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内皮细胞病及其发病机理课件_第1页
肾小球内皮细胞病及其发病机理课件_第2页
肾小球内皮细胞病及其发病机理课件_第3页
肾小球内皮细胞病及其发病机理课件_第4页
肾小球内皮细胞病及其发病机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肾脏病理之 肾小球内皮细胞病及其发病机理 医务科 石伟院长 一 内皮细胞 EC 损伤机制 一 内皮细胞功能 1 维持肾小球毛细血管结构的完整性和滤过屏障功能的选择性 2 维持和调节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功能 3 内皮细胞具有抗凝 防血栓形成的功能 4 内皮细胞分泌的体液因子可对系膜细胞 MC 发生作用 促使系膜细胞共同来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5 内皮细胞表面覆盖着有一层带有阴电荷的唾液酸糖蛋白来维持肾小球滤过膜的阴电荷屏障功能 阻止带阴电荷蛋白漏出 6 内皮细胞分泌基底膜胶原 参与GBM的合成与修复作用 7 参与免疫调节作用 二 内皮细胞损伤原因 1 免疫介导的损伤 2 高血糖内环境 可导致内皮细胞过氧化物损伤 糖基化终产物能催化脂质过氧化反应 高血糖血症可导致内皮细胞内钙离子含量过高 并破坏内皮细胞骨架 促使内皮细胞膜流动异常 从而破坏内皮细胞选择性滤过屏障功能 对阻止蛋白质以及大分子物质的滤过功能被破坏 导致通透性增加 3 高脂血症可导致极低密度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增高 其氧化产物 OX LDL 及氧自由基 OFR 的细胞毒作用破坏了内皮细胞膜 促使内皮细胞滤过孔径增加 通透性增加 4 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血管活性物质 体液因子导致内皮细胞损伤 肾小球内高灌注 高压与高滤过是内皮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 导致肾小球微循环障碍 更加缺血缺氧 进一步加重了内皮细胞损伤 三 内皮细胞受损后的病理生理变化与内皮细胞病形成机制 1 内皮细胞受损后导致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2 内皮细胞遭破坏 功能失调 抗凝功能下降 微血栓形成 3 内皮细胞细胞损伤被激活 启动肾脏纤维化 造成 瀑布性效应 导致肾脏固有细胞病 二 内皮细胞损伤后的形态学改变 内皮细胞损伤后会出现 细胞水肿 肥大与增生 滤过孔径增大 内皮细胞与基底膜 GBM 分离与脱落 凋亡 坏死 表型转化 形态 结构 功能改变 泡沫细胞形成 被ECM所取代丢失 肾小球硬化 三 内皮细胞损伤后的病理改变 内皮细胞损伤后 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是 变性 脱落 增生 1 内皮细胞变性 最常见的是内皮细胞空泡变性和肿胀 内皮细胞变性常与内皮细胞增生伴同发生 大量蛋白和肾病综合征时 以内皮细胞空泡变性为主 见图2 20 23 见于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球病 2 内皮细胞增生 以病因不同 增生的内皮细胞轻重不等 严重者可将血管腔堵塞 见图2 21 单纯的内皮细胞增生 常见于女性妊娠性肾小球病 或病毒感染造成的内皮细胞病 endotheliosis 以及其它的血栓性微血管病 也常见于各种原发和继发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性肾炎 这时除内皮细胞增生外 常伴有系膜细胞增生 多形核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与渗出 上述的细胞增生与浸润 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增多 60 10个细胞 内皮细胞核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常染色质增多 细胞器内的内质网等细胞器增多 3 内皮细胞水肿多见于缺氧 整个细胞肿胀 细胞质结构不清或透亮 严重时细胞崩解 4 病变后出现内皮细胞逐渐吸收 附 摘自肾活检病理学邹万忠主编06年1月第一版 四 内皮细胞受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1 内皮细胞病发病特点 1 内皮细胞病在临床上常以毛细血管内增生肾小球肾炎的形式发病 是儿童 青少年较常见的一种肾小球内皮细胞病 也偶见于老年人 3岁以下婴幼儿很少有发病 内皮细胞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约为2 3 1 内皮细胞损伤多与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也与许多细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虫感染有关 同时也可有全身系统疾病引起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缔组织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过敏性紫癜 IgA肾病等和急性过敏性肾炎可有药物或疫苗等引起 2 我国北方病人约70 以上发生于呼吸道链球菌感染 以春 冬季多见 而南方常发生于脓疱疮后 夏季为高发季节 3 发病年龄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2 12岁儿童多见 小于3岁患者罕见 2 内皮细胞病的临床表现 1 临床免疫潜伏期 多在链球菌感染后1 3周 平均10天 发病 皮肤感染的潜伏期较长 可达2 4周 亦有少数感染后数天发病 2 本病起病急 发病快 以水肿 血尿 蛋白尿发病 儿童常有发热 可高达39 伴畏寒 成人常感腰酸 腰痛 少数患者有尿频 尿急 并伴有恶心 呕吐 厌食 鼻出血 头痛及乏力等症状 3 病程长短不一 短者数天症状即可消失 长者可达一年以上 大多数在4 8周左右 4 病情轻重不一 轻者无症状性尿检异常 约3 5 的病例病情进展较快 短时间内可出现无尿和急性肾小球固有细胞功能衰竭 此类病情多以急性血管炎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病情是可逆的 该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 大多数病例尤其儿童数周后能自行消退 5 多见于50 90 的病例出现水肿 6 约有70 90 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高血压 7 尿检异常 少尿或无尿 血尿几乎每例都有 但轻重不一 蛋白尿 多为轻中度蛋白尿 重度较少见 尿沉渣检查 红细胞管型提示病情活动 尿中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FDP 和C3含量常可增高 尤其在多尿期 8 血液检查 红细胞总数轻度降低 白细胞在发病期间可有升高 血沉增快 多数抗 O 升高 在此病早期 血清总补体浓度 CH50 和C3均可降低 随病情好转而恢复 9 肾脏功能检查 患者表现不一 多数有程度不同的肾脏固有细胞损伤 以肾小球滤过率 GFR 改变最为明显 肌酐清除率降低 而肾血流量大多数正常 肾小管功能也有轻度变化 10 眼底检查 多数患者眼底正常 少数可出现眼底小动脉痉挛及轻度视神经水肿 3 内皮细胞病并发症 1 可引起心力衰竭 2 可导致高血压脑病 3 可出现急性肾脏功能衰竭 五 内皮细胞病临床病理学动态观察 1 内皮细胞损伤动态观察 内皮细胞病病变主要在肾小球 其病理损伤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 其病理形态学变化随病程及病变的轻重而不同 内皮细胞损伤后的6周内 以内皮细胞增生 炎细胞浸润为主 称渗出期或急性增生期病变期 大约持续1 2个月 以后浸润的白细胞与沉积物逐渐被吸收 增生的内皮细胞与系膜细胞也会逐渐减少 此阶段较长 需抗炎与阻止病理损伤向纤维化形成阶段发展 同时还需要对受损伤的固有细胞进行修复 激活其滤过功能 可持续数年 称其恢复期病变 2 光学显微镜对内皮细胞受损伤后的动态观察 内皮细胞受损后的病变呈弥漫性改变 早期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 血管袢呈分叶状 有核细胞增多 可超过130个 球 正常为60 80个 球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肿胀 使血管袢塌陷 管腔狭窄 故导致滤过率降低 是造成临床少尿与无尿的主要原因 此时系膜细胞由于内皮细胞的 瀑布性效应 损伤 也有明显的增生 系膜细胞增多 另一突出特点是毛细血管腔 系膜区有明显的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少数严重患者可出现新月体和 或球囊粘连 肾小球的改变不明显 仅有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 变性 脱落 偶可见单核细胞浸润 可有局灶性小管萎缩 肾间质水肿明显 见图3 64 3 免疫病理对内皮细胞受损后的动态观察 在内皮细胞受损的急性期 可看到免疫复合物的沉积 主要分布在外周血管袢和系膜区 形态多样化 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模式 1 呈星空状沉积 多见于发病初期2周内 沉积物主要为IgG和C3 呈颗粒状 主要分布在毛细血管袢 形成上皮下的 驼峰 分布稀疏 此型光镜的表现为典型的内皮 系膜细胞增生和白细胞浸润 见图2 20 21 2 呈花环状沉积 约占1 4的病例 该沉积与病程关系不大 以IgG沉积为主 也可检出IgA IgM C3 C4等成分 沉积物主要在血管袢密集沉积 融合成块 呈花环状结构 而血管腔内与系膜区没有沉积 形成相对的空白区 此型在重症的蛋白尿男性患者中比较常见 长期预后差 重复活检显示花环状沉积的患者 发生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者多见 3 呈系膜状沉积 约占45 患者 多见于发病3 6周内 以C3的沉积为主 没有免疫球蛋白的沉积 颗粒状沉积在系膜区 周围血管袢没有沉积 4 电镜对内皮细胞受损后的动态观察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 系膜细胞的增生比较明显 内皮细胞肿胀呈连拱状态改变 是内皮细胞滤过孔消失 在毛细血管腔 系膜区均可见到中性粒细胞浸润 另外还可看到一些坏死的细胞碎片 电子致密物沉积呈多样性 典型的内皮细胞损伤后病例在基膜上皮侧出现均匀的电子致密度的 驼峰 基底部直接与基底膜外疏松层接触 上面覆盖一层脏层上皮细胞质 这些 驼峰 一般在6 8周左右消失 有的患者可见到系膜区与内皮下沉积 见图3 32 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