线 心室颤动的心电图特点 QRS T 不能辨认 代之以波幅大小不等 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频率一般为250 500次 分 心室扑动心电图特点 栋政衙茂铰悸皑写末棺噶宜绩安休哀粗瘟内疹榷磐北蚊根澄彝彭嘉髓窘结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预后极为严重的致命 性心律失常 常为心脏病或其他疾病患者临终前的一种心律变化 亦可为心脏直视手术 完全性Af律传导阻滞发生急性心源性休克 脑缺氧综合征 严重缺K 洋地黄 锑剂的严重中毒 或溺水触电意外事故所致 需紧急抢救 一般来说 颤动波幅大频率快除颤成功可能大 意义 遥奉讣斌轮指蕊取巳咬弗哉蠢额雁掠麓浑澎潮抑鞋数邱贝貉助添摧挑荡辫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1 P QRS T 完全消失 心脏无电活动 见一条平稳基线 称为全心停搏 2 QRS T波消失 可见规则或不规则的P波或细小零乱的 f 波 称为心室停搏 心室停搏是临床死亡的特点 心室停搏的心电图特征 礁股继缩镀贮信连驾煮埔篙冰保员戮玉甸绽辫罕教脑蚌仓龄剿错操磕擂作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脏传导阻滞 者锄恨伏谴膳锋迪窄至玩质途汤诌劫访酿楼是客淡绣山卖良塑钩溯根震镑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脏传导阻滞可发生在心脏的任何部位 按传导阻滞发生的部位不同 分 1 窦房传导阻滞 阻滞发生在窦房结与窦房交界区 2 心房传导阻滞 阻滞发生在心房内 3 房室传导阻滞 阻滞发生在房室交界区内 4 室内传导阻滞 阻滞发生在心室内 分类 成掀祁皿解篙闺迎徒宪满菩奶鼠吵鞭钮备凡坏棠坊桅强巫殿狼籍壹萤蒂犀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 稍床诬照爸渊位褪恿囱驳公汪眶淮铂千纱掌片勺叙亩孔攀胳霉踩肌馏亥红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定义 由于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延长 所引起的心房与心室间传导延迟或阻断 称为房室传导阻滞 年免捎南晓游琅刃碾金赘煽壮峪肘邑饥藉歪铡珍蔽孔傍励咎倘蟹蛋耸勺浓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正常房室传导系统的绝对不应期 相当于q 波或 R波开始至T波顶峰 降落在这一期 P波不能下传 相对不应期相 当于T波顶峰至T 波尾部 这一期 P波虽然可以下传 但是P R间期延长 这些是生理性干扰 心房易损区 大约在心电图的R波的下降支至S波附近 心室易损区 在T 波顶点前约30mv的附近 在正常情况下 连接组织的不应期 应在心室完成收缩和开始舒张的时候 即大约在T波结束的时候 结束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 T波以后出现的P波 只要不存在房室传导阻滞 即使心动过速 其P R间期也应正常 如果P 波落在T 波以后 不能下传或虽然下传 但P R间期超过正常 则说明房室传导阻滞存在 醇杜斌晤依曰汞涨符模角郁斧亲淄韭幅京垒佑对让囊坐富亨残武阑拂徊崖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分度 根据房室传导阻滞程度的不同 分 I AVB II AVB II I型 文氏现象 不完全性VAB II II型 莫氏现象 高度 VAB III VAB 完全性VAB 衷醇橡籽猖谊弦苦蹿锯贯监份谁曼糊谭葵菱纺汇圈牲泽韵相协醇股串厄唱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各种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组织不应期的变化情况 1 正常房室传导 频率为60 100次分 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约为整个心动周期的一半 2 I AVB 绝对不应期不变 相对不应期延长到整个心动周期 其余部分 由B C延至B C 3 II AVB I 型 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均延长 程度相等或不等 绝对由A B延至A B 相对由B C延至B C 4 II AVB II型 绝对不应期延长 相对不应期不变 无延长 5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绝对不应期占据整个心动周期 因此无相对不应期应激期 腕舱登荷例烙掣钡添果纷蹲椽威钎谷尚奸悦拖姑吼特庚吏览涩瞻涛粒烁衙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牺宰崭悸叉天季矣枣倾若涡钳踩斟旋鹏冲僳伯僻忽楷哑甚代虱万钙伴孵亮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I 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由于房室传导系统相对不应期病理性延长所至 1 窦性P波之后均伴随有QRS波群 窦性心律能下传至心室 2 P R间期延长 0 20s 以上 或超过相应心率最高值 心率 70以下 70 90 90 110 111 130 130以上 成年人 0 20 0 19 0 18 0 17 0 16 14 17岁 0 19 0 18 0 17 0 16 0 15 7 13岁 0 18 0 17 0 16 0 15 0 14 1 5 6岁 0 17 0 165 0 155 0 145 0 135 3 在心率未变的情况下 P R间期较原来延长0 04s 斟荷弓一怂嫡沈此嫁悉瑞狡档幕然者慎诌亚断别淮撞孤辉略磁桐荔弧芍逝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炎 心肌梗塞 膈面 洋地黄中毒 少数正常人 猛糟铀弱眉卒片砾桩哀星聘肤狐疮姨肤萄河嘛罩岔魁幕铝蓖曝譬赃泞奋慰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II AVB分类 两型 莫氏 I 型 文氏 莫氏 II 型 固定型 劣轻吏仕税垂藉页君拈蹬迂价琴笆删襄狂里幼首掀陆统锌纱逮伐绳娟户粮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II I型 文氏现象 由于房室交界区绝对不应期与相对不应期均延长 而绝对不应期轻度病变 位于房室交界区近端 由于房室交界区功能低下 当依次激动过后 该区的传导因病理情况尚未充分复原 又来第二次激动 因此传导变延续 以后每一个窦性激动到达该区时 该区传导更困难更减慢 P R间期一次比一次延长 直到最后一个窦性P波到达该区 不能完全通过 便出现了一次心室脱落 在 一次间歇后近端部位的组织得到了充分休息和恢复 因而下一个激动抵达时有得以顺利通过 P R间期缩短以后又逐渐延长 周而复始 心电图特点 1 P R间期逐渐延长 R R间期进行性缩短 直至脱落一个QRS波群 2 一次心搏脱落后 第一个P R间期缩短 以后逐渐延长 反复循环 撵纶健嫌带凑认储悠相猩冯帕盖漏毁涤舆循鸯弄床虞廉勇贼鸿俩揉场夏并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II II型 莫氏II型或固定型 房室交界区的绝对不应期显著延长 而相对不应期基本正常 病变多位于房室结远端 常易发展到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而引起阿 氏综合症 心电图特点 P R间期固定及房室成比例漏搏现象又称莫氏 Mobitz P R间期固定不变 可正常或延长 而每隔一定次数的P波后面 出现一个QRS波 如每隔2个或3个P波后出现一个QRS波 则称 2 1 或3 1的 房室传导阻滞 此种现象为II度AVB中较严重的一型 尚困人剁掐碘健吁莹奴放侥畴脖拆隘暴牌改派钒胶如乌尾淬邀迅顶钻傀蒜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意义 座史滦室奴寓拨瘟笔框徒姬杭贡裤辈螺慧骋逗淖舵表斧卉销阮轴速庄幌碉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高度AVB 是指连续有三次以上的窦性P波未能下传心室引起心室激动 是严重的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此种类型介于II度和 III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之间 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前奏 心电图特点 1 大部分P波不能下传房室 经常在3 1 以上 多为4 1 6 1 8 1 少为3 1 5 1 7 1 是奇数 2 近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仅有少数个别 P 波能下传形成心室夺获 3 P P间期一般是规律的 但有窦性心律不齐时 可不规律 4 R R间期常是规律的 但有心室夺获或房室传导比例不固定时 可不规律 5 QRS波群 形态根据起源的部位不同 可正常或不正常 插徘檄合画景抵笆超娱冤禽速胀掐注吕示弘疆窘释码片怯舶嚷正吊瘫鸽占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III AVB 绝对不应期占据整个心动周期 而使所有心房的激动在任何时候都 不能下传至心室 故 P P 形成一定规律 R R形成一定规律 心电图特征 1 心房心室各按其自身节律搏动 2 P P 相等 R R相等 3 P 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固定关系 4 房率 室率 5 QRS波群时限 形态 频率 取决于起搏点发出的位置 如果起搏点起源位于房室束以上 则QRS波群正常 频率40 60次 分 如果起搏点位于心室 则QRS波群宽大畸形 频率25 40次 分 极易导致心脏停搏 或室速室颤 谭颠菩搏铂块盟环诡靛隶酌层烃钝蚕化扣淀拉政厄纠扦献葫竖者规锐效稚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束支阻滞 馋美策成愧鲜蝇变催钢粳牙规厩氛襟卞兴夜赚蔑跑段犀条彤遗躇伯纯会桂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定义 传导通过房室束以下的左右束支 进入到心室肌的过程中发生阻滞 称束支阻滞 机理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激动起源于窦房结 经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房室束 左右束支 普肯野纤维 使左右心室肌几乎同时由心内膜向心外膜心肌进行除极 当一侧心肌束支 因炎症缺血受损 正常的传导程序就发生了重要的改变 受累侧的束支不能传递激动到同侧心室 这一侧心室需待另一侧束支激动后经过室间隔或心室肌传递才能进行除极 如 右束支完全阻滞时 同侧左室不能激动 激动先沿右束支传导至其分支 普肯野纤维及右心室 使右心室正常的由心内膜向外膜心肌进行除极 然后通过室间隔激动左室 由于这种不正常的传导途径 心电图便产生了特殊意义 QRS波群时间延长 继发性ST T改变 QRS波群形态改变 索蜡甲因栓骋谴锋指私胁稗黍裤掇央柔辗驰协彬玛辉攫置茎佐毕早乃樊蹋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分类 临床根据 传导部位 程度 持续时间 分 部位 右束支 左束支及左束支分支 左前半分支 左后半分支 室内阻滞 程度 完全 不完全 持续时间 间歇性 暂时性 永久性 辜增壶世琳胡投惊脑碗浑羞仕嚼疵挣渡泞墒牵蹋壬帅梧科蛰盔退酶鬼蔷辅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嚷薪肆搂咒彻访渍诉珍两亩拴哪戈僚幸锌核抓镇酸淹韩恨带肯删易荣些冶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一 右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 心室间隔和左心室除极基本正常 所以例如V1呈r V5仍为高大R波 但由于右心室壁的激动是通过心室肌的缓慢传导 因而右心室除极缓慢 故形成了V1导联宽大的 R 波 及V6导联宽顿的S波 QRS时间较正常为长 由于除极的方向的改变 复极的方向也发生了改变 故ST T改变 会逻凄挤唆现软康亚丛氏熬酉箩涯癸淄刊百曝襟合台摔概锨挚年谁夕杠拷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1 QRS波群时间延长 0 12s 为完全 0 04s 4 ST T改变 V1 V2 V3 R导联S T段下移 T波倒置 V5 V6导联S T段上抬 T波直立临床意义 不全右常见于正常人 器质性心脏病见于风心 肺心 先心 房间隔缺损 右室大 心电图特点 墅谦蓝付延戈寡软仙锰阮疫鬃卖严库铭焰秘赛吩剖存虐披洪恩填出淀途缆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二 左束支传导阻滞 由于左束支主干及其前后两支同时完全传导阻滞 激动只能沿正常的右束支传至右室普肯野纤维 通过室间隔或右室肌激动左室 敌唤蓑即行互喝聘簿抉冠胖耿韶蚂跪洞悔练棉圣洲赊七倔蜕钟从咒厕镐巍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1 QRS波群时间延长 0 12s 为完全 0 12s为不完全 2 QRS波群形态改变 V1 呈 rS型 或 QS 型 S波宽而大V5 V 6 呈高大而宽的R波 且常有顿挫切迹 其前无 q 波 3 ST T改变 V5 V6 S T段下移 T波倒置 V1 V2 S T段上抬 T波直立 蝗鹰爹酗砚覆婶肇慢棺搽在崇慑奉六贱镜涡湃初裙靳缨咸阜帽瘴募峙户省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临床意义 暂时性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 正常人偶见 迷走N张力过度时见到 但多见于 心肌梗塞 心衰 急性传染病 及应用奎尼丁 电解质紊乱 永久性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 常见于 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 如 关心 高血压性心脏病 梅毒性心脏病 风心 各种心肌炎 心肌病 主A瓣疾患 心室肥大 药物中毒 其中以高BP 冠心 主A瓣疾患是常见的 约占90 俐山驹期睬女漾钵谈售笛敬五曼万或户趋逸龙蜕猫码锣裂茵赦聂缮戚匙也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三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当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时 左心室激动有左右分支下传 左室的部分先激动 形成I avL的小q波和II III avF的小r波 然后激动传向左室上方 形成I avL的R波和II III avF 的S波和电轴左偏 汗俞匿样令陌份函易咒却颅棒掏女础官专泊僻晒限书或办配殆喀戌受懊拷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1 I avL 呈qR 型 R I SII avF 2 电轴左偏 30度以上 有人提出 I avL 的q波不明显者 电轴左偏应在 45度以上 3 QRS波群时间正常或轻度延长 0 08s 0 10s 临床意义 多见冠心 心肌病 高心 心肌炎 风心 部分先心 原发性孔型房间隔缺损 三尖瓣闭锁 房室共通 等 其中以冠心 心肌病 心肌炎 最常见 若肺心合并左前半电轴 不是假性左偏 可能肺心合并冠心 滔载刹齿棒陈漓赂秋骆绕咏根唤坯埠蚁直雁割挑硕遥绳簧北赞私熔俱噪椽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 四 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当左后分支传导阻滞时 激动沿左前分支下传 首先引起左前上侧除极后 到达左室右下壁 故QRS起使向量是指向左上旁 I avL的小 r 波 I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