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中国古代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淮南子等文献中。中国古代著名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在淮南子中。神话可以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等。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史纲,它本为鲁国国史,按照鲁国十二个国君的顺序提纲挈领地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14年(前722前481)共242年发生在鲁国和春秋各国的历史大事。其记事特点谨严简约,被看作是我国的记事文之祖。春秋笔法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春秋笔法原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后来,人们把文笔蕴藉含蓄、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之为春秋笔法。春秋三传一般认为是三部解释春秋的著作的合称,它包括齐人公羊高的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谷梁传和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作的左氏传。三传中,公羊传和谷梁传是解释春秋的,而独有左传只是依照春秋的编年来记录历史大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而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旨在解说春秋的微言大义,历史和文学价值不高。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又名左氏春秋。它是春秋后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同样用鲁国纪元。起自公元前722年,止于公元前468年(鲁隐公元年鲁哀公二十七年),共255年的历史。成书于战国时代,司马迁班固认为其作者为鲁太史左丘明所作,现一般认为是战国初人根据春秋时代各国史料编撰而成。并且作者可能并非一人。春秋三传中,公羊传,谷梁传是解释春秋的,而独有左传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国语国语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共二十一卷,因以“国”为目,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一般认为它是纪录有关“邦国成败,嘉言善语”的书,故名国语。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今人多认为是战国初年熟悉各国史料的一位历史学家编订的。战国策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记叙了战国初年至秦并六国大约二百四十余年的历史。书名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为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西汉刘向又进行了整理编订,按照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顺序,编为33卷。根据书中多记战国时代各国谋臣策士的策谋,定名为战国策。三家诗(四家诗)诗经遭秦火后,汉初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齐之辕固生,鲁人申培,燕人韩婴,鲁之毛亨、赵之毛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诗”。“三家诗”指齐诗、鲁诗、韩诗三家,鲁诗为鲁人申培所传,韩诗为燕人韩婴所传,齐诗为齐人辕固生所传。三家诗同属今文诗学,在西汉时被立于学官,盛极一时,后因毛诗的兴起流行,三家诗先后亡佚。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有声无辞。据仪礼记载,这六篇诗都以笙奏,故名笙诗。诗经六义“六义”又称六诗,即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的划分是由于音乐的不同。“风”是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雅”是指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看成正声。“颂”有形容的意思,它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南宋朱熹诗集传卷一:“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防御之意。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变风、变雅原出自诗。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变风变雅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盖指风、雅、中周政衰乱时期的作品,以与“正风”、“正雅”相对。“正”“变”得划分,不是以时间为界,而是以“政教得失”来分的。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楚辞(骚体诗) 战国时,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诗体。宋黄伯思认为(翼骚序)“屈宋诸赋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多用语气词“兮”来渲染抒情咏叹气氛。句式多变,形式灵活,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此外也指以屈原为首的楚辞作家的诗歌总集。 风骚“风骚”是代表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的并称,而“风骚”传统则是在诗经和楚辞的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我国古代诗歌的两个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带有浓郁浪漫特色的“骚”诗传统。庄骚庄子和楚辞的并称,语出唐代韩愈进学解。庄子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浓郁浪漫风格的散文著作,与楚辞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有其形似指出,故庄骚并称。骚体赋骚体赋指模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品而写成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多抒发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如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等。九歌九歌是古乐曲名。屈原的九歌是袭用这一古乐曲名而根据楚地民间神话,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经加工、润色、提高而写成的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歌。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分为天神、地神和人鬼三大类九章 九章是一组政治色彩浓重的抒情诗,非一时一地之作,后人将他们合为一组,并冠以“九章”的名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风沙日哀惜美人思宋江)等九篇作品。其诗歌内容,除橘颂咏物写志外,都与作者的身世经历有所关联,郁结着作者失意的悲愤。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在统一以前,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纂而成的一部杂家代表作。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后代又简称其为“吕览”,共二十余万字。汉书艺文志称其为“杂家”,即认为它是先秦以来阴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各家思想的折衷和调和。记言文之祖尚书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尚书有两种传本,一种是今文尚书,一种是古文尚书,现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时称赞人“饱读诗书”,“诗书”便是分别指诗经、尚书。抒情小赋东汉中叶以后,是汉赋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汉赋从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上都开始有所转变,那就是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专以铺采摛文的散体大赋开始衰微,而反映社会黑暗、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这一转变,主要是因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张衡是这一转变开始的代表作家,其后有蔡邕、赵壹、祢衡等人。归田赋是张衡抒情小赋的代表作。赵壹刺世疾邪赋也很有名。汉赋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考序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汉赋是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它是吸取楚辞、诗经、荀子赋篇的体制词藻特点以及纵横家铺张的手法而形成的一种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半诗半文”的新文体。有小赋和大赋之分,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多写京城、宫殿、苑囿、田猎、歌舞,在篇末有时寄寓讽谏之意。间有辩难、说理之作。为当时统治者所喜爱。九体 贾谊后出现了一系列以悼念屈原为主题的骚体赋,庄忌的哀时命,东方溯的七谏,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这些作品一脉相承,九章成篇,体制固定,主题相类,具备了独有的篇章格局,人称“九体”。主客问答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主客问答,抑客扬主的手法是赋这种问题常见的手法,所谓客未必存在,只是为了表达感情及观点虚设的而已 “问答体”是散体大赋的重要特征。主客问答是汉大赋重要的叙事模式。梁园唱和汉高祖之兄子吴王刘濞,于文、景之际招致天下之娱游子弟枚乘、邹阳、严助等,后因吴王谋反又不听劝谏,他们就离开吴地而投奔梁孝王。梁孝王待他们为上宾,司马相如也弃官前往梁国,宾主相得,过着诵读辞赋、文酒高会的生活,史称梁园唱和。参加梁园唱和文人还有羊胜、路乔如、公孙诡、韩安国等。梁孝王待枚乘、邹阳等文人为上宾,司马相如也弃官前往梁国,宾主相得,过着文酒高会的生活。参加梁园唱和文人还有羊胜、路乔如、公孙诡、 韩安国等。“而淮南王安亦都寿春,招宾客著书。”(汉书地理志)流传下来的淮南子就是出自刘安的宾客之手。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王赋82篇,淮南王群臣赋44篇。显然,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辞赋创作的群体。汉初几位诸侯王以文才取士,聚集在他们周围的辞赋家则是 以文会友,他们置酒高会,游赏唱和,汉初作家群体首先在几位诸侯王那里生成。梁园文化恢奇浪漫,既有中原富庶大国的弘阔气度,又兼具东方齐文化的奇谲多气与南方楚文化的浪漫瑰丽的特色。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梁园士人博识善辩,人格独立;二是梁园君臣置酒高会,游赏唱和,创造了理想的士人生活模式;三是梁园文学沈博闳丽,成就卓著,是西汉文学成熟的标志。七体 枚乘的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文大赋的正式形成,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粲七释,曹植七启陆机七徽,张协七命等。因此在赋史上,“七”成为一种专体,即“七体”。史记三家注史记唐代以前的三家最重要的注本,分别是裴骃的史记集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纪传体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题材,创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的本纪,列传,世家,表,书五体例互相配合,构成了史记正书的整体,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都是以写人为主,“以人系事”。这种以为人物作传来反映历史内容的史书编写方法是司马迁首创的,后人称这种编写体例为“纪传体”。这种编写体例为后世大多史家所沿袭。“互见法”“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 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事为主。通过互见法的运用,使史记既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有能表现出历史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还能照顾到历史的真实性。互见法的主要特征,用苏洵的话说就是“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汉书东汉班固等人所撰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大略与史记相同,惟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入传,并创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准绳。本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全面展示了西汉盛世的繁荣和时代风貌。乐府(汉乐府)首先是指秦汉时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乐府机关职能有二:创制歌词乐曲,为统治阶级宴飨、祭祀服务;收集民歌,使之入乐。这些入乐的诗歌六朝时就被称为乐府诗。两汉乐府诗是指由音乐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乐府诗歌,其中的民歌是乐府诗的精华,这就是乐府民歌。后世文人仿作的合乐或不合乐的古体诗也称乐府。到魏晋六朝,人们把合过乐的歌诗称为乐府。这样乐府就由音乐官署的名称变成一种诗体的名称。到唐,乐府又一变而成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唐宋及以后的词曲,亦有乐府之名。如苏轼的词集叫东坡乐府,马致远的曲集叫东篱乐府。汉大赋汉大赋又称新体赋,是韩服的典型形式。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铺采擒文,体物写志”。在形式上,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分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为目的,建有讽喻劝谏。汉大赋最根本的特色就是铺张扬厉。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史记三家注史记唐代以前的三家最重要的注本,分别是裴骃的史记集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纪传体指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题材,创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的本纪,列传,世家,表,书五体例互相配合,构成了史记正书的整体,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都是以写人为主,“以人系事”。这种以为人物作传来反映历史内容的史书编写方法是司马迁首创的,后人称这种编写体例为“纪传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资搬迁协议合同书模板
- 班班通安装劳务合同范本
- 精准扶贫房改造合同范本
- 销售店集体买车合同范本
- 牛肉面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物业消防水维修合同范本
- 燃气供货合同协议书模板
- 苗木移栽合同协议书样本
- 网签合同撤销协议书范本
- 甲状旁腺切除手术协议书
- 违规宴请饮酒试题及答案
- 2025科级干部政治理论必考题库与答案
- 2025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多校中考二模 化学试题(含答案)
- 私人教练健身训练风险免责协议
- JT-T 600-2025 公路用防腐蚀粉末涂料及涂层
- 广西餐安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集采药品培训
- 信息安全详解课件
- 化工设备操作规程
- 超市生鲜管理制度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