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二则.doc_第1页
古代寓言二则.doc_第2页
古代寓言二则.doc_第3页
古代寓言二则.doc_第4页
古代寓言二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第一课时学案七语组一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弄清大义。能记住作者及相关情况(2)能说出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3)能记住:履、度、操、反、遂、宁、实词含义 准确把握 “何不试之以足?宁信度,无自信也”含义(4)背诵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寓言故事(注意郑人、的神态和动作语言)二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三知识链接1. 了解“寓言”:“寓”寄物,“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发挥其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2.学过的古代寓言有 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四学习内容1.搜集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 理 。如: 龟兔赛跑、 守株待兔。故事经过:道理:2.朗读全文,注意以下字读音和句读 履 遂 宁 度 3. 独立学习,看课文注释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履( ) 度( ) 坐( ) 至之( ) 操( ) 吾忘持度( ) 及( ) 反( ) 宁( )4.诵读全文三遍,试说全文大意 合作学习,四人小组疏通文字,构建事件经过“画面”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5.注意记忆古今不同字义和句式如: 坐, 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2)宁信度,无自信也。 五学法指导归纳整理古今不同义字词句式六学习小结 实虚词含义寓言特点 寓言大意 诵读全文 寓意 重点句式含义七达标检测1.解释下列词语履( ) 度( ) 坐( ) 至之( ) 操( ) 吾忘持度( ) 及( ) 反( ) 宁( )2、通假字坐,反,3.(1)郑人有欲买履者。(2)宁信度,无自信也。 4. 翻译复述故事内容,并思考讨论 找出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买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八学习反思 学完本课后,你发现了文言文中有哪些和现代文不同词语和句子,请找出来,整理归纳在下面。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第二课时学案七语组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特殊句式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办事的道理。二重点难点1深入理解,积累词语。2了解寓意,拓展能力。三知识链接1.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安阳滑县)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登上王位,任秦朝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2.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 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四学习内容(一).查字典给下列字正音涉 坠 遽 契 惑(二.)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词义 涉江:渡江 其:他 坠:落、掉 遽:急速 契:同“锲”,刻 是:这里 所成坠:落下去的地方 所契者:刻的地方 求:寻找 行:走 不亦乎:不也是吗 惑:糊涂(三)、理清层次,弄清句子的关系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2、结果找到了吗?3、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 5、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议论背诵全文 6. 翻译句子:是吾剑之所从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五学法指导归纳整理古今不同义字词句式六学习小结实虚词含义 寓言特点 寓言大意 诵读全文 寓意重点句式含义七达标检测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编者是_。2为下列字注音坠( ) 遽( ) 契( )3解释下列词语。涉( ) 是( )遽( ) 求( )4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遽契其舟( )5翻译句子。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_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 八学习反思1.郑国人和楚国人错在哪里?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的寓意?2.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文言文? 古代寓言二则第二课时教案七语组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和特殊句式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得不到剑的原因,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办事的道理。二重点难点1深入理解,积累词语。2了解寓意,拓展能力。三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齐背郑人买履(一)自学质疑。1、指名朗读课文。指导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读刻舟求剑时,要读出楚人“是吾剑之所从坠”的肯定语气和别人嘲笑他时嘲讽语气的,另外别人问话应表现出疑惑之情。师指导朗读。要在读中体会那个掉剑人和同船的人的神态、表情及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师生评价,正字正音。sh 涉 j遽 q 契 y 矣 ru 若 3、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二)、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3、试着翻译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问题设计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结果找到了吗? 没有3、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三、交流展示.精讲点拨1、楚人有涉江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涉江(的)楚人。2、是吾剑之所从坠。注:(1)是,指示代词,这儿。(2)所者, 的地方(3)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意思是: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1)若,像。(2)“不亦乎?” 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4、对文中一些字词的理解。“坠”写出楚人的慌乱,“遽”写出楚人反应速度之快,“入”“求”又写出其行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