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岭西地区植被土壤调查.doc_第1页
呼伦贝尔岭西地区植被土壤调查.doc_第2页
呼伦贝尔岭西地区植被土壤调查.doc_第3页
呼伦贝尔岭西地区植被土壤调查.doc_第4页
呼伦贝尔岭西地区植被土壤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08级地科班 孟晓东2008131103呼伦贝尔岭西地区植被土壤调查前言:实习目的:1. 学会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整体特征的方法;2. 印证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3. 学会分析人文现象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4. 增强专业兴趣,巩固专业思想。实习时间及相关内容:2010年7月3日至2010年7月12日7月3日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7月4日 上午,学生收集准备实习地区相关材料;下午,实习小组领取实习备品。7月5日 上午,学生汇报准备情况,地形图判读及实习区域相关情况介绍; 下午,进行植物标本、土壤剖面的采集、制作方法等专业知识的介绍。7月6日 牙克石、免渡河方向 调查这个地区的土壤植被类型及其主要植物种类; 了解五泉山地区的水文情况及呼伦贝尔的南部沙带。7月7日 满洲里方向 调查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北部草原植被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变化规律; 了解呼伦贝尔沙带分布及其北部沙带、海拉尔河谷水文。7月8日 呼伦湖、西旗、东旗方向 调查呼伦贝尔草原西部土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的地带性; 了解呼伦湖水文状况及湖岸的构造与形成; 观察河流地貌的发育; 参观满洲里国门。7月9日 东旗、鄂温克、海拉尔方向 调查呼伦贝尔草原南部的土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的地带性; 了解呼伦贝尔南部沙带的分布及治理。7月10号 拉布大林方向 调查呼伦贝尔草原北部土壤植被的类型及其分布的地带性; 根河水文状况。7月11号 整理标本、野外实习笔记7月12号 准备实习提纲,实习小结实习人员:08地理科学班第一组:包春瑞 孟晓东 刘炜 闵娜 刘梦实习路线图:实习区域简介:本次实习区域主要在呼伦贝尔岭西的呼伦贝尔草原地区,包括海拉尔区、牙克石市、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满洲里市、鄂温克自治旗和额尔古纳市,涉及面积约1万多平方公里。主体:实习区域地理环境介绍:实习区域主要为呼伦贝尔市的中、西半区域,即大兴安岭山脉以西地区,大兴安岭山脉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阻隔了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向西北方向输送,加上蒙古高压气团的影响,岭西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降雨量则逐渐自东向西递减,从400 mm逐渐降低至200 mm左右,雨季多集中在七八月份,且降水量年际间变化大,湿润度由0.7降至0.3或0.2,年平均气温为-30 ,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草原植被类型在半湿润气候和土壤肥沃地区,以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为主;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则以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羊草为主。在不合理放牧和沙化土地上,冷蒿(rtemisia frigida)等呈退化特征的植物增加。呼伦贝尔草原粘土类型主要为蒙脱石和伊利石。土壤类型受植被和气候、地质等因素共同影响,类型丰富多样,有栗钙土、黑钙土、草原风沙土、草甸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化栗钙土、流动半流动沙带等。呼伦贝尔沙地处于森林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地理环境优越,沙地又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为主,为农、牧、林业生产的综合经营提供了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生物资源。呼伦贝尔的气候具有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特点,沙地境内的河流、湖泊、沼泽较多,水分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较低,为2.5-0,年10积温1800-2200,年日照时数2900-3200小时,无霜期90100天。7月份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有利于牧草生长,适宜牲畜放牧抓膘。年降水量280-400毫米,多集中于夏秋季,年蒸发量1400-1900毫米,干燥度12-15,相对温度60一70之间,盛夏季节水分、热量充足、雨热同步、空气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年大风日数20-40天,年平均风速3-4米秒。沙地中较大的河有海拉尔河及其支流伊敏河、辉河、莫勒格尔河等,还有乌尔逊河、克鲁伦河、毛盖河等,水生资源极为丰富。土壤中含沙量较大,一般多为中、细沙,但在西南部出现砾面化现象。风沙土主要分布在沙带及其外围的沙质平原上,在固定风沙土中,发育着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沙土。在河泛地及湖泊周围有草甸土、碱土及盐土等。 呼伦贝尔市有三大地形区:大兴安岭山地、岭西呼伦贝尔高平原、岭东河谷平原。大兴安岭东部为嫩江西岸河谷冲积平原,是大兴安岭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为200米650米,土壤以黑土为主,耕地面积占呼伦贝尔市的三分之二,是呼伦贝尔市的商品粮基地;呼伦贝尔境内的大兴安岭山地长达700千米,宽约200一450千米,海拔500米一1500米,主要为海西期的花岗岩等组成,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和灰色森林土,植被主要为兴安落叶松和山杨、白桦林,覆盖度高达68以上,是呼伦贝尔市的林业基地。呼伦贝尔高平原海拔600米一800米,是蒙古高原的东南边缘,属温带草原景观,土壤为栗钙土,为呼伦贝尔市的牧业基地。实习区域分别介绍:考察地点1:牙克石东南12千米,处于牙克石到免渡河路之间路侧,东经1205919、北纬49918,海拔780米。植被情况:植被受水分和温度及土壤影响明显,阴坡光照不是十分强烈、蒸发不旺,植被是兴安落叶松。阳坡从山谷到山顶,植被受水分、温度和土壤影响明显,山底水分充足,生长小康草草甸,有地榆、日阴菅等喜湿植物。由于水分到山顶开始减少,代表植物变成中旱生的针茅,然后是耐旱的百里香。另有麻花头为景观植物。(见上图)土壤情况:【1】淋溶黑钙土:此剖面为山坡向阳处挖,地表植物有狼毒、百里香等中旱生植物,间有针茅分布。剖面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草毡层,为植物的落叶、有机质沉淀所成,有密集根系相生,土壤呈灰黑色;第二层为腐殖质层,为有机质经过复杂的生物作用过程转化为复杂的有机质,土色为黑棕色,质地为轻壤土,含水状况为 润,稍紧实。第三层为母质层,土色棕色,稍紧实,润,有CaCO3分布,土样有轻微的发泡反应。【2】灰色森林土:此剖面在阴坡所挖,地表植被为兴安落叶松及部分湿生植物如地榆等。第一层为有机层(0层),主要为枯枝落叶及植物根系组成;第二层为腐殖质层(A层),呈黑棕色,由土壤由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土壤动物及微生物的作用成为复杂有机质或化合物。土壤为团粒状或团块状结构,含水状况潮湿,为轻壤土,稍紧实,有大量植物根系存在,尤其是树根。第三层为淋溶母质层(Aq层),介于腐殖质层和母质层之间,稍紧实,有SiO2积淀,呈白斑状,系灰化过程形成。发泡反应微弱,仍然有植物根系。第四层为母质层(C层),呈棕色,稍紧实,潮,仍有少量根系存在。 考察地点2:呼和诺尔附近植被土壤调查。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度为1622 ,年降水量27o-_3o0毫米左右。植物种类繁多,为大针茅一羊草草原。主要有大针茅、羊草、麻花头、达乌里芯巴、散穗早熟禾、柴胡、防风、囊花鸢尾、歧花鸢尾、扁须豆、糙隐子草、蓬子菜、唐松草、星毛萎陵菜、草芸香、麦瓶草、牧马豆、小叶锦鸡儿、黄蒿、萎陵菜、直立黄芪、铁杆蒿等。土壤为典型草原暗粟钙土。呼和诺尔向西约1千米,301国道1403号碑北约150米处,海拔652米。暗栗钙土土壤调查:第一层为有机层,即草毡层,草毡层后约1厘米,草根细密稍紧实。第二层为腐殖质层,呈暗棕色,颜色浅可能由于水分少的缘故。有机质含量少,厚度约44厘米,属轻壤土,团块、团粒及棱柱状结构,稍紧实,水分状况为干。第三层为腐殖质层和淀积层的过渡层,此处淋溶作用较弱,淋溶层不明显。团块结构,有弱发泡反应,厚度约15厘米。第四层为淀积层,棕色,有钙积白斑分布。强发泡反应,稍紧实。整个土壤剖面都有植物根系分布,从草毡层到淀积层,根系分布量逐渐减少,到淀积层只有少量根系存在。考察地点3:西旗草原植被土壤调查。201省道29号界碑100米处,北纬492419,东经1170831,处于呼伦贝尔高平原向西部丘陵岗地过渡的地形区,海拔669米。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年均温一2 。植被土壤类型为温带草原栗钙土。植物以针茅为主,因为选择的点距离居民点比较近,所以有很多伴人植物猪毛菜、车前草等。由于草原退化,出现许多指示性植物 阿尔泰狗娃花、狼毒等,此外,还有麻花头、星毛萎陵菜、草芸香、多叶棘豆、苜蓿、小叶锦鸡儿等。从图中可以看到,土层共分为三层(因土层太厚且淀积层太过坚硬,而没有挖到),没有草毡层。第一层为腐殖质层,轻壤土,团粒团块状结构,有少量根系分布,暗灰棕色,有机质较前几类土壤有所减少,稍紧实。第二层为AB层,有弱淋溶作用。上部有斑状结核分布,有少量根系分布,45厘米以下基本无根系分布,40厘米以下土色泛白,稍紧实。第三层为淀积层,灰白色土壤,紧实。从图层中分析,草原上无树的原因除缺水之外,与土壤的层理结构也有密切的关系。淀积层太过坚实,不利于乔木根系发育。考察地点4:考察地点位于额尔古纳市,201省道188公里处道南100米,北纬5003 东经1200639,此处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年均温约为零下2.5,植被种类在15种以上,覆盖度在95以上。此处黑钙土发育非常好,有明显的草毡层,厚度约5厘米。腐殖质层非常厚故剖面中看不到母质层,且淋溶作用强,故没有明显的钙积层。第一层为草毡层,草根密布。第二层为腐殖质层,轻壤土,团粒状结构,有大量根系分布,黑色,潮,土壤较为疏松,有小石子的风化物分布。第三层为腐殖质层和淀积层的过渡层,该层上有腐殖质层的舌状延伸,颜色浅了一些,有较弱的发泡反应,团里结构,有母质风化的残积物,稍紧实。根系减少,潮湿。北山口从图中可以看到在海拉尔北部有清晰的断层,北盘上升,南盘下降,为正断层。在海拉尔北部,伊敏河注入海拉尔河,注入口一共有两个,一在桥东,一在桥西,图为桥东注入图。实习区域土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实习区域由于降水大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造成植被由草甸草原向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过渡,植物种类也逐渐减少,代表植物也由草甸草原的贝加尔针茅变成典型草原的大针茅然后变成荒漠草原的柯氏针茅,土壤由黑钙土变成栗钙土,土层逐渐变薄。实习区域土壤、植被质量评价及建议:大兴安岭以西是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为呼伦贝尔市重要的牧业区 但在我们实地考察的过程中也看到,在很多的地方,有大面积的草原被开垦为农田,种上了油菜、土豆、玉米等作物,这样的土地利用,最终会导致草原土地沙化和退化,最后成为沙漠。由于长期以来呼伦贝尔草原被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进行掠夺式经营,使得呼伦贝尔大草原退化沙化非常严重,使得完工一嵯岗沙带、伊敏河一甘河沙带、呼伦湖东岸沙带三条沙带进一步扩大。此外,草原被大面积开垦,草场利用不合理,牲畜超载,草地生产力下降,旱、沙、鼠、蝗多灾并发,也加速了草原沙化退化。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恶化的现象,已引起了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注,他们正借助于国家加大草原建设投资的有利时机,全力实施草原保护与建设项目,现在已经有很多草场都被勒令退耕还牧,禁止超载放牧,实行轮牧制度,生态效益显著。青青的人工牧草初步改变了草场退化的窘境,新近发展起来的高产奶牛使一些牧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北京三元、上海光明、内蒙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