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中国古代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doc.doc_第1页
田中中国古代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doc.doc_第2页
田中中国古代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doc.doc_第3页
田中中国古代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doc.doc_第4页
田中中国古代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doc.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中中国古代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doc中国古代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备考指要】1、关于城镇化进程问题,注意联系近代中国城市的兴起,并联系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等内容。2、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在历史上长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历史发展,其消极作用日渐突出。要准确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并联系现实:农、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体现和标志,科学发展就是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人文关怀。【知识结构】一、商业的起源起源:原始社会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出现商品交换。二、历代商业发展概况1、先秦时期: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商周时期工商食官;商朝人善于经商,商人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资产雄厚的大商人:出现金属铸币;形成都会。2、秦汉时期:商业继续发展。货币统一;长安、洛阳繁荣;对外贸易(丝绸之路)兴盛。3、魏晋时期:长期战乱和分裂导致商业水平低下。4、隋唐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布局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大运河开通,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兴盛;长安、洛阳成为世界性大都市,扬州、益州经济发达,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广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政府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5、宋元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商品种类增加;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市界限,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海上陶瓷之路兴盛,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宋朝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市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6、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出现新特点大批中小工商业城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农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徽商和晋商等区域性商业群体形成;对外贸易日益萎缩,只有广州对外通商,并特许十三行统一对外经营;明中后期开始,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一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但清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三、古代重农抑商政策1、重农抑商(1)含义:重农即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小农经济,以确保封建赋税和地租的征收。抑商就是抑制手工业的发展。(2)目的:直接目的-确保赋税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此外还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考虑,如安定人心等。(3)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历代封建王朝继承并发展。(4)史实:西汉高祖和武帝的抑商措施(征收重税、专卖制度、货币官铸等);明清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由官府垄断盐、茶经营;官府出台许多歧视商人的规定;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还采取征收重税、压价收购等手段,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5)评价:有助于稳定小农经济,但严重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和新经济因素的成长。2、海禁与闭关锁国(1)原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天朝上国的观念。(2)表现明朝:明太祖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闭关锁国。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专题讲解】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变化和特点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来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特点:1、商业起源早,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宋元明清时期商业日益繁荣。2、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相联系,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3、从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抑制之下。4、商业繁盛促使了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5、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明清时期逐渐由盛而衰。二、市的发展和演变注意:古代城市商业经营时间的变化(由按时开市、闭市到早市、夜市昼夜相接);城市商业经营空间范围限制的变化(由坊市制到坊市制的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其中汉、唐、宋是三个关键的朝代。1、秦朝:制定了管理市的法律。2、汉朝: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政府设市令或市长管理。3、南北朝:民间集市草市出现。4、隋唐:草市作为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5、宋朝: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夜市、晓市出现。原先不设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6、明清:都市商业区相当繁华;在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道,兴起一批中小工商业市镇,尤其集中在江南地区。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1)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晓市、夜市出现。(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成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三、重农抑商政策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误区误区一:重农抑商政策是自古以来历代统治者都采取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而不是自古就有的。商鞅变法以前的管仲改革,就重视工商业发展。误区二: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尽管重农抑商政策为很多朝代所奉行,但工商业的发展是客观经济现象,随着农业的恢复,工商业必然随之发展。因此,尽管统治者推行该政策,但唐朝以后,工商业仍有很大的发展。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区别(1)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但欢迎外国人来华贸易,不过这种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如郑和下西洋,不仅运载大量货物到亚非各国进行交易,而且广泛招徕各国商人来华贸易。而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的闭关锁国下私商固然不能出海贸易,外国商人也不许来华贸易,一切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2)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专题练习】1、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反对工商为末 2、明朝警世通言写一商人入厕时,偶见官府街上过,吓得他心慌起身逃走。作者从中总结了一社会通则:那富人,怕的见官。材料反映了A中国农本思想根深蒂固 B明代商业迅速发展 C社会经济中农业占据重要地位 D商业的发展受到专制统治严重压制3、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C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4、雍正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致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有人认为,这个在我们现在看来极其荒唐可笑的想法,其实也有其中的道理。能够支撑也有其中的道理的论据不包括A 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根本,而工商业的发展必然地将与资本主义萌芽联系在一起B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农业税(赋税),兵源主要来自农民C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最好管理,经商的商人流动性大且不便于管理D明清时期货币经济尚未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无从发展5、梁漱溟先生曾断言,假使西方化不同我们接触,中国是完全闭关与外间不通风的,就是再走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也断不会有这些轮船、火车、飞行艇、科学方法和德谟克拉西精神产生出来。这句话就是说,中国人不是同西方人走一条路线。做为梁先生这段论述的主题最妥贴的是A中国绝不可能自行进入资本主义B中国根本不会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C资本主义萌芽曾在中国出现的说法是错误的D西方文明远比中国文明优越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远在清代开国之初,洪承畴就对顺治帝说:南夷(从南部沿海地区入境的西方人)之通商,不异西戎(中国西部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之马市。夷人贪而无亲,求而不厌,假令姑允通商海口,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中夏(中原内地)矣;假令姑允通商中夏,则数十年后又议通商朝市(京城一带)矣。 -童书业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 材料二 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当时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又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这种政府与商人合办的公行掌有对外贸易的特权。征收税课、议定价格、督察违禁,甚至外商具禀事件也要经过公行的行商转达。总之,一切必须经过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相授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鄂世镛等著清史简编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以使)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材料四 汉唐.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毫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 -鲁迅全集第一卷看镜有感 请回答: (1)结合有关材料概述清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措施,并说明这种措施的实质。(4分)(2)结合有关材料分析清朝采取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原因。(6分)(3)说明清朝这种对外贸易政策的结果如何?(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