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一 新知预习 巧设计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课堂小结 建通史 基础等级 发展等级 重点诠释 考点全解 创新演练 大冲关 一 神农 的传说1 农业经济的产生 1 时间 地点 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2 神农氏的传说 创制了原始农具 教导民众耕作 耒耜 粟 2 农业经济的地位 1 中国自远古时代起 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 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 3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 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农耕 二 从 刀耕火种 到 以牛田 1 发展历程 1 刀耕火种阶段 原始社会人们利用 火耕 手段拓荒营田 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2 铁犁牛耕阶段 形成 时代 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发展 汉代逐渐普及全国 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较轻便的一牛挽犁 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 春秋战国 牛耕 曲辕犁 2 意义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 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3 局限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为主 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个体经营 三 贫者无立锥之地1 土地制度演变 1 商周时期 实行 土地归周王所有 2 封建社会 主要土地制度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在北魏至唐前期曾实行 但最终遭到破坏 井田制 均田制 2 土地兼并现象 1 根本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 2 表现 贵族 官僚占有大量土地 土地 大批农民破产 3 影响 地权和的分离 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疯狂的土地兼并 使得无数小农破产 社会动荡不安 高度集中 劳动者 四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 赋税 1 目的 征收赋税是古代国家剥削农业生产者 为政府的财政支出提供物质保障的主要手段 2 内容 名目繁多 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杂税以及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 3 意义 农户缴纳的赋税 是专制王朝的主要来源 田亩税 财政收入 2 徭役 1 定义 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 2 内容 修建大型工程 包括工程 交通工程 国防工程 城市建设工程等公共工程 也包括为满足统治者奢侈消费需要而组织的宫室工程 陵墓工程等 3 影响 劳动者服事徭役 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 历代各种繁重的杂役 常常令农民无法忍受 水利 3 对古代赋税和徭役的认识 1 沉重的往往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 过度征发的徭役 又使大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 2 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由此引发的社会动乱 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赋税 五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1 水利工程建设 1 据说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 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2 战国时期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工程 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3 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了一种 东汉王景治理黄河非常成功 郑国渠 李冰 井渠 2 灌溉工具 1 隋唐五代时期 北方已经使用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 2 在长江流域 还发明了高转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 3 宋代的水转巧妙地利用水力为动力 将灌溉用水提升到高田 4 明清时期还出现了风力水车 筒车 翻车 1 阅读下列唐诗 悯农诗 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从这首古诗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信息 提示 这首诗形象地反映出中国古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农民是中国古代财政收入的主要提供者 但农民也是古代境遇最悲惨的一个阶级 2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 观察下列剪纸 它们形象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形态 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原因 春秋时期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出现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经营模式应运而生 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方式 一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 奴隶社会 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 即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 诸侯臣下只有土地使用权 2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 突出特点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 小农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主要形式 a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在封建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至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彻底消灭 b 封建土地国有制 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土地制度 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受田农民的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 c 农民土地所有制 是对封建生产关系的重要补充 3 演变规律 官僚地主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甚至国家的土地 地主私有制不断扩大 自耕农经济和国家所有土地逐渐减少 1 年画中的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 等 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a 我国古代以养殖业带动种植业b 以种植业为主 家畜饲养业为辅c 我国古代养殖业与种植业并重d 采用 男耕女织 式的经营方式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 年画反映的是古代中国人的美好心愿 这两幅年画正反映了人们希望粮食丰收和牲畜的兴旺 体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特点 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所以答案为b项 答案 b 二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及评价1 有利因素 1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 如铁犁牛耕的普及 2 农民自身因素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生产积极性提高 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 封建政府的扶持 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扶持小农经济 2 不利因素 1 小农经济规模小 条件简陋 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2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 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 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 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3 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 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3 评价 1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2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 小农经济基本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后期 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小农经济逐渐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3 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封建王朝主要的财政来源 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和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2 叶茵 田父吟 诗说 未晓催车水满沟 男儿鬼面妇蓬头 但求一熟偿逋债 留得糠粞便不忧 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a 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 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 政治腐败 民不聊生d 赋税沉重 农民生活困苦 解析 本诗为农民在一般年景时经济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年的辛苦劳动 早出晚归 求得一熟 但大部分收获要去 偿逋 拖欠 债 自己只能留下 糠粞 糊口度日 因此本题选d 答案 d 典题例析 例1 2012 广东高考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 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 诗经 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 名字有耕 牛二字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解析 甲骨文出土于殷 商朝都城 墟 造字以象形 会意为主 反映了商代社会生活 属于历史文物类资料 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字形的甲骨文 是证明商代可能出现牛耕的最有利的证据 故d项符合题意 商代遗址中出土的牛骨 并不能说明牛已用于农耕 a项错误 b c两项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状况 时间不符合 答案 d 题组冲关 1 毛泽东曾经说过 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 精耕细作 的优良传统 刀耕火种 江南地区稻麦复种 使用翻车灌溉 使用曲辕犁a b c d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 是一种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非常的粗放 不属于精耕细作 故可排除含 的选项 答案 b 2 以图证史 解读图片 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右图为1999年我国发行的汉代画像石 牛耕图 邮票 对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 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c 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进步d 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解析 汉代的 二牛抬扛 耕作法体现了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上的进步 c项正确 a项开始于春秋时期 b d两项均与曲辕犁有关 答案 c 例2 2012 新课标全国高考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 并将豪强大族 田宅逾制 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 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当时 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典题例析 解析 材料中汉武帝设刺史把 田宅逾制 作为重要监察内容 并将地方豪强大族迁至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既有利于加强对豪强大族的监督 又可以抑制土地兼并 故c项符合题意 a项与史实不符 b项表述不恰当 材料无法体现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的分离 d项中 经济手段 不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行政手段 答案 c 题组冲关 3 明朝海瑞说 欲天下治安 必行井田 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 井田既废之后 田不在官而在民 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 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 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 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 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 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 判断正确的是 海瑞正确地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 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丘浚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一些问题 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他们都认定限田 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 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a b c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土地制度问题 材料中海瑞认为 欲天下治安 必行井田 恢复春秋时期的井田制 这是历史倒退 所以不能说是科学的解决办法 说法错误 丘浚认为废除井田制后 田不在官而在民 出现了社会贫富不均 他更认为均田制不适宜长期实行 可排除 通过材料分析 海瑞 丘浚都看到了土地不均现象 丘浚分析较客观些 据此 正确 错误 答案 b 4 土地制度是农耕社会最主要的生产关系 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 夏耘 秋获 冬藏 勤苦如此 尚复被水旱之灾 急政暴赋 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有者半贾而卖 无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 鬻子孙以偿责 债 者矣 西汉 晁错 论贵粟疏 材料二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 而田之所入 己得其半 耕者得其半 到了明清时期 多实行定额地租 佃农所交地租 多的占到收获物的80 材料三 今 上自绅富 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 赢十百金 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 陶煦 租核 推原 1 材料一 二分别体现了什么形式的土地制度 据材料一指出劳动者 卖田宅 鬻子孙 的原因 2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土地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 这种经营方式大规模发展的主要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