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1课孔子与老子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课程标准了解孔子和老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孔子的学说1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著作: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由其弟子整理记录的论语一书中。3思想主张(1)思想核心“仁”。内容:“仁者爱人”;途径:遵循“忠恕”之道。“礼”。内容:“克己复礼”;途径:“正名”,达到名正言顺。(2)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用“德”教化百姓;主张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3)哲学思想: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4)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学思结合。4影响(1)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2)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名师点拨 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关系(1)“仁”和“礼”都是孔子思想的核心。(2)“仁”是“礼”的内涵,“礼”是实现“仁”的手段,是“仁”的外在表现。(3)孔子将“礼”和“仁”有机结合起来,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以此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4)孔子又提出“中庸”思想以协调“仁”和“礼”的关系,避免过犹不及,实现“仁”和“礼”的和谐统一。知识拓展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重视的原因(1)春秋时期,国家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争霸战争和改革古制。(2)孔子恢复周礼和“仁”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二、老聃与道德经1简介:老聃即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3思想主张(1)核心思想: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摈除“天命”的绝对权威。(2)辩证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3)政治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倡导“愚民”政策。4影响: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拓展 正确认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1)老子认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还提出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2)老子的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他把矛盾双方的转化看作无条件地循环往复,而不是上升发展,具有很大的消极性。易混易错 1.道家学派道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家是一个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道家学派形成于先秦时期,道教兴起于东汉。2“无为而治”无所作为“无为”不是指不作为,而是指统治者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其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即主张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为,倡导“待时而动”“因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主题一孔子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以及它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ZHUTI材料一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材料二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子曰:“有教无类。”“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提示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主张以德治民。(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提示主张“仁”和“礼”;“有教无类”;“好学求知”。【要点剖析】1.孔子思想中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2)“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4)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主张,体现了教育公平,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2孔子思想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1)孔子主张“仁”,“仁”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礼”要求人们遵守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这有悖于公平正义的人文精神,但人们遵守礼仪和道德规则,客观上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对当今我国“以德治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5)“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促进了教育发展,推动了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6)主张“中庸”,通过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保持“仁”的常态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7)孔子思想中的“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念、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下为公的政治信仰等思想精华,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主题二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问题探究: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提示同:都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异: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要点剖析】1.孔子与老子思想主张的比较2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特点孔子是儒家的宗师和代表,其思想侧重于关注社会人生。老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其学说面向自然和整个宇宙,具有兼容性。孔子作为儒家的圣贤,给后世树立了道德大师的形象,被尊为“万世师表”,他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老子作为道家的开山鼻祖,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的形象,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向往自然也主张顺乎自然,影响后世。本课小结知识点一孔子的学说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者,爱人”贵贱有“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A BC D答案B解析孔子思想中“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仁”的学说,属于“仁”的内容,属于“礼”的内容,属于教育方面的内容。2孔子曾说:“人应该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学习六艺等知识。”孔子强调的是()A治国的策略 B对生活的热忱C个人的修养 D为人处世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认为人应该以道为志向,具备德、仁、六艺等,体现的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故选C项。知识点二老聃与道德经3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材料反映老子()A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提出“道”是万物的本原C强调脚踏实地的拼搏精神D强调无为而治答案A解析材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反映了事物不断地发展变化,积少成多,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故选A项。4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在道家。”两者对道家思想高度肯定的主要依据是道家()A哲学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B“无为而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