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 水磨古镇距成都76公里,都江堰市25公里,映秀19公里,是镶嵌在: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九寨沟、黄龙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世界遗产群中的世界地震遗产。旅游区位条件优越,具有“川西高原休闲胜地”、“西羌文化名镇”之称。2010年,水磨古镇被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和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杂志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被第三届世界文化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精品文化旅游景区”称号。著名景点春风阁“春风阁”是深入挖掘水磨古镇历史文化,提炼结合藏羌汉民族建筑特色精华而修建的景观建筑。建筑构思奇妙,独具匠心,主题建筑秉承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细部装饰具有浓郁的宗教和藏羌文化色彩,是多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体现出各族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凝聚力,是民族大团结的有力见证,亦是登临观澜的绝佳场所。西羌汇西羌汇,坐落于水磨镇春风阁脚下,东临寿溪湖,是水磨标志性景观之一。 西羌汇建筑平面由正方形演变而来,建筑立面结合羌碉特色;碉楼碧波交相辉映,夜间玻璃体的斑斓灯光与水色交融,更添寿溪湖的奇幻色彩。西羌汇将现代的建筑、装饰艺术与传统西羌文化相结合,并融入佛山陶瓷艺术元素,具备展览、演出、会议、接待等多项服务功能。 西羌汇展现了汶川特大地震后人们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精神面貌,寓意生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蕴含佛山水磨之间血脉相连的山水深情。禅寿老街禅寿老街全长1300米,平面呈“U”形分列布局,两侧分布的春风阁、大夫第、万年台、字库、白塔等建筑风格集中国传统建议体系之大成,是典型的羌、藏、汉相结合的明清风格建筑,具有轮廓清晰、布局深蕴、多轴线明确等特点,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和设计理念。 川西民居风格、古色古香的禅寿老街,不仅解决了灾后227户居民的住房问题,同时打造了“以家带店”的宜居宜商模式,为发展旅游业,增加群众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万年台万年台始建于明万历25年(公元1588年),毁于90年代末。“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经考古调查后依原样进行修复。建筑坐南朝北,总占地面积86平方米,建筑平面是“凸”形分布,歇山顶,穿斗抬梁式结构,七架九脊檩,素筒瓦屋面,灰塑脊,顶施藻井,并彩绘。具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艺术风格,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及川西民居建筑结构的简洁、朴实、庄重等特点,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宝贵的实物资料。字库塔字库塔又名“惜字宫”、“敬字亭”、“圣迹亭”、“文风塔”、“焚字炉”等,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字库塔始自唐宋,兴于明清,是我国古代“惜字如金”、“敬天惜字”传统文化观念影响的产物。该字库始建于清代,90年代初期毁坏,“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经考古调查后依原样进行修复。字库广场照壁斗书“大爱无疆”四字,寄托了灾区人民对广东佛山同胞鼎力相助、携手共建的感激之情。水磨亭水磨作为中国古代传统的生活用具,最早记载于晋代,汉代以后蓬勃发展,三国时期多功能水磨机具已经诞生成型。宋代叶适财总论二:“坊场,河渡免引,茶场,水磨之额,止以给吏禄而已”。该水磨为明晚期建造,距今有400余年历史。它是水磨古镇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历史缩影,也是古岷江流域农耕文化的真实写照。 水磨羌城占地面积61117平方米,是灾后重建的民心工程,建筑结构9度设防,把羌寨建筑的石结构、泥结构、石木结构、木结构等建筑方式综合运用,传承并发扬羌族建筑文化,完美体现了会从古朴、粗放的传统建筑群落迈向现代化城镇的新羌城概念。 水磨羌城的传承与创新,使之成为羌族建筑城镇化的典范,被誉为“中国最美羌城”。寿溪湖寿溪湖由五条浸百草的穿山泉溪汇流而成,这些山泉溪水具有调节身体肌能,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神农百草而万寿,水磨饮寿溪而万福,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和桃花源诗并序中记载“蜀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名溪湖。”禅城桥禅城桥是水磨古镇灾后重建的一座步行桥,2009年9月开工,2010年1月竣工。主体采用预制小箱梁简支梁桥,上部为木结构长廊,木材为俄罗斯进口樟子松,桥梁全长87.4M,造型独特,韵味古典。羌碉“水磨羌城”碉楼是整个羌城的标志性建筑,高10米左右,雄伟气派,大气磅礴,它蕴含了羌族的千年历史与建筑文化,凝结了羌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是羌族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千百年来,羌族先民为了避免战乱,世代迁徙,碉楼成了他们防御的建筑。白塔白塔藏语音译为“曲登嘎布”,亦称“吉祥白塔”。塔身外形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水磨白塔是古印度教及藏教东渐的实物佐证,亦是历史上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的物证,表达了各民族人民对和平、幸福的虔诚祈愿。广场和谐广场 和谐广场地处禅寿老街与水磨羌城的交汇处,寓意各民族、各人民之间的和谐相处、团结互助,同时,羌、藏、汉各民族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也在这里充分展现和融合。 羊皮鼓广场 羌族自古以来对羊就有着特殊的感情,以羊祭山是古羌人的重大典礼。在羌人活动地区,羌民所供奉的神是“羊身人面”,视羊为祖先。传说羌族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羌族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上被一支饿羊吞吃了,后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道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羊被羌人赋予了极高的地位,甚至成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 羌绣广场 羌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也是羌族姑娘的拿手绝活。云云鞋和绣花围腰是羌族刺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其他还有藏式统包、挎包、帽子、氆氇、毡子、褥子、壁挂等,件件精美绝伦。 羌笛广场 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古老民族,有着众多的演奏乐器。羌笛,在汉代就流传于甘肃、四川等地了,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羌笛最适于独奏,但也可为歌舞伴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其表现力的最佳写照。 飞鸿广场 飞鸿广场,是佛山援建工作者历经600多个昼夜的拼搏和守望,用汗水和心血刻画出一幅让人心旷神怡的“水磨画”。它融合了当地农耕劳动风情、地域特色和民族歌舞等元素,体现民族风貌;以圆形象征佛山水磨一家亲,以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江苏省南通市海安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员工宿舍租赁与智慧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绿色生态景区运营管理承包服务合同
- 2025印发城市道路施工进度与结算管理合同
- 2025年度金融行业专用网络安全设备采购与升级服务合同(2025版)
- 2025年绿色建筑道路排水系统设计、施工、监理综合服务合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保密合作框架协议
- 剧组灯光师聘用合同
- 规范服务合同协议
- 2024高海拔地区模块化增压式建筑技术标准
- 仓库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重症护理的护理课件
- 医务科医疗质控记录范文
- 《电梯企业介绍》课件
- 《风景区概述》课件
- BG转子式干燥机说明指导书
- 关于规范学校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岗位设置及任免办法
- 劳务分包合同示范文
- 软件测试技术基础教程(第3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肿瘤科专业组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GCP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