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华氏巨球蛋白血症_第1页
ppt课件-华氏巨球蛋白血症_第2页
ppt课件-华氏巨球蛋白血症_第3页
ppt课件-华氏巨球蛋白血症_第4页
ppt课件-华氏巨球蛋白血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吴得红 基本概念 最早于1944年由Waldenstrom描述 故又称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主要表现为 骨髓中有浆样淋巴细胞浸润 合成单克隆lgM 200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分类中 从的临床病理学分型 将其归类为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 LPL 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二者之间有何关联 LPL WM LPL是由小B细胞 浆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 以骨髓或肝 脾 淋巴结内淋巴浆细胞浸润 血清中存在大量单克隆lgM为特征 VijayA GertzMA 认为 WM主要表现为LPL累及骨髓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IgM蛋白增高 关于WM本质问题的探讨一直存在争议 2002年关于WM的第二次国际工作组会议进一步明确WM仅在LPL累及骨髓 并伴有血清IgM增高时才能诊断 并提出关于WM明确的诊断标准 见表1 WM是LPL最主要的亚型 除WM外 还有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是指在其他类型淋巴瘤中伴发的IgM升高 如 流行病学 LPL WM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惰性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 2 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不足5 年发病率约3 10 6 发病年龄25 92岁 其中位发病年龄为63 68岁 男性多于女性 有症状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 6年 发病因素 有大量关于家庭性疾病的报道 包括WM及其他B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在多代中群发的现象 由此可见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 本病是否与环境因素有关还不肯定 感染 自身免疫病或特殊职业暴露所引起的慢性抗原刺激与WM没有明确的关系 关于丙型肝炎病毒 HcV 人类疱疹病毒8 HHV 8 与WM之间相互关联的证据仍有争论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 且无特异性 最常见的是疲乏 厌食及体重下降 在疾病进展前数年就可出现雷诺现象及周围神经症状 215例WM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率 体征 少数患者以肝 脾 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 紫癜常与冷凝球蛋白血症有关 少数与轻链淀粉样变性有关 215例WM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生率 肿瘤浸润引起的症状 广泛的骨髓浸润引起全血细胞减少 但溶骨性损害在WM患者很少见 淋巴结及肝 脾肿大 有时可见肿瘤浸润肺部引起肺部结节 肿块 胸腔积液等表现 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 头昏 听觉受损 共济失调 眼球震颤等症状 其他脏器受侵犯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 疲乏 头痛 视力模糊 黏膜出血倾向和意识障碍以至昏迷 雷诺现象 手足发绀 坏死 溃疡 紫癜和寒冷性荨麻疹 导致出血异常 无力 紫癜 关节痛 蛋白尿 肾衰 对称性 远端进行性的感觉运动神经病伴单神经病 如垂足或垂腕 引发冷凝集溶血性贫血 主要表现为抗髓鞘相关糖蛋白 MAG 相关的表现 并引起进行性的疼痛感觉神经病 永久运动性神经病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几乎所有WM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 ESR 都增快 这是血中巨球蛋白存在的强有力证据 凝血异常多为凝血时间延长 对所有肾病综合征 心肌病 肝大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都应除外轻链淀粉样变性 血清和尿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出单克隆IgM蛋白 75 80 的患者单克隆IgM轻链为k型 全血黏滞性测量中低切变率是提示WM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最好指标 眼底镜检查是诊断高黏滞性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骨髓检查 由于骨髓穿刺常 干抽 因此必须进行骨髓活检 免疫表型 Owen等分析了111例WM 发现90 的病例表达sIg CD19 CD20 CD5 CD1O CD23 参考1 Remstein等析26例WM 所有病例均表达sIgCD19CD20 58 的病例不表达CD5CD10CD23 参考2 1 2 WM的淋巴样浆细胞表达泛B细胞标志物 CD19 CD20 CD22 胞浆IgS FMC7 2 BCL2 PAX5 CD38和CD79a 不表达CD10CD23 5 20 的患者表达CD5 CD5存在时不能排除WM的诊断 遗传学 到目前为止 尚未发现LPL特征性的染色体或融合基因异常 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有6q21 21 1的缺失 占55 4或5号染色体三体 8号染色体单体 参考1 2另外WM没有IgH开关基因的重组 有助于鉴别以IgH开关区重组为主要特征的IgM骨髓瘤 参考3 1 2 3 鉴别诊断 预后判断 LPL自然病程大约5 1O年 2006年美国血液病年会制定了新的WM预后评分系统 IPSSWM 根据五大危险因素 Hb 115g BPC 100 10 9 L 2 MG 3mg L 血清IgM 70g L 年龄 65岁 中危组 低危组 高危组 中危组 低危组 高危组 Hb 115g BPC 100 10 9 L 2 MG 3mg L 血清IgM 70g L 年龄 65岁 小于一个危险因素 多于2个危险因素 五年生存率87 五年生存率68 五年生存率36 治疗策略 WM LPL仍然是不可治愈的疾病 大多数患者死于疾病进展 观察 等待 是无症状患者的标准治疗策略 其10年的生存率达到70 75 治疗指征 当患者临床表现有血细胞减少 Hb 100g L BPC 100 10 9 L 脏器肿大 高黏滞血症 严重的神经病变 淀粉样变性 冷球蛋白血症 冷凝集素综合征或有证据表明疾病转化时需要立即治疗 治疗药物 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烷化剂 核苷类似物和利妥昔单抗 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 一些新的治疗药物及治疗方案正在探索之中 如蛋白酶体抑制剂 免疫调节剂 单克隆抗体如CD52单抗等 烷化剂 苯丁酸氮芥 0 1mg kg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苯丁酸氮芥治疗WM已逐渐减少 因其远期并发MDS和急性白血病的概率增加 核苷类似物 氟达拉滨 30mg m2 和克拉屈滨 总体反应率为40 100 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 不少报道认为会造成患者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或MDS转化的概率增高 利妥昔单抗 375mg m2 单独治疗反应率较低 只有20 50 且治疗反应发生较晚 部分患者可发生血清lgM的升高 且并不能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 一线治疗 单克隆抗体 如利妥昔单抗 核苷类似物 如氟达拉滨或克拉屈滨 烷化剂 如苯丁酸氮芥 联合治疗 核苷类似物 烷化剂 核苷类似物 利妥昔单抗 核苷类似物 烷化剂 利妥昔单抗 环磷酰胺为基础的方案 利妥昔单抗 免疫调节剂 利妥昔单抗 其他治疗 CD52单抗 二期临床试验 总有效率76 PR32 治疗相关副作用较大 主要为感染 1 CD40L以及sCD27 可以作为新的治疗靶点 1 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